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的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2016-07-13祁忠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祁忠斌

(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36)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的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祁忠斌

(沈阳市皇姑区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目的 探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不同治疗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胃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肠动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的时间及胃肠动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腹腔镜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较小,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次全切除术;腹腔镜修补术;胃肠动力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一种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因胃酸分泌过多对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使得胃壁和十二指肠的肠壁发生局限性的椭圆形或圆形的缺损,患者出现以嗳气、反酸、上腹部周期性疼痛为主的症状[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不规律现象的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人们对治疗后胃肠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探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不同治疗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我院选取70例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符合《实用内科学》中的相关标准[2]。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8.34±4.52)岁;病史1~6年,平均病史(3.02±1.21)年。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7.58±4.43)岁;病史1~7年,平均病史(3.08±1.24)年。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并嘱患者禁食禁饮,以免胃肠道的内容物污染腹腔,引起腹腔感染,同时对患者静脉点滴营养液补偿营养物质,若患者体质较差,可静脉点滴血浆或白蛋白。

对照组:胃次全切除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之后在右上腹直肌处作一小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进入腹腔,探查并彻底清除病灶、病灶周围的渗液及食物残渣,将胃内残留液彻底排空;之后利用干纱布对穿孔口进行压迫止血,再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加压包扎。观察组:腹腔镜修补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建立气腹,抬高患者的头部以保持头高脚低的体位,确保气腹压为12~14 mm Hg;之后将腹腔镜置入腹腔探查病变,选取剑突下偏左10 mm处为主操作孔,再选取右肋缘下的右腋前线和锁骨中线为辅助操作孔,用来放置套管针吸净脓液,距穿孔边缘0.5 cm处用4-0的薇乔线在胃十二指肠纵轴上平行全层缝合1~2针,并在修补部位覆盖和固定大网膜;最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吸净腹腔的积液,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进食、抑酸、抗感染和胃肠减压。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肠动力及并发症的情况。

1.4 数据处理:将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情况:对照组中胃瘫3例,胃部容纳性的舒张功能丧失3例;观察组中腹泻2例,但并未对胃肠动力造成严重的影响。比较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胃肠动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对照组中吻合口溃疡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比较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的比较[d(±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的比较[d(±s)]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  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对照组 35 2.17±1.04 2.37±1.14 2.75±1.12观察组 35 1.66±1.03 1.81±1.12 2.20±1.07

3 讨 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比较常见,有研究指出,胃十二指肠溃疡在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25%,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目前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主要有胃次全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单纯的修补术两种。

胃次全切除术是通过手术彻底切除溃疡病灶,减少了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同时治愈了溃疡和穿孔,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多会并发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影响胃肠动力[4]。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凭借其创伤小,视野优的优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该手术方式对胃肠动力和其他脏器的影响的都比较小,术后患者机体恢复较快[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的时间及胃肠动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较小,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新宇.不同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181-182.

[2] 董旭仁,潘学威.金胃泰联合Hp根除三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5):810-812.

[3] 卢英军.多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1):1674-1675.

[4] 杨红星,高小平.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5):4792-4794.

[5] 何应新,林汉昇,张炽棠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J].亚太传统医药,2011,10(7):148-149.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