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妇女教育的现状调查
——以第三期山西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例

2016-07-12冯爱红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城镇化

冯爱红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太原 030006)



城镇化进程中妇女教育的现状调查
——以第三期山西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例

冯爱红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太原030006)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城镇化进程中妇女教育进步明显,妇女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妇女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机会增多,但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如农村妇女参与培训机会少,思想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学习内容与方式”明显存在城乡及男女差异等。因此,未来城镇化要把妇女教育纳入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更趋科学和平衡。

〔关键词〕城镇化;妇女教育;成就与不足;对策建议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变迁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从表面上看,城镇化是高楼大厦,是不断扩展的城市规模及不断涌入的城乡各色人群,但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它牵涉数亿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文明素质的提升以及享有公平公正的社会效益等,在这些要素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城镇化离不开教育的影响。

一、城镇化进程中妇女教育取得显著进步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让不同地区特别是城乡之间部分人口流动起来,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让更多人接近现代化资源,享受了更好的教育。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妇女教育进步明显,特别是青年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不同类型、职业妇女受教育机会逐步增多。

(一)学校教育进步明显,带动妇女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据山西省教育厅数据统计,2000年到2009年,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女生总体情况甚至好于男生。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与初中三年巩固率多数情况下优于男生。普通高中教育阶段,2009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男生是88.13%,女生是84.39%。高等教育领域,2009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50%,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4.7万人,其中女生29.90万人,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54.63%。

图1 1980年以后出生男女受教育程度比较

在第三期山西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通过对1980年以后出生男女受教育程度比较,发现女性初中及以下受教育者占46.2%,高中及中专占25.2%,大学专科及以上者占28.7%,而男性与此相对应的数字为48.0%、30.3%和21.7%,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女性比例超过了男性。如图1所示,代表女性的浅色线与代表男性的深色线在初中之前几乎重叠,表示两性性别差异不大;在高中、中专阶段,浅色线靠左,而且还低于深色线,说明女性在这一阶段的比重比男性低;从大专开始,代表女性的浅色线就明显越过了代表男性的深色线,而且在深色线右侧。越靠左侧,表示受教育程度越低,越靠右侧,表示受教育程度越高。

(二)不同类型、职业妇女继续教育机会增多

在城市,面对各种不同人群的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近年来逐步增多。据山西教育统计公报,山西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目前已上千所,其中包括职工培训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等,在这种背景下,妇女相应接受各种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机会也在增多。

从成人教育看,近些年来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提升、专业进修及普通教育后的教育进阶,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或相关科技、文化、教育等课程。在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数据显示,山西妇女有10.7%是在参加工作之后获得现在的学历或学位的,至2010年,近三年参加过各种培训或进修的妇女有13.8%,相比之下,在业妇女参加培训或进修的情况稍好,比例是19.2%;在参加培训或进修问题上,男女有一定差异,但进一步看,发现在业妇女相对而言参加培训或进修的机会稍多些,说明“职业”对妇女进一步获取教育资源和机会更有利,城镇化为妇女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妇女进一步提升了职业素质和能力。多数妇女在各类职业或专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在学历或学位教育及知识普及教育(如法律、健康等)方面受益,比例分别是11.8%和10.0%,相比男性高出4.8和5.3个百分点。

城市化过程中现代城市文明惠及扫盲教育,是扫除妇女文盲的福音。2002年,教育部专门印发《扫盲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给各省(市)自治区,一个阶段下来,山西妇女文盲率下降,从2000年的8.31%下降至2009年的6.20%。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文化水平上升,这无疑增加了她们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二、城镇化进程中妇女教育存在的不足

城镇化建设产生了大量新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和用工需求,城镇化改变了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意味着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城镇化要求劳动者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劳动素质,表现为城乡妇女面对不同的社会生活及工作内容,其教育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及特点,相对于这种需求而言,妇女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职业进修、培训的城乡及男女差异明显

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城市涌进大批新生代农民工。大批新的就业岗位,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离不开这些新的城市打工者,也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但是,面对当前各种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机会,认为应该去深造,或者自身有条件和能力去深造的人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要求相比差距甚远,尤其是妇女。

1.妇女参加培训机会少,农村妇女尤甚。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无论城乡,妇女进一步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与男性相比都相对较少,农村妇女更甚。如山西城镇女性参加过培训或进修的人占18.3%,比城镇男性的22.9%低4.6个百分点,农村女性参加培训或进修的人占9.6%,比农村男性的10.5%也低0.9个百分点,与此对应,没有参加过培训或进修的人数,妇女自然比男性多。

2.妇女参加培训受思想观念、条件的束缚。进一步分析男女两性为什么没有参加培训或进修?其原因从“没必要”、“没有钱”、“没时间”、“文化基础差”、“没有信息和机会”、“单位不支持”、“家人不支持”、“学习内容与方式不合适”、“没想过”、“在读书或参军”、“身体不好或有病”等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没必要”、“没时间”、“没机会”、“没想过”的人数最多,其中女性认为“没想过”的比例超出男性。城镇女性认为“没必要”、“没想过”的比例分别是30.3% 和17.3%,城镇男性的这一数字分别是29.3%和11.3%,女性超出男性1.0和6.0个百分点。农村女性不但“没想过”,而且相比男性在培训或进修问题上还“没时间”和“没机会”,尽管农村女性与男性相比“文化基础差”一项比例较低,但她们还不能更好地得到家人的支持,故影响其进一步参加培训或进修学习。

(二)“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城乡及男女教育需求差距大

调查显示,“学习内容与方式不合适”也是导致城乡男女近期没有参加培训或进修的主要原因。

1.无论男女都希望学习“实用技术”,妇女相比男性更多热衷“生活知识”。无论城乡男女,他们目前最想学的知识多数都是“实用技术”,其中城镇男性占53.9%,城镇女性占28.9%,农村男性占60.0%,农村女性占32.7%,说明求生存、就业等问题排在首位,尤其男性更是如此,过半的男性认为目前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最主要的。其次,18.2%的城镇男性选择了“没有”可学的知识。人员比例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子女教育”,有12.7%的城镇男性希望学习“子女教育”知识;25.3%的城镇女性选择学习“生活知识”,18.50%的选择学习“子女教育”,18.20%的认为“没有”可学习的。

农村男性与女性也有明显的不同选择,农村男性除了多数选择“实用技术”外,其次,23.3%的选择了“没有”,当然也有6.0%的选择了“子女教育”;农村女性除了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实用技术”外,有26.1%的选择“没有”,接下来,才是18.4%的选择“生活知识”和16.1%的选择“子女教育”知识。从中可以看出,男性与女性有更多人倾向于学习“实用技术”,而女性较男性更多人热衷于学习“生活知识”,接下来才是“子女教育”的知识。

2.无论男女“发展个人兴趣”学习相关知识的比例不高,城镇女性相对比例较大。应该注意的是,想要“发展个人兴趣”学习相关知识的人在城乡男女中比例都不是很高,相比较而言,城镇女性中有8.30%,比城镇男性的5.7%高2.6个百分点,比农村男性的2.9%高5.4个百分点,比农村女性的4.8%高3.5个百分点。一般来说,个人只有在没有生存、工作、生活的压力下才会考虑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从这个数据中可以初步断定妇女的生活压力相比较男性要低,尤其城镇女性各方面生存、生活条件相对又较好,因此,才会在“发展兴趣”项选择较其他群体人数较多。

三、促进城镇化妇女教育的对策建议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让大批劳动者流动起来,在对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现代文明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劳动素质,所以,好的城镇化应该是教育引领的城镇化。

(一)要将妇女教育纳入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推进城镇化进程

国家发展,根本在人。现代社会,无论男女,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及不断增长的工作知识、技能的需求。教育是整个城镇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国家在未来城镇化过程中,要有规划和布局,不应只是以工业和经济为中心,同时也要考虑教育的因素,要把妇女问题纳入城镇发展考虑范畴。除了调整产业结构模式外,城镇化针对男女教育不同现状,要改善教育设施配备,把原有城镇人口和外来人口、男女性别因素统筹纳入现代城市文明生活体系。只有教育内容合理,才能使城镇化发展更趋科学和平衡。

(二)发展各类成人及继续教育,满足城乡妇女多层次教育需求

城镇化过程中,教育不但要照顾到城镇原有人群,还要顾及不断涌入城市的农村居民,他们也许久居城镇,也许永久性流动,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子女的生存、学习、技能培养等都脱离不开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举措。涉及教育领域,无论是发展成人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不能不考虑各方面人群的重点需求及其生活状况。教育资源配置应尽可能与各级各类人员需求相吻合,一方面满足妇女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城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加大妇女教育宣传,促进城乡妇女受教育观念的转变

从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看,妇女接受教育存在难题,除了社会不能够更好地满足妇女需求、实现妇女权益外,与妇女自身认知也有很大关系。国家在政策导向上应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不仅要为培养适应城镇化建设需求的各类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加大投入力度和倾向,而且还应针对城乡妇女的特定思想观念、工作生活条件切实为她们创造培训学习机会,在学习中促进妇女受教育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妇女自身认知态度。

作为中国社会历史巨变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城镇化牵涉数亿人生产和生活方式调整,是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城镇化。因此,城镇化在改变个体社会生活的同时,必将推动教育领域里各项内容改革,并最终通过教育体现社会公平、公正,实现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姜超.人的城镇化:内涵、要素与教育能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5):75-84.

〔2〕王雪琴,武毅英.从“人的城镇化”视域看职业教育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5(3):98-102.

〔3〕陈腾,冯韶华.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农村妇女成人教育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3):53-56.

〔4〕邬巧飞.人的城镇化及实现路径研究〔J〕.求实,2015(2):65-70.

责任编辑文丁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6)03-0067-03

〔收稿日期〕201远-04-16

〔作者简介〕冯爱红(1967-),女,山西长治人,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女性人才学。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