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承
2020-07-14王冬梅吴觉妮
王冬梅?吴觉妮
【摘要】 琼剧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戏曲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做好琼剧的传承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琼剧文献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时代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承的意义,提出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新思路。
【关 键 词】“互联网+”;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
【作者单位】王冬梅,海南省图书馆;吴觉妮,海南省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2.019
“互联网+”的本质属性为开放、创新、融合、跨界,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与应用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促使诸多领域转型发展,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开发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革新。海南琼剧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戏曲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琼剧文献记录了琼剧的起源与发展,是弘扬、传承琼剧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深入利用与传承琼剧文献资源是我们亟须探讨的问题。
2018年3月,著名的琼剧作曲家吴梅先生向海南省图书馆捐赠了他收藏多年的琼剧文献资料百余箱,包括他在六十多年琼剧作曲、唱腔设计生涯中所创作、收集、整理的琼剧剧本、曲谱手稿、琼剧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料,其中既有古装琼剧《赵氏孤儿》《凤冠梦》《狸猫换太子》《刁蛮公主》等传统剧目资料,也有现代新编琼剧《百年苍翠》《浴血英魂》《八一风暴》等经典剧目资料。另外,吴梅先生多次随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演出,与当地琼剧界人士交流的戏曲成果、演出资料等文献资料也在其中,可以说文献种类非常丰富。经整理,这批文献主要包括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琼剧领域的剧本、曲谱手稿、报刊、剪报、老照片、海报、图片、磁带、光盘等重要文献,总计4180种,6826册/件。这为琼剧历史、剧目、曲谱、艺人传承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撑,同时,这批资料亦是吴梅先生耕耘琼剧艺坛七十余载取得杰出成就的见证,是反映现代海南琼剧发展变迁的重要史料。
一、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价值
1. 史料价值
据《海南岛志》载:“海南之戏剧,在元代已有手托木头班之演唱……”明正德年间,海岛上已有杂剧演出,迎春日一般“竞办杂剧故事,会聚逞炫”。琼剧在明清时期逐渐发展成型,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俱全,流传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它是海南地方戏曲的代表,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瑰宝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琼剧流传的各类剧目多达上千种,其中包括《张文秀》《搜书院》《红叶题诗》《红色娘子军》等著名经典剧目,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剧目至少有三百个以上。琼剧常规的表演程式有27项,合计1542套,琼剧的音乐曲牌约有400多首。琼剧唱腔独特,风格多樣,旋律优美,至今享誉东南亚一带;琼剧作为海南文化的象征,是流传海外四大剧种之一。
在社会快速发展、休闲娱乐活动多样化的今天,琼剧和其他剧种一样受到冲击,观众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琼剧的危机与发展问题令人深思。在新时期如何利用、传承琼剧文献资料以推动琼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吴梅先生捐赠的文献资源反映了琼剧发展变迁的历史,借助文献资料,可以探寻琼剧发展史,这也为琼剧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价值
琼剧文献资源作为琼剧艺术的传播载体,包括琼剧剧本、唱腔曲谱、琼剧历史、表演、舞台美术、艺人传记及评论等内容,是推动琼剧艺术弘扬、传承的宝贵资料,其文献价值无可替代。比如吴梅先生捐赠资料中的琼剧音乐资料,有苏炎娣先生在1964—1965年专门组织调查和搜集的散失在民间的琼剧板腔资料,还有她先后整理、油印的《琼剧唱腔介绍》《琼剧音乐介绍》《琼剧过场音乐》《琼剧唢呐曲牌》等资料,这些资料后来虽然没有正式出版,却是海南琼剧界的珍宝。
3. 学术价值
琼剧文献资源对琼剧研究而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史料依据,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广泛的学术研究课题。比如吴梅先生捐赠文献资料中的《纪念琼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秀明(三升半)诞辰壹百周年》《情系琼剧勤奋笔耕——回忆父亲林禄三》《海南韵脚》《琼剧唱腔选》《琼剧简史》等文献,从琼剧名家、舞台表演及琼剧变迁等多个方面反映琼剧的发展史,是琼剧研究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琼剧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多行当的表演程式逐渐淡出舞台,据1956年的统计数据,当时有180套琼剧表演程式,而今在舞台上还能见到的只有10多套。所以说,琼剧文献资源对追溯失佚的文献和研究逐渐消逝的技艺非常重要。
二、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必然性
1. 社会进步与读者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文献资源获取方式单一,检索查阅不方便、不及时,导致文献的利用率不高,满足不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方式不断变化,读者对琼剧文献资源的获取方式也随之变化。此外,为了吸引新生代观众欣赏琼剧,以创新形式挖掘和利用琼剧文献资料是必由之路。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琼剧文献资源加快利用与传承的步伐,是适应社会发展与读者需求的必然选择。
2. 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必然趋势
琼剧文献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琼剧发展的基础。当下琼剧文献资源传统开发利用方式已不适应社会需求。从吴梅先生捐赠的资料来看,其数量多、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如果不进行数字化处理,优化检索方式,使用者很难在短期内获取所需信息。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琼剧文献资源的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琼剧艺术的发展,相关机构要结合“互联网+”的优势,不断推进琼剧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尽可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琼剧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三、提升对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保护的认识
琼剧是典型的海南地方特色剧种,由“土戏”“杂戏”发展而来,体现了各时期海南文化变迁与融合的特征。琼剧文献资源是琼剧爱好者和研究者了解琼剧的主要信息来源,也是弘扬、传承琼剧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到传统琼剧文献资源开发领域,为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促进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播
数字技术应用于琼剧文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将大大提高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频率与传播力度,其具有以下三个优势。第一,数字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传播路径,解决纸质资源无法同时满足多名读者需求的难题。第二,数字资源不仅在信息多样化和容量上大大提升,而且检索、查阅和利用尤为便捷。第三,对于以收藏保护为主要目的的古旧琼剧文献资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文献,还有利于读者广泛使用。比如,吴梅先生所捐赠的资料中有一大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老剧本、曲谱,纸质材料已经老化、变脆,尤其一部分东南亚地区老艺人手抄的曲谱、唱腔资料,年代更为久远,经过多人辗转保存,出现破损和污渍。这些资料不利于长期保存,也不能向读者提供查阅服务。以上问题,只有通过现代化技术才能有效解决。
2. 加快琼剧文献资源整理和研究的步伐
琼剧文献资源的深层次整理、开发,一方面可以实现零散的琼剧文献资源有序化、系统化、科学化整理;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文献资源利用方式,为琼剧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支撑。同时,采用科技手段整理琼剧文献,不仅可以提高研究效率,还能节约研究成本。据研究成果统计,琼剧相对其他剧种而言,研究成果较少,更多流传保存的是第一手材料,未经过系统整理,这影响了琼剧的研究和发展。因此,在琼剧研究中加强对一次文献的利用、开发、传承力度,是学者和琼剧爱好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琼剧研究领域先后出版了剧本集《琼台春》《海口琼剧》《冯所庆剧作集》《冼夫人颂琼剧作品集》《琼剧传统唱腔典藏》等一系列研究著作,成果斐然,但相比琼剧的发展现状,这些研究成果还远远不够。
3. 有利于地方特色经济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
琼剧是海南文化的典型象征和金字招牌,引入新技术,合理利用多元的数字化新媒体渠道,推动琼剧艺术发扬光大是大势所趋。因此,相关机构应结合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重点打造琼剧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琼剧搭台带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域知名度,实现地域特色经济发展与海南文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四、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新思路
“互联网+”环境下,新技术是推动琼剧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动力,因此要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尝试构建琼剧文献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利用与传承的新模式。
1. 增强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意识
琼剧是延续上百年的老行当,要做到“老戏新听、老新相传”,就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环境对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方面产生的冲击和深层次影响。从吴梅先生捐赠的资料中可看出,琼剧资料印刷方式有手写、铅印、油印、激光打印……不断演变,载体形式有纸质、唱片、磁带、录像带、光盘…不断变迁,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更新换代,因此,要实现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承,首先,要具备对琼剧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意识,积极应对琼剧研究领域的新发展、新变化,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承工作中;其次,要促使琼剧文献资源由传统的单一利用模式向现代多元化运用模式方向转变,从而实现琼剧文献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 推动琼剧文献资源全面数字化,建立专题资源数据库
在国家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海南琼剧文化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遇。琼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琼剧艺术发展的推动力,文献数字化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琼剧专题资源数据库是互联网环境下琼剧文献资源建设的新领域,不仅为发展琼剧艺术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保障,也为读者提供了多层次的精准化服务。比如将剧本、曲谱、表演等相关纸质文献资源和录音、录像、视频等非文本文獻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数字资源,建立琼剧文献数据库,同时设置文献检索方式,尽可能地满足读者对琼剧资源信息的获取需求。
3. 开展多方合作交流,实现琼剧文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据统计,目前海南省图书馆收藏琼剧文献最多,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海南省琼剧院、海口市琼剧团、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等机构也收藏了一些琼剧文献。总的来说,琼剧艺术的发展弘扬,需加强琼剧文献收藏机构、研究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各系统共建共享的模式丰富琼剧文献资源库;需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琼剧信息资源交流机制,形成完善的合作交流方式,实现文献资源优势互补。
4. 利用多元的数字化、新媒体渠道
(1)创办琼剧网站和直播平台
目前,相关机构借助互联网即时性、共享性强且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创办推介琼剧艺术的门户网站和平台,让收藏在图书馆和研究机构里的文献资源“活起来”。比如新华网海南频道-琼剧频道板块,开设了“琼剧资讯”“图说琼剧”“名家名段”“琼剧艺术”“网上秀场”等栏目。又如海南省图书馆文化共享平台对琼剧资源进行整合,增强琼剧文献资源的开发、共享与再利用。还有琼剧网上发布的琼剧剧目全集,有多种唱段的录音和视频资料可供下载、试听,是推广琼剧的好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平台,这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社交方式,也是琼剧传播、学习的新手段。现在一些年轻的琼剧演员会直播自己的演出以及平时的排练活动,这种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轻的琼剧粉丝,拉近了琼剧爱好者与琼剧演员之间的距离。
(2)开发琼剧传播小程序及应用平台
目前,4G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应用,5G技术正在兴起,相关机构可利用新技术优势,实现多类型琼剧资源的转换、推送。比如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多渠道地向公众传播和推广琼剧文化;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琼剧经典剧目、优秀剧本制作成电子书,免费向读者提供下载服务;开发用于展示琼剧名家唱段的手机小程序,琼剧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欣赏;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向公众推送或分享琼剧知识、研究动态、戏曲评论、演出信息等。目前,海南省琼剧院微信公众号向公众推送了“演出排期”“琼剧简介”“剧目创作”等相关信息,反响热烈。
(3)研发琼剧动漫产品
动漫产品为多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开辟了新天地,也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方向。琼剧动漫产品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琼剧艺术进行深加工,借助动画形象将琼剧经典剧目中原汁原味的唱腔、表演动作,通过简约、夸张、幽默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给观众呈现充满趣味性的产品。动漫产品可以通过电视、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推广传播,比如海南省文体厅出品的传统琼剧《红叶题诗》动漫版,已上线学习强国APP。近期,海南省群艺馆推出的琼剧防疫宣传片也精彩亮相,反响热烈。动漫版琼剧可以说是琼剧文献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的有益尝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动漫创作者对琼剧文献资源提炼不足,加上经费的制约,影响了琼剧动漫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时代,海南省不断推进国际自贸港建设的步伐,海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琼剧的研究与发展也随之进入快车道。一方面,只有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才能对琼剧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资源的信息转换;另一方面,建立特色数据资源库和便捷、高效的共享平台,为琼剧爱好者、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提供数字化状态下的新媒体信息互动和体验,可构建琼剧文献资源利用与传承的新模式,加快海南琼剧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陈春孺. “互联网+”环境下川剧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 四川戏剧,2017(5):53-56.
[2]黄晓斌,王尧. 地方文献与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J]. 图书情报知识,2018(1):35-41.
[3]符策超. 海南琼剧现状述评[J]. 中国戏剧,2014(12):61-63.
[4]王霞.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8(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