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策略地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

2016-07-13耿庆祥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文章

耿庆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96-01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沁人心脾的精灵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做出了要求,但是,由于缺少氛围、学业压力和偏见,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单一落后的阅读方式容易让学生走入错误的思维领域,使他们的思维僵化,不利于他们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此外,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书面化和理论化的阅读不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或高效阅读是目前语文阅读面的较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必须给予阅读充分的重视和足够方法的引导,不断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鉴于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指导课外阅读的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说,教师要身先垂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当然,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方法有:

1.1以读促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比如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后,我推荐学生去阅读次尼的《我爱春天》。有的学生没有买到这本书或者不愿意读这本书的,我就引导他们读关于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这样做,不但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2以看促读。现在,有许多名著名篇都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如四大古典名著,现代名著《阿Q正传》、《骆驼祥子》、《边城》、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影视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盘,假期中,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播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作品的同时,推荐收看这些影视作品,会增加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

1.3以生活情境促读。"书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当学生遇到挫折、困难而迷惘、彷徨时,我会引导他们到书中寻找答案。

在学生意志消沉时,我会推荐他读《贝多芬传》,看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失聪后的心路历程。在学生骄傲自满时,我便推荐他读居里夫人的传记,看看这位作出非凡贡献的人是何等的谦卑!利用情境教学,能寓理于情,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感悟生活。

2.选择合适读物

华东师大李冲锋教授认为,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经典性与前沿性。何为"经典"?"能在漫长的时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作品就是经典。作家肖复兴提出阅读的"三项基本原则":太老的不读,太长的不读,太时髦的不读。

总而言之,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人积极向上、语言文字堪为楷模的读物,让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读出收益。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修养。

3.指导阅读方法

3.1"精读"与"略读"并举。精读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现代人要有"一视就理解,一视就成诵"的略读快读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我觉得,"略读"应始终围绕两点来做文章。一是"量",二是"质"。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了。

当然,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通常有:⑴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注意画的醒目、突出,便于鉴别。⑵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学一定的会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生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真正做到如皮萨略夫所说的:"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3.2"积累"和"表达"并举。阅读者应该更像蜜蜂,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⑴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⑵让学生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⑶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通过做各种形式的阅读笔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双管齐下,让学生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把阅读笔记收上来批阅,对做得好的肯定表扬,对有所懈怠的要批评帮助,务使学生养成习惯。

最后,我再重点谈下获得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的时间有一大部分在家里,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应当让家长明白,孩子们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引导。然后让家长知道具体的做法:给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空间,给孩子选择足够的好书,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

更进一步说,家长要孩子多读书,自己也要多读。一家人共同学习,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建立学习型家庭。这种家庭读书氛围将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其效果不言而喻。

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需,也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从而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文章
我爱读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