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民族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优化探析

2016-07-12李世举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11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教学效果优化

孙 静 李世举 (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 116000)

民族院校民族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优化探析

孙 静李世举(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116000)

摘要:民族院校民族理论课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民族现象及问题,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并自觉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能力,具有其他政治理论课程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教学遇到了诸多挑战。研究民族理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新路径已经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族院校;民族理论;教学效果;优化

本文系大连民族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成果。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想理论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对于民族院校而言,不仅面临普通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普遍性问题,还面临着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新情况和新挑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不仅是民族院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主要途径,也是不断改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好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重要保障。当前,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民族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不断研究民族理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新路径已经势在必行。

我国开设民族理论教育课程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各民族院校都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为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立足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现实,通过进行系统的历史观、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等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素养,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民族现象及问题,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并自觉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能力。在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培养方面,“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具有其他政治理论课程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形势与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近年来,与高校其他各门思政课面临的情况大体相似,“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教学亦遇到了诸多挑战。

从本质上看,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目前,无论对于教师,或是对于学生而言,这门课程的教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

对于教师而言,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又关注现实的实践性非常强的政治理论课程。课程的性质及其内容决定着教学的难易程度。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结群现象。与民族相伴而生的民族问题又以其普遍性、长期性、广泛性、国际性、重要性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民族问题、民族冲突屡有发生。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影响及改革开放深入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又不断凸现,国内外的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会影响到学生正确民族观的确立。毫无疑问,民族现象与民族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将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有关理论与政策完整而清晰地传授给学生是困难的,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民族问题对人们思想造成的困惑则更进一步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对于学生而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就业方式和分配形式也呈现多样多元发展的态势,这些变化日益深刻影响着年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高等院校连续几年的扩招、收费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和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学习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性使得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逐渐多数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和过程都与传统有很大的差异性;互联网在即时准确传输信息的同时,网络信息内容却是良莠不齐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和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和控制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价值标准的混乱、精神困惑和信仰茫然。凡此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大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认同感,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理论水平,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日益显露出某些不足和缺陷。近年来,大连民族学院针对上述情况,在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来源多样、复杂的特点,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连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60%的学生来自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65%左右,生源覆盖56个民族,各民族学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在改革与创新中才能寻求到一条保持思想政治教学和教育具有实际效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良好效果的发展之路。针对学生的实际与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状况,在课程改革中,大连民族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第一,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更新。我国当前民族理论政策课程使用由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统编教材《中国民族理论新编》。由于出版时间较早,该教材内容特别是相关统计数据的更新已经落后于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教学不能脱离现实,且要如实反映现实。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比如,在讲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这个问题时,可以收集并向学生展示西部大开放的最新数据、音像资料等,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民族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另外,教师需要树立科研反哺教学的意识,建立科研与教学之间良性互动关系。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难以向学生传授方方面面的细致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反映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观点与信息传授给学生,将教材内容按照民族发展规律、中国各民族与国家统一、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述,教学主题突出而不失全面,同时又充分调动了教师在某个知识领域所具有的优势,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关注课堂教学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教学以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教师点评等方式体现,做到老师讲与学生想、老师问与学生议,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充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影视资料、网络和多媒体课件),使教学与时俱进,呈现现代色彩。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最新的民族问题音像素材,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利用手机短信、博客、电邮、即时通信工具等与学生开展交流与沟通,及时把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教学的信息量。传统的教学互动方式有很多弊端,学生往往有各种担心,教师很难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意见,特别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网络可以匿名发表意见,所以,教师能够及时并且深入地掌握学生真实的想法,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育。

第三,实践环节是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民族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要围绕民族发展与民族政策教学内容,安排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近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展览馆、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开展民族热点问题讨论、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并展览、组织民族自治区及自治地方成就展示、开展“爱我家乡”民族知识竞赛、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现状调查等。其中,民族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先后举办过哈萨克族、藏族、侗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苗族等9个民族的民俗艺术交流活动,有5000名各民族学生参与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各族学生参与大连市文化周、大连服装节、奥运火炬传递、朝鲜族、锡伯族民俗节、建国六十周年祖国颂民族情等各种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不过,教学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其作为一门与现实结合紧密的社会科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这仍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

作者简介:

孙静,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教学效果优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