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与发扬之路
2016-07-12何丹丹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510450
何丹丹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510450)
广东音乐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与发扬之路
何丹丹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510450)
广东省在音乐文化资源上独具特色。无论是师资环境还是教育氛围都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本文就是针对广东中小学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对师资、教育环境、教材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借鉴,采纳积极可行的建议,弘扬中国音乐文化资源,通过对广东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探索研究,将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传承与发展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当中,除了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有利,还对从根本上提升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更加有利,对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传承;发扬;意义;途径
广东省中小学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的传播途径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职业教育的“地方性”的完美结合,广东地区的中小学校园可以通过整合、挖掘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区域之间的传统民族文化特征,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建设。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后继缺人的困境,随着现代化时代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已经开始走向衰弱,所以应该在课程中加强地方区域文化和民族性教学实践,两者相互融合,对课程进行调整、改编以及内容整改,达到适应社会需求,适应教学需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校园中传承与发扬的现实意义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小学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音乐和广东地区音乐的传承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实现,音乐是我们每个人汲取艺术养分的方式,我国的文化教育一直秉承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目标,如果要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教育,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师教学中,应该加进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内容,合理科学地分配课程,重视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和民族音乐意识。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途径
1.精选民歌曲目,编改地区教材
教师的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参照物和依据。将广东音乐写进地区教材作为传承音乐文化的基础,采取何种题材的曲目作为音乐教材内容,这是非常关键的。在编写广东音乐地区教材过程中,要按照音乐课程标准,将规定的音乐教材与编写后的教材结合,把艺术性和思想性进行有机结合,掌握音乐教育的规律,正确进行思想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曲目的选择上,特别要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不仅要考虑它的教育性,还要考虑到音乐的本真性和艺术性的特点,要去粗取精,采用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曲目作为地区教材编写的依据。组织音乐教材时,要依据广东地区音乐的逻辑顺序、难易程度以及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审美需求、心理特征等,合理、科学地实施分类、收集、归纳、整理,再根据实践性、逻辑性、科学性以及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各个年级的音乐教学计划中进行编排,使音乐教材既保持广东音乐的“本土性”,还可以做到结构层次清晰,内容上一环扣一环,与少年儿童表演和演唱相适应。
在编改广东广东地区音乐教材时,要按照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尽量实现图文并茂、新颖独特、思想进步、明了易懂,这就间接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的使用和教师教学的全面,使广东音乐的地区教材形式更加多样、内容逐渐丰富、结构完整合理,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之类的影像、音响等措施。另一方面,编改成册的广东地区音乐教材,一定要确保所有学生人手一册,编写的教材做到形式多样、色彩美丽,这样能够培养少年儿童学习广东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让其乐意学、愿意学、喜欢学,这也是传承和弘扬音乐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2.发展艺术团队建设,融入广东音乐元素
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就应该融入广东地区特有的音乐元素,要充分利用文化遗迹进行区域音乐文化传统教育,采用参观博物馆、参加民族音乐大赛比拼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区域音乐文化的体会。目前,广东各地区已建设许多特色生态博物馆,区域音乐文化在博物馆里以民俗的方式保存了下来。还可以通过如乡村生活、歌舞庆典、劳动场景、交通路段等形式融入民族元素,吸引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采用综合性的即兴编配元素,是实现音乐发展的重要环节。充分利学校现有的艺术团队或是成立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团队小组,融合团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训练中选取变速、变拍等形式陈显不同的心境与意境,也可以融进人声与击打器具实现多种音色和谐共鸣的效果,凭借对具有乡土特色的乐器实施开发利用,选取囊括了听觉、视觉、触觉等诸多感官刺激的教学方式,集模仿、表演、描绘等课堂互动于一体的课程设计,通过节奏训练作为切入点,用节奏对学生进行交流、说话、导入、启发,使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在综合性的即兴创编活动训练中得到极致的发挥。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后,带领我们的艺术团队参与各级的比赛及艺术交流,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特色音乐文化的重要,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
3.重视教育环境构造,营造音乐教育传承氛围
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氛围,是广东地区音乐走进课堂的关键性因素,没有会演唱广东地区音乐的教师,没有民族特色的氛围渲染,音乐课堂也只是一纸空谈。教育环境是促进地区非物质文化的良好进行的指向标,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状态,此外,在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的成分正在逐渐减少,造成了中小学民族音乐师资缺乏,导致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淡薄,而且现在当地的大多数中小学都太重视音乐环境建设改造,这也是一个弊端。现当代中小学对音乐教室环境和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也不够重视,并且一些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演唱民族乐曲的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培养学生热爱广东地区音乐的情感,传播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到位,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启蒙者,应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要想使广东地区音乐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校,就要改善学校环境,营造民族音乐氛围。
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随着我国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教育,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师教学中,应该加进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内容,合理科学地分配课程,重视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提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和民族音乐意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仅要在中小学教育事业上加强建设和实施实践,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和探索。
[1]徐宁.民族音乐教育之主体意识探微阴.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
[2]张天彤.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贵州大学学报,2008.
[3]杨秀昭.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谢嘉幸.中国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5]覃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
何丹丹,职务:音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