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2022-02-17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触觉肉体

赵 奇

(清华大学 哲学系, 北京 100084)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1)本文所引《论灵魂》文本由笔者译自Shields英译本,并重点参考秦典华中译本,参见Aristotle: De Anima. Trans. Shields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年;参见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卷第七章至第十章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进行辨析后,他开始论述触觉问题。之所以将触觉放在最后论述,是因为触觉在其感官科学中占据核心地位。Polansky也强调,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以触觉为基础,但此四种感觉不是触觉的下属种类,否则它们皆可还原为触觉,从而破坏亚里士多德感官科学的基本框架[1]。正由于触觉的重要地位,它相关于动物的存亡。动物可以缺少其他四种感觉,但不能缺少触觉,否则将会失去其存在的基本前提。Freeland肯定触觉的必要性:“触觉是唯一对于所有动物都具备的感觉,因为一些低等动物不具备距离性感觉。”[2]228本文试图在分析触觉活动发生机制的基础上,论证肉体兼具器官与中介双重角色,并将肉体定义为一般性的触觉器官和首要的触觉器官。若肉体作为首要的触觉器官,触觉就能够保持单一性,从而解决触觉多样化的疑难。

一、 肉体与触觉对象:触觉活动的发生机制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二卷第五章确立感觉理论的基本原则,即感觉通过感觉对象被规定,对象的单一性确定感觉的单一性。但对于触觉来说,它具有多种触觉对象:在《论灵魂》第二卷第十一章中,亚里士多德述及两对相反对象,即热与冷、干与湿[3]45。在《论生成与消灭》中,他补充三对相反对象:黏着与易碎、硬与软、粗糙与精细[4]。这三对相反对象衍生自《论灵魂》中的热/冷、干/湿,所以可还原为热/冷、干/湿。但触觉科学的疑难在于:如果触觉对象是多种,那么是否相应地具有多种触觉?若如此,亚里士多德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将不适用于触觉,触觉是个别感觉的特例,它无法通过对象标准获得规定。Sorabji否认以对象标准来定义触觉的恰当性,因为触觉对象具有多个种类,如此定义触觉是耗时费力的。另外,触觉所具有的感觉对象,其他四种感觉也同样具有,这就导致以对象标准论证触觉的无效性[5]。Sorabji敏锐地注意到触觉理论的特殊地位,这促使我们转向对触觉器官的分析。

亚里士多德尝试寻求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其他四种感觉对象与触觉对象一致,它们都具有多样性,例如声音的情况[3]46。Shields在《论灵魂》一书的评论中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解决方案并不具备说服力,这只是一种“空洞的胜利”[3]244。Shields对亚里士多德的批判非常恰当,尽管声音可以区分为高音/低音以及粗音/细音,但这些都处于“声音”这一种类(γνο)之下。然而,触觉对象没有类似于声音这种统一的种类。所以Freeland认为,触觉对象“不能被总结至自然命名的组别之中”[2]228。事实上,如果要询问触觉是否具有多样性,应首先探析触觉器官是否具有多样性,因为触觉器官是触觉的质料。根据Johansen的观点,“感官为感觉被感觉对象所变化提供一种质料”[6]197。但触觉器官是什么?肉体是触觉器官还是触觉中介?

由此可见,目前的首要步骤在于判断肉体是否作为触觉器官。Ross在对《论灵魂》一书评论中,为此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由于思维不需要肉体,从而肉体不能作为触觉器官[7]262。笔者认为,Ross的解决方案有误,具体原因如下。第一,诚然,思维在灵魂的多种能力中具有特殊性,例如:就神来说,其思维活动不需要以肉体作为其质料基底。不过《论灵魂》第二卷第一章已明言,对灵魂及其能力的探讨应聚焦于有死生命体的范围内。第二,Ross的方案证明思维可以独立于肉体,却未表明肉体不可以作为触觉器官。质言之,这是感觉问题,而非思维问题,以思维的独立性来论证感觉的独立性并不成立。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对此疑难已提供详细论证[3]45。首先,通过网膜来证明肉体不是触觉器官:肉体的表面被网膜所缠绕,它与肉体不可分割,其作用是让感觉速度更快。但问题在于,快速性是否可以作为触觉器官的特征?Simplicius对此持有否定态度:“尽管网膜使感觉传播的速度更快,却不因此分有感觉生命。”[8]他的看法恰当地注意到中介与器官的区别,器官通过接受对象“造成”感觉,而中介用来“传达”感觉。由于网膜不是触觉器官,那么肉体也不是触觉器官,因为肉体与网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次,通过视觉来类比证明肉体不是触觉器官:如果将视觉对象与眼睛直接接触,那么无法看到该对象,只有让眼睛与该对象保持距离,才能实现视觉活动。如果将触觉对象放在肉体上,可以直接触摸该对象,所以肉体不是触觉器官。Themistius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方法,在他看来,通过将触觉类比于视觉,可以证明肉体并非首要的触觉器官[9]。

Ross认为,诸如触觉这种接触性感觉不通过中介发生,而距离性感觉通过中介发生[7]260。Ross忽视了亚里士多德对内外中介的区分,除了三种距离性感觉之外,两种接触性感觉也通过中介方可得以实现。区别在于:距离性感觉所凭借的是外在于身体的中介;接触性感觉的中介则内在于身体。内外中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外在中介在感觉活动中进行非标准变化,内在中介虽然以非标准变化为基本变化方式,却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变化。②在距离性感觉中,对象经由中介传达至器官,就感觉活动的实现而言,中介在器官之先;然而,在接触性感觉中,中介与器官的实现活动共同发生。若肉体作为触觉中介,那么经过肉体的传达作用,“触觉器官潜在地是其对象的现实之所是”[3]47。

亚里士多德继而将触觉视为进行“区分”或“辨别”的“中间”,这里的“中间”是逻各斯(λγο)[3]47。λγο在希腊语中的源初意义是“话语”,后来引申为“理性”。不过,触觉意义上的λγο不是话语或理性,因为话语或理性为人所具有,而所有动物都具有触觉,所以在此应将λγο译为“尺度”。之所以触觉作为“中间”,是因为我们不能触摸到与自身相同状态的触觉对象。在此仍然需要对“中间”更详细说明:Shields否认中间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存在方式,“中间不是进行判断与区分的能力,而是一种标定结构的存在”[3]247。所谓“标定结构的存在”即尺度意义上的逻各斯,这种尺度不是性质,而是关系。在关系的意义上,触觉及其器官保持中间的尺度,从而认识到过度的触觉对象。对于人类来说,这种中间性的逻各斯是感觉者实现感觉活动的技术,即通过此种技术来触摸过度的触觉对象。技术从根本上属于人,因为技术目的等同于人的目的[10]。触觉器官自身不能进行触觉活动,它只是灵魂实现触觉能力的工具,通过中间性的逻各斯,灵魂朝向善而制作,这是由于“人类一切‘善’的活动皆系于灵魂之中‘心灵’的运作”[11]。

不过,亚里士多德对肉体的定义前后不一:在《论灵魂》第二卷第十一章,他将肉体定义为触觉活动的中介[3]45,但在第三卷第十三章,又将肉体定义为触觉器官[3]72。Shields将此差异视为亚里士多德对此问题看法的转变。第三卷第十三章中的观点尚不成熟,是其思想的早期阶段[3]377。然而Shields的看法值得商榷,第三卷第十三章在第二卷第十一章之后被论述,如果按照Shields的观点,那么在先的文本较成熟,在后的文本反而不成熟。鉴于前后两个章节的观点存在差异,这是否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此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变化,还是说两种观点具有内在一致性?显然,亚里士多德对肉体问题的阐述十分令人困惑,故而需要谨慎处理此概念,深入剖析肉体概念的本质。

二、 兼容性与首要性:触觉器官的本质探析

肉体是否可以作为触觉器官?亚里士多德在不同文本中的看法不一。判断触觉是单一还是复多种类,其关键不在于将其与另外四种感觉类比,而应分析触觉器官。Johansen指出,触觉中介的问题十分复杂,决不可一概而论:一方面,如果认为触觉中介处于触觉器官和触觉对象之间,那么触觉中介的存在具有必要性,此中介就是肉体;另一方面,如果认为中介处于感觉者和感觉对象之间,那么中介不必然存在,肉体将作为感觉者的一部分。事实上,肉体一方面可以作为触觉中介,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触觉器官,两者可以兼容[6]201。由此可见,不可以草率地将触觉器官与触觉中介的关系割裂。首先,由于质料维度的一致性,在视觉的情况中,中介不仅是水,也可能是气,但眼睛不可能由气构成。这表明,就气而言,视觉中介与视觉器官不具有一致性。其次,虽然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肉体是触觉器官,另一方面又认为触觉器官在心脏周围,但这不意味着他所持有的两种观点相互冲突,因为心脏周围物也是肉体的一部分。最后,亚里士多德已明确断言,身体先在地具有灵魂,无灵魂的身体只能是同名异义的身体,从而灵魂是具有器官的身体之第一现实[3]23。由于肉体是身体的构成性质料,那么肉体也应作为器官的质料性维度。

总而言之,肉体在广义上既可以作为触觉器官,又可以作为触觉中介。所谓“肉体不是触觉器官”,这是一种省略说法,完整的表述是“全部肉体不是首要的触觉器官”。无论将肉体理解为器官还是中介,只要它在种类上单一,就可证明它不是一组多种类器官的总和。尽管肉体由水、火、气、土四元素共同构成,却不能表明肉体具有可分离性,而应作为单一的整体。无论肉体是触觉器官还是触觉中介,都能保证触觉及其器官的单一性。由此可批驳Philoponus的观点,在他看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触觉不是单一的感觉[12]。然而,认为肉体兼具触觉器官及触觉中介双重角色存在双重疑难:一是如果全部肉体都是触觉器官,由于不同肉体部分的触觉敏感度不同,皮质较厚部分的感觉能力次于皮质较薄部分的感觉能力,那么如何表明触觉是五种感觉之中最基本的感觉,并且人的触觉最优越?二是如果全部肉体都是触觉器官,就无法理解为何触觉器官应为固体。肉体由四元素构成,但为什么对于触觉器官最重要的元素是土?两个问题具有连贯性,疑难二是疑难一的延伸。

亚里士多德在《论感觉及其对象》中认为,触觉器官在心脏周围[13]。然而,Freeland将心脏本身视为触觉器官[2]232。显然,他将触觉器官“在心脏周围”等同于“是心脏”。Freeland在此混淆了心脏与“在心脏周围”的器官。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两者具有根本差异。需要区分心脏与触觉器官:心脏是五种感觉的共同来源,而非单纯的触觉器官,从而不能将触觉器官的来源等同于触觉器官。据Johansen的看法,所有元素共同构成心脏,虽然触觉器官也由四元素构成,但两者的构成方式不同:就后者来说,触觉器官是四元素的混合物;就前者而言,由于心脏作为五种感觉的共同来源,那么其内在结构远比触觉器官复杂[6]203。首先,它包含水,作为视觉器官的质料成分;其次,它包含气,是听觉器官的质料成分;再次,它包含火,作为嗅觉器官的质料成分;最后,它包含四元素的混合物,作为触觉和味觉这两种接触性感觉的质料成分。因此,触觉器官由水、火、气、土混合而成,心脏的成分包含单独的水、火、气,以及水、火、气、土四元素的混合物。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心脏是五种感觉的来源,而非首要的触觉器官,首要的触觉器官处于心脏周围。

然而,什么是“首要的触觉器官”? 这不是独立于一般触觉器官的另类器官,它自身也是肉体,只不过是肉体的最首要部分。Johansen对五种感觉在身体中的位置进行总结:距离性感官位于大脑处,接触性感官在心脏周围。 这五种感官所处的位置都具有目的论的必然性: 之所以距离性感官位于大脑处, 是因为大脑现实为冷,潜在为热。 三种距离性感官都据其本性现实为冷,潜在为热,它们为了维持其状态, 需要位于大脑处, 因为大脑在全身之中是“现实”最冷的位置。 之所以接触性感官处于心脏周围,是因为心脏现实为热,潜在为冷。触觉器官据其本性现实为热,潜在为冷, 若触觉器官为了维护这种秉性, 应处于心脏周围,因为心脏是肉体所有部分中最热的器官[6]204。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触觉器官由水、火、气、土四元素共同构成,最基本的却是土, 土不仅满足现实为冷的状态,而且也保证了触觉器官的固体性[6]205。具体言之: 土在四种元素中最冷, 这就最为恰当地符合心脏现实为热、潜在为冷的本性。 正因为触觉器官由土决定其首要本质,那么首要的触觉器官位于心脏周围。 触觉器官的构成部分是固体性质料,只有土才能满足触觉器官这种固体的质料构成。 在四元素中,火为热和干,水为冷和湿,气为热和湿,土为冷和干,在热、冷、干、湿之中,只有冷和干结合才能形成固体化的本性。 热和湿的性质不具有凝固性, 从而容易散失,土兼具冷和干两种性质, 所以土保证了触觉器官的固体性特征。

在Ross看来,三种距离性感官由水构成,即水是距离性感官的质料成分,但就接触性感官来说,土只是其对象,而非其构成部分[7]267。Johansen明确反对Ross的看法,他认为Ross这种观点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误解。触觉器官由四元素构成,土作为四元素之一,是触觉器官的质料成分,而非触觉对象。就一般情况而言,可将全部肉体称为器官,但只有在心脏周围的肉体才是首要的触觉器官。一般的触觉器官和首要的触觉器官不冲突,两者可以兼容,因为首要的触觉器官仍是肉体,这不排除次要的触觉器官得以存在的可能性,也即触觉器官的水、火、气方面[6]207。触觉是一种中间状态,由此才能感觉到“过度”的触觉对象,如果触觉器官与触觉对象处于相同的状态,就无法感觉到该对象[3]47。但在Johansen看来,触觉虽然可以具有中间状态,却不能停留在这种状态,中间状态只是其发展步骤。相反,触觉器官必然要转向冷,由此解决触觉盲点问题[6]207。不过,Johansen在此片面地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中间性。触觉器官的中间状态不能随着其变冷而消失,否则动物将失去感觉能力,继而与植物无异。触觉器官在转向冷的同时,仍需保持其中间状态的逻各斯,即尺度。这样也不会导致触觉盲点的问题,因为盲点的前提是将器官与肉体视为程度上同一,但触觉器官的中间不是热或冷意义上的“程度”,而应是“状态”。质言之,中间状态在转向冷的同时,仍保持中间状态的可能性,这是动物感觉的前提。

综上所述,这恰当地梳理了中介、器官与对象的关系。通过一般性与首要的触觉器官的区分,可以恰当地解决第一部分所说的两种疑难:首先,虽然整个肉体都是触觉器官,但首要的触觉器官在心脏周围。触觉器官由四元素构成,但土为最本质的元素。从首要触觉器官的视角来看,触觉及其器官都是单一种类。其次,对于肉体而言,触觉器官和触觉中介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兼具双重角色。因此,亚里士多德对肉体概念的论述并不自相矛盾,相反地,前后两章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性。

三、 作为动物存活的标准:触觉在感官科学中的核心地位

亚里士多德对视觉、听觉和味觉的论述仅局限于对其基本要素及运作模式的分析,却未对它们在感官科学中的地位进行探讨。虽然他对嗅觉与其他四种感觉进行过比较[3]41,但论述得非常简略。不过在《论灵魂》第三卷第十二章至十三章,亚里士多德详细论述了触觉在感官科学中的核心地位,其他感觉相对于触觉而言,皆需奠基于触觉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将灵魂的感觉能力看作一种层次嵌套结构,低级能力可以独立于高级能力,高级能力需先在地将低级能力包含于其自身之中[3]27-28。营养(διατροφ)是灵魂最基本的能力,其他能力奠基在营养能力的基础之上,它是区分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标准,且失去营养能力的生命体只能是同名异义的生命体,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三卷第十二章再次强调了营养能力的基础作用[3]70-71。对于动物而言,营养能力只能满足其作为生命体的基本条件,它不足以使动物成为其本质之所是。动物的生存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营养,这保证了动物是存活的生命体;其二是感觉,没有感觉的动物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动物,而只能是同名异义的动物。“任何能够运动到任何地方的形体,若缺少感觉就会灭亡,而且不会实现其目的。”[3]71

基于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就动物能力而言,呈现为一种“从营养到感觉,从感觉到触觉”的层次嵌套关系,即有营养的动物具有感觉,有感觉的动物具有触觉。Shields指出,在此所说的层次嵌套关系既非逻辑学,也非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论证,而应该在目的论意义上被理解[3]369。值得注意的是,对灵魂能力的目的论证明本应是能力理论的根本方法,但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二卷第二章至第三章并未明确提及这种方法,直到第三卷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他才正面论述。总而言之,触觉之所以比其他四种感觉更加优越,从而在感觉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由于以下原因:从构成上看,触觉器官由水、火、气、土四元素共同构成,其他四种感觉器官只由一种元素构成。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二卷第五章所确立的基本规则——感觉先在地具有感觉对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具有单一种类的感觉对象。然而,触觉对象的种类具有多样性,最基本的种类是热、冷、干、湿,而这正是四元素的构成要素[3]45。亚里士多德认为,火为热与干、水为冷与湿、气为热与湿、土与冷与干。显然,触觉对象始终关涉于热、冷、干、湿,从而由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构成;而感觉及其器官又潜在地是感觉对象现实之所是,那么触觉器官也由四元素构成,肉体是具有独特性的质料,它不能单纯由一种元素构成。虽然土元素在触觉器官中占据最基本的地位,但不代表触觉器官仅由土构成。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骨骼、头发等不能具有触觉,它们仅由土构成,只能是触觉的“间接工具”[6]194。从效用上看,触觉与其他四种感觉具有根本差异。触觉对于动物的存活而言具有必要性,没有触觉的动物将会立即死亡,这是因为触觉确定动物本质之所是。对于其他四种感觉来说,能力的失去并不会导致生命体死亡,只会造成动物在环境中生存的诸多障碍。触觉的目的是为了动物能够具有生命,相反地,其他四种感觉的目的是为了动物能够“过得好”(καλζω)[3]71。即使动物没有“过得好”的能力,仍然可以作为有生命的动物存活。如果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由于其对象的过度遭到破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在短暂地失去能力之后,最终仍可以恢复;若触觉由于触觉对象的过度遭到破坏,那么动物就会死亡,且此种死亡具有不可逆性[3]73。

四、 结 语

触觉在亚里士多德的感官科学中至关重要,它是动物存活与否的基本标准。然而问题在于,触觉对象可分为多个种类,这是否说明触觉及其器官也具有多个种类?若如此,就会破坏感官科学的基本原则;另外,肉体是触觉器官还是触觉中介?亚里士多德对此问题的断言前后不一:一方面,他在《论灵魂》第二卷第十一章认为,肉体是触觉中介;另一方面,他又在《论灵魂》第三卷第十三章认为,肉体是触觉器官,且将首要的触觉器官视为心脏周围物。准确地说,亚里士多德对肉体的基本看法并不矛盾,前后两章保持连贯性,因为肉体可以兼具器官和中介双重角色,而且,就肉体的不同位置而言,可分为一般性的触觉器官与首要的触觉器官。正是通过这种兼容性和首要性,触觉理论的双重疑难得以解决。在五种感觉中,仅触觉对于动物必不可少。失去其他四种感觉,并不能导致动物死亡,它们只是为了动物“过得好”,而非动物存活的基本标准。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触觉肉体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我的诗
珍妮·萨维尔
触觉“空降”虚拟世界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船内船外
触摸远隔重洋的你解密触觉互联网
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