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6-07-13李鹏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性心理性别角色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我国性教育起步晚及历史传统的牵制,导致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青少年性心理的特点,性教育的实质与意义,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性教育;性心理;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

一、青少年性心理特点

性心理是指人与性有关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是性意识、性情感、性欲望、性梦等的总和,性心理是性的核心。世界卫生组织对性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通过丰富和完善人格、人际交往和爱情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诸方面的圆满和协调。性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是人生的“十字路口”。青春期青少年的第二性征出现,与此同时,性生理的成熟使青少年开始了性意识的觉醒,引起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性心理方面。青少年的性心理与儿童时期有别又不同于成人,他们对性的意识开始自觉,对异性产生兴趣和爱慕。但由于心理不够成熟,情绪变化剧烈,对“性”又充满好奇,加之社会中不良现象的诱导,常使一部分青少年滋生不健康的性心理,若不加引导,很可能造成家长和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如影响学业,造成人格缺陷和身体伤害,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可见,合理、系统、全面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二、性教育的实质与意义

1.性教育的实质

性,不仅是生物学意义的性,也包括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的性,性不仅指的是与性有关的生理、心理、行为,也包括性别、性别角色、性别范式等。因此,性教育必然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它不仅应包括性的解剖、生理、心理、疾病预防、文化、道德、法律等知识教育,也应包括对性与爱的认识、性别角色、亲密关系、家庭、两性关系、两性交往等观念与技能的教育,还应包括认识自己、决定能力、责任、义务、权利等知情选择的教育。

我国对性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性教育是性科学知识的教育,即向青少年提供性的科学解释和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包括对友谊、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的正确理解以及接受这方面道德行为标准的教育。

2.性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性心理发展是否健康不仅表现在是否具有科学合理的性观念,还表现在是否能以健康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性需求。科学全面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消除青少年性愚昧。随着性生理的成熟,青少年有了性冲动,很多青少年选择通过手淫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但社会上长期以来对手淫有害的过分宣传导致青少年在手淫过后经常产生自责、羞愧、内疚等负罪心理,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令人羞耻的,长此以往便有可能造成生理和心理疾病。大多数人不知道,手淫其实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种性成熟的生理表现,适度手淫可以解除性焦虑,过度手淫才是有害的。青少年关于性的困惑还有很多,若能从性教育中获得这些知识,对他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打开社会新闻版面,青少年遭性侵害、少女厕所产子等新闻在令人痛惜的同时也让人感慨性无知对青少年的侵害经常是无法挽回的,这就更加凸显了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2)促进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性与人格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没能形成健康的性心理,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中往往存在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例如,若一个人在青春期里经常沉浸在手淫所带来的自罪情绪中,那他在成年后往往也会受这种情绪的困扰。全面、系统的性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完成性别角色认同,正确认识自己,使其以自然和自信的态度投入到人际交往中,构建健康人格。

(3)促进青少年健康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是人的基本价值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对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会对其价值观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的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性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全面系统的性教育应该让青少年学会肯定自己的价值,自爱自重,学会自我控制和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自己、他人负责。

三、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大众各方面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性观念、性行为已不同以往,谈“性”色变的时代似乎早已过去。但在性教育方面,家长、学校、社会却一直存在种种顾虑,遮遮掩掩。目前,我国的性教育观念存在以下误区:①性教育无用论,包括无师自通论、简单无用论、封闭保险论、“淫秽教唆”论、救急论、弱需求论等;②“价值中立论”,即认为性观念和性行为应由学生自主选择,无需进行引导;③教条主义论;④把性道德教育等同为德育观。

作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导,我国的家长和学校都存在种种不足,另外,我国社会环境也有不利于健康性教育实施的因素存在。

(1)家长性教育观念陈旧。家长本应是孩子的首位性教育导师,但在我国,家长在孩子面前面对性这个话题时往往讳莫如深。孩子小时候,当孩子问到诸如“我从哪里来”之类问题时,家长往往找各种理由搪塞了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家长的性教育往往演变成了“禁欲教育”,认为与孩子谈性羞于启齿,怕一些和性有关的话题会激发孩子的性好奇,甚至对孩子在学校正常的异性交往都横加阻拦,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但消灭不了孩子对性的好奇,反而会适得其反。

(2)学校性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在我国,青少年性教育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者对“性”讳莫如深,阻碍了学校性教育全面实施。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所谓性教育课往往由生物老师代劳,内容主要是解剖和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对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近些年,很多学校都聘请了心理健康老师,但这些老师也往往是身兼数职,无法在性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指导。另外,很多中学对异性交往是明令禁止的,这很可能造成青少年对学校和教师的叛逆情绪加剧,对性的好奇有增无减。

(3)网络环境的混乱易使青少年接触到不健康的性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关于性的影视作品、书籍等在网络世界泛滥,在家长和学校的围追堵截下,青少年无法从正常途径获取性知识,不得不求助于网络以满足自己的性好奇,但网络上的关于性的影视作品往往歪曲性的本质,很可能使青少年沉浸在色情作品中无法自拔,反而对青少年的发展更加不利。

(4)缺少杜绝性别刻板印象方面的性别教育。社会中,我们习惯于将一些固定印象施加在男性和女性身上,男性应该是善逻辑思维的、具有攻击性的、果敢的、独立的、谋求刺激的,女性应该是娇弱的、情绪化的、心灵手巧的、亲切的、考虑周全的、顺从的、具有依赖性的、谋求稳定的。基于这种固有印象,我们经常听到“他真不像个男生”或“她是个假小子”这样的评价,有的青少年甚至给别人起诸如“娘娘腔”“男人婆”之类的外号,认为某种性别的人应该这样或者不应该那样,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

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使青少年的行为尤其是与性和性别有关的行为受到严格约束。一个男孩如果喜欢跳皮筋或看韩剧会被其他同学认为“不像个男生”或“娘娘腔”,一个女孩如果喜欢留超短发或踢足球会被叫做“假小子”。在成人社会中,一名男性交往过很多任女朋友会被认为是能力强的“花花公子”,而一个女性如果交往过很多任男朋友往往会被认为是“水性杨花”,一名男性在婚前与许多性伴侣发生过关系似乎比一名女性更容易被世俗接受。可见,在性的方面,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使女性较之男性受到了更多的制约。很多情况下,这些性别刻板印象被解释为内化的性别角色,但它们不过是社会化和文化习得的产物。1935年,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对新几内亚岛上的三个原始部落做过研究,发现了他们迥异的男女性别角色:阿拉佩什部落的男性和女性均具有所谓的“女性化”特征,如温和、顺从、关系亲密等,而攻击性、独立等“男性化”特征则很少见;杜古马部落男女则“男性化”特征明显,都争强好胜;特哈布利的男女性角色与我们所惯常的正好相反:男性负责家务和手工活,女性则是一家之主。可见,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影响造成的。

在男女社会分工日渐弱化的今天,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性别刻板印象依然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在我国,杜绝性别刻板印象方面的性别教育还是一个很大的缺口,甚至有很多教育者将自己固有的刻板印象带入讲堂和学校生活。

四、青少年性教育对策

(1)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家长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堵”而是“疏”,学习科学的性知识和性观念,满足青少年对性的好奇,帮助解决他们的性困惑,引导他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比如,对于孩子对异性的好感,告诉他们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正常心理,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异性,而不是采取一味扼杀的态度。

(2)对于学校性教育,有以下几方面亟需改善:①建设专业的性教育师资队伍。性教育内容丰富,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道德伦理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未经专业训练的教师是很难胜任的。因此,有必要专门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学校性教育专业师资队伍;②学校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性教育应该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特殊的性教育任务,都不能缺失;③编写学校性教育专业教材。应借鉴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在学校性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一套全面、系统的性教育教材,使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使青少年能从正常途径了解必需的性知识。

(3)从社会角度,应净化网络环境,电影等文艺作品尽快实现分级,使缺少鉴别力和自制力的青少年远离危害身心健康的色情作品,从正常途径接受系统的、健康的性知识。

(4)随着性别社会分工的同质化,性别刻板印象越发显得不合理。只要是健康、优秀的品质不论出现在男性还是在女性身上都应被鼓励。女孩独立自主值得学习,男孩心思细腻、考虑周到亦应该鼓励。性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把避免性别刻板印象纳入青少年性教育体系中,让青少年不断调整性别认同和性别观,形成有利于男女平等的性别环境,营造出男女和谐的性别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每一个个体的健康与幸福。

参考文献:

[1]英国国际发展研究所政策简报[N].2006(29).转引自:章立明.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与性别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0(4).

[2]徐震雷.青少年性教育是什么?[J].中国性科学,2011(2).

[3]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关青.论我国性教育的价值取向[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5).

[5]章立明.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与性别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0(4).

[6](美)米德著,宋践等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04.

[7]杨宗仁.浅谈青少年的性心理和性教育[J].甘肃高师学报,2002(4).

作者简介:

李鹏飞,女,生于1989年,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性心理性别角色
健康中国背景下老年人性生理、性行为和性心理研究的现状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复杂理论视角下性别角色与外语成绩的关系
广州市部分高校大一学生性心理和性行为的现况调查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自我概念长时记忆表征的性别特征:自我参照实验范式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