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2016-07-13周佳玲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乘法图形数学

周佳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60-01

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1.预习是组织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1.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1.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2.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2.1明确预习任务。教师让学生进行预习时,要给他们明确的预习任务。学生在刚接触预习时往往不知该从何入手,因此教师要事先设计好预习任务,比如说复习与新课有关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并且做到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知道预习的任务是什么,怎样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对教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细心推敲,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价值,又要有吸引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在形式上,尽可能多样化,使预习任务既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2鼓励大胆质疑。要指导学生预习时学会抓重点,找难点。一般课本中的例题或概念就是这节课的重点,预习时就要详细理解例题或概念的分析过程,思考解题的方法。在预习时,还要动脑、动笔。有些问题看不懂,或似懂非懂,或完全懂了,要学会做相应的标记。教材中看不懂的地方,基本上就是重、难点,或是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预习时可以把这些地方记下来,课堂上要注意老师是怎么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课堂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态度就会积极主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3培养应用意识。配合课程有关内容,进行社会实践与动手操作活动。为了让学生从小就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前,我就为学生和家长布置了一个购物的作业:休息日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去商店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或去商店看售货员是怎样与顾客买卖货物的,从而认识人民币。上课时把自己如何买东西的或看到别人买卖时的情景演示给同学看。对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而对于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则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首先直接丈量出篮球场的周长,然后丈量篮球场的长、宽,计算出周长,再进行比较后推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

2.5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2.6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事实证明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乘法图形数学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分图形
找图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图形配对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