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才而硕学——对戏剧通才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6-07-13四川音乐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专才通才通识

赵 心 (四川音乐学院 610000)

通才而硕学——对戏剧通才教育的一点思考

赵心(四川音乐学院610000)

如果说传统的专才教育模式是一种纵深的教育模式,那么通才教育则是一种立足于学科基础之上的横向发展的教育。在通才教育的理念下虽然会打破和模糊学科边界,但是一定要将这些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从不同视角来审视研究通才理念的实施可行性。

通才教育;通识教育;学科联系;新媒体

人类发展步入现代社会之后,愈加强调专业化,分工也愈加细致。现今我国的主流戏剧教育模式也是施行单科专业集中细化,强调各学科的专业性程度的模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社会大环境和文化语境都在随之改变。戏剧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目标。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之中,如何让我们的专业技能适用于环境?如何更好的实现个人发展目的?如何使戏剧教育具备更好的开发能力?

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通才教育的理念一直是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在此,从我自身所处教学单位的办学层次和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就戏剧教育中的“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提出一些思考,并对其执行方向进行浅析探讨。

生物繁衍发展至今依赖的秘诀无非四个字——适者生存。同样,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戏剧教育的开展也需要更替立场去适应变化带来的挑战,才能寻找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在各种高新技术的支撑下,大量新媒体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体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了极强的攻击力,对旧媒体造成巨大冲击。 当代新媒体文艺紧紧依靠科技和信息的发展而进步,文艺作品充分结合当前的科技进行创作,并充分利用科技所带来的便利进行传播,这是当代文艺的重要特点。1传播意识、形态、内容、方式的多样性也同样为戏剧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舞台。如英国国家剧院开展的NT Live放映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英国国家剧院开展了一个开创性项目“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er Live)。该项目旨在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英国乃至全球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其中《哈姆雷特》一剧的首次现场直播,便同时面向39个国家的22万5千名观众。近年,NT Live的放映活动也频繁的走进我国各大城市的影院之中。不得不说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戏剧观演方式。也许从观赏效果上讲,戏剧舞台的现场感染力就此会受些许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一种形式使得信息传播的流动性大幅增加,让我们的戏剧艺术走下了高高的神坛,更容易为普通观众所接触。戏剧活动的区域和表演模式的不断更新、增多,为戏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戏剧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各省市地区按照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起了各类演出团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文艺院团或改革或撤销,旧有用人机制退出历史舞台。繁荣的先决条件是被需要。失去政策保护后,只有拥有平衡知识结构,具备有效交流和思考能力以及专业判断能力的多面性“通才”才能拥有更广泛的生存能力和更良好的竞争能力。

广义地说,教育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和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2在此我们首先对“通才教育”与“通识教育”做出区分。通识教育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的教育。3由此可见,通识教育强调的并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着重在“人”的培养。而通才教育则与专才教育一样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通才教育旨在培养综合能力强,博学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通才”因其知识范围的广博,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多的职业选择可能。

事物的发展进步是呈螺旋形上升的,关键在于是否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所以这里并不是要否定专才教育的重要性,若不开展专才教育,社会及专业将不能很好的继续发展前进。实际上专才和通才教育并非处于对立之面,两者同样重要或交替进行或并行不悖。在新形势下的本科教育阶段,太过精细的定向专业化教育难免造成视野局限,知识结构单一,思维相对僵化,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力弱,影响知识的流动性,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难以适应等问题。本科教育阶段的目的不是训练将要继续理论深造的专家。现代生活要求人们拥有更多的技能,因而该阶段在对专业知识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应大力增扩新的知识领域,并能行之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综合化运用起来,获得独立思考以及知识创新的能力。

另外,所谓“通”并不等同于“全”,通才不是指全才。放眼全球,从古至今能被称之为全才的人物屈指可数。像达芬奇那样在艺术、物理、解剖、地质、军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都取得成就的堪称全才的人物是无法通过学校教育培养的。教育体系也决定了在本科教育阶段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既然艺术院校通过专业考核招收学生,就不能要求培养人才即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也不能要求培养人才了解和胜任所有的艺术门类和相关职业。当然不排除其个人自身具有某些额外的专业技能,但那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现在高校的选修课程门类众多,但若将专修领域之外的一门门选修课看成是通才的培养途径,课上得越多越杂就越好,则走入了一个误区。除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公共课部分的必修课程如两课、英语、体育等都应被视作通识类课程。诚然通识类课程也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但这部分课程是被国家要求固定,不可随意更改内容以及课时量的。既然讨论的是通才理念下的戏剧教育,那么我们的目标瞄准的应该是提高专业知识领域的各种技能和谋生手段以及知识层面的灵活和贯通,而非通过拓宽视野树立更良好三观和性格的通识类内容。在戏剧领域开展通才教育,首先我认为基础知识的体系是不能动摇和随意打破。在此前提下,要将准确的目的性和具体施行的多样性相结合。

学校的公选课来自各个学院各个学科包罗万象,如果只是任由学生随机杂乱的选取一些课程,确实也能让学生了解到专业之外的东西,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课程的存在不应该是孤立、零碎的,课程相互之间若是没有产生关系,忽略跨学科联系,那么这堆乱七八糟的选修课并不能使学习变得更有实效。我们希望培养懂得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博学多能的复合型戏剧通才的愿望则难以实现。更为合理的途径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综合性考虑教学计划,强调跨学科联系并应用跨学科联系来完善教学大纲。比如:前面提到当今社会已然进入全媒体时代,那么在戏剧教育中对人才开展媒介素养培养是建立起与社会良好互动,增强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有必要的。那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是否照搬所有传媒类课程内容,学的越多就越好?试想表演专业的学生将各种采、编、播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大众传媒基础理论、新闻与采访、摄像与剪辑等课程内容通通学习一遍。他的知识结构就更加完善平衡了吗?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培养具有更好综合素养、更强应用能力、更广眼界视野的戏剧人才,而非传媒专业人才。考虑课程安排和设置的时候,一定不能本末倒置。不是专修领域外的课程内容学习的越多就越好,关键在于其他专业知识是否能够成为本专业的知识补充。如果说传统的专才教育模式是一种纵深的教育模式,那么通才教育则是一种立足于学科基础之上的横向发展的教育。在通才教育的理念下虽然会打破和模糊学科边界,但是一定要将这些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要避免闭门造车,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交流互动,从不同视角来审视研究通才理念的实施可行性。进行通才教育需要拓展知识涵盖面,联系其它学科知识建立相互联系。建立学科联系也要在相近的专业门类下展开,以利于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课程设置上避免简单堆砌选修课程,认真研究修订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依托项目开展跨学科的合作。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全部都是90后。这代学生对各种新式技术拥有很强的敏感度,具备条件从各类途径获取资讯。然而有途径不等于有能力自主选择有利知识内容,拓展个人视野。未经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培养,受限于自身知识结构和思考层面,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随心选择选修课程甚至是为了获得选修学分随意选择选修课程与我们的戏剧通才教育理念存在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更好的方法可能是学院为学生指导给出一个大概的选课范畴,即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的选择,又使其能够获得更有效更均衡的成长。

注释:

1.范美俊.《新媒体文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04.

2.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2.

3.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2.

[1]陈建娜.《人的艺术:戏剧》.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高丽娟.《市场化运作:我国文艺团体体制改革之路》.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4).

[3]马为公,罗青主编.《新媒体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谭霈生主编.《中国高等戏剧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5]郭德红,杨丹.《关于协同开发和设置大学跨学科课程的思考》.北京教育,2014年10月刊.

猜你喜欢

专才通才通识
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科技型企业专才和通才、交互记忆系统与双元创新关系研究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通识少年·拿破仑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如何驾驭“不服管的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