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2016-07-13魏兴敏

学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心理特点问题

魏兴敏

(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蛤泊小学,河北卢龙066400)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魏兴敏

(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蛤泊小学,河北卢龙066400)

摘要:问题是探究的动力、智慧的开端、发现的基石,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发挥激趣启思导行的功效,没有价值的问题会成为教学的干扰。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就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现生活的关系,提出富有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推动教学进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心理特点;个体差异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具有激趣、启思、导行的教学功效,更能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但在传统教学中问题只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且所提问题大多是对公式、定理本身的简单检测,这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检测与巩固作用,但并未全面发挥问题的功效。归根结底在于问题本身的价值性不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最有价值的,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几点问题:

一、顺应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而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互相影响的过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非智力因素直接决定着认知活动的成败。试想如果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不想学、不爱学,学生就会从心里排斥它,即使展开学习,也只是一种机械化、消极化的行为,学生以学为苦,自然不利于活动的开展与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只是枯燥地提出问题,而是要以多样的形式来呈现问题,增强问题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1.以生动故事呈现问题。故事是学生所喜爱的,将问题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这样更能以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于与小于时,我们就可以将此设计成趣味故事:大于号与小于号这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可是大家总是认错,这令人们很苦恼。有一天来了一位智者,他听说此事后哈哈大笑,告诉人们他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准确地分辨这两兄弟。由此来引出大于号与小于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此的认识与理解。

2.以趣味游戏引出问题。学生都具有好动爱玩的天性,将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获取愉悦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就可以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一场激烈的判断数字能否被3整除的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产生困惑,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以往的教学在设计问题时无视学生间的差异性,一刀切,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而为部分学生所垄断。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更要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对于差生只侧重于对公式与定理的记忆,熟记基本的知识点可以直接运用即可;对于中等生则侧重于对公式与定理的推导,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优秀生则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侧重于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要深入学生群体,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教师才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使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引导每个学生基于自身基础来展开不同深度的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这样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的。

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

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大多只是就知识本身的提问,条件完善、答案唯一,并不能起到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的效果。现代教学下所倡导的提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与独创性,要让学生能够突破自身的局限以及教材的束缚,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或是条件不完善或是有多余条件等开放性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更加用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零散的知识点,实现对知识点的重新加工与整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从数学走向生活,在运用中提高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这也正是设计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要贯彻新课改所提出的从数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不要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习题,而是要善于为学生设计更多富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如学习了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为了实现学生的真正理解、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布置测量家中门、窗、床、电器、衣柜等常见生活物品的长、宽、高,并认真记录下测量结果。这样学生对于这些基本单位就不再是死记硬背,机械运用,而是能够深入本质地理解。又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购物,来计算购买物品的价格,如何付款,找回多少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带入宽广的生活空间,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内化。实践证明这样的问题设计涉及制作、调查、整理等多项训练,这样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换来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富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有效学习,才能使问题成为教师制胜的法宝,成为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开发智力、启迪思维的利器,进而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好的问题[J].小学数学教育,2015(Z1).

[2]郁燕云.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

[责任编辑张翼翔]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80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心理特点问题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