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商时期到清朝韘纹样变化

2016-07-12黄佳欣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30070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纹样

黄佳欣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70)



浅析商时期到清朝韘纹样变化

黄佳欣(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30070)

摘要:蒙古式射箭开弓方式非常容易磨伤使用者的手指,因此有了韘的产生,将其套在拇指上,保护拇指不被飞出的箭尾擦伤,其最早可追溯到商时期。本文描述了韘到韘式佩再到扳指的演变历程,主要对其外表形态和纹样的不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韘;韘型佩;扳指;纹样

一、韘、韘型佩

韘是射箭时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效射程,同时保护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伤,属于武器型玉器。最早发现于殷商时期,后多次变形,由传统的韘,变为了韘型佩,后到清朝后演变为了现在人们所熟识的扳指。形制的改变是因为功能的不同,而其纹样也因为不同的因素而发生改变。

纹样既反应这一时代的生产水平,亦反映出这一时代的社会意识,一时代的花纹必然地表现出这一时期的众多的器物上,作为一种流行纹饰。即便是在一枚小小的韘上,也有这样的纹样变化。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图案的发展,是由简单粗糙趋于成熟精工;从诡异神秘的想象力转变为对现实生活美好的愿望,从严肃到活泼。这些转变和进步,其根本原因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变革。

二、纹样变化

1.商代前期

商代前期,在铜器和陶器的制作,花纹有饕餮纹、圆涡纹、绳纹和云雷纹。这个时期的韘出土较少,其中饕餮纹在韘上的装饰颇多(图1),如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韘,就以饕餮纹作为装饰。殷商时期,周边国与方国之间的战争屡屡发生,射箭是冷兵时代唯一的远射武器,弓矢显然是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并且在军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令教三百以射”,可见当时军队中掌握“射”技术的人较多。

而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大量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于神灵的力量,也因此在纹样上用这一类神兽的纹样,取悦神灵,借助神力以支配事物,以此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韘,上面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说明当时妇好带兵作战时经常使用该枚韘,也说明了当时的军队对于骑射的重视。

韘的纹样上曲线和弧线很少见,大部分是方形和直角。除去自然崇拜等因素,这个时期的韘纹样粗狂简单也有当时生产能力底下,一切制造工艺都比较粗糙的原因。殷商时期的韘其使用目的为战争和狩猎,因此用饕餮或者夔之类的凶猛神物作为纹样,体现出了殷商人的尚武精神和英雄崇拜的信仰感。

2.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

这个时期的玉器制作大件比较多,但是玉韘作为一种技艺的象征,也有些许出土,其雕刻手法主要是阴刻,纹饰仍然以饕餮纹、夔纹为主,西周前期的凤鸟纹饰多余商代,不同的是一些局部变化。殷墟遗址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河南省盛产各种玉石,为当时的器物制造提供了原材料。玉本是物之精华,具有温润、缜密、靓丽、精光内蕴等良好品质,由此被周人进一步推崇为“玉德”。即使如此,凤鸟纹在韘的装饰上几乎没有,因为此时的韘还非常具有实用性,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射猎,都还存在实用的意义。

3.西周后期和春秋时期

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开始,玉韘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致,而其形制越来越趋于扁平化。东周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制玉工具,尤其是磨制技术的改进,使得韘的纹样变得更为繁复。

4.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纹样多为人物、鸟兽和各种集合纹样,其中龙形较多,并且以圆涡线作为龙形的装饰,并非写实的龙形象。此时的纹样已经基本抛弃了对自然崇拜的饕餮纹和夔纹等凶神恶煞的神秘形象,战国时期的纹样特点是:浑厚朴实造型奇丽。在战国时期,佩戴韘形玉佩体现了古人对于君子美德和身份地位的追求。

5.秦朝到汉代

冷兵器时代随着晋朝火药的发明而告一段落,而弓矢也被改进成为弓弩,弩的发展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后更有大宋时期床子弩的发明,这种需要十几个人才能转动的武器成为了守城的主要武器。很显然,此时弓弩已经不需要人用手去拉开,因此可以得知随着弩机的发明,韘的实用性减退,毕竟韘的质地很硬,带上韘,拿其他的兵器也不方便,若摘下来,待射箭的时候再带上,也很不方便,韘的实用性慢慢降低,已经不符合多种武器存在的战场。

配合这种社会情况,韘的形制发生了变化,而韘的纹样也因为形制的变化而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时期的器物不叫韘,而是演变成了韘形佩,其纹样有以动物形象为主的,如虎,蟠螭,象,羊,蝉,龟,也有以大自然为主的,如山河,涡线和云雷纹为主。

6.清朝

乾隆非常推崇儒家的玉文化,认为玉有它的思考方式,这无疑大大丰富了玉扳指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窥见到了乾隆皇帝的内心世界。扳指与韘的纹样大不相同,题材更加丰富,尤其是画意扳指、御题诗文扳指为主要。扳指这个载体如此之小,却要在这上面刻字雕画,可见扳指制作的精细程度。

乾隆御用玉扳仅画意扳指所雕刻的内容就有射鹿图、射兔图、松鹿图、射虎图、哨鹿图、苹鹿图、寒江独钓图、观泉图、桃花图、坰牧图、弋凫图、秋声赋图、穿杨图、四骏图、李广射虎图、猎骑图等。从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御用画意玉扳指来看,这些作品都构思严谨,雕琢精细,水平相当之高,确实值得细细把玩品味,无怪乎乾隆帝要屡屡为之题诗咏赞。

三、小结

每一时代的历史环境大不相同,一个纹样的产生结合了军事原因、自然条件原因、政治原因、技术原因等多种因素,因此纹样本身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韘的纹样变化和性质变化相辅相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纹样。和韘一样,设计应适应社会、科技、自然环境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山.中国纹样全集[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80.

[2]许晓东.韘、韘式佩与扳指[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01).

[3]陈洁.《世说新语》名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

[4]陈琛.从饕餮纹到殷商人的信仰之源[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01).

[5]方其.品味西周玉器之凤鸟纹[J].收藏界,2012(05).

黄佳欣,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本科(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其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纹样
河州砖雕装饰纹样的应用与发展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中国经典纹样图鉴》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刺绣纹样的构成形式及其美学特征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美感
原始时期彩陶装饰纹样研究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