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星宽教授的国画作品
2016-07-12邱黎婧武汉理工大学430070
邱黎婧 (武汉理工大学 430070)
浅谈武星宽教授的国画作品
邱黎婧 (武汉理工大学 430070)
与中国传统国相比,武星宽教授的水墨重彩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流露出大量蒙古气息,以饱满的构图和高纯度的色彩传达出多变的自然形态。作品中大量的红、黄、兰色块加上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给我带来了向外拓张的视觉冲击感,充分展示了“大美”的境界。
水墨重彩;传统文化;自然形态;标新立异
武星宽教授儿童时期,在乌拉特后旗拉圣庙拜活佛为师并向蒙古画师学习画唐卡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经书及插图,这段幼年的经历,给予了他精神世界的能量和艺术创作的源泉。武星宽教授在之后的艺术研究中,寻找唐卡的印迹,揣度佛教的妙理,立足于本国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广泛吸纳各家之长,纵横研究国内外各地的地域特色的变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国画精湛的技术基础之上,融入大漠雄浑的气魄,顿悟天地间的精神。将大漠的不拘小节、豪放不羁的气质,自然山水中广纳众生、包罗万象的精神,在其国画中展现的淋漓精致。
艺术的本质在于情感的传达,武星宽教授的浓墨重彩的作品抓住了文化的精华和自然中的精髓,发扬了其自身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不同的山水情景之中依托民族文化等,在色彩与构图,形态与创意,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下充分展示了“大美”的境界。
一、色彩运用
色彩是一幅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的要素,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形成丰富的联想。在作品中的颜色运用上,武星宽教授采用了纯粹的黑、红、蓝、白、黄、绿色等,学者孔静在解读佛教绘画作品《般若心经》曾说到过:“唐卡在制作过程中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尤其以红、黄、蓝、等颜色的寓意为代表特别具有民族性。白色代表吉祥、纯洁、善良、和平;蓝色表愤怒、庄严、凶暴。”1武星宽教授将他们融合在一起显得和谐、统一,说明武星宽教授将唐卡绘画的技巧运用的了然于胸,使其成为自己绘画作品里的一种具有“力”的表现能量。在色彩强烈的对比之下,整幅画面又是如此的和谐统一。尹俊燕在《绘画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色彩与线条的韵律》中提到:“和谐与对比构成了色彩运用和处理的一大特色,即利用色彩不同的冷暖属性和饱和度而产生的和谐与对比,使绘画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效果。”2武星宽教授的作品在颜色的运用上采用的颜色纯度极高,使得作品具有张力,且经常会在作品中出现,也充分表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
武星宽教授在色相的运用明确,对比也比较适度,注重强烈对比和色彩的夸张,简洁的色彩运用和强烈而夸张的对比效果,通常会给人一种宁静而详和的色彩感受。其作品对比也非常强烈,多是对比色彩的使用。通常运用冷、暖色的对比来强调力度和动势。尤其是背光中的红色,在纹路肌理的造型衬托下强化了山水间具有的“灵”的气度。对比是视觉美学中的普遍现象,更是把握视觉规律的钥匙,获得视觉美的捷径。色彩对比的本质是激活人对视觉的新鲜感。
二、自然形态的运用
崇尚自然一直以来都被大家所推崇。而自然风格本身也倡导着“回归自然”,只有在美学上推崇自然,才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让人们获得心灵的满足。因此武星宽教授的作品中多采用用笔方法来显示自然山水的质感与纹理,清新淡雅。从回归本我、顺应自然出发,通过对自然生命、自然规律的探索,更好的去展现自然,让人有置身自然界的感受。更是把传统绘画、现代装饰画有机结合起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具象的东西抽象化,并且将自然界中具有不定性,瞬间性和无规律性的特征通过泼墨等绘画技巧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武星宽教授真正了解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的灵感,在“玩”与“做”的结合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玩”体现了在作品中的随意性,但随意之中又将自然肌理恰到好处的把自然形态表现出来,此举刚好又体现了武星宽教授的创作的内在灵魂。“做”体现在作品中有意的创作轨迹,这刚好形成了形体美的造型,做到了风姿、风采、风韵、风度、风骨、形态、体态、姿态、动态、神态的统一,形成了其所有作品特有的“骨架”,其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给我带来了向外拓张的视觉冲击感,让作品增添了独有的大气。
《娇丹醉春》这幅画中的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之一,武星宽教授找出了自己特有的绘画方法,运用不同的自然肌理表现手法使得画中的牡丹让人陶醉、萌动,给人无限瞎想。不光是一幅《娇丹醉春》,武星宽教授的所有作品都深刻反应出他对自然的追崇之情。
三、对古今中外的艺术融会贯通,标新立异
“多重交融的水墨重彩”是张黔教授对武星宽教授这位蒙古族水墨重彩画家的艺术特色的概述。张黔教授讲到“他的水墨重彩探索,具有多重的交融性:蒙古艺术与汉族艺术的交融,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的交融,民族艺术与西方艺术的交融,设计构成与山水的意境的交融。”3武星宽教授通过年轻时的独特经历使得成为自成一派的水墨重彩画家。他扬弃了唐卡艺术中的规范与精雕细琢,保留了其所肩负的圣洁感和对富丽光彩的色彩追求,也正是这样的艺术选择使得武星宽教授的作品自成一派,将唐卡和汉族水墨画艺术的中国特色、民族性融入其中,却又与其拉开了距离。在他的笔下,是对恬淡、悠远的自然水墨的意境的追求,加上对浓墨重彩的抽象色块的表达,将蒙古草原的热烈洋溢和含蓄内敛展现得淋漓尽致。记得武星宽教授曾在设计美学课上对我们讲以为出色的艺术家应该做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艺术创作、美学理论与艺术设计的融合。艺术是为了营造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让欣赏者在艺术中能够得到与现实世界脱离一定关系的释放和超脱。这样的“陌生中的熟悉”在武星宽教授作品中结合的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不管是水墨重彩的大写意画作还是景观设计,武星宽教授的作品都有抓住人的眼球,可以让人情不自禁去窥探画作背后的深意,跟随他走在在质朴中、禅意里、在诗意里,同他一路体验抽象和具象的浑然天成,感受天人合一之奇妙之处,也能与他透过画作交流心意。武星宽教授浓墨重彩的水墨作品抓住了文化的精髓和自然的精华,展现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山水意境中寄托民族文化、家国情怀等,充分展示了“大美”的境界。
注释:
1.孔静.汉字书法与藏传佛教绘画的完美结合——评吴苏荣贵的佛教绘画作品《般若心经》[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8):115.
2.尹俊燕.绘画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色彩与线条的韵律[J].西藏艺术研究,2009(1):69-76.
3.张黔.游于边缘求新变——蒙古族水墨重彩画家武星宽先生的艺术特色[J].文艺争鸣,2010(18):56-57.
邱黎婧,硕士,武汉理工大学,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