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科学教学理念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

2016-07-13张春朋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途径初中理念

张春朋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培养初中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理念;方法改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70-02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处于现代科技的前沿地位。在初中设立该课程是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高效教学方法,以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的建设者与时代精英。在教学实践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与全局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活动的灵魂,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更新。

1.1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任务的;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1.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1.3教师要重视和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将电脑用于娱乐。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就要告诉学生在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老师在讲课时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进行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学生的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

1.4构建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首先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互相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应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提高。

2.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现在已经从单纯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的阶段。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校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进的信息技术能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得以实现。现在,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已经或正在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已经变成了现实现在国际间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日新月异地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使其能够跨学科教学,并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我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

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工具进行学科的学习,探索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同一知识点上以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延伸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的大问题。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教学责任,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全面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途径初中理念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