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方颗粒汤剂药效学与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的对比分析

2016-07-13崔凤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崔凤清

(辽宁省北镇市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 北镇 121300)



配方颗粒汤剂药效学与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的对比分析

崔凤清

(辽宁省北镇市人民医院药剂科,辽宁 北镇 121300)

【摘要】目的 探析配方颗粒汤剂与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药效对比。方法 从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的影响,研究两种汤剂的药效区别。结果 剂量不同组的配方颗粒汤剂和传统饮片汤剂对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在不同程度上均有缓解作用,其中,二者中的高、中剂量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在等剂量的情况下,配方颗粒组明显优于传统饮片组(P<0.05)。结论 相比较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而言,配方颗粒汤剂的药效较高,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配方颗粒汤剂;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

黄连解毒汤是清热解毒的一种代表方,主要由黄芩、黄连、栀子以及黄柏构成,主要治疗三焦热盛、湿热火毒之证,具有解毒泻火、抗炎抗菌以及镇痛之功效。中药配方颗粒是将饮片作为原料,通过现代工艺技术干燥、提取、制粒以及浓缩而成的一种颗粒状制剂,具有免煎易服、随证加减、易于质控以及调配方便等优点[1],作为中药饮片进行改革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饮片汤剂在治疗效果方面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尚需论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配方颗粒汤剂与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药效对比,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本次研究对象为60例健康SD大鼠,雌雄各一半,体质量182~200 g,普通级,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6-0004。

1.2 药品与主要试剂

1.2.1 配方颗粒汤剂制备:本次实验所需的药材分别为栀子、黄连、黄芩以及黄柏饮片,制剂方法如下:①制备栀子配方颗粒。取2 kg栀子饮片,加水煎煮2次,第1次时间为90 min,第2次时间为60 min,将煎液合并后过滤,浓缩滤液为清膏,干燥后成为干浸膏,粉碎,用95%乙醇进行制粒,干燥后得550 g颗粒。②制备黄连配方颗粒。取2 kg黄连饮片,加水煎煮2次,两次时间均为90 min,将煎液合并后过滤,浓缩滤液为清膏,干燥后成为干浸膏,粉碎,用95%乙醇进行制粒,干燥后得500 g颗粒。③制备黄芩配方颗粒。取2 kg黄芩饮片,加水煎煮2次,第1次时间为60 min,第2次时间为45 min,将煎液合并后过滤,浓缩滤液为清膏,干燥后成为干浸膏,粉碎,用95%乙醇进行制粒,干燥后得600 g颗粒。④制备黄柏配方颗粒。取黄柏饮片4 kg,加入70%乙醇进行1 h浸泡后,对其进行2次提取,第1次时间为75 min,第2次时间为60 min,将两次回流液合并后过滤,滤液中的乙醇回收后,浓缩成为清膏,粉碎,用95%乙醇进行制粒,干燥后得600 g颗粒。

1.2.2 传统饮片汤剂制备:取黄芩6 g、黄连9 g、栀子9 g、黄柏6 g,加入240 mL水后进行浸泡,时间约为20 min,然后进行30 min的煎煮,滤渣后加入180 mL水,再进行30 min煎煮,将2次滤液合并后过滤,浓缩至实验所需浓度。

1.3 仪器:钳形单孔打孔器、多功能提取罐、数字温度计、AG285分析天平以及自制排水法足跖容积测量仪。

1.4 方法:取SD大鼠60只,每10只为1组,分为6组,具体分组和给药剂量见表1。实验期间,每天定时测量大鼠体温,上午和下午各1次,将平均值作为基础体温,选择体温变化控制在0.3 ℃左右的大鼠再进行分组,连续给药3 d,1次/天。3 d后,将25 mg/kg的2,4-二硝基苯酚注入大鼠体内,于1 h、3 h测量一次体温,对比分析基础温度和实际温度。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剂量不同组的配方颗粒汤剂和传统饮片汤剂对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在不同程度上均有缓解作用,其中,二者中的高、中剂量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在等剂量的情况下,配方颗粒组明显优于传统饮片组(P<0.05),见表1。

表1 两种汤剂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体温的影响(n=10 ℃)

3 讨 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现代化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既要将中医药特色保留,又要不断改进制药工艺。中药配方颗粒不仅具有易于质控、免煎易服的优点,又可以满足中医临床随证加减、辨证论治的要求,但是想要广泛运用在临床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黄连解毒汤是中医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有效药物,临床上里热证以急性炎症、不恶寒以及发热为主要表现,有口渴、面红、咽燥以及目赤等症,所以发热是热证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2]。2,4-二硝基苯酚是一种代谢刺激剂,进入机体后,可以释放和生成致热源,使调节体温的中枢调定点明显上移,增强产热,降低散热,从而导致机体发热,与“里热证”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由于黄连解毒汤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所以本文将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的影响作为基本依据研究和探讨了两种汤剂的解热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的实验中,剂量不同组的配方颗粒汤剂和传统饮片汤剂在不同程度上均有解热作用,其中,二者中的高、中剂量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且在等剂量的情况下,配方颗粒组明显优于传统饮片组。

综上所述,本实验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的临床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提示在中药饮片的改革中,中药配方颗粒可以作为一种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药饮片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艺平.韩鹏.黄连解毒汤药理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杂志,2012,6(6):61-63.

[2] 雷鹏.刘韶.李新中.黄连解毒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比较[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16(5):353-356.

[3] 雷鹏.刘韶.李新中.唐翎.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药效学对比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1(1):31-34.

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