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咒语汉译技巧探究
2016-07-13何颖
何 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咒语汉译技巧探究
何 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在奇幻小说《哈利·波特》中,魔法咒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意象,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魔法咒语进行准确、传神的翻译,单纯的字对字翻译是远远不够的。译者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不但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字面含义和语境,也要考虑到读者的反应。在咒语翻译中,可以采用夸张、比喻、叠字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借助意象的构造和注释来完善译文。此外,还指出了咒语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哈利·波特;奇幻小说;咒语;翻译;技巧
一、前言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J.K.Rowling)所著奇幻系列小说 ,讲述主角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7年中的冒险故事,被翻译成67种语言,截至2008年,所有版本的总销售量逾4亿本,是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小说不但文笔流畅,情节跌宕起伏,角色的塑造亦十分成功,包含了许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及现实中的种种社会问题。《哈利·波特》创造了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其中许多意象和元素都为书迷们所津津乐道,魔法咒语就是其中之一。咒语(spell)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宗教、民间传说和作品中,神秘的咒语都占有一席之地。咒语起源于古时的巫祝。《说文解字》中载:“祝者咒也。”维基百科将咒语定义为“以某种特别的顺序或特殊音节念出,以促成某些神秘学中的特殊效果的语句。”魔法师、巫师、僧侣或者宗教信徒能够借助咒语得到特殊的力量。在《哈利·波特》中,大部分咒语是巫师们在施展魔法时念出的话语,通常配合魔杖和特定姿势使用。这些咒语在现实生活中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作者本人根据故事情节需要虚构出来的。可以说,咒语是一个贯穿全书的重要魔法意象,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小说中的巫师们来说,它是施展魔法的语言工具。《哈利·波特》中的许多情节,都与特定的咒语紧密相连。然而,在《哈利·波特》的相关研究中,专门针对小说咒语汉译的文章并不多见。
《哈利·波特》的英国原版由布鲁姆伯利出版社(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出版。官方中文译本共有两个:分别是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体中文版(下文简称人文版)和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的繁体中文版(下文简称皇冠版)。由于译者不同,加上大陆与台湾的语言风格存在差异,两个译本各具特色,但都深受读者青睐。本文选取英国原版小说和两个官方汉译本作为研究资料。纽马克曾说:“翻译是一门艺术。”两种译本的语言在文化背景、形式、审美标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绝对的等值几乎是无法达到的。作为译者,必须深入研究两种译本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在意义和文体上找出最佳对等语,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原文相接近。正是由于源语和接受语存在着文化差异,译者有时不仅需要在形式上做出局部调整,还应当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在正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让读者获得更佳的审美体验。
二、《哈利·波特》中咒语的汉译技巧
在《哈利·波特》咒语的两个汉译本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译者使用了多种翻译技巧。
(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奈达认为,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修辞是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增强文字的渲染力,有利于表达效果和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在翻译咒语的过程中,人文版和皇冠版的译者都采用了各种修辞手法。
1.夸张:夸张指凭借丰富想象,用铺饰张大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进行艺术渲染。例如:
“Densaugeo!” screamed Malfoy.
…
Hermione’s front teeth — already larger than average — were now growing at an alarming rate; she was looking more and more like a beaver as her teeth elongated, past her bottom lip, toward her chin.(chapter 18)(J.K.Rowling,2000:262)
“门牙赛大棒!”马尔福尖叫。
……
赫敏的门牙——本来就比一般人的大——现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她的牙齿嗖嗖地变长了,越过下嘴唇朝下巴延伸,这使她越来越像一只海狸。(人文版)
Densaugeo由拉丁文 dens(牙齿)加上 augeo(生长)合成,由作者的描述可以看出,被该咒语击中的人门牙会变长。将这个咒语译为“门牙赛大棒”,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该咒语滑稽的特征,使得情节更生动有趣。
2.比喻。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引发丰富的想象力,使事物生动形象,使语言文采斐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在文学翻译中达到平衡,原文中一些非比喻性的语言可以译成比喻性的表达[1]。在人文版中,有些咒语的译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
Malfoy raised his wand quickly and bellowed, “Serpensortia!”
The end of his wand exploded. Harry watched, aghast, as a long black snake shot out of it, fell heavily onto the floor between them, and raised itself, ready to strike. (chapter 11)(J.K.Rowling,1998:145)
马尔福迅速举起魔杖,大吼一声:“乌龙出洞!”
他魔杖的头爆炸了。哈利惊恐地注视着,只见一条长长的黑蛇突然从里面蹿出来,重重地落在他俩中间的地板上,然后昂起蛇头,准备进攻。(人文版)
Serpensortia这个咒语是罗琳根据拉丁文中的serpent(蛇)和sortie(突击)创造出来的。由于外形存在一定相似,“龙”这一传说中的文化意象往往被认为与蛇密切相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载:“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里的“鳞虫”就是指蛇、蜥蜴、鳄鱼等各种有鳞的动物。中国民间也常常把蛇称为“小龙”。将这个咒语译为“乌龙出洞”,将“长长的黑蛇”喻为“乌龙”,形象地诠释了咒语效果,假如把这个咒语被翻译成“黑蛇出洞”,效果就大打折扣。
3.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其作用包括摹声、状貌、增强语气、渲染气氛等。叠字常常应用于宗教的咒语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道教咒语的“急急如律令”。因此,在咒语译文中采用叠字符合人们对咒语意象的认知,还可以增强语言效果。例如,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女巫唐克斯使用了一个咒语“locomotor trunk”,使哈利的行李箱自动飘出房门。locomote在拉丁语中代表“移动”,而trunk正是代表英语中“行李箱”一词。人文版将这个咒语译为“箱子移动”,属于直译,意思也很明确。但对比皇冠版的译文“疾疾动箱”,语气上就略微逊色。无论是人文版还是皇冠版的咒语,叠字的运用都是一大特色。人文版的咒语有不少采用“AABC”或“ABCC”的格式,皇冠版则大量使用“AAB”的格式。
表1 叠字运用比较
表2 皇冠版译文拟声词用法
Diffindo 切除或打破物品 吩吩綻Relashio 使目标无力 嘶嘶退Muffliato 使对方耳鸣,从而无法听清自己说话 嗡嗡鳴Tergeo 瞬间清除污渍 哆哆潔Riddikulus 将魔法生物“Boggart”变成滑稽的样子 叱叱,荒唐Prior Incantato 使魔杖显现上一次施的咒语影像 呼呼,前咒現
叠字还能起到摹状的作用。摹状是摹写对于事物情状的感觉的辞格,有摹写视觉和听觉两种,其中摹写听觉的称为摹声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直写事物的声音,另一类借助对于声音的感受来表现当时的气氛[2]。皇冠版咒语中使用摹声格的例子相当多,基本上属于第二种,即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咒语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添加拟声词。
拟声词的运用使得译文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咒语的效果、人物的心情以及当下场景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对于奇幻小说而言无疑是积极的效果。
(二)意象的构造
咒语文学性在艺术手法方面的又一重要特点就是对意象的构建。现实中存在的客体物象通过想象在咒语中则表现为某种特殊的意象[3]。意象的再创造能够使得读者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
Pointing his wand at nothing in particular, he gave it an upward flick and said Levicorpus! inside his head.
…
Ron was dangling upside down in midair as though an invisible hook had hoisted him up by the ankle. (chapter 12)(J.K.Rowling,2005:225)
动态显色法检测4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 张军霞等(13):1806
哈利用魔杖随便指着一个地方,轻轻往上一抖,脑子里默念道:倒挂金钟!
……
罗恩头朝下悬在空中,似有一只无形的钩子钩住他的脚脖子,把他倒挂了起来。(人文版)
Levicorpus 这个咒语由拉丁语Levi(提高、抬起)加上corpus(身体)合并而成,由下文可以看出,其作用是将对方倒拎起来。“倒挂金钟”是一种花的名称,以花冠倒挂而得名,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译者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将咒语的效果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译文十分生动,读者脑海中瞬间闪现出形象的画面。此外,这个译文还能让人联想到足球中的精彩射门方式“倒挂金钩”(即腾空状态下,头下脚上将球踢入球门)。
(三)注释
注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完整地传达原文语义和风格的一种补偿方法,是为了尽可能达到翻译等值而采用的辅助性手段[4]。奈达认为,翻译中使用注释等手段是大有裨益的[5]。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读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译文,这时使用注释可以对译文进行补充说明,减少读者疑惑和误解。小说第三册中提到的“Nox”这个咒语的翻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They reached the dark landing.
“Nox,” they whispered together, and the lights at the end of their wands went out.(chapter 17)( J.K.Rowling,1999:248)
“诺克斯。”两人一起念念有词,于是,两条魔杖末端的光芒就消失了。(人文版)
Nox在拉丁文中是“黑夜、黑暗”的意思,同时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司夜女神的名字。西方读者熟悉希腊罗马神话,因此可以很快地领会这个咒语的意象。然而,大多数中国读者对于这些人物了解并不多,因此译者给这个咒语加了注释,配合下文中的内容,将暗含的联想意义予以明示,使得读者对这个咒语产生更好的理解,达到了更好的译文效果。
又如:
Malfoy pointed his wand at Harry’s knees, choked, “Tarantallegra!” and the next second Harry’s legs began to jerk around out of his control in a kind of quickstep. (chapter 11)(J.K.Rowling,1998:144)
只见马尔福一边拼命地喘息着,一边把魔杖对准哈利的膝盖,连笑带喘地说:“塔朗泰拉舞!”立刻,哈利的双腿便不受控制地抽动起来,像是在跳一种快步舞。(人文版)
Tarantallegra这个咒语源自意大利文Tarantelle,是一种意大利传统民间舞蹈,特点是节奏急促、强烈、腿部动作丰富多变,许多音乐家、舞蹈家们以 Tarantelle舞曲为素材创作了许多作品,如芭蕾《天鹅湖》第3幕中的那不勒斯舞、独舞《塔兰泰拉》等,此外,著名电影《教父》中也曾出现这一舞曲。可以说,西方读者对这一舞蹈有一定了解,能够产生相关的联想,而多数中文读者则不然。因此,为了更好地再现原文的文化意象,建议译者在这里加上注释,对Tarantelle舞曲进行简要的介绍。
三、问题与改进
尽管《哈利·波特》中大多数咒语的译文都获得了读者的肯定,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一些译文不尽人意。
1. 同一咒语存在两个甚至多个版本的译文
例如,在人文版译本中,Finite这个咒语(拉丁文 “结束”之意)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出现时被译为“咒立停”,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再度出现时,却被译为“终了结束”,不免让人以为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咒语。又如,打开活点地图(The Marauder's Map)的咒语“I solemnly swear that I am up to no good.” 在七册书中出现了三种不同译文:“我庄严宣誓我不干好事”“我庄严宣誓我没干好事”及“我庄严宣誓我不怀好意”。这可能是因为译者不止一人,以及翻译时间仓促造成的。然而从忠实原文的角度来说,同一咒语的译文应当做到前后一致。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咒语在后续小说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如咒语 Impervius源于拉丁文impedimentum(阻止、障碍),在小说第三册和第五册中的作用都是防止雨水淋湿眼镜,译者将其译为“防水防湿”可谓恰如其分,但在第七册中,它的作用变成了防止被滚烫的金属灼伤。为了契合新的语境,译者只得将其改译为“水火不侵”。但如此一来,没有读过英文原著的读者势必将其误认为一个新的咒语。这种情况下,建议译者考虑采用注释的方式进行弥补,以免引起误会。
2.字面意思不易理解或与实际效果不符
例如,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哈利使用咒语 Dissendium打开霍格沃茨四楼女巫雕像背后的秘道,该咒语源于拉丁文dissiedo(分成两半),而皇冠版译者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将其译为“咻咻降”,更像是一个将物品从高处降到低处的咒语,并不合理。又如,《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出现了Relashio 这个咒语,可以让对手失去力气,进而将其击退,它源于拉丁文relaxo(松开、解开),却被译成“吹吹除”,并不合适。相比之下,人文版分别将这两个咒语译为“左右分离”和“力松劲泄”,较为准确地传达了两个咒语的含义,是比较理想的译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魔法咒语是《哈利·波特》中重要的意象之一,本文将其中的咒语译文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官方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对比,希望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奇幻文学中的特殊术语翻译提供参考和启示。尽管两个汉译本风格各异,但在咒语的翻译中都使用了一定的技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夸张、比喻、叠字等修辞手法的应用,意象的构造,注释。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强译文的美学价值;意象的构建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译文更加生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注释则能更有效地传递原文信息。这些技巧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对于小说整体氛围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此外,译本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同一咒语存在两个甚至多个版本的译文,字面意思不易理解或与实际效果不符。译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后续版本中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方开瑞. 动态对等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1998(4): 3-8.
[2]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 林拓. 道教咒语的文学价值[J]. 中国道教, 2000(4): 33-36.
[4] 方梦之. 译学词典[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5]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9.
(责任编辑:黄文丽)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kills of Harry Potter Spells
HE Ying
(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Spell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element in Harry Potter,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antastic fictions in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focuses the translation skills of the spells, which is no doubt a difficult point. To produce correct and vivid translation, word-for word translation is far from enough. Readers’ response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It suggests the use of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exaggeration, metaphor, and reduplication. Creation of images and annotation also make the translation even better. Besides, som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versions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Harry Potter; fantastic fiction; spells; translation; skill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17(2016)02-0021-06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2.0005
收稿日期:2016-03-04
作者简介:何 颖(1988—),女,福建漳州人,助教,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