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2016-07-12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戴 健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29)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戴健(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了深刻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问题作了探讨和分析,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探讨和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特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界定:“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三大特性:第一,形态抽象性。我们不能对其实际的大小、色彩等去描述,只能亲身感受与品味,且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机存在潜在性,要想有效激发比较难;第二,不易察觉性。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这会使得相应的保护行为出现中断;第三,所需条件复杂性。一方面,依赖于作为保护主体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等物质条件作为保证。2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成效显著。自昆曲艺术2001年入选联合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30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有7项列入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从国家到地方四级名录体系和保护机制,先后公布四批共计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各省市县也公布了所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闽南、徽州、热贡等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国各地建立520多座专题博物馆,100多座民俗博物馆。截至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42亿元。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抢救性保护主要是针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通过建立名录、传承人名录体系和数据库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实地记录下来,保存好文化基因。针对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类项目实行生产性保护,通过生产、销售、流通等经济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整体性保护,主要是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强调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对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整体性保护。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关系及现存问题

2005年,《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规定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目的是促使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从这一点来看,保护与开发之间并非不共戴天,相反,如果片面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其后果将是过度开发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抑或过度保护而泯灭其本源的活态性和生命力。”3保护与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辩证统一,既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也就无从谈起。不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性和传承发展规律,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影响其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非常必要,要把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基础和前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人为经济性干预和随意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为的出现。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看,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和传承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保护与开发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地方尚未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意义,领导不重视,项目申报工作不积极,保护资金投入存在不足,无法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些地方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不知如何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放在博物馆里“雪藏”起来,使原本鲜活多彩的民俗变成僵化生硬的“官俗”。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现实的生存和传承困境,保护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能否继续活态传承成为问题。比如“2006 年辽宁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是辽宁鼓乐合奏队现在却很少有被请上舞台的机会,就连婚事使用鼓乐的也为数不多”4。一些地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金字招牌”去招商引资,将其打上旅游标签,忽视其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一味地索取经济利益和投资回报,保护工作出现严重偏差,保护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被随意改造,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目全非”,丧失了最初的面貌和精神韵味。

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当代社会,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和有力措施,保护和开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加强立法保护和舆论宣传,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一,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我国有履约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全面进入有法可依的历史时期。有了国家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后,还需要地方建立相关法规进行具体保护。第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舆论宣传,通过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课程,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和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文化馆、科技馆和博物馆等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论坛和讲座等活动,激发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和保护意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为全民文化运动。第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力度和文化交流活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使人们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其文化价值,树立公众的自觉保护理念,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有关资源,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必须遵循原真性和整体性保护原则,要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和基础上,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有关资源。各地可以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拓旅游文化资源,发展社会经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统计台账法和普查法等方法,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将各种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片、声音、影像等形式加以存储,建立图文声像各类数据库,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存档。”5当代社会,要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殊属性和传承发展规律,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和原真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抽取出艺术元素,通过科学创新,形成创意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同时,还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文化底蕴的挖掘,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切实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和精神文化内涵。

(三)加强传承人保护和吸纳专业工作者,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传承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来说,整合人力资源,吸纳专业工作者,建立高效的协同机制是相关工作顺利落实的关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载体和传播者,必须要保护好传承人,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要鼓励传承人主动收徒传承,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传承者,有效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身特点去传承,可以采取家族传承和创设非正式组织等方法使其延续。如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纳西族白沙细乐,通过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和传习所来培养年轻传承人,采取传统的口授方式进行传承。同时,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的研究,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彰显理论支撑价值,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传承。

(四)加强资金投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当前形势下,各级政府首先必须要改变思想观念,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意义,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管理,加大保护经费投入力度,夯实保护传承的物质基础。在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分门别类,哪些亟需保护,哪些可以开发,做到有的放矢,使保护经费使用更有效率,从而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注意加强市场运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通过产业开发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通过创建基金和完善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资金的来源渠道,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与开发。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和资源,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对于凝聚国人智慧和力量,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比较特殊,不易保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保护与开发长效机制,保护其生存和传承环境,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和有序传承。

注释: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445.

2.参照王振艳,高玉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问题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97-98.

3.单杰,李红梅.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82.

4.马坤.辽宁省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问题浅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11):36.

5.王振艳,高玉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问题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99.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王振艳,高玉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问题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3]单杰,李红梅.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

[4]马坤.辽宁省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问题浅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11).

[5]李广宏,黄梅芳.非遗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平乐县桂剧为例[J].大舞台,2012(05).

作者简介:

戴健,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干部。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