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学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2016-07-13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马城楠田欣毅孙力员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创新绩效创新能力培养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马城楠 田欣毅 孙力员



组织学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马城楠 田欣毅 孙力员

摘 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课题。组织学习作为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探求组织学习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对明确其作用机理、提升大学生创新绩效尤为必要。

关键词:组织学习 探索性学习 应用性学习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绩效

田欣毅(199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本科生;

孙力员(1995-),男,汉族,广西桂林人,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本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且在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具备知识、创新、合作精神的人才成为了我国创新型发展的主动力[7]。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对国家的创新型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具备这些要求的高校大学生等高素质人群在创新型经济的推动上责无旁贷。由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就关系到国家的创新型发展战略,这也就对我国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下,创新型发展的主流思潮居高不下,带动着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衡量标准主要是大学生的创新绩效。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组织学习与大学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等资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提升。且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组织学习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作用机理,有利于深入分析大学生群体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和创新绩效的提升机理,丰富大学生创新的相关理论。

1 组织学习概述

组织学习是由“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活动”组成,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系统化的、有目的性的集体学习方式[1]。而基于组织学习的组织学习能力是指收集、整合和加工知识,进而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2]。该种能力在大学生的创新过程中尤为重要。March按照创新的幅度和程度将组织学习分为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3]。探索性学习是指那些可以用“探索、变化、承担风险、试验、尝试、应变、发现、创新”等术语来描写的学习行为[4],是一种不依靠现有知识和技术基础的突破性创新。这种组织学习方式是创新的源动力,基于该种组织学习模式,创新才成为可能。应用性学习是指那些可以用“提炼、筛选、生产、效率、选择、实施、执行”等术语来描写的学习行为[4],它是探索性学习的延伸与扩展,是一种依靠现有知识和技术基础的用于改善现状以作用于现实的渐进性的创新。归根结底,创新不是为了成一家之言,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作用于现实。如果说探索性学习的本质是在新的领域中取得新的突破,那么应用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对现有知识和技术基础的应用和拓展。两者在整个创新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2 组织学习与大学生创新绩效

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基础,想要创新就必须获取相应知识,而获取知识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也有目共睹,许多学者也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张徽燕、何楠、高远辉(2014)引用量表对企业的组织学习、探索性学习、应用性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度量,并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证实了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2];王飞绒、方艳军(2011)运用AMOS16.0软件成功绘制组织文化、组织学习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显著正向影响,指出提升组织学习能力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5];武博、闫帅(2011)通过研究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验证了组织学习在这一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6]。虽然当下大部分文献的研究对象都以企业为主,但是类似的研究往往具备可迁移性,所以,组织学习对于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放在大学生身上同样适用。

组织学习对于大学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主要从创新团体和创新个体两方面加以探究。

2.1 创新团体

要收获一定的创新成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学习能力。创新并不是强调绝对的标新立异,很多时候更侧重的是思维与知识的重新组合和运用。而在知识整合加工这方面,就必须依赖于组织学习。创新团体中的每个成员基于共同的创新愿景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定的社会网络关系,从而加快了知识与信息的溢出,而相应的知识与信息的流通也强化了团体中的社会网络关系[3]。毕竟,组织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关键路径,基于这种思想,一个创新团体本身就已经开展了一定的组织学习。且术业有专攻,每个成员由于专业知识的差异而在创新团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将各自的思维知识加以恰到好处地整合,形成整个创新团体的特有资源。这样使得创新团体的结构相似性减弱,互补协调性加强,组织学习的作用更为突出,大学生的创新绩效也更为明显,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也不言而喻。

2.2 创新个体

大学生创新绩效的提升不仅有赖于创新团体,也同创新个体息息相关。因为,创新团体中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创新个体来带领整个团体实现创新目标,而这个个体也必须能带领创新团体进行组织学习,让团体具备更强的组织学习能力。一旦创新团体具备了强劲的组织学习能力,作为领袖的创新个体的个人魅力也将充分发散出来,能够更为容易地吸引其他创新意愿者或者其他创新团体,加强双方的结网意愿[3]。由此,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流通扩散也就更为容易,知识、信息整合和加工的效率也就更高,组织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强,创新团体的创新绩效就会得到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3 探索性学习与大学生创新绩效

探索性学习对大学生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衡量:捕获新的创新信息的有效性、获取新的创新知识的及时性、团队内部新知识的分享频率、新的创新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概率。由于探索性学习侧重于对现有知识的突破,所以所捕获、获取、分享、应用的往往是新的创新知识。新的创新知识、信息需要创新主体自己去发掘、去探索。捕获创新信息的有效性体现出创新主体对于创新机遇的感知程度,获取创新知识的及时性体现了创新主体收集所需知识的效率,创新知识的分享频率体现了创新团体内部传播知识与信息的及时性,而创新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概率则体现了创新主体发挥创新知识价值的能力。不言而喻,四个维度对大学生创新绩效的提升呈正向作用。而且在捕获创新信息到获取创新知识、团队分享创新知识以及将创新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整个过程中,探索性学习的强度是逐渐增强的,所以对于创新绩效、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也在逐步增强。

4 应用性学习与大学生创新绩效

应用性学习对大学生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衡量:捕获已有的创新信息的有效性、获取已有的创新知识的及时性、团队内部已有知识的分享频率、已有的创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概率。这同探索性学习的测度内容类似,只不过由于应用性学习是对探索性学习的延伸,所以应用性学习是基于探索性学习的基础,所捕获、获取、分享、应用的往往是已有的但尚未作用于实践的知识。探索性学习虽是对现有领域的突破,但也体现了一定的风险性,毕竟要标新立异也是有代价的,而且付出的代价不一定能够得到相应的偿付,所以,March对于探索性学习的理解是“负面的”。相比于探索性学习的风险性,应用性学习的不确定程度就有所降低。毕竟,它是探索性学习的延伸,是一种依靠现有知识和技术基础的用于改善现状的渐进性的创新,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小,风险也小。而且,探索性学习所得出的成果已然成为铺垫,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付诸实践,体现其“应用性”。与探索性学习类似,在整个应用性学习的过程中,创新绩效也是逐步提升的,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也愈加显著。

5 应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共同作用

探索性学习与应用性学习是组织学习基于创新程度和幅度的划分,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探索性学习与应用性学习的开展都基于一定的资源供给,供给比例不同的话,二者对创新绩效的作用程度也不同。毕竟,资源有限,一方供给多了,另一方必定在资源供给上有所缺失。所以,两种组织学习模式在资源供给上是对立的。其次,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相互作用。唯有进行突破现有知识领域的探索性学习,才能发掘新的知识为应用性学习奠基;而也只有通过应用性学习将已有的创新知识实际价值化,才能为新的探索性学习提供一定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所以,两种组织学习模式在对创新绩效、创新能力培养上是统一的。最后,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必须双管齐下。简言之,在大学生创新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不应该是单独的探索性学习或者单独的应用性学习,而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结合[2]。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的平衡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所以一个创新团体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同时依赖于不断突破现有领域以达到革新目的的探索性学习和应用现有的知识、技术等资源以确保效率收益的应用性学习。

6 结语

高校大学生是创新型建设的主力军,具备创新意愿的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型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从理论层面对组织学习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组织学习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作为组织学习具体模式的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绩效提升自然而然也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两种组织学习方式在创新过程中都必不可少。且由于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的对立统一,如何恰当地对两种学习模式进行资源分配以达到创新绩效的最大化,值得大学生创新团体或创新个体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三清,王婧.组织学习、创新氛围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2).

[2] 张徽燕,何楠,高远辉.组织学习能力、双元性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4(05).

[3] 许登峰.基于社会网络的集群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 朱朝晖.探索性学习、挖掘性学习和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08(04).

[5] 王飞绒,方艳军.基于组织学习的组织文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01).

[6] 武博,闫帅.知识型企业智力资本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兼论组织学习能力的中介作用[J].求索,2011(09).

[7] 刘本玲.学习型组织在培养大学生学习、创新与合作能力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30).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191-02

作者简介:马城楠(199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科类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