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纤维艺术的审美特征

2016-07-13河南工程学院4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触觉肌理纤维

焦 曼 (河南工程学院 450000)

浅析现代纤维艺术的审美特征

焦 曼 (河南工程学院 450000)

纤维艺术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发展至今,承载着人类深厚的情感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给人完美的感性体验、细腻的情感关怀。丰富的视觉美、柔韧的触觉美和历时的亲和美,共同组成了纤维艺术形式语言的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通过对现代纤维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阐明不同审美要素的性格魅力以及相互影响和作用下给人们带来的的审美体验。

纤维艺术;审美;特征

引言

现代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作品对人们情感的表现和审美心理反应,同样,纤维艺术强调作品带给人们知觉上的情感内容。纤维艺术在表达作品内在的同时也在通过作品发散着自身的魅力,作为材料多样的艺术门类,首先就是能带来丰富的视觉美,这种美的特征主要是由其材料本身的肌理、色彩等组成,而材料的柔韧性也各有区别,其中很多材料都是人们日常中所常见的,具有可触可摸的特征,如羊毛、棉、化纤等更是亲近人体的材料。这种种特点代表着纤维艺术不光能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能带来许多心理感触,这些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的审美特点一同组成了纤维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

一、丰富的视觉美

桑塔耶纳在《美感》中说:“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大理石础成,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得出客观事物外在的形式美是与构成这一事物的材料所决定的。纤维艺术的表现魅力正在于它的独特材质美感和肌理特点,这些都通过在视觉空间中的造型、线条、颜色等来进行展现,构成了与其他艺术所区别的视觉审美价值,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心理感应。比如凹凸起伏的肌理能够产生空间上的张力,给人膨胀与扩张、封闭与聚集的心理感受和空间效果;有条理规律的肌理能够形成秩序感,给人整齐舒展的心理感受;稀疏、密集的肌理变化丰富,给人松弛与紧张的心理感受;细腻、粗狂的肌理给人带来含蓄与明快的心理感受等。同时,不同材质通过不同的制作手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从而获得艺术家所需要的肌理外观并达到预想的肌理效果。日本纤维艺术家渡部裕子的《神的指纹》将材料的肌理效果体现到极致。金线、银线、铜线的线性肌理特征给艺术家以启发,她利用丝线的光泽、柔软的质地,通过、巧妙地编织整理,使之产生细密丰富、变化莫测的韵律感。

色彩是纤维艺术中传达审美特征的具体表现,并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纤维艺术家需要对自然中的色彩进行高度的归纳和提炼,进而创造性的运用色彩。如日本艺术家福本潮子的作品《夏夜》,利用以一种古老的植物蓝草为染料,通过传统染蓝的技法对天然亚麻面料进行处理,经过抽纱形成疏密有致、变化微妙的层次效果。这种布料具有良好的悬垂性,随着光与色的交织互动,令画面产生一种含蓄优美、波光荡漾之感,柔和朦胧的夜色中明月仿佛从云雾缭绕的湖面上缓缓升起,凝视着深沉的蓝色如同置身于宁静的夏夜。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意象,看似是由色彩本身散发出来的的,实际上是以艺术家的主观支配为主导的。艺术家对色彩的审美选择,加之与材质的相互衬托,往往可以创作出特定的氛围,准确的传递艺术家的情感与意图。郑丹丹的《八月的记忆》就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利用鱼线通透的质感制作成一朵一朵类似冰花般的肌理效果,作为表达她冰晶、透明、纯净的创作主题以此来表达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和坚硬的材质给人的冷漠感。可以看出不论是平面形态还是立体形态的纤维艺术,只有平衡把握好肌理、色彩、形态等各种因素,才能真正唤起人们的审美联想,感受到丰富的视觉美所带来的愉悦性。

二、柔韧的视觉美

在人类的触觉感知活动中,对刚与柔的材料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是非常敏感的。柔韧通常是具有生命的触觉,象征着生命力。纤维艺术通过材料所带来的柔韧相随的触感背后,蕴藏着许多富有生命意义的美好想象。

郑璟娟是韩国杰出的纤维艺术家,几十年来“手套”一直是他创作的材料、元素,也是她的形式语言。在她的艺术世界里,“手套”传达着“手”象征生命、勤劳、智慧,更重要的是这正是一个触手可及的、鲜活的化身。她呈现给我们的不只是视觉上的联想,还有触觉上的真实交流,就像是人体的一部分那样的温暖与感动。郑璟娟常常用数以百计的棉质手套,将手套部分染上黑褐色并且填充立体,运用相互交叉、叠压、重复排列的手段形成密密麻麻的视觉效果,给人无尽的联想。朴素的手,包含着人类最原始的手工劳动的过程,不管是视觉的还是触觉的,不管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都为纤维艺术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历久的亲和美

纤维艺术在具有视觉美和触觉美的同时,凝聚了人类在漫长的文明过程中的诸多情感。当我们把审美注意力放在纤维材料本身的时候,将会发现纤维材料散发着一种浑然天成的亲和力。曾有人开玩笑的比喻说,我国最早的纤维艺术家非“织女”莫属,“织女”的辛勤劳作无不体现出她所代表的传统女性的的美,同时也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创造,“织”字贴切的描绘出了一幅女性建设温暖家庭的劳作画面。

传统的壁挂艺术距离现在已近千年,从那时开始,人们就切实感受到了它所给人带来的亲切、温暖和舒适,这都是纤维艺术的独特魅力。中世纪的壁毯《贵夫人与独角兽》是中世纪以来最完整、工艺最精湛的壁毯。作品采用优质羊毛,运用高比林技法,编织出来的画面细腻而富有光泽。熟练地技法使得画面栩栩如生,线条灵活生动,造型准确并富于变化,浓重、强烈的红色与欧洲中世纪教堂里的冰冷石壁形成鲜明对比,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并且彰显了一种纯粹的表现力。这种最初的对墙壁的包裹就反映出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与审美需求。卡米尔曾说“壁毯能够在寒冷冬日的夜晚使人看到永恒的春天”。纤维艺术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手段一直在改变和创新,但材料带给人的温暖亲和从未改变过。

四、结语

纤维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备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同的艺术地位和审美价值,有效的拉近着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环境、人与历史的距离,使人们体味曾经最熟悉和最亲切的回忆,达到心灵上的愉悦和舒畅。纤维艺术家们以独特的形式语言和多样化手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审美意象,并且走进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中,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纤维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具有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画册出版社,2006.

[2]林乐成,尼跃红.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纤维艺术双年展作品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凯.创意与演进[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徐时程.纤维艺术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触觉肌理纤维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感受肌理
船内船外
膳食纤维通肠道
肌理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