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实训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2016-07-13曾勤
曾勤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浅析高职院校实训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曾勤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概述了实训室危险源的涵义、分类,提出了辨识方法与风险控制策略,对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危险源;识别;风险控制;实训室安全管理
1 引言
实训室作为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着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还承担着教师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完成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3]。实训室安全关系到实训室的各项实训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实训室电、水、气、火的安全管理与使用,有毒、易燃、有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与正规使用,实训室三废(废液、废气与废渣)和生物残留物的合理处理等,都时刻关系到实教师与学生的人身安全[4-7]。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实训场地不断扩大,由于实训室涉及许多专业、实训项目的种类繁多、实训过程及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及进出人员组成复杂,这就给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8-10]。作为避免实训室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快速、正确地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级别界定和评价,从而控制危险源,进而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11],同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污染。
2 实训室危险源
2.1危险源的定义、风险与评价
2.1.1定义
危险源是指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12],而重大危险源(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1.2风险: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2.1.3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2.2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引发事故的原因对实训室内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两类。
2.2.1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能释放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实训室的第一类危险源有: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高速运转的机械、加热设备等。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不会有能量或者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事故就不会发生[13]。
2.2.2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使第一类危险源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的影响3个方面的问题。例如:安全制度及执行情况、安全自查执行情况、制度上墙情况、安全事故预案制度、消防器材的完整性与有效性,疏散通道是否畅通,门窗、锁及搭扣完整情况、实验室使用记录情况等都是属于此类[14]。
人是实训活动中一类非常重要的不稳定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最根本的举措就是提高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师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是实训室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例如将废弃的易燃品、爆炸品、强腐蚀性物品随意丢弃在垃圾箱内,引发火灾。取用有毒物品时未佩戴防护用品,导致中毒。对药品性质认识不清或操作不当,发生爆炸等[11]。
物的不安全状态指机械设备、物质明显不符合要求的状态,例如电线老化漏电、加热设备温控系统失灵、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连接管路破裂气体泄漏等。环境因素指的是实训室里的气温、空气干湿程度、空气是否流通、光线强弱、粉尘 、振动等。恶劣的环境因素会对人和物造成不利的影响,诱发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例如高温会加大设备运行的损耗,影响人注意力的集中;空气中水分过多会腐蚀金属仪器设备;照明强弱变化会直接影响人的正常操作;噪声影响人的情绪、易致人失误等。
3 实训室危险源的识别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必须按照科学的顺序,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详细的检查。
①检查实训室的主要操作人员,包括实验员,教师,学生、负责实训室卫生的清洁人员等。保证人为活动符合实训室安全要求。
②检查实训室的设备仪器,避免老化损坏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如果有故障要及时排除。
③检查实训室的实验材料,包括药品,耗材等。
④审核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办法是否科学,安全预案是否切实考虑到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⑤检查实训室周围的环境,气候,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该实训项目。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实训室存在的危险源,才可以更好地去识别、控制危险源、避免事故的发生。
现阶段,被广泛采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多达数十种,主要有:危险和操作性研究、过程分析法、安全检查表、D=LEC评价法、头脑风暴法、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分析等。上述方法在不同的方面有所侧重,要全部可靠的辨识实训室危险源还是应该综合分析,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判断。
目前最常使用直观经验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进行识别,组织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凭直观经验确定重要危险源。
3.1“风险级别”界定
“风险级别”界定采用风险评价方法,采用LEC法,危险物质“风险级别”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划分为:1、2B、2A、3B、3A、4、5
3.2风险评价方法(LEC法)
LEC法即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LEC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常用的典型的安全评价方法。
其公式为D=LE C
其中: 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
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7,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数为7,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分数为0.5,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c.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的分数值为1~50,轻伤规定分数值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5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5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 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
d.风险值(D)
根据公式D=LEC,求出风险值D,同时结合本公司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将原“2”级、“3”级再划分为“2A”级、“2B”级和“3A”级、“3B”级,风险值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风险等级的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等级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要求。风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 风险等级划分(D)
例:食品系分析实训室的风险级别评价
按照格雷厄姆—金尼法(D=LEC)
取L=1~1.3(取“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值“1”与“可能,但不经常”值“3”之间的值,如L=1~1.3)
取E=5(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取5)
取C=10(如果发生事故,那么可能造成1~2人死亡的后果)
D=LEC=(1×5×10)~(1.3×5×10)=50~65
D值在(>50~100)之间
取D为“3B”(中度的危险、需加强管理)
所以分析实训室的风险等级为“3B”。
4 实训室的危险源控制
4.1消除危险源
资料显示,发生在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安全事故有98%都是由于第二类危险源引起的,其中人的因素又是引起事故的关键原因,因此我们实训室安全管理人员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高度注意,做好安全教育[4]。
4.2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风险级别的不同、必须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优先选择消除危险源(在可行的条件下,代号A),寻找替换物品(代号B),接着使用工程控制、标识/警告/行政控制(代号C)等降低风险级别方法(如控制危险物质存放量等),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施、防护用品措施(代号D)。
例如食品系为防止实训室内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是这很难做到。退而求其次,必须寻找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替代物。替代物要满足毒性低甚至无毒性的要求。在无法找到替代物时应考虑改进实训工艺技术。例如在检测化学需氧量(COD)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铬酸盐法。传统的操作方法会添加硫酸汞去除氯化物,减少其对实验过程的干扰,而硫酸汞则是一种含有剧毒的物质。我们反复实验进行观察,发现氯离子含量较低的水质并非必须使用硫酸汞去除干扰。其次是实训室最为常见的是火灾、爆炸事故,做好这类事故的预防工作,要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就要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在实验过程中应谨慎使用、规范操作易燃易爆物质,要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它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
4.3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在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使安全措施发挥最大的作用。
实训室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修订适用于危险作业、危险场所、设备设施等作业区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监控的各类管理制度、业务指导书、应急预案、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操作安全规程。加强实训室岗位责任制,使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责任。建立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如《化学品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采购、登记、领用、发放。实训室负责人应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妥善管理和安排使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室各种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负责人应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特性,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使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完好状态;建立和完善实训室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如《实训室安全守则》,如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进入实训室必须穿着实验服;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在实验中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如稀释浓硫酸时必须缓慢地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到浓硫酸中);挥发性物质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实训室产生的工作废液,应在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妥善处理,(尤其是剧毒或强致癌物质)不得随意处理废旧药品,而由专人回收,统一进行处理。
日常教学活动中可按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自查表的内容进行自查。如表5所示。
表5 实训室安全自查表
4.4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作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因素的人是安全教学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因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必须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熟悉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5 结束语
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是很系统的活动,要做好实训室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合理地消除、控制、降低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加深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的学习,并在日常管理中持续识别危险源,加强对危险源控制措施运行情况的监督,定期对应急措施进行演练。建议全员参与,建立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
风险管理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高职院校实训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课堂,我们有必要找到一种适用于实训室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确保数据可靠,均衡成本和风险因素。对实训室的运行,评估其安全风险,并加以预防。高职院校应该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加强危险源的控制,将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成为一个安全的物质和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戴玲妹,赵雪冰,陈红梅.化工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237-239.
[2]孟兆磊,林林,牛犁,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31-233.
[3]童星,徐加英.广岛大学实验室运行与安全管理经验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282-284.
[4]苏益,蔺万煌,胡超,等.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155-158.
[5]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6]刘玉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5,18(4):203-205.
[7]姚朋君,范强锐,马涛,等.高校实验室隐患排查与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 237-240.
[8]翟培,韩晋辉.高职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广州化工,2015,43(6):182-184.
[9]陶星名,张志学,阮亚男.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1):56-57.
[10]祝雪梅,黄泽伟.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295-297.
[11]耿俊明,刘照同,马涛,等.加强危险源控制提高实验室安全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34-236.
[12]刘丽葵,贺丽苹,王小梅.高校实验室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346-348.
[13]王文通,王琪斐,蔡中魁.论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及定性风险评价[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84-85.
[14]罗通行,李萍,余霆,等.危险源分类在临床实验室生物危害防护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7,22(4):823-824.
(责任编辑:季 平)
TheAnalysis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And Risk Control in The Training Roo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ENG Qin
(Department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363000,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hazards in training rooms,the methods to classify them and the strategy to control risks.The study should be the inspiration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raining 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azards;identification;risk control;safety management of training room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17(2016)02-0055-06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2.0011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曾勤(1964—),女,福建厦门人,高级工程师,理学士,从事分析与测试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