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定位分析
2016-07-13肖泽平杨如安
□肖泽平 杨如安
西部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定位分析
□肖泽平杨如安
摘要: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西部高职教育对于促进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也受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政策、人口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当前二、三产业以重化工、商业贸易、交通运输、房地产、制造业等为主,西部高职教育必须适应这一产业格局,科学定位学校类型,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关键词:西部;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方向定位
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1]。而人的发展主要靠教育,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经济发展状况、西部产业结构调整、西部人口结构变化、西部民族文化特点紧密相关。
一、文献回顾及分析框架
如何对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准确定位,学者吴岩(2004)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导向、目标、体系、学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2];王克勤(2006)从高职院校发展目标的定向、特色的定调、文化的定性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3];王明海等(2007)从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类型、层次、学科(专业)水平、规模和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王明伦(2006)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资源、发展规模与质量、发展结构等7个方面[5]。在实际操作中,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2008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设置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7个一级指标,涵盖22个二级指标涉及56个观测点。
在已有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根据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遵循“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理念,以人才为中心,构建西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定位指标,具体包括发展方向、发展数量及结构、发展质量三个一级指标(见图1)。
图1 西部高职发展目标研究框架
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决定西部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西部高职教育发展必须深度契合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这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高职专业是社会需求和教学之间的纽带,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它的设置必须与社会产业、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相适应[6],能否培养适合区域内行业企业和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关键看学校的专业设置,而专业的设置又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的需要来定[7]。
(一)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表现出吸纳从业人员的非均衡性
1.总体情况。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从工业产值占全国比来看,按照每10个百分点为标准西部地区的工业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见表1),07、06、16、09这4种行业是西部地区的优势工业;152、10、32、44这4种行业次之,25、08、27、13、14、31、30、36&37、26、22这 10类再次之,35、34、33、38、17、39、40&347、28、18这9种最后。但就行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而言,主要集中在06、36&37、30、44、26、31、13、32等行业中。也就是说,产值高的行业其就业吸纳能力并不一定就强。因此,西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的格局对从业人员的吸纳表现出行业非均衡性。
表1 西部地区2011年工业分产业情况及占全国比重
2.分省情况。在对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工业产品产值进行排序后,名列前10的行业中按各省分布数量来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各12个、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个、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各10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各9个、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8个、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个。也就是说以上九大工业产业在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但各行业在各省工业中的分布则有所不同(见表2),如内蒙古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其工业总产值的22.01%,重庆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就占工业总产值的31.44%等等。
表2 西部地区2011年工业产值前十行业及其占所在省份工业产值比(%)
(二)以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相伴私营企业就业为主
1.第三产业增长迅速。1994-2011年,西部第三产业产值从2754.94亿元增加到36424.54亿元,17年间增长了13.22倍。2011年底,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总体占全国的17.77%(见图2)。而分行业来看,主要以住宿和餐饮业(占全国同行业的26.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全国同行业的22.28%)、金融业(占全国同行业的17.28%)、批发和零售业(占全国同行业的16.88%)、房地产业(占全国同行业的11.55%)为主。
图2 1994-2011年西部各地第三产业增加值变动
2.第三产业分行业就业人员私营企业就业为主。按分城镇单位来看,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国有部门,2011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从业占人员占城镇的66.94%;分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具有绝对优势,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数量也比较大,占西部地区的90.18%(见表3)。
表3 2011年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分行业就业人数及占全国比(万人 %)
(三)以房地产与制造业为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方向,带动对相应从业人员的需求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尤其是2004年是各地加速投资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就绝对值而言,从1999年的5421.3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89008.5亿元,14年间增长了16.42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从1999年的348.2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1875.7亿元,增长了34倍。从分省来看,以四川、内蒙古、陕西、广西、重庆的投入量较多(见图3)。
图3 1999-2012西部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变化
根据中国区域统计年鉴(2013)统计数据分析,西部2012年全年固定资产总投入86287亿元,占全国的23.75%。按三次产业分开来看,第一产业投入占西部地区的3.68%,第二产业投入占西部地区的41.22%,第三产业投入占西部地区的55.1%;而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看,投入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制造业(21977.1亿元)、房地产业(20795.7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563.2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8397.1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654.2亿元),投入占西部总投入的76.91%(见图4)。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交通、制造、水利、公用设施、电力、热力、燃气等行业,这必然带动对相应从业人员的需求。
图4 西部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三、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影响
根据《辞海》的解释,“政策”是指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目标而规定的行为依据和准则[8]。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市场影响,也受国家政策调控,政策对西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影响较为直接。
(一)主体功能定位对西部高职发展方向的影响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于次年3月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进行了具体部署。尤其是2007年和2012年国务院分别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后者是对“十一五”规划的完善和深入,将“重点经济区、城市圈集聚发展、资源富集地区、边境口岸、少数民族地区”调整为“重点经济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区、资源富集区、沿边开放区、特殊困难地区”六大功能区域,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是西部重点经济功能区的定位(见表4),为西部高职教育专业的发展圈定了范围。
从以上经济区功能定位看,国家在西部的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特色农业等产业,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就要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布局,为产业及产业链服务。
表4 西部重点经济区功能定位
(二)国家西部大开发及地方产业政策变化对高职发展方向的影响
1.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所确定的主要产业引领高职专业发展方向。不管是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还是“十二五”规划,都强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但在产业的种类上进行了归并和扩展,并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优化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调整为“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煤炭开发与转化、石油天然气开发及加工、水电开发、风电等);“集约发展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调整为“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纺织服装、非金属矿产资源诸如磷化工、钾肥及盐碱化工等);“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调整为“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发电、输变电成套装备、大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石化成套装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扩展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银行、保险、证券、物流、信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工程设计、服务外包、家政、养老、健身、社区服务、房地产、旅游、文化等);“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转变为“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粮油、奶制品、牛羊肉制品等)。
表5 2013年西部高职院校类型分布
2.各省(市、自治区)级人民政府所确定的重点产业链及产业群主导各地高职教育专业特色发展。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依托既有优势,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层面均对重点发展产业及产业链做了明确的规划,这在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本中体现。内蒙古集中在精细化工、PVC深加工、稀土应用、风电设备制造、陶瓷、硅材料、铝铜延伸加工及乳、肉、绒、玉米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广西重在发展食品、汽车、冶金、有色金属、石化、机械、电力、建材;重庆构建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医、材料、轻纺和能源“6+1”支柱产业体系;四川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油气化工、汽车制造、饮料食品、现代中药、钒钛钢铁、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贵州致力于煤、电、化、铝、冶金、建材等一体化联产联营的产业体系、特色装备制造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能矿装备和工程机械、民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和关键基础件、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力装备、铁路车辆及备件);特色优势轻工业(烟草工业、白酒工业、民族医药、食品工业、旅游商品、林化工及造纸工业);云南发展能源产业、旅游文化产业、黑色金属产业、生物产业、烟草产业、石化产业、光电子产业、商贸流通产业、有色产业、装备制造业;西藏主要是民族特色手工业(藏毯产业、藏香产业、特色旅游商品、民族家居装饰、唐卡);陕西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盐化工、航空、输变电设备、汽车、机床工具、重型装备、航天、工程机械、电子、陕北能化装备、软件、有色、冶金、医药、食品、纺织产业;甘肃发展石化化工产业(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精细化工)、冶金有色产业(镍铜钴压延产品精深加工、粉体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及金属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数控和专用机床、集成电路、中高压电器、石油钻采炼化设备、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医药产业(药材种植、药品制造、包装运输、药品经营等)、建材产业、轻工纺织产业(农产品加工和天然纤维纺织);青海打造金属硅和多晶硅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制造项目、以碳酸锂、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氯碱化工项目、电解铝、铅、锌冶炼产能和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电解铜、金属锂等项目、煤基多联产项目、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和680MN大型锻压机建设项目、钢铁项目、地毯纱项目、2000万平方米机织藏毯项目、牛羊绒针织衫项目、特色浆果精深加工项目、牛羊肉精深加工项目为龙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宁夏重点发展煤炭行业、电力行业,生物发酵、羊绒、枸杞、葡萄酒、马铃薯淀粉、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以及新型纺织等地方特色产业;新疆主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矿产资源勘探、现代农牧产品加工业、纺织工业、传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业。
表6 2012年西部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分析
四、西部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定位思考与建议
西部地区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目标,需要达成目标的人力资源。这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建立和完善相应专业及专业群,培养适应西部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西部高职学校定位:以行业划分学校类型
关于学校的类型,我国主要仿照前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学科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性质不同可分为综合类(主要是文理综合)、工业类、农业类、林业类、医药类、语言类、财经类、政法类、体育类、艺术类和其它类等12类[9]。以2013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具有招生资格的名单为基准,西部有273所高等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高校库的学院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见表5),综合类院校占西部地区的29.67%、师范类占2.20%、工科类占43.22%、农林类占5.86%、医药占2.56%、语言类占1.10%、财经类占6.59%、政法类占 3.30%、体育类占1.10%、艺术类占4.4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工科类、综合类和财经类院校占据了西部高职近八成。但调查也反映出,定位为综合类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规模、专业规模远不及普通本科院校,甚至有的院校仅三、五千人也划为综合类院校实则不妥。为此,一是在宏观上应当深入研究高职的分类问题,制定新的分类标准,对综合类高职院校应明确其主体类别;二是按三次产业类别,西部地区一产院校占5.86%、二产类院校43.22%、三产类院校50.92%。这与当前西部地区重化工、交通商贸为主的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尽匹配,建议按行业细分,尤其是综合院校定位的调整,推动高职院校向特色专业化发展。
(二)西部高职专业目标:加强一产专业、优化二产专业、适度控制三产专业,
高职专业是社会需求和教学之间的纽带,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它的设置必须与社会产业、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相适应[10]。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3),对西部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分析(见表6):
表6反映出,西部地区的一产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过低(0.31)、二产专业匹配度偏低(0.72)、三产专业匹配度过高(1.61)。由于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化进程需要转型升级,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西部地区专业设置应当加强一产专业、优化二产专业、适度控制三产专业。从以上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分析,总体应按照“与主导产业配套、与关联产业耦合、与新兴产业同步”的原则,对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进行宏观调控。西部地区以重化工、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房地产与制造业为主,所需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大类、土建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水利大类、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现代服务大类、资源与环保大类。
分省(市、自治区)来看,一产专业与产业匹配度高于西部平均水平的有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二产专业与产业匹配度高于西部平均水平的有广西、贵州、云南、甘肃、新疆;三产专业与产业匹配度高于西部平均水平的有四川、陕西、广西、青海、内蒙古、新疆。鉴于各省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应当以西部区域平均水平为基准进行调整专业设置。如西藏可逐步调低一产专业比重,保持二产专业比重,增加三产专业比重,与其重点发展民族特色工艺产业、旅游业相匹配;贵州也可逐步降低一产专业比重强化专业建设,增加与其建设“旅游大省”匹配的现代服务专业等等。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一项国家战略任务,而“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涵盖西部9省(市、区)的对外开放水平。西部高职教育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和任务,必须更加明确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为服务经济社会中释放出更多的人口红利。
参考文献:
[1]毕世杰,马春文.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4.
[2]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13-15.
[3]王克勤.关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79-81.
[4]王明海,等.高职院校发展定位的内容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3):74-75.
[5]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21):102-105.
[6][10]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6(6): 117-118.
[7]曹培之,阙明坤.试论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8.
[8]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55.
[9]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68.
责任编辑秦红梅
作者简介:肖泽平(1980-),男,四川泸州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讲师,西南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职业教育;杨如安(1965-),男,四川巴中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编号:BIA120070),主持人:高宝立;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课题“以产教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证研究”(编号:mjzxzd1409),主持人:杨如安。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2-00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