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如何训练耐力跑

2016-07-13靳占寿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训练体育教学

靳占寿

摘要:耐力跑是周期性的大强度运动项目,能培养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血管机能和运动机能相适应。经过长时间实际锻炼,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耐力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

关键词:体育教学;耐力跑;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77-01

耐力跑教学难度之所以大于其它运动项目,其因有二:一是教师宣传、教育不到位,加之教学手段较为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没有及活力,学生的练习处于"身顺心违"尴尬境地,身心疲惫,根本谈不上乐趣之享。二是学生认识出现偏差,心有余悸,始终笼罩在"苦与累"的阴影中,练习中相当部分的学生消极怠工,很难体验到耐力跑中的乐趣。因此,耐力跑教学出现"三多"现象(请假的多,叫苦的多投机取巧的多)。在解决"三多"这个问题上,我尝试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来诱导学生的参与练习,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练习中的快乐,享受耐力跑过程中的乐趣,取得较好的成果。

1.跳绳练习跑

3-6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每组1-2根绳(最好使用带计数器的),以递增形式定时练习:2分钟-3分钟-4分钟,速率一般控制在1.5-2次/秒为宜(学生根据体力决定)。为了使跳跃动作更接近跑步,最好采用两脚交替跳的形式(大腿应有一定的上抬)。在整个跳绳练习过程中,每个都可以利用他人的练习获得充分的休息,使体力得到较好的恢复,以保证下一次练习的质量。这样的练习学生没有距离带来的压力,淡薄了耐力练习的意识,消除了耐力跑的紧张感,从而降低了心理负荷,使练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并能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为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教师可组织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间的对抗性练习,领用竞赛提高练习的实效。

2.列队变向跑步练习法

由体育委员或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领跑,其他学生在其后依次排成一路纵队。领跑者根据教师的手势或信号,按场地所画出的路线进行变向跑步。教师可以随时发出信号,改变跑动方向,并根据学生的体力,快慢交替进行,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兴趣,教师可随时指挥队伍变换花样,如击掌跑步,既整齐又可以欣赏跑步的节奏,调节气氛,又能让学生从中享受练习的乐趣;也可以呼口号"一、二、三、四"等形式,使学生精神振奋。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练习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时间,加大运动量和强度。另外,可利用原地间歇时间做一些游戏转移注意力,消除疲劳。

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手段要多,不断改变队形和路线,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和练习热情。另外,练习可以不给学生规定时间、圈数,只要求队形整齐,从视觉上减轻距离的压力,降低紧张程度。

3.匀速跑动——用蛇绕法

在练习匀速跑、发展一般耐力的教学中,改变过去让学生沿跑道一跑就是多少圈的方法,如今改为按学生人数编为若干小组,每组12~15人,练习时按纵队队形排列向前跑动前后间隔约3米左右。由排末的同学开始按蛇形绕过小组中每一位同学,跑至队伍之前,然后再轮到下一排末的同学照此方法进行,如此循环直到全组跑完规定距离。这样可使学生感到新奇别样,锻炼兴趣就高,效果当然就好。

4.重复跑——用接力法

在教学重复跑时,可采用接力法来组织教学。方法为:男、女生按体质状况分成各相等的四组(体强、体弱各二组),起点设标志物,终点插上红旗,由教师在起点发令,首先是体弱组,其次为体强组。各组间隔时间视距离远近而定,哪组先跑完全程到达终点,即为优胜组。失败组也可另增运动负荷,以示惩罚。这种分组多、竞赛性强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不感到疲倦,而且愈跑劲头愈大,均能圆满完成课的任务。

5.全程跑——用追逐法

在练习全程跑时,可采用追逐跑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方法是:将学生按运动能力分成快、中、慢三组,由教师控制各组的出发时间,首先跑的是慢组,其次是中组,最后是快组。各组间隔一定的距离,在规定距离内,哪组追赶上上一组的人数多,即为优胜组。这种带有竞赛性和游戏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调动学生的情感,而且还能提高其耐力和速度耐力。

猜你喜欢

训练体育教学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