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高速公路生态环保验收调查与评价研究
2016-07-13易岸峰
易岸峰
(中铁十二局集团 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15)
南岳高速公路生态环保验收调查与评价研究
易岸峰
(中铁十二局集团 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410015)
摘要:以绿色旅游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制定生态环保验收调查方案,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环保措施开展了较为全面的验收调查与评价,最终给出了评估结论与建议。此次验收技术评估实践对于以后绿色公路建设在生态环保方面开展验收技术评估、推动环境保护监测监理、落实三同时制度以及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持改善公路沿线生态平衡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绿色旅游; 南岳高速; 环保验收; 调查; 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3号)等,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应经环保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是指在项目正式运营后,对各类环境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和分析,对环评报告书和批复文件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防治效果进行核实和检查,并针对验收调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补救和减缓措施,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该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提供依据。高速公路建设作为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其建设周期长、路线走向变化大、环境影响面广、影响范围大。公路建设占用大量土地,永久占地将造成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带来水土流失和生态灾难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交通路域的安全和生态环境。随着“绿色公路”建设理念的广泛提出以及在该理念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政策并符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污染治理的要求,在绿色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环保验收调查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绿色旅游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建设为例,针对环保验收中所涉及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有效性开展调查与评价工作,制定了生态环保验收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方法、调查重点、调查范围、调查因子),并开展了验收技术评价,通过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实际调查与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与建议。此次验收技术评估实践对于以后绿色公路建设在生态环保方面开展验收技术评估、推动环境保护监测监理、落实三同时制度以及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持改善公路沿线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概况
南岳高速公路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起于南岳区坪上,连接南岳衡山,终于衡阳市石鼓区松木塘。本项目不仅是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干道,更主要的是衡阳市的一条旅游干线,与京珠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等一起将南岳、大源渡杭电枢纽、炎帝陵、桃源洞、井冈山等旅游资源予以整合,形成精品绿色旅游线路。项目全长50.498 km,其中主线长37.112 km,连接线长13.386 km。全线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全部控制出入,设计速度120 km/h,路基宽度为26.0 m。工程全线共设互通式立交5处、分离式立交13处,涵洞103道、渡槽3座、通道167道、行人天桥12座、特大桥1座、大桥7座、中桥3座,全线修建收费站3个、养护工区1个。工程总投资25.12亿元。由湖南省衡岳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工程于2009年4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总工期为44个月。养护工区于2013年12月建成投入运营。
2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方案
2.1调查方法
本次环境影响调查主要采用环境监测、公众意见调查、文件资料核实和沿线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评估任务。
1) 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 552-2010),并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
2) 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通过核查本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报告和沿线公众意见,了解施工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同时了解公众对该公路建设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的态度和意见,并核查有关施工设计文件及施工期环境监理总结报告,来确定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3) 试运行期环境影响调查以现场勘察和环境监测为主,通过现场调查和现状环境监测来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沿线现场调查采用“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方法。
4) 环境保护措施调查以核实有关设计文件内容为主,通过现场调查,核实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文件以及设计文件所提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5)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采用已有措施有效性与补救措施结合的方法进行。
2.2调查重点
本次调查的重点是以本工程施工期及试营运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已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环境保护补救措施。着重调查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环境影响预测超标的临时占地的恢复情况。调查以实际影响调查和环保措施实际效果调查为重点。
根据沿线现场调查结果,参考公路建设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验收调查重点从植被恢复、临时占地恢复、水土保持等考虑,重点调查永久性征地范围内的主体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存在的生态影响及取、弃土场、拌合站等临时施工用地的生态恢复情况、路基(路堑)边坡防护、绿化工程、沿线排水工程是否合理等。
2.3调查范围、调查因子
本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包括工程附属服务设施以及临时工程等,具体调查范围与调查因子见表1。
表1 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范围与调查因子调查项目调查范围调查因子生态环境公路沿线两侧各300m范围;拌合站、预制场等临时施工用地工程占地类型、数量;临时施工占地类型、面积和恢复情况取、弃土场;路基(路堑)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等;公路征地范围内的绿化工程等取、弃土场占地类型、面积及恢复情况;边坡防护工程、绿化工程、排水工程等
3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3.1永久占地影响调查
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项目总占地292.83 hm2,其中耕地130.213 hm2,林地,149.93 hm2,其他农地11.07 hm2,菜园地1.04 hm2,荒地0.58 hm2。本工程实际征用土地375.60 hm2,耕地143.78 hm2,林地158.06 hm2,其他农地14.30 hm2,园地14.26 hm2,建设用地41.25 hm2,未利用地3.96 hm2。本工程实际永久征地中,林地最多,占到42.08%;其次为耕地,占到38.28%;建设用地占到10.98%,其他农地占3.81%,园地占3.80%,占地最少的为未利用地,占1.05%。公路实际占地与环评阶段相比,工程永久占地共增加了82.777 hm2,这是由于互通设计变更、改移线道路占地和地质原因放缓边坡比例,导致占地增加。
3.2临时用地影响调查
工程临时占地主要包括取弃土场和拌合站等。其中:取土场7处,弃渣场17处,共占地面积36.32 hm2;拌合站3处,施工场地1处,占地面积6.94 hm2。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情况,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工程取、弃土场进行平整,采取了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由于时间关系,对3处拌合站和1处施工场地的建筑均已拆除,还未进行恢复绿化。
3.3农田灌溉水系影响调查
经调查,本工程没有造成沿线河流和沟渠的堵塞,设置的桥梁、涵洞以及改河工程保证了地表径流和沟渠的畅通。具体情况见图1。本工程沿线有河流6条,其中印山河、柏家港、王水河、岳山港、三板河为小溪流或者小型河流,湘江水量较为充沛。本工程处全线桥梁、涵洞的设置以尽量不改变现有水系、不降低原有沟渠使用功能为原则,其中:共设置含通道、涵洞270道,桥梁12座(特大桥1座,大中桥11座),全长共3 094.42 m;通过对在路基排水沟的水横向无法引出且必须通过原有道路、通道口或灌渠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圆管涵、矩形盖板涵等构筑物贯通。
图1 保证沿线水体通畅的典型措施
4生态环保措施调查与分析
4.1生态恢复调查与分析
1) 取土场生态恢复调查:经现场踏勘,并咨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施工期间共设置取土场7处,占地面积17.53 hm2,取土总量为213.5万m3,主要占地类型为林地,目前,所有取土场开挖坡面及平台均已采取措施防护。工程取土场恢复情况见表2。
2) 弃土场生态恢复调查:本工程共设置弃土场17处,占地面积为18.79 hm2,共堆存弃土总量为213.28万m3,主要占地类型为荒草地、林地等,目前,所有弃土场均以平整后复耕或绿化,防护效果良好;沿线弃土场本工程弃土场设置及恢复情况见表3。
3) 临时占地生态恢复调查:经现场踏勘,本工程沿线共设置拌合站3处,施工场地1处,共占地6.94 hm2,主要占地类型为林地、荒草地拌合站具体设置及恢复情况见表4。
表2 取土场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及恢复情况序号桩号位置面积/hm2取土量/(万m3)占地类型恢复情况现场照片1LK5+050路左1.182.9林地坡面已做台阶处理,坡脚已绿化2LK7+400路右1.5420.3林地先锋植物生长,效果有待加强3LK13+100路左1.2412.5林地坡脚绿化良好,坡面有待加强4K0+800路右1.6825.9草地已绿化,效果良好5K17+200路左4.2250.7荒草地已植草绿化,效果有待加强6K32+600路右5.1170.2林地、草地已植树绿化,效果不错
续表2 取土场占地面积、占地类型及恢复情况序号桩号位置面积/hm2取土量/(万m3)占地类型恢复情况现场照片7K33+280路右2.5631.0草地种植草绿化,效果良好小计17.53213.5
表3 沿线所设弃土场设置及恢复情况序号桩号位置面积/hm2弃土量/(万m3)占地类型恢复情况现场照片1LK2+700路左0.151.65荒草地、林地平整后已绿化,防护效果良好,设置有截排水沟2LK9+700路左1.7328.35荒草地、林地整平后已绿化,防护效果良好3LK10+900路左2.6240.91荒草地、林地设置截排水沟,挡土墙,平整后绿化,防护效果良好4LK14+050路左1.8917.66荒草地设置截排水沟,挡土墙,平整后绿化,防护效果良好5K3+500路右2.3320.32荒草地设置了挡墙、排水沟,平整后绿化,防护效果良好6K7+150路左0.5010.88荒沟平整后已绿化,效果良好7K10+467路右0.842.41林地已绿化,效果有待加强8K12+800路右0.501.86林地平整后已绿化,效果不错,有截排水沟9K13+600路右1.554.56荒草地部分绿化,效果有待加强10K13+900路右1.382.25荒草地整平后已绿化,防护效果良好11K15+800路右1.293.32荒草地、林地平整后已绿化,效果不错12K16+950路右0.150.57林地整平后已绿化,防护效果良好13K18+200路右0.8038.51荒沟整平后已绿化,防护效果良好14K19+400路左0.6213.54荒草地整平后已绿化,防护效果良好
续表3 沿线所设弃土场设置及恢复情况序号桩号位置面积/hm2弃土量/(万m3)占地类型恢复情况现场照片15K22+900路左0.4120.35荒沟整平后已绿化,防护效果良好16K26+500路左0.150.50荒草地已绿化,效果有待加强17K32+000路右1.885.64荒草地平整后已绿化,防护效果良好小计18.79213.28
表4 拌合站及施工营地及生态恢复情况序号桩号位置面积/hm2占地类型恢复情况现场照片1LK4+500路左0.50林地已拆除,未恢复,移交地方,无移交协议2K3+460路右2.23荒草地已平整,未恢复绿化3K37+400路右3.65林地未拆除4K5+200路右0.56林地未拆除合计//6.94//
4.2路基、路面防护与排水工程调查与分析
公路路基防护设计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相结合,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经济、实用性和各路段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
路基路面排水:主要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引水沟、急流槽等设施,对地下水丰富地段,利用明沟、暗沟、渗沟等设施排除地下水。对超高段外侧路面和中央分隔带,采用专门排水设施以保护路基稳定。
路基防护:本线一般土质路基采用草皮或种草籽防护。路基防护主要是设置浆砌片石挡土墙及浆砌片石、砼护坡,其他路堤采用砌石骨架护坡、骨架草皮等。路堑防护主要以骨架草皮、喷浆、喷锚等方式。
从现场来看,目前路基边坡防护植被生长旺盛,边坡生态防护效果较好,既保证了路基的稳定,又防治了水土流失。上述措施可有效提高路基边坡抗侵蚀能力,防止地表径流的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3景观协调性调查分析
本工程根据公路沿线周围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分别对全线主线路基护坡、互通立交区以及道班和收费站等处采用不同的绿化方式,采用当地土生树种和草种,作自然生态化处理。本公路沿线两侧、互通立交区、边坡等均进行了绿化,效果良好。本工程全线植草及撒播地被植物506 476 m2,乔木共栽植72 378株,灌木共栽植4 048 853株。本项目全线绿化工程累计投资为3 764万元,沿线绿化及景观效果见图2。
经现场踏勘并咨询建设单位,本工程各阶段对绿化设计、施工极为重视。以自然式手法贯穿始终,将公路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新景观。景观效果参见图2。综上所述,本工程沿线景观设计符合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
图2 工程沿线绿化及景观效果
5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基本执行了环保“三同时”的要求。工程施工期通过认真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对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破坏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处理;试营运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恢复良好,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效果基本满足要求。另外,通过调查与分析,建议运营单位在运营期应加强沿线绿化工程的管养,对成活率低的路段进行补植;建议加强对公路两侧边坡、排水工程的管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保护工程安全,以维持良好的生态效益。此次生态环保验收调查与评价实践,对于后续绿色高速公路开展竣工环保验收、落实三同时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和防治污染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凯,杨帆.高速公路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调查实例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5,41(2).
[2] 张慧娟,冀志国.公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实例分析[J].北方环境,2012,27(5).
[3] 张华君.高速公路竣工环保验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方法[J].公路交通技术,2009(6):156-159.
[4] 刘殊.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有效性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2):118-121.
[5] 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S].
文章编号:1008-844X(2016)02-0115-06
收稿日期:2016-03-14
作者简介:易岸峰( 1982-) ,男,工程师,从事公路施工与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U 41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