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能转型,打通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血脉

2016-07-12李金乐李玉国

人民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潍坊高新区教育局

李金乐 李玉国

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政府简政放权成为激活基层创新发展活力的重要推力。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该管的切实管住管好。那么,放哪些权?又如何用手中的权为教育服务?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教育局探索实施精准化教育服务,以教育运行机制的优化调整,释放学校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巨大潜力,为区域教育迈向高位均衡打通了血脉,放开了手脚。

主动放权:“七自主”激发校长动力

“1988年国务院文件就把学校确认为事业单位法人。《教育法》规定学校有9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但受人事、经费、财产、学生管理等行政关系的制约,学校受制于行政部门‘越权管理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政府部门要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把法定的权力还给学校,给学校办学留下足够的空间。”潍坊高新区教育局特聘律师沈子清从法理角度分析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挑战。

把权力还给学校,让权力回归本位,是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前提。潍坊高新区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强化学校独立法人地位和落实自主办学权力,实行“三级加力”推进,以校长的权与责的高度匹配,为自主办学、依法治校创设空间和平台。

“最明确的就是财权的下放,财政资金按照预算一次性拨付到学校账户上,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办学规划进行安排。一切都是按照财经纪律运行,校长负责签字就能支付。我们只负责事中监管与事后审计,出了问题校长负责。”潍坊高新区教育局财务审计科科长陈玉芹说。

“现在学校的校级班子组建、重要人事任免、重大资金项目、学校发展规划等只要学校通过了,到区教育局备个案就行。”东明学校校长李玉良说,“学校可以自主制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管理机构,自主任用中层干部,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对其他部门安排的活动,只要与学校发展、学生活动相抵触,我们有了说‘不的权力。”

“七个自主”使校长办学实现了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让校长有底气去实现教育理想,也让教师开始有更多的机会走到前台。

2016年3月,高新区北海学校的韩兴娥老师与国内小学语文界的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面向全国发出邀请函。“这在全区教育发展史上应该是标志性的事件,这是第一个没有政府力量参与的纯学术性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北海学校校长汤善香说,“一切活动都是韩老师与她的徒弟们、同事们组织,学校只是提供了一个场所。我曾向教育局分管领导汇报过这件事,局里说如果你们需要,我们就提供服务,如果没有需要,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就行。”

教育行政部门从管得过多、过细、过深的体系中脱离出来,更多地关注区域教育发展的规划与实施。“2015年,我们出台了《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自主办学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学校布局规划》《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潍坊高新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祝双敏科长说。

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而面向学校、教师的检查评比活动却压缩了47.8%。重基础、重规范、少干预,实现了行政职能与权力的有序归位,也使校长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体现。

民主协商:热点问题常态化

简政放权是第一步,如果缺少相应的配套制约措施,就会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的怪圈。潍坊高新区通过加快学校“四会一章程”建设,打破了这一闭环。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是《教育法》赋予公办中小学的第一项权力。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会让权力失去控制,我们通过推进学校章程建设,指导学校建立起规范的基本运行规范,为权力运行装上保险丝。”潍坊高新区教育局副局长牟延华介绍了“学校章程建设年”的必要性。

2015年,潍坊高新区实施了“学校章程建设计划”,引入专家学者、法律人士、教师代表、政府代表等参与学校章程的制定、审核,保证章程在依法治校中的基础作用。同时,以章程为根本,推进已有规章制度的立、改、废。这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但也为学校重新思考办学方向、文化定位提供了新的机会。一批老大难问题,在新的治理理念下悄然消失。

每年最让校长头疼的就是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可以说是年年搞、年年闹。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名额,考验着校长的智慧与品格。2015年的职称评聘与往年相比显得有些平静。

“学校通过民主投票组成职称竞聘委员会,由竞聘委员会根据基本原则独立制定评聘标准。标准制定出来要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修订、再审议,最终还要全体教职工大会85%以上教师通过。过程是公开的,每个人的成绩都摆在那里,我是信得过的。”东明学校的肖南老师对评聘的结果非常满意。

學校章程是学校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制定的基本遵循,是学校内部的规范。如何维护好家长、群众的利益?区教育局开通教育惠民服务热线、教育公众号,搭建网络投诉平台,全天候受理、化解群众的投诉、举报,做到有报必查、查实必究。对家长意见集中、满意度不高的校长进行约谈,推动校长在思想和行动上从单一的“对上负责”,转向对群众负责、对学生负责。

高端引领:让校长站在最前列

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第一责任人,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如何才能接好权、用好权,需要校长在思想观念、知识背景等方面有一个持续的变革与提升。

“区教育局负责把学校建好,把设施设备、教师人员配备到位后,就把学校交给了我。压力确实挺大,以前是因为只有责任、没有权力而困扰,现在是想要的都给了,那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把学校办好就成为最重要的努力方向。”高新区浞景学校校长方海华说。

只有外部变革与内在变革高度统一,才能实现改革活力的深度释放。区教育局在匹配权力与责任的同时,面向国内师范高校、科研院所、名家名校长建立教育发展“智库”。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资源、人脉资源,为校长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套餐。2014、2 015年暑假期间全区所有干部接受了封闭式、浸润式培训,先后与24位教育界一流专家进行了高层互动对话。2016年一开学,就先后组织了3批干部、校长北上南下,到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考察学习。

3月份,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十几名专家教授走进高新区的中小学校,为校长的办学思想提供高端资源的影响和帮助,让校长在思想观念上始终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保持“零距离”。

而每周五的学习交流会,成为教育局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围绕一个问题,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交流思想、启迪智慧,一些想法在这样的交流中开始成为区域教育持续前进的台阶。

精准服务:按需配置优质资源

近年来,区教育局通过委托管理方式引入全国知名教育管理团队或名校资源,引领薄弱校、新建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2015年,针对区内几所新建校、薄弱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慢的问题,区教育局把行政性的教研力量从学校里撤出来,引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理解研究学院的“理解教育——自然分材”科研成果,S名科研人员在区内4所学校蹲点开展“自然分材”试点,帮助学校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成果提升发展内涵。短短一学期后,这些学校与区内优质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就缩小到了10分以内,实现了办学条件均衡向教育质量均衡的再次转变。

这种改变要归功于教育部门职能的转型:从2014年开始,区教育局坚持每季度向学校和幼儿园征集需要区教育局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小到校舍房顶维修,大到校门口修建地下隧道,截至目前已解决实际问题260余个。

“定期征求中小学、幼儿园困难和问题,把学校需要解决但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教育局的工作目标,按需实行精准服务,实施集中突破,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是真正俯下身子为学校为老师服务,这种定位受到了基层学校校长和老师的热烈欢迎。”潍坊市教育局调研员曹红旗如是说。

当校长臧秀霞来到最偏远的刚刚建成的钢城现代学校时,面对新“拼凑”而成的教师队伍和复杂的生源状况,如何尽快做出教育品质,成为这位新校长要点的“第一把火”。

“当时,能给自己支持的大概有两个,一是自己的信心与理想;另一个就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那种比资金、政策、师资上的倾斜更重要的尊重给了我信心。”2016年,钢城现代学校学生平板电脑配备率达到了70%,,全部由区教育局统一购置。一所刚刚组建3年的学校,在第二年就承办了省翻转课堂现场会,又成为潍坊市“学科统合”研讨会暨课程观摩研讨会的现场,实现了一所新建校的华丽转身。

学校需要什么服务,教育部门就提供什么,靶向式、订单式服务是对传统计划供给的一种根本性转变。

多元立体:催化质量效能聚变

“近几年,校园安全工作的形势已从开始的人员、设备、技术的基本需要转向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需要。这时如果还只是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就会力不从心、甚至适得其反。”高新区教育局副书记王超说。

2015年,潍坊高新区教育局安全科没有像以前那样在各所学校之间穿梭检查,而是与省内的一家校园安全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服务的合同,依托其安全专家团队为各小学提供从安全管理标准修订、业务支持培训到安全隐患排查等专业服务。同时,每学年对全区11所中小学和44所幼儿园的校园安全标准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3次第三方督导,督导结束要写出评估报告,对每所学校落实《潍坊市校园安全建设标准》的具体情况进行逐一数据分析,并提出意见建议,使学校安全实现督与导的同步推进。

把專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有效减少教育行政对学校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潍坊高新区已引入山东省学校文化研究院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的专项评估,帮助学校找到优势、问题与不足。引入潍坊创新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督导评估,为幼儿园年检提供了更为全面、客观的基础参考。

教育行政部门在保障第三方工作独立性的前提下,配套健全过程监督机制,以公开招标确定服务提供者,以法定合同约定双方责权,以绩效考评弹性支付服务费用,有管有放、管放结合,保证了第三方公平、公正提供服务。

“管办评”分离的过程,成为政府、学校、社会间话语权再分配、再平衡的过程,当各方之间找到平衡点时,也就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办学体制改革,说起来就是‘革教育局的命。教育职能部门主动转型、精准服务,打破层级式管理造成的管得宽、统得死的局面,让政府、学校、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负起各自的责任,按规律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潍坊高新区教育局局长杜全平说。

猜你喜欢

潍坊高新区教育局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马可·波罗与潍坊风筝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809名实习师生乘“定制”专列回家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风筝之都潍坊
奚爱国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