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6-07-13练建筑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

练建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58-01

1.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与尝试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能力的发挥,摧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希望。培养出的学生是无助的、迷茫的、卑微的,且被无情地推向了教师预设好的缺乏生机活力的发展轨道。多年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与深化知识,怎样培养学生各种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交流与合作意识、张扬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一直是教学工作者探索的课题,其中,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则更是引燃了师生的希望之火。

2.探究教学的操作程序

探究是一种能动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的教学方式。

2.1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的核心,是求知的起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应创设问题情景,使学习者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究之中。

问题情景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否在先前经验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二是探究内容对学习者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经过努力是可掌握的,三是能否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尽可能展示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与提出的 。同时也应培养学生提有探究价值问题的能力。

2.2猜想与假设。它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经过一系列思维推理得出的。提出问题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迅速抓住问题本质,提出科学、初步的猜想与假设。

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此阶段,教师要运用一定教学策略,创设条件使学习者把自己当作探索者与发现者,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猜想"积极寻找设计的探究方案。同时也应介绍常用实验设计方法。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选择、综合,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教师适时引导协作与交流、反思、增强情感体验,强化成功欲望。

2.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测量出的数据。通过"做"科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观察与体验中获得信息,或者从网络、生活、阅览室资源取得灵感。并从多角度的信息分析比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目标与切入点。

2.5分析与论证。通过对实验的感知和对信息的处理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思维加工,总结出结论,验证猜想,使学生感觉自己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成功感,激发了学习、探究乐趣。

2.6评估。学生反思自己与他人的探究过程、探究思路、探究方法、探究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与疏漏,从而对评估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教师在强调评估的重要性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评估的具体方法。

2.7交流与合作。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收集到的证据和作出的结论,向全班报告,听的小组学生对报告质疑,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进行答辩,最后通过全班讨论,对结论修改完善,取得共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学会发表、学会聆听、学会互助。通过沟通,学生可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与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在探究教学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3.探究能力的培养程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探究能力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应根据循序渐进与分层递进的原则,设计了以"扶、引、放"为阶段标志的培养程序,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科学化、系统化。

3.1以“扶”的方式帮学生“上路”。所谓"扶"是指在提出问题以后,按进行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分析与论证的程序,采用填空的形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完全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这就便于学生把已有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思维,从而缩小学生的探索范围与探索难度。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扶"使学生的探索愿望成为现实。

3.2以“引”的方式让学生“学走路”。所谓"引"既是由"扶"到"放"的过度阶段,也是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可以是完全正确的设计方案,也可是正确、错误兼备的方案)交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做出正确的探究判断,从而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如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物体运动速度)与实验方案,但故意不讲要采取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行判断、分析、实验。

3.3以“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走路”。所谓"放"是指出示观察对象后,提供部分或全部实验材料,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如上电磁感应,演示手摇直流发电机后,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获得提示,大胆进行探究,效果良好。

由"扶"到"放"的设计形式构成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框架,形成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逐渐到学生独立探究过渡的格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4.探究教学的注意问题

4.1教师要勇于更新观念。虽然课改了很久,许多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观念来对待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仅是装满旧酒的新瓶上的时髦标签。为此,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切实对学生的探究方向与方法给予有效指导。

4.2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探究式教学必须以学生主动参与、投入为基础,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目标。教师不能将探究内容当作知识点进行"一言堂"式的教学。

4.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循序渐进。探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探究程序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

4.4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所有学生探究。不要为了探究而全探究,因此,要把探究学习与直接学习有机结合,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经过实践是成功的。正如经探究式教学后学生的感想书写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一种教学方式能像探究教学一样,给曾经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曾经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卑微的我们带来自信。它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主体性的弘张与独特性的彰显。它点燃了学习的希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永熙.试论物理教育中的课题探究学习[J].课程 教材 教法. 2015.3.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实验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