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多媒体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6-07-13刘颖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刘颖

摘要: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51-02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 利用多媒体营造浓郁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理解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例如美丽的自然景色,奇妙的自然规律,事物的实质内涵,事件发展的过程,等等,还可以运用各种功能进行演示,如拉长、重合、变异、夸张,以及操控图像大小互变、快慢互变,等等,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变化,引导启发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过程产生直观的印象,从而形成周密清晰的逻辑,加深记忆。我在教学《小石潭记》这一课的时候,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开展教学。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影像资料,并把古筝音乐《平沙落雁》设定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多幅相关图片制成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是一篇枯燥的课文,配套的还有美丽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将小石潭这优美的景象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综合产生刺激,图文声并茂。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美景意境,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复杂的心情,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直观形象,理解课文重难点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由静变动,生动悟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词语,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上的构图可以是课文原有插图由静变动,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造新的图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

2.2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听起来却是"如坐雾里",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几张图片,能够生动形象展现出课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2.3演绎成趣,融生达情。"演绎"就是将合适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把课堂当剧场,让学生当演员,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突破课文的重点。但要想使学生进入角色,演得成功,还需教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课本剧的表演,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又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 激活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3.1整合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借助幻灯,点明文章题旨;利用课件,理解课文内容。在运用媒体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能力。如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在播放了课文录音后,我们马上便组织学生理清结构层次,弄清文章主旨。如果单凭学生自己去分析,很难较好地把握。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可以让学生按课文后面的网址去浏览网上信息。然后,教师组织综合汇报各种信息,师生共同甄别比较。最后,学生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独立确定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3.2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2.1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

3.2.2运用多媒体的文本功能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语文教学中审美者为学生,审美对象为教材,教者应根据语文教材语句丰富、生动形象、词义多变、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运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为什么美,美在何处。

3.2.3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在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生活的构思、加工、提练、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口或笔表达出来,这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者应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功能,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进行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美、发现美、表达美,创造想象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猜你喜欢

多媒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