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呈现有灵魂的教育之美
2016-07-12邵建华
邵建华
2012年,我们提出了“美丽学校”概念,随之启动“美丽学校”建设行动。江苏省张家港市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其中,以优质学校再造为主要任务,以教育要素的创新变革、协调优化为“关键性事件”,尝试不同的路径,顶层设计并持续地开展学校变革。4年来,一大批优质学校脱颖而出,区域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当我们回顾整个过程并深入分析现实样态之后,就会发现,“美丽”的背后,是区域学校治理行为和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一个概念,引发整个区域的教育变革;一种行动,诠释了区域教育的新定义。
形成合乎道德的“共同体”价值观
虽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区域学校变革的集体行动,但是,这种“领导”与以往的行政手段不同,它更类似于“道德领导”,也就是通过创设更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每一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为学校提供负责任合乎发展规律的服务与指导。概括之,是在整个教育体系内努力建设一种合乎道德的共同体价值观。为了实现这种领导,我们至少做了两种努力。
首先是描绘教育愿景。相较于靠技术和流水线的工作而言,教育更需要教育者的情怀、责任和创造性。因此,价值引领对于教育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有科学、适合的教育思想认同以及对好教育、好学校的价值判断,并激发教育者为之进行持续、创造性的努力,这是教育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我们对“美丽学校”如此描绘:一是学校教育回归本真,教育过程要尊重规律,教育的落脚点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二是学校教育能表现师生自我,让师生能在校园生活中找到自我归属;三是学校教育要有学校个性特点,表现出个性气质。
愿景领导需要在具象诉说中传递重要的价值观。在“美丽学校”建设刚刚启动的调研中,我重点要看学校的食堂 :你的配餐是迎合学生口味的各类油炸食品,还是考虑孩子饮食健康的营养餐 ;你的餐具是冷冰冰的不锈钢,还是调和了丰富色彩的自选餐盘 ;你的就餐场景是热闹的“集市”,还是温馨安静的“港湾”……一顿饭就能折射出全部的教育内涵,“美丽”可以表现在校园中的每个行为上。
事实上,“美丽学校”建设不可能有统一规范的路径,变革是没有蓝图的旅程,真实的“美丽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只能在校长和教师不断创造中实现,但愿景领导可以成为“旅程”中的路标,指引学校变革坚定地走下去。
其次是建立对话体系。什么是对话体系,就是能使彼此充分表达的环境系统,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话主体在思想自由状态下的积极参与。“美丽学校”建设不是行政官员的主观臆想,也不可能通过校长等少数学校领导一蹴而就,它需要所有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主动作为,而调动全体教育者的积极参与,需要这样的生态环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个能对话的体系,才能让“美好的东西”形成共识、成为行动。
从 2012 年开始,每年教师节,我都会精心挑选一本书送给全市教师 :《剥开教育的责任》《教学勇气》《人性的弱点》《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静悄悄的革命》,5 部书见证了张家港教师 5 年的阅读历程。众多教师读书团队、读书机制逐渐形成,很多教师说,现在学校最温馨的地方就是“读书吧”。实际上,倡导读书的目的不止于读书,更重要的是让教师通过阅读,养成学习的习惯,成为反思行动者。同时,群体性阅读让更多的教师有了思想精神的“共同性领域”,在“美丽学校”建设的道路上“结伴”前行。
“校长沙龙”是我们推出的重要交流平台,创设宽松、温暖、学术的交流氛围,以平等、多元、包容的视角探讨学校治理、教育教学重要问题,让校长敞开胸怀说真话、讲学校教育故事。为了让校长有话可讲,避免清谈,沙龙设计了“学校牵头、主题先行、反思实践”的机制,紧扣办学实践与教育问题进行碰撞与交流。一个校长,如果不全心全意地融入学校、不聚精会神地思考教育问题、不高屋建瓴地谋划学校发展,将在沙龙中“失语”,这也是举办沙龙更深层的意义所在。
通过教师阅读行动、校长沙龙和学校联盟等载体,我们在教育系统建立了多层面的“学习圈”,在实现聚合共识、碰撞智慧、协同发展的同时,也构建了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生态对话体系。
“育人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让学校真正把“人”作为终极关怀,把“人”的培养作为最终追求,这需要学校做出更多的努力,“美丽学校”建设把“育人”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来重视。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元素,区分学校的优劣不在于课程本身,而在于对课程的选择与实施。“美丽学校”建设允许学校在课程实施能力上存在高低,但在课程实施的价值判断上要鲜明地指向素质培养而非应试。
如何引导学校做到这一点,我们实施了“1+1”课程建设行动。第一个“1”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行动,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重新梳理,将原来学校中处于“割裂状态”的三种课程,整合为统一的学校课程体系,并明确提出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到2015年,区域内每所高中都完成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义务教育阶段70%以上的学校完成了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第二个“1”是“综合能力课程”实施。从2014年开始,我们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启动了三大球联赛、辩论赛、好习惯养成以及国际化课程等四大类课程。2014年上半年,我们实现了三大球和辩论在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联赛,下半年,又实现了学校之间的联赛,实现了三级联赛制度建设,2015年启动了联赛向活动课程的过渡,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使三大球运动和辩论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所以称为“综合能力”课程,是因为这些课程明确地指向素养的培养:身体素质、规则意识、竞争合作精神、逻辑思维能力、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
建设“美丽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有一批带着“灵魂”行走的“美丽教师”。对于教师,我们提出了三种基本素养:一是教育理解力,包括教育的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教育哲学观念。其中首要的是教育哲学观念,一个终日在教室里忙于搬运知识、批改作业的老师,是无暇也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理解课堂的。二是要有视野。眼中有人,看得见儿童,回归儿童立场,从学生的视角看待世界,才能让教育去溯源,才能让教育去延展。眼中有世界,看得见过去、现在和未来,教师不只是传承过去,我们也要活在当下,能和孩子一起“赶时髦”;一个不能和时代对话的老师,是难以和学生“心贴心”的。三是有情怀,情怀是一种大爱,并能在生活中表現魅力,有情怀,就会呈现给自己与别人一个由内而外的微笑和一份化腐朽为神奇的幽默;有情怀,就会永远以陌生化的眼光和孩子们一起去看世界、去体验新鲜;有情怀,才能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热爱。
如何让教师“美丽”起来?价值引领以外,我们重点建设好美丽教师的“场域”——专业发展的生态场。从2013年开始,我们每年在全市教师中开展“寻找美丽”行动,通过挖掘、表彰、弘扬那些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喜爱、在教育教学各方面富有实绩的教师典型,营建了健康向上的优秀教师文化。
学校必须给教师家的感觉、生活的氛围,教师才会还你一个“美丽”的教育。我们大力推动“净菜系统”进校园。学校为教师提供“一站式”的订单净菜服务,每天早上,教师“线上”投下订单,下班就可以在传达室领取蔬菜和其他生活用品,方便、快捷了生活,更愉悦了健康工作的心理环境。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建设,在张家港的校园里已经成为惯例,教师的工作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学校的生活就呈现出充满活力和多样的色彩,教育自然也就丰满、圆润起来。
如果说职业自觉是教师灵魂高贵的源泉,那么社会的尊重则能让高贵的灵魂站立起来。2015年,我们开辟了教师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一个小小的方便通道,传递的社会意义却十分重大,让教师走出校门也有荣誉感和存在感。
美丽学校建设的所有努力是为了留住美好的童年。学校不仅仅是给予学生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让学生在这里形成一种内部深刻的东西,一种类似灵魂的聚焦的东西,使他不仅在童年更在一生中朝着某个确定方向前进。
“学校是每一个孩子的学校”,是我们鲜明的主张,因此,在很多学校里开设了“私人定制”课程,个人画展、个人音乐会等活动定在“美丽学校”建设的道路上“结伴”前行期在校园开展,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一些学校开设了“榜样德育”,肯定每一种好习惯、好行为,每一位学生都互为榜样……当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中找到自我的时候,校园生活一定是快乐的,快乐的校园,也一定是美丽的。
重拾变革的“勇气”
“美丽学校”建设,实质上是一场系统的学校变革,校长的综合素质固然重要,而改革勇气则是决定性因素。这种“勇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敢于走出自我。有两种心态常使我们墨守成规,熟悉的方式最稳妥和“害怕和自己的领域形同陌路”“害怕自己成为过时的人”,因此,让校长走出自己熟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常以陌生化目光去治理学校,需要勇气。二是善于创新求变,学校变革需要不断注入动力与活力,需要有对目标持续专注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智力。三是葆有理想。许多校长在学校管理上常常表现出投机主义心态,他们关心个人利益和眼前事情更甚于学校利益、学生利益,这样的校长缺乏对教育的理解。“美丽学校”建设需要校长具有“利他”胜于“自利”的勇气,把学校发展和学生更好地发展等公共利益作为第一追求,对理想的教育始终葆有教育的理想。
变革之中,如何让校长重拾“勇气”,我们做了这样的努力。
首先是简政放权,强化校长的责任。一般情况下,校长创造力的缺失源于校长办学自主权的缺失。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学校还给校长”,让校长治校,让“教育家”办学。一是给校长“赋权”。把实践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权利交给校长,把思考学校发展的时间还给校长,把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引领教师发展的空间交还给校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尝试“校长组阁”。二是给学校“松绑”,我们坚决割弃掉了运行十几年的以行政督导检查为主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创新教育和学校评价管理制度,建立灵活的多元化、多层次、选择性相结合的学校评价体系,让学校能在满足基本规范管理评价的基础上,个性化发展。三是坚持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权利滋养责任、空间催生创造,“美丽学校”建设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是构建校长学习共同体,重建校长的领导文化。要让校长懂得美,校长要理解教育之美,学会欣赏美的教育,并带领师生创造美的教育,就必须是具有美的修养的人。我们定期组织校长、教师走进剧场,欣赏音乐会、歌舞剧,并形成机制。校长有广阔的视野,这是校长实现正确领导的基础。我们通过引导校长读书、定期组织各层次培训、让校长挂靠全国名校跟岗学习等,让校长的岗位变成学习、管理与实践的“三位一体”。有了思考,才会有创造美的行动,所以校长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我们鼓励校长组建形式多样、不同层次沙龙平台,以自由的方式交流学校管理经验和思考,而教育行政领导积极参加沙龙活动,促进校长们沉思。
“美丽学校”建设是一场引领学校走向卓越的行动,自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它不是用常规的领导、制度规范以及专业引领等就能够完成的,更需要超越技术层面的精神的引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学校变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以“愿景”为领导,始于“系统设计”,成于持续改进的整体行动。
每一种学校变革,都要把学校的变革落实在某一项具体的行为改进上,比如课堂教学改革或者学校课程建设等;但是,与其他学校变革不同,“美丽学校”建设试图让每一个具体的行动都能反映学校变革的整体规划,就像一幅全息攝影图片一样,每个部分都包含整体拥有的全部信息。
“美丽学校”建设是对学校教育本质的实践,“美丽学校”建设也永远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