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双人舞作品《亲儿呀呆》分析山西民间舞踢鼓子秧歌的风格特征

2016-07-13赵瑞雪延安大学71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民间舞体态

赵瑞雪 (延安大学 716000)

由双人舞作品《亲儿呀呆》分析山西民间舞踢鼓子秧歌的风格特征

赵瑞雪 (延安大学 716000)

人们经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使得山西的民间舞蹈内容较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晋北踢鼓子秧歌是山西民间舞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通过研究踢鼓子秧歌可以更好的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

汉族民间传统文化;山西民间舞;踢鼓子秧歌;人物扮相;继承发展

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的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为山西的舞蹈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门类,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山西舞蹈记载着山西传统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山西人民生活的生动反映。按照罗雄岩先生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五种文化类型的划分,山西民间舞属于农耕文化型1。按照于平先生《舞蹈形态学》四大色块的划分,山西民间舞属于汉语色块。

原创双人舞作品《亲呀呆》是以山西民间舞踢鼓子秧歌为元素来表现男女恋人的爱情。踢鼓子秧歌在山西北部地区广泛流行,是一项深为群众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在朔县、平鲁、怀仁、大同、应县、神池等县的乡镇最为流行。那些地区的大秧歌队都会跳踢鼓子秧歌。踢鼓子秧歌最早起源于土著居民庆丰收和祈求风调雨顺的活动。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到汉唐时期以广场和街头表演的民间娱乐活动。宋代,由于战争南北经济中心的迁移,数多梁山好汉流动到朔州一代和当地的舞坊一起编排的“马战”“剑四门”等故事。时间的变迁,形成了踢鼓秧歌,并广为传播。踢鼓秧歌经常在春节、灯节、祝寿、拜女婿等活动中表演。那么说到“踢鼓”,必定和“鼓”有关,民间俗语也常说:“踢鼓大鼓,有鼓,不玩不叫踢鼓秧歌”。最初的原舞蹈形式就是以脚踢鼓为主要姿态,手中的鼓为中间小,两头大,脚踢手打。由于历史发展的需要,最后演变成了脱鼓而舞,动作却依然保持着踢鼓的原生态风貌和动作的风格特征。舞蹈时多以“踢、击、翻跳为主要动作。有时候刚健剽悍,有时候却是优美文静。本作品《亲呀呆》就体现了“潇洒大度、文静优美”的艺术风格。踢鼓子秧歌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反映了人们生存的状态,比如体现生产劳动的有:“顺水推舟、大挖步、割草、拔陷泥、左右倒踩步”等。这些动作都具有很独特的风格,也都是其他民族民间舞中所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本男女双人舞作品《亲呀呆》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山西民间舞踢鼓子秧歌:1.作品中部分动作采用踢鼓子秧歌的原动作,分别在舞段的开端,发展和高潮中都有体现。如在男子的“拔泥步”“大小挖步”“拔莜麦”“左右倒踩步”“狮子大抖毛”等。女子的“吃惊闪腰”“小女跑”“匡胤送灯”“绣女纫针”“十字扭步”等。运用这些原动作更好的把握山西民间舞的风格特色,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而且这些动作都来自于民间生产劳动,经过美化、提炼加工形成了舞蹈动作,容易被观众看懂和接受,产生共鸣。这些动作都是具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喜庆、兴奋、得意。有了这些原舞蹈动作,也很好的表现了整个作品的感情色调,男欢女爱之间的挑逗,对爱情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2.男子的体态比本上是前挺后撅,女子主要体态强调三道弯。该作品中男子多以“屈膝前点步”为基本脚位。女子多以“正步位”和“踏步位”为基本脚位。男子的体态为前倾和上扬体态,女子的体态为前倾和三道弯体态。男子多用“阴阳掌”和“虎爪’为基本手形,女子多用“脱腮位”和“平开手位”为基本手形。在该作品中男女都用到的一个动作就是“前勾后挠”,这也是踢鼓子秧歌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在很多民间舞中,前后动律的舞蹈动作颇为少见,这个动作就是强调以前后动律的训练为主,动作开始时,左脚起,从地面勾脚直膝向身体的前方向踢出45度,同时上身塌腰撅臀,左右手挠手勾手来回交替,形成了一个前挺后撅的三道弯姿势。给人是一种梗闪的动作特征。同时也要配合得当呼吸。这也体现出了山西民间舞中“怪”的特点。北方汉子憨厚的性格。3.该作品中采用山西风格特有的民间小调“打酸枣”为舞蹈音乐,2/4的节奏鼓点。音乐的结构是先缓慢,再快速激烈,最后又回到抒情。该舞蹈作品的结构也是慢—快—慢的形式来变现男女相知相恋相互终身依靠的感情变化。在踢鼓子秧歌中的音乐主要是鼓、镲、锣、钵等。一般是先由鼓的散板碎打为叫鼓,提示着舞者开始准备跳舞,节奏上由缓到急,由弱到强。有时也选用当地的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来作为舞蹈的伴奏。4.该作品中女子巧用道具“荷包”,在舞段刚开始由女子一人表演,卧鱼儿盘腿坐,双手穿针绣荷包配合体态的三道弯来完成。,更加表达出绣女等待心上人温柔、羞涩的性格特征。在踢鼓子秧歌舞蹈当中,女子拉花的道具一般是双扇,或者一巾一扇。

通过以上的论述,结合自己的作品。总结出踢鼓子秧歌的风格特征:粗狂朴实、豪放潇洒、健美文静。踢鼓子秧歌舞蹈的表演力是非常强烈的,在《山西民间舞》一书中对踢鼓子秧歌的表演风格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踢的猛”“拔的狠”“扭的酸”“笑的憨”。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有先了解清楚踢鼓子秧歌的风格特征,牢牢把握踢鼓秧歌所表达的情感,舞者才能跳出味儿来,才能让群众获得更高的艺术享受。舞者也要认真学习踢鼓秧歌,这样才会使它不断地继承发展下去。

山西作为一个舞蹈文化大省,又被称为“民间舞蹈之乡”。很多历史遗留壁画,在山西有大量的保存。踢鼓子秧歌作为一种原生态舞蹈,它是最朴实的,是最纯真的,表达感情也是最直接的。它没有复杂的故事背景,也没有多高超的技巧,由当地劳动群众直接创作,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娱乐身心,又能强身健体。跳的人高兴,看着人也跟着高兴。它是粗狂的,是豪放的,又是健美的。我相信,在历代相传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会爱护它,尊重它。

[1]罗雄岩 .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赵林春. 山西民间舞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

赵瑞雪,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艺术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民间舞体态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探讨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广西民间舞与旅游表演的链接现状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