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水平对产后疾病的影响

2016-07-12樊三忠霍庆中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兽医站安徽省长丰伊利畜牧公司宋岗牧场

中国乳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产性能围产期饲养管理

文/樊三忠霍庆中(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兽医站; 安徽省长丰伊利畜牧公司宋岗牧场)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水平对产后疾病的影响

文/樊三忠1霍庆中2
(1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兽医站;2 安徽省长丰伊利畜牧公司宋岗牧场)

摘 要: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的15 天(围产前期)至分娩后的15 天(围产后期),又称“病理期”。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是泌乳、繁殖再生产的关键,搞好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不仅关系到奶牛健康和本胎次产奶量,甚至影响终生繁殖再生产能力,决定着奶牛生产水平和牛场经济效益。以伊利合肥宋岗牧场为例,介绍该牧场在后期的泌乳饲养管理中,通过对奶牛围产期认真细致的饲养管理,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取得了很好成效的经验。

关键词: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生产性能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的15 天(围产前期)至分娩后的15 天(围产后期)[1]。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泌乳期产量、繁殖性能及母牛和犊牛健康。加强该阶段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的发病率和死淘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显著增加奶牛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2]。本文以伊利合肥宋岗牧场为例,根据牧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求,组织实施新的饲养管理程序和各种疾病处理方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牧场实施新的方案后,奶牛不仅具备了良好的泌乳性能,产后疾病的发生也大大减少,说明奶牛围产期良好的饲养管理对其产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生产性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1 发病情况

据2013年8月伊利宋岗牧场的数据统计,进入围产期的132 头奶牛中:真胃移位13 头,酮病11头,瘤胃酸中毒13 头,胎衣不下19头,产道拉伤5 头,瘫痪9 头,疾病发生率为53.03%。

2 对症措施

根据牧场的现状和要求,从2013年9月开始,专门成立了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团队,主要由饲养部和兽医部技术骨干组成,根据奶牛围产期的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所有成员通过培训上岗,系统了解和掌握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的基本程序以及各种疾病的处理方法。

2.1 对围产期奶牛进行体况评分

针对牧场9月进入围产期的189 头奶牛。由饲养部3 名员工分别对同一头奶牛进行打分,最后得出的平均分为该牛的体况分数(表1)。体况评分根据目测和触摸奶牛尾根、臀端、腰角、脊柱及肋骨等部位的皮下肌肉、脂肪的蓄积情况而进行直观判定评分。营养目标:让围产牛在拥有充足,但不是过剩的身体脂肪储备的情况下产犊。目标分值:3.25~3.75 分。奶牛体况评分为2.75 分、3.50 分和4.00分的奶牛分别见图1~3。

奶牛体况评分低于3.25的分值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初产阶段,由于能量负平衡会造成初产泌乳牛体况继续降低,甚至低于2.75分,从而过早地动用体内脂肪储备,而失去30、60 天的产奶高峰,造成整个泌乳期间产奶量减少;高于3.75的分值表示:奶牛在泌乳末期,或干奶期的能量摄取量过高,造成奶牛皮下脂肪的沉淀过高,从而造成奶牛的脂肪肝、临床型或亚临床型酮病,致使奶牛在分娩阶段,出现难产、产道拉伤和胎衣不下,由于采食量减少,也会出现真胃移位。

表1 伊利宋岗牧场9月围产期奶牛体况评分表

图1 体况评分为2.75 分的奶牛

图2 体况评分为3.5 分的奶牛

图3 体况评分为4 分的奶牛

2.2 改善产房环境卫生

加强奶牛饲养管理,首先要注意牛舍的卫生环境。提高奶牛生活环境质量,做好牛舍温度控制,通过温度控制提高奶牛的进食量及妊娠后期的营养摄取[3]。

2.2.1 产前3 天将围产期奶牛转入产房,以使其习惯产房环境(图4),夏季防暑降温,冬季抗寒保暖,避免“穿堂风”。

图4 奶牛分娩产房的环境

2.2.2 产栏事先清洗消毒,产房用2%火碱水喷洒消毒,并铺以短草,确保产房地面不光滑,以免母牛滑倒。

2.2.3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和饮用污水,天气寒冷时不饲喂冰冷饲料和让奶牛饮用冰水。

2.3 对围产期奶牛饲喂监管围产期奶牛饲料采用TMR(全混合日粮)加工工艺搅拌均匀,防止奶牛挑食;禁止饲喂霉变饲料;每日饲料取样,送检至化验室,并计算每日干物质的采食量,若采食量较低,应及时通知饲养部相关人员调查分析。

2.3.1 围产前期时,可逐渐增加精料,每头牛可日增加0.4~0.5 kg,但精料总量的供给不能超过体重的1%;粗饲料应饲喂容易消化的青干草或进口苜蓿、优质青贮等,并适量添加维生素。围产后期时,如果奶牛机能一切正常,则在围产前期精粗饲喂量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围产期(前期和后期)奶牛投料时要严格按照表2数据,并将原料进行称重后再搅拌均匀使用。

2.3.2 产前低钙,将一般日粮含钙量占干物质的0.6%降到0.2%低水平,以防产后瘫痪;产后使用高钙日粮,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6%左右,钙磷比例为2∶1。

2.3.3 降低食盐饲喂量,由原来每天的75~100 g降至30~50 g,避免母牛产前催奶过急,同时也利于母牛食欲的恢复。

2.4 围产前期护理

2.4.1 对出现漏奶的奶牛,坚持每天药浴,以减少产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2.4.2 围产期的奶牛需要补充注射维生素A、D、E,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从而有效降低乳房炎、子宫炎的发病率。

2.4.3 坚持每天刷试牛体1~2 次,以保持牛体清洁,促进血液循环、皮肤代谢和体温调节;适当增加奶牛产前运动,为分娩做好准备。

表2 伊利宋岗牧场围产期奶牛投料详细情况

2.5 分娩前后注意事项

2.5.1 接产

安排经验丰富有责任的接产人员负责接产,并做好接产前准备工作。

2.5.2 助产

若母牛需要助产,要随着母牛的怒责动作进行,保护母牛的阴门,避免其撕裂;对胎势胎位不正的奶牛及时纠正,倒生的奶牛还要进行助产。

2.5.3 补钙

母牛产后10~30 min要将母牛哄起,并迅速补钙(15 kg温水+500 g红糖+200 g磷酸钙+250 g益母草膏+500 g麸皮);同时给产后母牛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0 mL+25%葡萄500 mL+5%葡萄糖1 000 mL+5%磷酸氢钠500 mL),以补充血钙和促进母牛胎衣排除。

2.5.4 挤初乳

初乳要一次性挤净(发生难产与产后非常虚弱牛除外),以减轻乳房水肿,可以防止有害菌在乳房内长时间的大量繁殖,而导致临床急性乳房炎发生。

2.6 围产后期(产后)监控

主要通过体温、产奶量、粪便、产道恶露排出等进行产后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6.1 体温测量

奶牛正常体温在37.5~39.5 ℃,若体温升高则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治疗。

2.6.2 粪便检测

如果奶牛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不正常现象,说明瘤胃功能不正常,应适当减少精料,让其多采食粗饲料或使用药物及时治疗。

2.6.3 恶露排出

恶露正常的情况下,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待其自然恢复;若超过12 h胎衣未脱落,应及时通知育种部相关人员进行子宫检查并及时处理。

2.6.4 清洗消毒

新产母牛每天早晚2 次用1% ~2%来苏尔水进行消毒清洗,特别是臀部、尾根、外阴部要细心擦洗(图5)。

3 结果

2013年8月未开始推行本方案,9~12月正式使用本方案,牧场饲养部、兽医部成员通力协作,认真负责方案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对2013年8~12月期间,牧场产后疾病的发生数量和发病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3和图6。

结果表明,牧场在实施该方案后,牛群的产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呈普遍下降趋势,牛群的死淘率逐渐降低,产奶量不断提高。据挤奶部上报数据显示,2013年11月26日,该群奶牛平均单产为31 kg/天,刷新了伊利公司旗下牧场最高平均单产的记录,11月平均单产为30.56 kg/天比8月高出2 kg/天多;发病率的减少也为兽医部门节省了大量的医药费用;产后55 天后第一次情期受胎率也由26%提高到32%,缩短了胎间距,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

表3 2013年8~12月伊利宋岗牧场奶牛产后发病数量及发病率统计表

图6 2013年8~12月伊利宋岗牧场产后疾病发病率

4 小结

由此可见,围产期良好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整个泌乳期都十分重要,产后疾病的发生率降低,产奶量的增加,受胎率的提高都与围产期细致的饲养管理、规范的操作流程息息相关,为求牧场经营利益最大化,此方案应长久持续的推行下去。

在提高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水平的同时,也要预防奶牛低血钙症的发生。奶牛低血钙症不仅是围产期的代谢类疾病,而且会诱发其它奶牛产后疾病,如奶牛乳房炎、产后瘫痪、酮病及胎衣不下等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经济效益[4]。因此,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预防围产期代谢病的发生、缓解能量负平衡、回复采食量需要做出综合的分析,从饲养、疾病、环境、管理整体着手,减少各种应激,从而达到整个泌乳期奶牛健康高产、牛场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目标。C

参考文献

[1] 陈楷行.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的策略.中国乳业,2012,11(5):34-36.

[2] 林万华,曲仁.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1):58.

[3] 张宇. 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现代畜牧科技,2016(5):17.

[4] 李金敏,张志焱,韩寅,等.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症的发生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5,38(5):29-32.

作者简介:

樊三忠(1970-),男,江苏泰兴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生产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收稿日期:(2016-03-23)

猜你喜欢

生产性能围产期饲养管理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中药渣发酵物对围产期母猪粪便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围产期时间定义
热应激对长毛兔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LED灯光照和耗电特点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黄腐酸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