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6-07-13雷晓萍
雷晓萍
(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甘肃 高台 734300)
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雷晓萍
(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甘肃 高台 734300)
摘 要:随着微课的不断深入推行和网络培训的多次实施,大家对微课的开发与利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不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微课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当中,由于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教师对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持怀疑的态度,因此文章根据化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开发利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里明确规定:为保证新课程顺利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众多的资源当中,网络技术是非常好的现代化资源,相较于以前的纸质资料,有相当大的优势,简洁便利,灵活多样,随时都可以用来教学。以前要查找资料,首先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去买资料书,去了不一定有,即使买回来了也是一家之言,只能在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所以,对有关问题的看法见解,必须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明白。现在有了网络,可以随时对各家之言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对大量的实验进行一一验证,现在有了网络,很多的知识利用网络,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现在大力推进微课的开发和利用,给化学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说化学老师的教学,眼前是光明一片,但怎么样来利用好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中笔者就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微课展示教材的信息资源
一些教师置教材资源于不顾,在网络上大量下载资料。一次我看见有个老师网上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他说教材中内容的想制作成微课很麻烦,网上下载一个就行了。其实,有的知识没有必要刻意去“化妆”,原汁原味就非常好。比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教师要科学地利用网络制作自己的微课,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地一哄而上。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新生的事物,它在和我们实际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理智、清醒地看待,惟其如此方能开拓出自己的教学天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课本中的资源包括书中的插图、书后面附带的光盘,就是声音资源,还有书中附带的网站。我在讲“燃料及其利用”时,就到书上附带的网站去,打开相应的链接,把神舟飞船和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场景,直接打开让学生观看,学生既看到了我国航天航空技术的迅猛进步,又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燃料”的科学利用,造福于人类的巨大作用。所以,这也是一种微课的利用,不一定非要自己去做才叫微课。
二、精心准备微课课件
现在提倡的微课和我们以前使用的幻灯片相比较而言,更加短小精悍,教师能突出某一个知识点,制作的时候也能精心地去准备。制作微课大家最好使用的工具是“喀秋莎”。如果放在以前,把图像、声音、动画、特效能集中到一起的软件不多,就是WPS演示里,制作起来也是很麻烦的,效果还不理想,所以,很少有教师使用。现在的微课克服了上述缺点,就一课中的重难点集中制作一个微课,展示给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原子、分子、粒子是怎么样构成我们眼中的宏观世界的,一般情况下是很难想象出来的,因为微观世界只能借助仪器才能看到。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微课来实现这一教学难点,无需借助仪器来完成,学生可以想象可感的理解构成微观世界的各种微粒了。
三、发挥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日常的教学中,经常见到有的学生,简简单单的化学方程式都能写错,究其原因还是没有记住,印象不深刻,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微课加深学生对方程式的印象,巩固记忆。如镁的燃烧:我在教学时一再强调不要理解错了,不然方程式配不平,但是越是强调,越是写错。如类似的例子还有电解水:,然而好多学生依然写成了:,如此类似错误的原因,还是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没有彻底理解。至于具体原因,有的老师说是学生没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个解释有点牵强附会,我认为还是老师上课时没有加强学生的印象,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模模糊糊,一知半解。假如老师能够利用微课,制作形象生动的微课课件,把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演示出来,而不是从老师的嘴里讲解出来,我想学生一定会记忆犹新、印象深刻,故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写错。
一些化学实验布置到课外叫学生完成,但真正能完成的学生没几个,主要是条件的限制。还有的实验腐蚀性大,学生不愿完成。然而,这些问题在微课课件上就可以解决了。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微课课件可以放大演示,有的实验耗时很长,也可以在微课课件里演示,此外,污染大的实验在微课演示也是最好的方法。
四、利用微课配平化学方程式
总之,微课的开发与利用明显地降低了教师备课的难度,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地促进了微课的推广和运用,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开辟出了广阔的前景。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总结经验,为教育教学开辟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17
作者简介:雷晓萍,女, 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