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民俗纪录片题材的特色与价值
2016-07-13张景武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570203
张景武 (海口经济学院 传媒学院 570203)
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民俗纪录片题材的特色与价值
张景武 (海口经济学院 传媒学院 570203)
本文从民间艺术类题材梳理、民间艺术类题材的独特性和民间艺术类题材的价值三个方面探讨了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民俗纪录片题材的挖掘与研究的相关问题。
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纪录片题材;特色与价值
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奇异风俗和独特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民间艺术类题材是民俗纪录片题材的重要成员,在海南本土,这一题材主要包括海南建筑、民间工艺、戏剧、民歌、舞蹈、乐器等。
一、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民俗纪录片题材的梳理
(一)海南建筑题材
海南汉族民居类型:砖瓦房和骑楼;黎苗族民居类型:干栏、船形屋、金字塔式茅屋、鳏寡屋、笼闺房和砖瓦房等。
(二)民间工艺题材
藤编、贝雕、椰雕、牛角雕、根雕;剪纸、黎锦和刺绣等。
(三)戏剧、民歌、舞蹈、乐器等题材
戏剧包括:琼剧、临高木偶戏、临剧、儋州山歌剧和公仔戏等。
民歌,海南汉族主要有儋州民歌、临高民歌、琼北民歌和崖州民歌等。海南黎族民歌贯穿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歌谣、仪式歌、舂米谣、情歌和童谣等。苗族民歌包括神话传说的民歌外,还有季节歌、问答歌、问字歌和爱情歌等。海南回族民歌主要以七言四句为主,主要有生活类歌谣和爱情类歌谣两类。
舞蹈,汉族舞蹈以盅盆舞为主;黎族舞蹈分为三类,即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祖先舞即宗教仪式舞,包括年舞、招福舞、招魂舞和捉鬼舞等;生活舞是娱乐型舞蹈,包括清音舞、锣鼓舞、打碗舞和打柴舞(钱铃舞、双刀钱串舞也包括在内);生产舞是劳动助乐性的舞蹈,包括舂米舞等。苗族舞蹈主要有作斋舞,元舞、龙舞和月舞等。
乐器,汉族民间乐器有弦、琴、唢呐、管、箫、鼓、锣、钹等八大件,俗称“八音”。黎族乐器分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两大类,吹奏乐器主要有叶箫、鼻箫、口弓、水箫、竹笛、排箫、筒勺及唎咧等。打击乐器主要有铜鼓、鹿皮鼓、丁冬琴及峒鼓等。
二、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民俗纪录片题材的独特性
(一)本土题材呈现出鲜明的海南地域文化特色
海南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其文化是区别于“燕赵文化”“江南文化”的热带海岛文化。这一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海南民间艺术和当地自然人文相辅相成、和谐共振上。从海南建筑来看:海南天气潮湿、白蚁横行,所以建筑中多用砂石、黏土、砖瓦等建筑材料,使得海南建筑带有深沉厚重的特点;海南汉族砖瓦房多纵向布局,有前庭、中院、后院等,富有独特的海南地方特色;最具热带民族风情的海南黎族建筑,大多因地制宜,选用原木、茅草、竹子等原料,其状矮小,贴近地面,防热带频繁台风的天气,房屋狭小不设窗户,可抵御野兽侵袭;苗族民居通常依山势而筑,构造上与黎族民居大致相同。从海南的民间工艺来看,多取材于生产生活中的藤条、竹子、贝壳、椰树等海南特色的自然资源,比如椰雕就是以椰子壳、椰树木等为材料加工制作成的。从民间音乐舞蹈来看,黎苗族的乐器大多也是就地取材,比如叶箫只用两片树叶即可,丁冬琴由两根山苹果树的木棍组成,鼻箫由“粗皮竹”和“山竹”管组成;黎苗族的对歌、舞蹈就是生产生活的自然表达,具有原生态的民族地域特色。此外,三亚回族的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民间艺术也是海南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本土题材呈现出民俗文化影响的多重性
首先,外来(国)文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海南海口和文昌一带的“骑楼”,具有南洋建筑风格,这是由闯南洋的海南人返乡后借鉴东南亚一带建筑风格建造的,这种建筑外观是西方建筑形式的延续和发展,为海南建筑添加了中西结合的特点。第二,“中原文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海南古代建筑带有中原建筑的风格,比如海南古代的城池(琼州古城和儋州古城等),这是因为居民多是中原移民,或战乱时的移民大潮,或被贬的文人官宦,先后为海南带来了中原文明。如今,海南岛的主体居民是汉族,它的建筑也不可避免的沿袭大陆风格。被称为岭南四大剧种之一的“琼剧”是在海南流行的杂剧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等民间精华元素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临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程式等借鉴琼剧和广西壮剧、桂剧,并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儋州山歌剧吸收了歌剧、舞剧以及琼剧、粤剧等表演艺术,颇受群众欢迎。公仔戏由元代潮州传入海南。第三,海南当地民俗文化之间的影响。黎族金字塔式茅屋是原有的船形屋基础上,受汉族建筑风格影响而逐渐演化过来的新式建筑;苗族船形屋,住房形式明显受到当地黎族的影响。苗族基本没有本民族的传统乐器,一些乐器如锣鼓、笛子、二胡、琴等多是从汉族地区传进去的。临高木偶戏,在辛亥革命后吸收琼剧的行当、表演、唱腔、伴奏音乐等,得到了丰富和提高。第四,海南当地文化也向外辐射,影响着海内外。黎锦在汉代时已富有盛名,尤其“崖州被”,曾远销中原,成为宫廷岁贡的珍品。椰雕明清时期就被选为“天南贡品”,常被官吏作为珍品进贡朝廷,至近代还出口国外。琼剧不仅流行在琼籍华人、华侨、华裔中,还流行于广东的雷州半岛、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被誉为“南海红珊瑚”;临高木偶戏,远播日本、泰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和地区,并在那里植根并茁壮成长。
三、挖掘和拍摄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民俗纪录片题材的价值
(一)历史文献价值
民俗文化是某一地区民族文明的传承形式,纪录片以客观真实的记录方式记录民俗文化的历史文献和发展进程,就是要实现这种传承形式的视听档案化,为民俗的保存和保护提供全新的视听结合的文献资料。
要让纪录片实现历史文献价值,那纪录片题材本身必须具备历史价值,历史越悠久,其历史价值也相对越大。海南民间艺术类题材就具备这样的特点。黎族的船形屋记录着黎族历史与文明传承的脉络,那富有特色的高脚船形屋,是黎族古老的建筑雏形,其“干栏”式住房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目前,黎族地区还保留着历史上黎族演变过程中不同形式的住宅(黎族房屋的建筑形式,大致经历了从船形屋、金字屋到瓦房的演进过程),黎族建筑民俗是黎族历史的活化石。椰雕明清时期的品种已近20种。海南树皮布,历史约有4000年。黎锦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也是海南民俗工艺的“活化石”,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载入史册。史书从唐代起记载海南有八音性质的器乐活动,在宋元时期海南八音就已开始流行。琼剧至今已有360年的历史。盅盘舞已有600多年历史,临高木偶戏是在内地木偶戏自元代传入海南后发展起来的。鼻箫,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纪录片的历史文献功能还体现在通过声音和画面进入了“有历史意义的现场”。纪录片改变了大众阅读历史和还原历史的方式,使历史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和近在眼前。摄像机让观众能够轻松地成为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这是在新的层面上记录历史和还原历史,正是因为纪录片具有“原汁原味地原生态记录”的这一本质特征,才具有了历史文献价值。
(二)视听美学价值
纪录片的视听美学价值体现在纪录片拍摄和制作的全过程。如果拍摄海南雕刻工艺制作过程或者黎族跳舞时,为保证记录生活的真实性应使用长镜头。在剪辑时要保证信息的完整,不遗漏关键的细节,比如椰雕最关键的动作、黎族舞蹈最高潮的镜头和琼剧演员最富有戏剧性的特写等等。
纪录片视听艺术的美的还包括画面美和声音的美,画面美主要包括构图美、色彩美、运动美等等,声音美包括言语美、音响美和音乐美。民间工艺题材,如藤编、椰雕、剪纸、黎锦等,其品种多样,图案繁多(据统计,黎族织物上的图案共有160多种),配色讲究,最能体现出画面的构图美和色彩美。戏剧、民歌、乐器等题材是体现纪录片声音美的绝佳题材,它们不仅能够通过纪录片体现出音响美和音乐美,还能体现出“演奏和演唱者的音容笑貌”的画面美。舞蹈题材可以让纪录片画面的动作美得到很好的展现。由此可见,海南民间艺术类题材和其他民俗类纪录片题材相比是最具视听美学价值的。
最后,还有文化宣传价值。海南正处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时期,海南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是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海南对于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实现旅游资源与民俗资源的有机结合,如果旅游资源的民俗文化价值不大,旅游业会后劲不足,不容易进行跨越式发展。对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民俗纪录片题材的挖掘和拍摄是开发和宣传海南民俗文化的有力途径。一方面,海南民俗文化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另一方面,纪录片对于民俗文化传播的生动性、广泛性和影响力是其他的节目形态无法比拟的。海南本土民间艺术类纪录片的传播可以让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得以深入的挖掘和广泛的传播,以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大发展,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实践文化宣传的价值。
[1]张兵娟.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12.
[2]周洪晋.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文化研究[M].南海出版公司,2010.5:112-118,131-134,142-148,152-157.
[3]邢植朝,王静.中国民俗大系海南民俗[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5:203-220,223-230.
张景武,男,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新闻教研室主任、讲师,文学硕士。
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海南本土民俗纪录片题材的挖掘与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Hnky20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