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审美情感在艺术中的体现
2016-07-12张思思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551700
张思思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551700)
日式审美情感在艺术中的体现
张思思(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551700)
摘要:古时的日本有着独特的审美,很多情感一直延续到现代人,这种传统的审美情趣,通过传统的各种艺术来表现。艺术,不仅仅在于绘画,而是在于各个方面的结合,才会表现得更为细腻和富有深度。
关键词:艺伎;浮世绘;大和绘画;日本文学;审美情感;幽玄;物哀
一、日本绘画
每到三、四月间,可能武汉再美的樱花还是不敌岸那边日本樱花开的醉人,以往,日本男人在这时节总爱携艺伎赏樱,现代在日本街头还能时常看到她们神秘的脸庞和身着异常娇艳华丽和服的身影,这身影不仅展示大和民族的姿态,也有我国盛唐之风的缩影。
谈起艺伎,如果在你的认识中,她们仅仅作为‘妓女’出现在你的脑袋,那你可能就失去了众多艺术的感动。艺伎脸上浓厚而惨白的妆容掩饰着她们的内心,似笑非笑的有一种哀愁,大多深居简出,有着贵族妇女所拥有的温柔典雅,且精通多种传统才艺,堪称现代日本的活化石。
早期艺伎学习的摹本,应该从日本著名的古典文学《源氏物语》说起,可以隐约从其绘本中体会到平安时期贵族女性优雅、知性、含蓄与沉稳的风姿。
有了曼妙的女子,也就有了浮华的世界,有了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浮世绘,第一位大师菱川师宣作为浮世绘的始祖,作品多描绘江户吉原区的艺伎,也用大和绘画来表现较弱柔美的艺伎。随后一些流派逐渐形成,喜多川歌麿,鸟居清长都是浮世绘的代表人物,在很多方面,浮世绘堪称世界伟大的书画艺术形式之一。
大和绘画的形式比浮世绘出现要早,主要在贵族中以表现世俗为主体,采用华丽的金箔和浓艳的色彩,多用屏风的形式来表现。虽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却没有向深奥精致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没有发展成长幅卷轴的形式。
日本风格的艺术作品因为注重感情的韵律和调子,因此日本绘画的抒情和装饰能紧密联系。相比较中式传统绘画,日本绘画由于偏好于色彩的烘托,用这种手法来进行修饰,更容易感知到艺术品上笼罩的浓郁情韵。与西方传统绘画相比,日本绘画则更重视的是可沟通的情感,以作品为渠道,使得艺术家和观众在情感上能产生交互和共鸣。故日式绘画对于这种装饰性的发挥,是为了表现情感的基调。
二、日本文学
除了用笔描绘,日本文学界的笔下也是玲珑精致,文人擅长表现日本本民族特有的幽微心境,称为幽玄之美。在众多的事物中,幽玄这种风格是最高的艺位。而他们审美意识的主流则是特殊的物哀情感,源头要追溯到《源氏物语》,文中以哀愁为主调直接将众多贵族女性的细腻情感展现出来。“和美”是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体现得最充分的日本传统民族文化精神。随之出现的《源氏物语绘卷》,用绘制长卷的图画解说形式,来呈现宫廷贵族的细腻柔美的氛围,图文结合更是将文本中的思想和物哀精神得以展现,将文本的审美精髓完美告知后世人。
同时期的清少纳言所写《枕草子》,清淡闲适的随笔被称为日本随笔的鼻祖。与紫式部皆为平安时代的宫廷才女,具有敏锐的感受力,长于捕捉事物刹那间的幽微之美,这些随笔都是作者兴之所至,漫然书就,笔致却精确简洁,朦胧、幽玄而闲寂地展现事物的瞬间美,将事物的细微与感情的微妙结合,营造独特情趣,在日本文学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万叶集》的出现,继承了古代歌谣抒情的自然清新和质朴的风格。而日本古代歌谣里的浑厚力度和朴实的美却已逐步减弱和丧失,转为细腻和纤巧。另外,日本的物语散文文学也呈现一大源流,富有特色。如《伊势物语》《竹取物语》等。
三、日本式审美情感
大和民族对自然物持有强烈的亲和观念。自然风物成为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基本题材,频繁地进入艺术家的创作领域,成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人们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美的感动,是一种纯粹对自然景趣的享受,向往和憧憬闲寂的意境。这种意境既包含了孤寂、孤高、寂静和虚空,又内蕴单纯、淡泊、简素和清贫。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艺术,取于综合,取于各种事物的情感汇集,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日本受到岛国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自然有着深切的热爱和亲和,对自然美的感受敏锐而细腻,并有着丰富的艺术性。通过日本文人在对自然的描述的文学世界中,都将大自然进行人性化,富有人情味。故日本文学艺术中的情感抒发也是自然主义的。人的情感在感受大自然的万变时,总是人在其间把自然也算作是生命的整体。
审美世界是心灵的家园、情感的世界。日本传统的审美批评对“风姿”的强调,说明传统美学对艺术情感力量的关注。日本作为岛国,自然生存状态与人世环境都非常变化无常,优美的事物像樱花一样转瞬即逝,在一边欣赏樱花之美时,又会不禁感慨樱花之脆弱。生活中自然环境的动摇、无常、可叹,导致日本人幽玄之境的美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秀美、优美等基本美的范围,特殊的环境也造就了日本民族复合的哀愁和寂静的心灵、纤细和深沉的幽玄美。
隔海相望的东海岸,小小的岛国从历史上就广泛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各种文化漂洋过海,传过海岸,受他们自身环境等因素的发酵,几经发扬和传承都形成了日本特有的风物和情感,像茶道、花道等。整个民族在心灵和思想上都承载着深沉的悲郁气质和强烈的宿命观。幽玄也好,物哀也罢,都是日本民族的生死意识和生死观。他们对于自然的膜拜和尊崇,都是通过这样一个无声胜有声的生命世界,来展现生命的荣枯繁茂。
透过日本传统的审美情感,掺杂着忧愁和孤寂,看似有些高处不胜寒,可这也是一名海岸这边中国人对于他们审美情调的中国式幻想罢了。日式的情感,或者更多的情感,对于艺术的帮助,不在于表面的形式,而是在于艺术背后深层的理解和感悟。艺术创作既是一种综合。
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在于对材质的把握,重要的是一个综合,更不仅仅是绘画一个方面,而是更多的方面,文学、生活、绘画等等对于创作的帮助在于哪里?就在于让人有所感悟,有所理解。只有从内心真正的感悟到其真谛,再融入自身的见解,才会创造一个富有情感的作品。不是一味的从表面切合,而是从感悟、理解之中,加以想象、发挥、扩展。即使是这种传统的艺术,对于当代的影响,我想不只是纪念,而是一种启发。
提起日本的众多审美形式,不少都是围绕着女人,女人,女人,众多形式的作品都显示着这个民族中女人的精致,看似柔弱沉默却又带来无限力量。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工作者,也要有种本人即是艺术品的觉悟才好。
参考文献:
[1](德)APA Publications著,郭磊译.日本[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宫竹正.艺伎的故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紫式部著,叶渭渠译.源氏物语[M].上海三联书店,2005.
[4](美)丽莎C第二贝著,黄佼,阎密译.我在京都当艺伎[M].金城出版社,2006.
[5]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文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宗白华.艺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叶渭渠.川端康成评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8]川端康成.川端康成散文选[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