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籍英译中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以《红楼梦》英译为例

2016-07-12赵凯伦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00387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杨宪益霍克五台山

赵凯伦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00387)

典籍英译中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以《红楼梦》英译为例

赵凯伦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300387)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至关重要。特别是作为国家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典籍,它不仅反映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而且也体现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使英译既不失典籍风采,又能让西方读者理解,是世界英译业界广泛探讨的问题。

文化传播:《红楼梦》:英译

一、 典籍英译与中国文化传播

中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不管是唐诗宋词,亦或是哲学、小说,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因此,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如何使英译既不失典籍风采,又能让西方读者理解,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大事。目前典籍英译,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网络媒体文化传播网络的不准确性和片面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使国外读者从时间和空间的延展中,领略中国历史的文化图景,必然要通过翻译来实现这种愿望,特别是典籍英译。在科技翻译时期,更是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了中国,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在西学翻译时期,大批翻译学者涌现,如鲁迅、郭沫若等,并翻译出了《天演论》《巴黎茶花女遗事》等经典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思想的自由解放,同时也使得中国更加了解外国的文学文化。典籍“国家重要文献”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是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的缩影,更是了解一个国家意识形态、民族精神及内涵的重要途径,所以将中国的典籍翻译成为英语并且推向世界,这对世界了解中国以及对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红楼梦》的英译

《红楼梦》自诞生以来,吸引了各国翻译家将其翻译成为多种语言。根据统计,从1830年至1986年的近160年,出现了9种英译本。《红楼梦》的翻译最早可以追溯到1830年,但不论是最早进行英译的约翰•戴维斯,还是之后的罗伯特•汤姆、鲍拉,这些翻译作品都未能将《红楼梦》所有章节全部完整的译出。直到20世纪80年代,完整的《红楼梦》英译本才出现,其中包括了1978年由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妻子戴乃迭的英译本,以及1986年出现的由英国著名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及约翰•敏福德的英译本。这两个版本也是影响最大,最为广大学者所研究讨论的两个译本。但尽管杨宪益和霍克斯均有双语能力以及双文化教育背景,但二者的 译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杨宪益的翻译,偏重强调人之间的纽带关系。因为,中国人讲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并以此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关系,是典型的儒学传统。

三、从《红楼梦》英译看中西宗教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佛教、儒教和道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三大宗教。这三大教对中国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佛教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它伟大的思想引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即佛经的翻译,且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深受推崇。而儒教和道教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前者讲究自身修养,强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后者讲究顺其自然的生存之道。在《红楼梦》中,三中宗教的思想,皆有体现。在西方,其宗教以基督教最为瞩目,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深深影响着西方文化以及西方人的思维。从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的《好了歌》中,对中西宗教文化差异可见一斑。《好了歌》的原文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闭眼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在杨宪益的译本中,将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神仙”翻译成了“immortals”(神仙),而霍克斯则将它翻译成“salvation”(拯救者)。两者对“神仙”一词的不同翻译正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神仙”是中国道教的概念,是获得大成思想的最高体现,杨宪益选用直译的方法直接将其翻译为英语中对应的名词。而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人是生来有罪的,人的一生必须向上帝赎罪才能获取来世的快乐,上帝具有最高的权威,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类。故霍克斯将“神仙”翻译为“拯救者”。

另外还有对“我佛立愿,原始一切众生无论鸡犬都要度他”的翻译,杨译本中翻译为“Our Buddha’s wish is to save all living creatures yes, even chickens and dogs”,而在霍译本中,则翻译成为“And not only men, for when the Blessed Lord made his vow,it was to work for the salvation of all sentient beings”。可以看出杨宪益将“佛”直译为“Buddha”,而霍克斯则将其转译为“Blessed Lord”。与之类似的还有对句子“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是巧死人的事儿!’”杨译本中直接将“阿弥陀佛”翻译为“Gracious Buddha”,霍译本将其翻译为“God bless my soul”。在基督教中,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只有上帝才能拯救苍生,保佑苍生。通过杨宪益的译本,西方读者可以更加了解中国宗教文化,而霍克斯的读本则更加贴近西方文化,并使西方读者有更强的共鸣和代入感。

此外,对于句子“王熙凤对贾母说:‘……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中的五台山,杨宪益与霍克斯也有不同的译法。在中国宗教文化里,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而“上五台山”则暗指了一个人的死亡。杨宪益将“去五台山 ”直接翻译为”head to Mountain Wutai”,然后将其标注解释为“Mountain Wutai was a holy Buddhist mountain”。但对于不了解佛教文化的人依然很难理解深层的,也就是“死亡”这一概念。故霍克斯依据西方基督文化将“去五台山”翻译成“go to heaven”,不仅保留了原文中的暗喻,同时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其含义。

[1]张国祚.“文化中国”喷薄欲出[J].半月谈,2007(22).

[2]王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0(1).

[3]陈宏薇,江帆.难忘的历程——《红楼梦》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J].中国翻译,2003(5).

[4][5]王晓彤,吴华杰等.认知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诗词的预叙翻译[J].海外英语,2011(11).

[5]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赵凯伦,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杨宪益霍克五台山
滑板的乐趣
五台山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五台山掠影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往五台山(外一首)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金丝小巷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