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青春片的反思与发展

2016-07-13方金元西北大学现代学院710000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编导学院7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青春片大众文化青年人

方金元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710000)徐 量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编导学院 710000)

国产青春片的反思与发展

方金元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710000)
徐 量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编导学院 710000)

进入新世纪,随着第六代导演的回归主流电影市场和新导演的加入,这一时期青春片不仅有个人化和风格化的青春电影表达,同时还有对当下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照,呈现多样化的青春表达。2010年以来,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影响,青春逐渐成为商业文化的一种元素。近几年的青春片创作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电影虽然还是在展现青春成长,但都选择了简单化处理的方式。本文的研究视角集中于新世纪来的青春片创作,同时对过往大陆青春片进行梳理,为当下青春片的发展与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对大陆青春片的发展、主题创作及美学表达进行梳理研究。

国产青春片;创作主题 ;发展趋势 ;借鉴意义

随着第六代导演群体的出现,大量书写青春、反思青春的影片被创作出来,迎来青春片发展的繁荣时期。进入新世纪,随着第六代导演的回归主流电影市场和新导演的加入,这一时期青春片不仅有个人化和风格化的青春电影表达,同时还有对当下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照,呈现多样化的青春表达。2010年以来,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影响,青春逐渐成为商业文化的一种元素。近几年的青春片创作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电影虽然还是在展现青春成长,但都选择了简单化处理的方式。本文的研究视角集中于新世纪来的青春片创作,同时对过往大陆青春片进行梳理,为当下青春片的发展与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大陆青春片的真正出现与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此时受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影响与冲击,新的思潮和生活方式日益改变了青年人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从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中国的青春片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第六代导演群体的出现,“青春”被置于更为个人化的语境当中,边缘青年人的生活和内也世界被展现在国人的视野里,引发人们对于青春的追忆和思索。

1994年由姜文拍摄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巧了中国大陆青春片创作的新视野,可说它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青春片。虽然说是“文革”题材,但是导演并没有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展现青年的世界,消解了宏观的大叙事,而将青年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世界搬上银幕,用超现实的手法细腻地表现了青春时期的创痛和匿乏。“文革”初期,社会秩序混乱,对青少年的管控放松了,尤其是中学生最容易被各种政治力量所忽视。所以,此时的巧幕上出现了真正的问题青年,一个存在于历史缝隙中的小人物。影片表现了边缘青少年的顽废、无聊和必然导致的暴力行为,而这种暴力行为却成为青年成长中的一种精神支撑和游戏行为,马小军通过暴力确定自己在小团体中的地位,并通过想象挑战,夸大自己的力量,减轻青年期容易出现的挫败感。姜文塑造了一个真正的青年叛逆形象,叛逆是青春的典型特征,青年凭借本能不断叛逆,对社会规范、道德体系、价值观念的叛逆,这在90年代前从未出现在中国青年的视野中。

面对电影界的这一发展状况,新一代的电影人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大多成长于“文革”结束和全面开放的这段时期,国家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对于“文革”,他们只有模糊和感性的记忆,红卫兵、大字报、样板戏都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使得他们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观看了大量的西方电影,所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有了更广阔的视角,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文化转型的浪潮带来了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与主流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状况。主流文化与政治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性。8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思想观念的转变,精英文化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最重要的文化表征是精神与信仰的逐渐丧失,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大众文化也发展起来,流行歌曲、摇滚乐、好莱巧的大片等都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面对着城市化的进程,多数青年导演选择了人文都市生活作为他们影片的背景。”青年是现代都市文化的神经线,他们敏锐地感应着都市里发生的一切,是潮流发起者与主体力量,因此,都市电影的中也是都市青春片。

这一时期的青春片往往并未走入主流电影市场,其内容是灰色和残酷的,特殊的展映方式和艰难的创作过程,没有影响第六代导演创作的积极与热情,大量书写青春、反思青春的影片被创作出来,迎来了青春片发展的繁荣时期。进入新千年,随着第六代导演的回归主流电影市场和新导演的加入,使得这一时期的青春片既有通过怀旧视野对青春的追忆与反思,更有对当下青年人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同时由于商业意识的日益增强,创作视域的拓宽,使得这一时期的青春片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上世纪90年代青春片中的个人化表达和灰色叙事也转向了反思与回望。2010年以来,电影市场的不断繁荣,观影人数的大量上升,尤其是以青年人为主的观影群体,使得青春片的需求量不断増容,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影响,青春逐渐成为爱情、喜剧等电影类型创作中的一抹配色,成为商业文化的一种元素。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产电影商业化倾向的不断深入,作为中小成本为主的青春片大量涌现,第六代导演的擅变与回归和新一代导演的加入,使得这一时期的春片既有通过怀旧视野对青春的追忆与反思,更有对当下青年人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同时由于商业化的倾向愈发明显,多元化的创作语境,也使这一时期的青春片创作有了丰富性的一面,却淡化了20世纪90年代的青春表达下的独特个性和残酷性。

20世纪90年代,第六代导演由于体制外创作,所他们的影片完整地保留了青春的反叛性、意识形态的对抗性和边缘性的创作特色,青年群体的生存与精神状态被真实地展现出来,全无时尚化的修饰,完好地展现了中国转型期青年人文化的特征。随着第六代导演逐渐被体制接纳,从地下走到地上,市场成为他们电影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由此大陆青春片逐渐从青春残酷走向青春消费的道路。

大众文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人的文化,也与我们所讲的流行文化不同。它是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尤其受到商品经济和大众传播技术的制约。所以大众文化具有两大特性,商业特性和技术特性。大众文化按照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生产文化商品,与传统文化按照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生产文化商品有很大的不同。简言之,大众文化将文化商品转变为了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要的文化产品。所以,大众文化生产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并需要制造出能够满足和刺激大众消费欲望的文化产品。它的产品内容和品质都要受到商业运行机制的影响。因此大众文化往往采取时尚化的运作方式,以通俗小说,报刊杂志、流斤音乐、电视电影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文化形式为其表征。大众文化在加快文化传播速度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制作和生产方式。在过去,文化产品都由个人完成,带有艺术家本人的个性特征。而大众文化则采取了机械复制的方式完成文化商品的制作,由于它本身就不具有原创性,也不是对于单一商品的简单复制,而是模仿拼贴的产物。大众接受文化产品的方式也在改变,成为一种机械的灌输式传播。虽然每个人对于信息的处理巧接收方式不同,可是,械的灌输方式还是造成了较为一致的接受模式和反馈方式。

面对电影产业化的冲击,一些青年导演仍然坚持个人化和情绪化的电影创作风格,强调对生命意识的张扬。他们想要摆脱体制的束缚,获得独立的创作空间,通过成长故事和对青春痛楚的呢喃自语,体现自己的青春经验和价值观念。城市依然是这些导演创作的共同主题,他们用摄影机记录着生活在边缘的、不被人注意的角落中的青年群体,这些故事和角色当中,肯定也充溢着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理解。这些年轻导演的影片中经常会有一些意识流的表达方式,他们恣意地在影片中表达着对于爱情、友情、亲情、现实、艺术感受、生存状态等的个人想法,每部影片都对不同的个性进行了充分展露。

中国电影早已走过百年的历史,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经历了从意识形态工具,艺术化的追求,再到当下的商业化发展。大众文化取代了主流文化和精英意识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消费主义随之兴起,青春片逐渐成为物质与文化消费的载体。回望整个青春片发展史,大陆的青春片创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大量优质的电影作品、鲜活绵丽的青春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再现了每个时代下青年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精神追求。

但是,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陆青春片发展到现在,并没有完全绽放它应有的光芒,也没有形成类型化的创作模式和风格。在题材选取、影像风格、叙事手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在切合自我社会环境和青年内心的同时,学习其他地区和国外优秀青春片的成功之处,并逐渐在摸索中获得大陆青春片的自我发展之路。

首先通过对过往青春片发展历史的追溯,为当下青春片的创作提供可借鉴的创作模式和风格手法。再通对其创作背景的分析,主要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的文化背景对青春片的创作做具体的情节内容的分析,从而发现其中深层的精神内核和现代文明对于青年人青春意识表达的压制和泛化。第二,通过对于消费文化下青春片精神的失落的分析,发现青春片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么下,逐渐杂揉于其它类型元素当中,成为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一种类型因素,变为一抹配色,尤其与喜剧片和爱情片紧密结合,形成了青春片的亚类型——青春喜剧片和青春爱情片,在这些影片中形成了青春表达的别样风光。但是纯粹的青春经历和体验已经在这些影片中找不到了,商业因素的主导地位强化了欲望化的表达模式,成人的主观意识投射到青年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之中,致使青春岁月的创痛与匿乏、纯净与美好的体验被淡化,时尚与欲望的炫目展现,使得青春片或青春元素成为快餐文化和眼球经济。而作为大众艺术的主要受众群体,其对于青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通过电影正确的和真实的反映青年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是当下青春片创作的重要课题。而通过梳理和研究青春片的发展,以期为将来的青春片创作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所以,今后的国产青春电影如果要想拥有高票房并且被大家所认可和喜欢就需要发扬我国青春电影的优势,认清当代国产青春电影的现状、困顿,认清自己电影所具备的优势,避开以前的青电影的失误和弊端。这样我国的国产青春电影才能有更加长足的发展。

[1]石晓芳.《影像青春——九十年代以降大陆青春电影发展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蔡海波.《大陆九十年代青春影像叙事探析》.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10).

[3]胡清.蔡海波.《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青春电影思考》.电影文学,2010(20).

[4]吴素娥《本真的迷失与缺位——对中国"青春"电影的反思与批评》.学习与探索,2011(4).

[5]段楠楠.《青春怀旧题材电影的崛起》.西部广播电视,2014(15).

[6]袁智忠《游荡在影像之海的诺亚方舟——新生代电影创作片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7]孙晓凤.《论当代国产青春电影的现状、困顿及对策》.河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青春片大众文化青年人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浅析“大众文化”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谈《七月与安生》如何成为不落俗套的国产青春片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