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戏曲打击乐的旋律

2016-07-12杨金生上蔡县人民文化馆463800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语汇锣鼓打击乐

杨金生 (上蔡县人民文化馆  463800)



浅析戏曲打击乐的旋律

杨金生(上蔡县人民文化馆463800)

黄铜器乐器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吹奏乐,一种是打击乐。今天,我所讲的就是中国戏曲的打击乐,俗称“硬三手”。(锣、钗:锣)的音乐语汇。戏曲的锣鼓经是由锣鼓点所组成的,有一定的定式和规则。它有着复杂多变的速度和节奏,又有着自由的表现时间和空间。首先,我谈一谈戏曲锣鼓声中的语汇。

众所周知,音乐有音乐语汇,舞蹈有舞蹈语汇,那么锣鼓经也有着它的特殊的符号和特殊的旋律和语汇。

如《水底鱼》这个锣鼓经是由三个以上的锣鼓点组成的。它非常灵活自由,就好像一条鱼儿在水底下潋动一样,但是它又有急切、快速的节奏。它能联贯一起使用,又能拆开表现。它能因人、因情、因景、因事灵动的演奏,而且都能达到情景交融,恰到好处。

如《四面净》这个锣鼓经由五个以上的锣鼓点组成。让人们听着演奏就好像感觉一栋楼房四面光滑平整。又让人们感觉到一位将士骑着快马,飞疾而奔,大意中下埋伏,不幸被擒的影像。

另如:《走马锣》《战场》《击鼓骂曹》《夜沉沉》《打虎上山》《飞越天堑》《龙江合拢》《奇袭白虎团》《擂鼓战金山》等。尤其在现代京剧《沙家浜》奔袭一场。郭建光所用“走马锣”和“坚持”一场“暴风雨来了”新四军战士所用的“滚头子”锣鼓点,真是生动形象。充分烘托宣染了战士们不畏艰险与暴风雨抗争的场景。又描绘出一队新四军趁着月光,行军在青纱帐中,奔驰在杀敌抗日的征途上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标点符号在文学作品是起断句分段的作用。那么,锣鼓点就是戏曲情节中的标点符号。因此,锣鼓点的运用有着严格的章法和规矩,不能乱用。滥用就成了噪音,就会把戏的节奏打乱,破坏戏的演出的完整性。

如“急急风”的运用。急急风也叫紧急风,顾名思义是在紧张急切的情况下才用的。比如表现战争场面时,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时才使用。而且在使用的时候,对于节奏和速度也有严格的要求:每分钟不得少于120下。也就是说,要和人们紧张急切情绪的几率相等,既不能少于120击,也不能多于120击。

京剧中锣鼓经中有着丰富的感情。它也有着人们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在表现喜的时候,如:河北梆子《喜荣归》。崔秀英见赵廷玉进京赶考得中头名状元,荣归故里的时候的表演身段时,小锣小鼓的演奏,是那么活泼、俏皮、喜庆、灵动、调趣、幽默。还有晋剧《挂画》,豫剧《抬花轿》颠桥,《打焦赞》中的“娃娃锣”,《闹天空》车轮战用的“吹打”锣鼓等。

在表现怒的情绪时如《红灯记》中李玉和怒斥叛徒王连举时用的“望家乡”。《击鼓骂曹》中弥衡唱:“怒气不息骂奸曹,我把蓝衫忙脱掉后”用的锣鼓点,都准确的表现了人物内心情绪节奏和外部动作的速度。

在表现哀的情绪时如:《红灯记》中,李铁梅在刑场被日本兵放回家时“撞金钟”的运用,充分体现出李铁梅受惊吓时的昏迷状态。进门后发现爹爹和奶奶已被日本鬼子枪杀,思绪一下子回到现实中,大锣一击停顿,然后嘶心裂肺的呼叫:“爹,奶奶——”还有《平原作战》赵永刚葬埋大娘那场戏《撞金钟》转《回头》的运用,都很好的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

在再现惊恐方面:《徐九经升官记》里有一折最为精彩。徐九经在处理倩娘的问题上被侯爷和王爷所逼,惊恐万分,思想斗争异常的激烈。此时,演员没有一句唱词和道白,仅几个简单的动作,全靠打击乐撞击出惊魂未定的情绪和气氛。这打击乐是这样演奏的:两个手势,两个嘟—K、嘟—K,一个杀头的动作,巴仓!徐九经:“哎呀——!”冬巴空匡令匡衣才匡,匡才乙才匡……徐取下纱帽欲用脚踩,但又下不了脚,犹豫不定。打击乐奏,打打K,打打才,打打k,打打才……K。徐下决心,坚决斗争到底,拾起纱帽戴在头上,四击头亮相。这段戏通过几个短短的“家伙点”,把徐九经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再谈一谈打击乐的意境(写意性)和空灵性。

例如:《收头》。李玉和赴宴斗鸠山走后,两名特务到李家翻箱倒柜的搜查时用的锣鼓点,就很有意境。

又如:《红灯记》李玉和和粥棚脱险一场戏锣鼓经的运用。日本兵搜李玉和的身,没有发现任何加带,斥责:“走——!”李玉和拿饭盒,转身蔑视日本兵笑、亮相,这段由撤锤、扭丝、才、扣软住头,回头收尾。把李玉和化险为夷蔑视敌人,胜利脱险,表现的恰如其份。

还有像“滚头子”起伏像水滚。“马腿”如四蹄行走。“快慢长锤”如行走人的急缓。“扭丝”好似拧麻花。“扑灯娥”犹如飞娥投火。“撤锤”如泄气的皮球。“乱锤”似惊慌失措。如《舞龙》锣鼓,《舞狮》铜器,《虎跃》击乐,《跳判》‘《打加官》等等,枚不胜举。’

戏曲打击乐的语汇丰富,旋律健美,形象生动,写意传神。这种“硬手法”组成的击打演奏形式,是我们民族艺术中的宝贵财富,是任何音乐演奏不可替代的。仅用三种铜器撞击出的声音,是那样的气势磅礴,是那样的美妙动听。杨子荣《打虎上山》的击乐演奏,打的人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滑雪》一场的“家伙点”,打的人们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杨门女将》寿堂的突变又把人们感染得热泪盈眶。

演奏员们纯熟的技艺,扎实的功夫,真正把喜怒哀乐掌控于手腕之中。他们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天寒地冻手不僵,风霜雪雨腿不疼,打击的声音要瓷实,铙钹演奏技法讲的扣、切、沾、连、柔。大锣讲的是咚咚咚的声,小锣用食指挑着打,真是站的腿肿,坐的腰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场面”先生。

中国戏曲中的锣鼓经是中国戏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戏曲中占有重要位置,起着造势作用,是中国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中国戏剧界内有句行话,叫做:“锣鼓已响,黄金万两。”也就是说锣鼓响就有演出,锣鼓不响,就没有生意,剧团就没有出路,可见锣鼓的重要性。锣鼓的声息就预示着一个演出团体的兴衰。

现在,有些演员和导演不重视锣鼓经的应用。排戏不用锣鼓点,或者是乱用。一出戏下来,开幕、幕间、尾声,全部用音乐代替,一出戏下来一锣一钗都不用。说这就是改革,这就是创新!我个人认为,这些导演和演员忘记了戏曲的特征。孰不知,没有锣鼓点的演出形式就不是戏曲。它就是音乐剧,或是舞剧和杂技。

说实在话,我们现在的演员和导演,真正懂得锣鼓经的人也为之甚少。不懂索性不用或是乱用,或贬指锣鼓点是噪音。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懂戏曲的表现,是反传统反戏曲的。

现在有些电影、电视、话剧和其它艺术形式的同行们,都在积极的学习和运用戏曲的表现手法,来充实自己的艺术作品。如电视剧《大宅门》《木府风云》等。用戏曲里的打击乐来烘托气氛,用到了地方,用的精彩,用到了点子上。这种用锣鼓点来造势,比起用交响乐来毫不逊色。

上海著名民乐演奏家李民雄老师用中国戏曲的锣鼓经改编、创作演出的《丰收锣鼓》演奏曲和《老虎磨牙》,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世界音乐界中为中国民乐打击乐赢得了一席之地。所以做为一个戏曲演员和导演,一定要虚心学习和研究掌握戏曲锣鼓经和传统程式。才能真正的继承和创新,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让我们的民族艺术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杨金生,毕业于河南省电影技术管理学校,助理管员,工作单位:上蔡县人民文化馆。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语汇锣鼓打击乐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不同领域中的打击乐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浅谈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表现作用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向大师致敬
试论潮州大锣鼓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