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闽东畲族传统女装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性特点

2016-07-12钟章贤闽东畲族文物馆352100

大众文艺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用

钟章贤 (闽东畲族文物馆 352100)

浅析闽东畲族传统女装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性特点

钟章贤(闽东畲族文物馆352100)

摘要:服饰是一个民族最直观的文化符号。畲族传统服饰是畲族生活智慧、人文精神和民族审美观的集中体现。畲族是一个有着漫长农耕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畲族传统服饰尤其是畲族传统女装不仅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也因长期耕作而具有巧妙的实用特点。本文旨在于通过分析闽东畲族传统女装的实用性特点,探究其内因。

关键词:闽东畲族;传统女装;生产劳动;实用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外部“微志”,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郭沫若先生曾说过:“由服饰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俗、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畲族传统女装,不仅是畲族妇女现实生活中遮体御寒的必需品,也集中体现了畲族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生产劳动、工艺美术和民族审美观等。闽东是全国畲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畲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服饰多彩富丽。本文以闽东畲族传统女装四种款式为例,试论其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特点。

一、闽东畲族传统女装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性体现

(一)面料

新中国成立以前,畲族所穿衣服所用布料有一半以上是使用自己纺织的纻布制成。苎是闽东畲民最主要的传统种植业之一。民国以前畲民“家家种苎,户户织麻(布)”1纻布有粗细两种,织得较粗的,通常用于缝制“纻布衫”,供劳动穿用;另一种织得较细密,布质相对柔软,通常用于缝制便服和客服,供居家或做客时穿用。纻布这种材质,不仅经济、易洗涤,而且透气性好,不粘身、不渍汗,经久耐用。畲民通常将纻布用蓝靛染成蓝色或黑色。明末,闽东成为闽浙蓝靛的主产地,为畲民广泛种植,福安畲民即以“种菁为活”。2用蓝靛染色的服饰色泽鲜艳且不易褪色,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对于皮肤伤痛和虫咬烂疮等皮肤疾病都有消炎止痒的功效。畲民自产自织自染的这种纻布服饰用料,不仅适合南方炎热、湿润的气候,也便于强度较大的劳作。

(二)女装上衣

1.“替肩”

福安及蕉城八都一带的畲族传统女装,有一处显著特征就是服斗至腋下襟边处缝有一块三角形红布,斜边长10厘米,高8厘米,顺腋下弧形裁去一角,成不规则四边形角隅。畲家称这是上古年代高辛帝赐封时盖的金印。肩膀处的里层也要缝订一块四方形的红布,土语叫“替肩”。3襟角三角形红布和衣肩处四角形红布不仅具有象征意义,其中衣肩处红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垫肩。畲族妇女劳动强度很大,挑担、荷锄,衣服最容易破损的地方就是肩膀,有了这个“垫肩”之后,提升了耐磨性,既不容易损坏衣服,同时保护了肌体。

2.双面穿

西路式女装是霞浦畲族典型的代表服饰,故又称“霞浦式”,流行于县西、南、中部和东部一些畲村以及福安东部地区。其特点在于前后衣片长度完全相同,内左衽也是大襟式,也有服斗和系带,可以两面翻穿,逢年过节或外出做客时穿正面,平日在家或外出劳动时穿反面。这种双面翻穿的服饰创意,可谓是畲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伟大发明,在其他民族也比较少见。

3.襟袖系手帕或头巾

福鼎畲族传统女装上衣右边大襟襟边有两条长过衣裾的红色飘带。据说是高辛帝敕封的。劳动时则换以红手帕,用以擦汗。1957年《闽东畲族情况调查报告》中记录着霞浦、罗源、宁德一带畲族女装在襟袖间常挂一条深兰印白花的土布头巾,劳动时用以包裹头发或取以擦汗。4《忠勇王歌》中所唱:“八幅罗裙青了青,蓝绸手巾缚身边”。5这种风俗一直保持到20世纪初叶。6

(三)围裙和腰带

围裙是闽东畲族传统女装的重要配饰,各地款式略有不同,裙身多呈梯扇形。围裙所系腰带,常称花带,畲家人也称“凤凰带”,有的地方在着盛装时,起束腰作用。围裙一般耐脏易洗,是畲族妇女在做家务时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具有防水、防污、防油烟等功能。春种秋收、摘瓜采菜、采茶拣果时,她们可以把围裙下面的两个角落绾起来,系在裙带上,做成袋子。挑东西的时候也可作为垫肩。结婚后生下孩子,也作为背巾,背孩子作客或回娘家。

(四)裙、裤和绑腿

裙是畲族传统服装,故史上有载“女短裙蔽膝,勿裤勿袜”,“女子无裤”。民国以来大多改穿裤。“下着黑色围裙,但近来穿裙较少”。7在炎热的南方,与瑶、苗等南方民族一样,畲族妇女裙装,制作简便,且便于行走与从事生产劳动。从晚清到民国,畲族妇女逐渐由裙装改着裤,并以短裤为主。连江畲民“裤短小,下足绑以褪布”。8“裤都是短裤”9南山片妇女,“平时穿短裤”。10这种装束简单而便利,极为适合南方农耕生活,便于劳作。绑腿是裙和短裤的配饰。畲族妇女有扎绑小腿的传统。罗源与蕉城飞鸾,民国以前畲族妇女不分四季均穿黑色短裤,打黑色绑腿,系以花绳。1949年之后,绑腿已少见。70年代以后,罗源、连江的畲族妇女普遍穿长裤,绑腿才少见,乃至消失。因畲族所处环境多高山峻岭,荆棘遍野,虫蛇出没,腿部容易被划伤,或被虫蛇叮咬,而绑腿具有防护和保暖作用,有利于在野外劳作。

二、畲族传统女装实用性特点彰显畲族妇女在劳动生产中的地位

畲族是一个有着漫长农耕历史的民族。所居住的地方生存环境恶劣,多为山区,荆棘荒地,丛林密草。“深居幽谷,其素艺则开垦荒巅山崖,自耕自食,并有栽靛者。”11因环境所限,畲民的劳动强度很大,畲族妇女历来有与男子同工同劳的传统。“男女相助力作”12清光绪三年(1877年)所修福安县东山畲族村《雷氏族谱》载:“吾族本畲民,男女耕作,自古如斯。”据1949年福安仙岩地区调查,一般妇女比男子多出107个工作日。男女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分工,一般犁田、耙田、插秧、打场等重活由男子来做,而女子负责拔秧、除草、砍柴、挑柴卖、采茶与家务劳动;锄草、收刈、挑谷、舂米等都是男女共同操作的。解放后妇女也学会了犁田、耙田、插秧等技术。13劳动环境和强度决定了畲族妇女在着装上,既保留着传统的民族元素,同时具备其匠心独运的实用功能。

三、畲族传统女装实用性特点反映了其祖先崇拜的价值观

畲族传统女装也叫凤凰装。畲族服饰的凤凰象征,根植于远古传说中三公主的故事,根植于祖地凤凰山的追远,也受到汉文化的激发。在中国古代社会,公主可以使用凤凰这一徽记,因而凤凰就成为畲族“始祖婆”三公主的象征。传说,畲族始祖忠勇王平番有功,被高辛帝招为驸马。在忠勇王与高辛帝的三公主成亲时,皇后给了公主一顶十分珍贵的凤冠和一件镶着珠宝的凤簪,祝福她像凤凰一样生活吉祥如意。婚后,三公主生下三男一女,公主就把女儿打扮成凤凰模样。当其女儿长大出嫁时,美丽的凤凰鸟就衔来五彩斑斓的凤凰装,这种装束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畲族传统女装不仅通过纹饰图案,也在款式适用上展现了畲族祖先崇拜尤其凤凰崇拜的情结。畲家认为襟角三角形红布和衣肩处四角形红布皆表示高贵,象征着高辛皇帝的两个印。畲族的女上衣,衣领、衣袖有绣花边,还在衣服的右边腰部系衣带处订上一块三角红布,并在衣角内层订一块四方形红布,看似平常,但却是我们畲家世代流传的民族装束传统,不仅高贵好看,而且还有一段不凡的来历。传说当年高辛帝在自己最疼爱的三公主出嫁时,拿出御印,将自己衣服与女儿的衣服对在一起,在上面盖了一个御印,一半留在女儿衣衫上,另一半留在皇帝自己的衣衫上。可高辛帝还是不放心,又在女儿上衣的衣肩内再印一个大印,作为自家人永久的印记。就这样,畲族女人衫里就有了两个皇帝印。此后,畲族裁缝在缝制女上衣时,一定要缝上这两块布,一直流传至今。14

腰带称作“凤凰子孙带”,带上绣着图案纹饰,末梢还有丝趆,比拟小凤凰美丽的翎尾。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把天下发生的大事告诉小妹,请小妹转告畲族乡亲。有一天,报晓鸡向小妹诀别: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过万种花草,内脏被露水花草染花了。我死后,你将我的肠子取出,就会成为一条彩带:将我的胰子取出,就会成为一只香袋。当你定亲时,把彩带和香袋作为定情物,会祝福庇佑你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的。小妹照此办理,家庭生活果然美满。后来,畲族姑娘们就按照这一式样,用彩线学着织彩带,这一工艺就流传至今。15

四、结语

每个民族都要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生存,并以其作为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创造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服饰是一个民族最直观的文化符号。畲族传统女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和内涵,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是畲族人民适应自然、顺应环境,与自然相依相融的伟大创造,反映了他们的生存智慧、精神信仰以及顽强坚韧的品质。从实用性角度赏析畲族传统女装,便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畲族文化的精髓。

注释:

1.蓝炯熹.《福安畲族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661页.

2.钟雷兴主编.《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M].民族出版社,2009:98页.

3.钟雷兴主编.《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M].民族出版社,2009:15页.

4.陈永成主编.《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M].海峡文艺出社,2003:94 页.

5.钟雷兴主编.《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歌言卷[M].民族出版社,2009:34页.

6.钟雷兴主编.《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M].民族出版社,2009:2页.

7.陈永成主编.《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75页.

8.陈永成主编.《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7页.

9.陈永成主编.《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106页.

10.陈永成主编.《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M].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113页.

11.[清]辛竟可总纂.《古田县志》.古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本,1987:92页.

12.[清]傅恒.《皇清职贡图》.卷三“古田县畲民”.

13.施联朱等.《1949年前后的福安畲族经济》[A].福建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福建畲族百年》.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159页.

14.钟雷兴主编.《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服饰卷[M].民族出版社,2009:15页.

15.沈毅.《论彩带艺术》[A].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等.《畲族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502页.

作者简介:

钟章贤,闽东畲族文物馆,职称:文博馆员,职务:副馆长,研究方向:文博及畲族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实用
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自制教具创新理念与设计研究
论徽派建筑元素
中职数学切实为就业做好铺垫
应用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思考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探究
“实用”外援主唱中超二次转会
以实用为原则改革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
加强对小学英语课本教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