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声乐室内乐作品特点分析
2016-07-12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710000
陈 放 (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 710000)
19世纪西方声乐室内乐作品特点分析
陈 放(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710000)
摘要:文章对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意、奥、德作曲家贝利尼、罗西尼、托斯蒂、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声乐室内乐作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特点,最后指出声乐室内乐在专业声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19世纪;室内乐声;乐作品特点
本文为西安音乐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19世纪西方声乐室内乐研究”(编号:XYKY2015QN13)系列成果之一。
室内乐(Chamber music)作为一个乐种同交响乐和歌剧音乐一道,并称为西方传统音乐的三大支柱。它原指在室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后表示在较小场所演奏的音乐。至19世纪,室内乐的发展多半与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性音乐有关,一般由少数人演唱演奏,其在场听众也为数不多。“室内乐声乐作品”(意大利语为Composizioni vocali da camera),顾名思义,即“在房间里演唱而创做的歌曲”,它和在德奥被称为lied的艺术歌曲,都具有“室内乐”的特征。室内乐的基本特点是精致与抒情,它不像歌剧那样场面宏大,有幅度强烈的音量变化,也不以戏剧性激情见长,而是以抒情为主,格调精致典雅。演唱声乐室内乐作品无需使用太多戏剧性力量,因此对于声乐教学及训练而言是非常好的教材。而且,声乐室内乐中大部分艺术歌曲及套曲的歌词都选自诗歌,所以,它对如何更好地表达歌词意境也大有裨益。
我国当下的声乐(美声)专业教学曲目主要包括:中外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音乐会咏叹调、宗教曲(包括清唱剧、康塔塔、弥撒等),以及各国民歌等内容。在高校声乐研究方面,则多以歌剧选曲为主要内容,艺术歌曲或套曲等声乐室内乐作品则相对较少。近些年来,中外艺术交流不断深入,大批留学人员学成归国,室内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器乐教学,它已经成为管弦、键盘专业的常规内容。在这一大趋势下,声乐室内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概念也经常被提出,然而,因声乐教学和演唱的特殊性以及思想认识上的某些原因,其发展及相关研究仍然相对滞后,因此亟待提高和加强。
鉴于19世纪是声乐室内乐(艺术歌曲体裁)发展的真正形成和成熟期,故本文以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六位重要作曲家声乐室内乐作品为例,分析和总结其特点,并指出其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贝利尼(1801-1835)声乐室内乐作品的特点
1.柔美细腻的旋律。在早期浪漫主义运动的意大利作曲家中,贝利尼是最富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一个。他以崇尚旋律线条美感而著称,旋律是其作品的生命,也是最震撼人心的地方。他创作的旋律中充满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感受,柔和而纤细,充分体现着一种柔美的浪漫和感伤的忧郁。其创作风格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梦幻般柔美浪漫的抒情性,他善于通过柔美精致的旋律来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其和声写作不拘常规,充分运用意大利民歌特有的节奏与旋律,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贝利尼式的声乐线条。他还擅长写作长乐句,其自由节奏(术语rubato,意为微妙而忽然的速度变化)的运用,使其作品充盈着连贯的流动感和舒展感,能更为直接地抒发情感。这些充分体现在《温雅女神》、《可怜我,美丽的偶像》、《让她高高兴兴》和《游移的月亮》等曲目中。
2.典雅而流畅的钢琴伴奏。贝利尼声乐室内乐作品以抒情性为主,作品典雅而简捷,柔美的旋律中略带惆怅。与其富有诗意的旋律线条相呼应的是他的歌曲钢琴伴奏,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声织体简捷流畅,他喜欢采用最基本的分解和弦(即右手弹奏三或四个和弦音,左手弹奏低音),这种形式音乐流动性强,便于烘托旋律声部的优美感。这在声乐室内乐作品《可怜我,美丽的偶像》《让她高高兴兴》和《游移的月亮》等曲目中均有体现。
3.浪漫主义音乐与抒情歌词完美结合。在贝利尼的声乐室内乐作品中,音乐旋律与诗词韵律完美交融。歌曲的调性、音强、音值、情绪表现随歌词内容而变化,谱曲自然流畅,简捷直观,表现力非凡。他曾自信地说:“给我好的诗词,我将换你好的旋律音乐”。贝利尼把歌词看作歌曲创作灵感产生的源泉。因此,对于这样的作品,演唱之前通常先要有感情地朗读,以便准确把握其思想内涵。笔者在意大利上室内乐课学习歌曲《温雅女神》时,老师首先要求必须大声朗读歌词,然后揣摩歌词意思,体会歌词意境,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并演唱好此曲。
4.声乐室内乐作品中的戏剧性特点。贝利尼的作品也非常强调戏剧性,因此,演唱时必须重视角色的特点及情绪的变化,无论在速度处理上(如《可怜我,美丽的偶像》的速度标记为激动的快板,《让她高高兴兴》的速度标记为行板),还是在其他音乐元素方面都需要恰到好处。此外,通过其声乐室内乐作品的演唱,有助于我们领会贝利尼独特的歌剧音乐语言,进而为深入理解贝利尼歌剧做一些准备和铺垫。
二、罗西尼(1792-1868)声乐室内乐作品的特点
1.多样性的体裁形式。罗西尼的声乐室内乐作品以独唱曲为主,较常采用小曲(conzonetta)及多种舞曲风格的体裁。前一种体裁的代表作是诺言(La promessa)、谴责(Il rimprovero)和离别(La partenza)这三首曲目,分别以向爱人许下诺言,责备爱人的冷漠无情和与爱人惜惜相别为主题,情感细腻,真挚感人。采用后一种形式写就的主要有如下几首作品:《畅饮》(L’orgia) 是一首关于歌唱与美酒的作品,采用“华尔兹舞曲”体裁,整首歌曲热情洋溢,充满活力。《邀请》(L’invito)又名《邀舞》,描写小伙子鲁杰罗热情邀请心上人艾洛伊莎共舞的情景,采用西班牙“波莱罗舞曲”(Bolero)写成,曲风爽朗奔放,中速三拍子节奏富有很强的韵律感。《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La pastorella delle alpi)别具特色,采用源于阿尔卑斯山区著名的“约德尔唱法”(Yodel)发展而来的“蒂罗尔式曲调”(Tirolese)。《舞曲》(La danza)是一首热情奔放、风趣活泼的歌曲,采用了“塔兰泰拉(Tarantella Napoletana)”,起源于意大利的民间舞曲。此外,罗西尼还创作了声乐套曲和很多重唱曲。其中,声乐套曲的代表作是《威尼斯赛船会》,采用意大利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较为著名的重唱曲有:《音乐晚会》中的四首二重唱及四重唱《威尼斯狂欢节》,后者是他与帕格尼尼共同创作。罗西尼在声乐室内乐作品创作中善于运用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并融入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他特有的风格。
2.经典的曲式结构。罗西尼的声乐室内乐作品大多采用简洁明了的经典曲式结构,如单二、单三部曲式等。(1)速度方面,罗西尼达到速度的变化的手法并非单纯的加快或减慢,而是结合人物情感变化精心设计而成。他善于运用伴奏织体的变化和节奏型的疏密结合来衬托速度快慢对比的效果。(2)调性方面,其惯常的安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篇采用大调写成,另一种是A乐段是大调上进行,进入B乐段后转成小调,之后到再现乐段时再次转回大调。即:A(大调)—B(小调)—A’(大调)。值得注意的是,B乐段调性转换方式与角色的情感变化相呼应,如歌曲《诺言》。(3)对传统因素的继承,即:用简约的曲式细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深刻展现真挚情感,让歌曲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3.音乐性的诗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诗词的可读性。诗词是经过长期提炼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韵律和音乐性的歌词,其可读性是具备可唱性的前提。罗西尼对这些优秀诗词的选取,无论是在音节和段落上,还是句式和韵律上,无不通过精心安排和设计,具有很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因此,演唱其作品首先要具备相当的语言功底,不仅要搞懂诗词含义,而且要对其句式、结构、音韵等进行细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朗读诗词,力求语言准确、语调合理、音韵动人,为高质量完成作品做必要准备。(2)诗词的可唱性。节奏、诗律、结构是诗词具备可唱性的重要因素。罗西尼在声乐室内乐作品创作中将这些因素巧妙地融合起来,并与意大利语言特质完美结合,从而真正实现了歌词的可唱性。
4.动机性的钢琴伴奏。罗西尼通常在作品的钢琴伴奏中为歌曲确定别具一格的发展动机,这种手法为歌曲注入了新鲜的听觉效果,让乐段间的衔接更加流畅和自然。同时,也让作品更富层次感。钢琴伴奏进入尾声后,通常再次运用引子部分的发展动机,并由此来结束全曲。例如,《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一曲的发展动机就在于,引子部分的主旋律,是在左手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下,右手奏出以大、小音程琶音急进的旋律。钢琴伴奏的动机性同声乐部分紧密配合,简约而不失变化,不仅营造出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歌曲充满韵律感,也更好地凸显出华丽流畅的旋律风格。
5.戏剧性的音乐。声乐室内乐的戏剧性与歌剧的戏剧性有所不同,它通常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及角色细腻的情感变化等方面。罗西尼声乐室内乐作品戏剧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之中,作品细致地刻画了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安佐蕾塔的音乐形象,充分展现了罗西尼在此方面的表现手法。
三、托斯蒂(1846-1916) 声乐室内乐作品的特点
1.极具人性化设计的歌唱旋律。不仅有为专业歌唱家创作的歌曲,大部分歌曲也同样适合非专业人士的演唱,如歌曲《理想佳人》高潮时的rora既可唱小字二组的a又可唱#f。歌曲《最后的歌》中也有这样的双重选择性旋律设计。再如他最著名歌曲《小嘴》,最高音只是到小字二组的g。
2.富有律动性和多样性的伴奏。音乐旋律富有律动性和天然的流动感,如歌曲《四月》中一样的旋律句式重复多次,却不乏新颖的创造性;歌曲《梦》中连贯而舒展流动的音乐旋律将演唱者自然而然的带到了梦幻的音乐意境;在歌曲《理想佳人》中,托斯蒂创新性地使用二对三的伴奏形式,歌唱部为两个八分音符,伴奏为三连音。《小夜曲》和《玛来卡莱》的伴奏音型也十分新颖。
3.精准的音乐术语符号。托斯蒂歌曲中使用meno mosso(快的稍微少一点,即稍慢)、mezza voce(用半声)、affrett.e cresc.poco a poco(一点点地加快加重)、cresc.poco a poco(一点点地渐强)、un fil di voce(尽可能轻柔,细线似的声音)等比较准确的提示记号,让演唱者体会到近百年前诗句歌词中深奥的含义。例如,歌曲《理想佳人》等。
4.精选的歌词及歌词的口语化。歌词的主题与风格也非常重要,应该雅俗共赏,让大众喜闻乐见,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受,仿佛听到的不是作曲家的作品,而是一种发自听众内心深处的呼唤。例如,《理想佳人》歌词来自于卡尔梅罗埃里克的诗集Convolvoli(索玛卢伽出版于 1883 年)。再如,歌曲《小嘴》结尾句中的pocorillo与sciorillo, vasillo与dammill,piccerillo与pigliatillo,appassuliatella、 vucchella和rusella都是对仗出现,以rillo,ella结尾单词的长音收尾类型,颇有唐宋诗词的韵律感。
5.调性风格。调式采用同主音大小调转换,如《最后的歌》两段都以d和声小调开始,两处转调在36小节和89小节,后转为D大调,歌曲第一段结束和结尾都以D大调结束。
托斯蒂创造的歌曲数量巨大,其成功不仅在于音乐同诗歌的完美结合,更在于音乐要素同深厚文学底蕴的高度融汇,而这正是他独具一格的特点。
四、舒伯特(1797-1828) 声乐室内乐作品的特点
1.实现了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舒伯特选用的都是一些德国著名诗人如歌德、席勒、海涅等人的诗作,这些诗作本身具有高深的文学水平,感情真挚,琅琅上口。
2.舒伯特声乐室内乐作品以情感真挚而著称,反映出那个时代及其本人的不幸,同时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代表作是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舒伯特内心深处对甜蜜浪漫充满幻想,对美好的事物充满憧憬,但现实冷酷而苍白,他只能托物言志,寄情于曲。像《你是宁静》、《小夜曲》等便是此类作品的典型。
3.在音乐语言上,舒伯特把旋律、和声、钢琴伴奏织体运用地恰到好处。他善于用旋律准确把握情节或情绪,如《魔王》中三次孩子呼唤“父亲啊”的音调;使用转调,如《菩提树》、《水上吟》等;色彩性的半音化和声如《海滨》。他的钢琴伴奏绝非人声声部的附属品,而是起到了描绘意境的重要作用,且具有生动塑造各种形象的造型性。例如,《魔王》中,钢琴伴奏的左手的伴奏音型描绘出风的呼啸,右手部分连续八度的三连音用来模仿急促的马蹄声;在《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中,钢琴伴奏的左手伴奏音型描写女主人公内心忐忑不安的急切情绪,右手部分表现出纺车车轮的转动。
4.舒伯特在旋律、歌曲结构和织体中的调式色彩方面充分运用民间音乐素材,使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他融合了德奥民族音乐音调主题,将它们吸收到作品中,使歌曲旋律富有民族特点并具有抒情性,例如《菩提树》、《鳟鱼》等。
5.舒伯特的歌曲形式。(1)分节歌形式,分节歌是民歌音乐常用形式之一,即几段歌词配上相同的旋律反复演唱,如《谁是西尔维亚》《流浪》《野玫瑰》等。(2)变化分节歌形式,即大体上和多节形式相同,惟有中间一段或几段有变化,或者在结尾部分有增删,如《鳟鱼》《菩提树》《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等。(3)三段体形式,即首尾段落的旋律相同或相似,而中段作对比性变化,如《渔家姑娘》《她的肖像》和《城市》等。(4)通谱体的歌曲形式,它有别于上述三种工整匀称的曲式,是根据内容对每段诗作配以不同的旋律,即从头至尾、连续不断地对歌词加以陈述,旋律不加反复,一气呵成,如《旅客》《魔王》《幻影》等。
五、舒曼(1810-1856) 声乐室内乐作品的特点
舒曼是19世纪最伟大的德国声乐室内乐作曲家。他是舒伯特最忠实的继承者,并将其声乐室内乐创作发扬光大。其作品有如下特征:
1.作品更富于浪漫主义气息。舒曼塑造了“弗洛列斯坦”和“尤塞比乌斯”这两个形象,用它们来代表自己的双重性格,即:强烈和热情的外向一面,温柔而富有诗意的内向一面。他将这些情感融入到声乐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中,使作品充满了更典型的浪漫主义气质。
2.诗歌与音乐达到更加水乳交融的境界。舒曼的声乐作品得益于歌德、海涅、吕凯尔特、艾辛多夫等人的诗作,其中,他尤其喜爱为海涅的诗歌作曲,如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舒曼喜欢琢磨诗歌的语音、语调和音节,让旋律与诗歌配合得更加密切,并充分运用各种音乐语言来表现歌词意境,将诗的精神气质发挥地淋漓尽致。
3.舒曼的声乐室内乐作品以爱情题材居多。例如,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注入的是他与克拉拉相恋的真实情感;舒曼送给克拉拉的新婚礼物则是声乐套曲《桃金娘》。
4.钢琴伴奏在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和人声平分秋色。舒曼本身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在钢琴创作方面造诣颇深,因此他在写作声乐室内乐作品钢琴伴奏时,开辟了新的天地,如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最后一曲《现在你使我初次感到痛苦无边际》的尾奏。声乐套曲《桃金娘》中的第一首《献词》歌唱结束处也加上了尾奏,这一尾奏采用的是舒伯特歌曲《万福玛利亚》的主旋律,意在歌颂克拉拉,歌颂女性的伟大。这样就用比较内敛的风格把歌曲还未表达完的意境用尾奏很好的诠释了出来。
六、勃拉姆斯(1833-1897) 声乐室内乐作品的特点
勃拉姆斯是19 世纪下半叶德奥艺术歌曲(lied)领域主要作曲家之一,其作品风格基本上是舒伯特和舒曼路线的延伸。
1.勃拉姆斯声乐室内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1)从旋律上看,多采用民间歌曲的曲调,使用自然音阶,朴实简单,丝毫不华丽夸张,而又富有歌唱性,有舒展、温柔、宽阔和悠长朴素等特点,如歌曲《旋律如歌声一样吸引我》。勃拉姆斯非常热爱民间音乐,他的艺术歌曲《星期日》处处体现了民歌的风格。(2)从节奏上看,比较喜欢使用复合性的节奏节拍,其钢琴声部节奏显得更为多变,尤喜欢交错的切分式节奏,如歌曲《诚实的爱情》。(3)从和声上看,钢琴声部丰富的和声织体与声乐旋律的简朴成为对比。钢琴伴奏织体非常精妙,与人声声部紧密配合,相辅相成,如他有一首让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摇篮曲》。(4)从调式调性上看,一般围绕大调作各种音乐处理。例如,在歌曲《永恒的爱》中,为配合人物和情节发展,勃拉姆斯让调式、调性频繁转换,但骨干调性坚持不变,依然是D大调和B大调。(5)从曲式和篇幅上看,其声乐室内乐作品结构并不复杂,惯用一段式、二段式或三段式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作变奏处理,以求用简单手法取得丰富效果,如歌曲《致夜莺》等。在篇幅上,最短声乐室内乐作品只有12小节(op.14),最长的则有257小节(op.73)。(6)从音区、音域上看,其声乐室内乐作品主要为抒情类型的男、女中音声部、女次高音声部。其197首独唱艺术歌曲集中,有131首是为男、女中音声部创作的。这一方面表明,勃拉姆斯需要用这种气质的声部类型来表达他“严肃”而“悲观”的创作风格。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男、女中音歌唱家十分喜爱其作品中那种独特的感情和格调。
2.节制、深刻而又隐含着内省的情感表达方式。勃拉姆斯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日耳曼民族严谨、内敛和深刻的性格特征。例如,其去世前一年创作的《四首严肃歌曲》,是他个人情感最深刻的体现。作品选用《圣经》中的诗篇作为歌词,充分表达对死亡的哲理和宗教思考,充满了悲剧色彩。
3.勃拉姆斯声乐室内乐作品是西方艺术歌曲领域中最靠近“古典”风格的作品。他坚持捍卫古典传统,注重形式,崇尚简朴,但并不拒绝浪漫,其艺术歌曲也富含浪漫主义元素,尤为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因此,在歌唱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作品风格,严格遵守歌曲的全部音乐语汇。
综上所述,从19世纪意、德、奥重要作曲家声乐室内乐作品特点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声乐室内乐作品歌词大都采用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诗歌;运用形象而精彩的钢琴伴奏,而非音量宏大的乐队伴奏;民间音乐素材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因此,清晰的吐字、多样的音色、细致的语调,成为衡量演唱者艺术表现和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尺。大量学习演唱19世纪声乐室内乐作品,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室内乐的音乐风格,强化学习者丰富而细腻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在外国语言的掌握上更加纯熟。从宏观上看,不仅可以提高演唱水平,可在演唱作品量上有一定的积累,微观上也锻炼加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和艺术舞台实践能力,为日后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19世纪声乐室内乐研究在专业声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必将成为我国声乐学科研究建设的新热点,进而将我国的声乐教育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芳.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室内乐课程构建探究[J]音乐创作,2015 (6).
[2]聂普荣.室内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16).
[3]谷涛.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艺术特征之比较研究[J]音乐创作,2014(11).
[4]孙悦.浅析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J]大舞台,2015(1).
[5]闫浩.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大舞台,2015(5).
[6]谢荣辉.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特征及演唱理解[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4).
[7]尚家骤.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2003.
[8]周枫饶余鉴徐朗.意大利歌曲108首(上、下册).[M]上海图书出版公司,2000.5.
[9]杨倩.德奥艺术歌曲发展轨迹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
[10]郑宝渊.舒伯特歌曲中的德奥民间音乐特点[D]中央音乐学院,2013.
[11]王晓菲.贝利尼室内乐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12]郭赛男.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3]徐树威.论托斯蒂艺术歌曲的特性与地位[D].沈阳师范大学,2013.
[14]刘科.试析舒伯特室内乐的歌曲化旋律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