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野下《边城》“水意象”的乡土情结

2016-07-12吴长青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68

名作欣赏 2016年9期
关键词:边城情结沈从文

⊙吴长青 周 琛[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68]

生态主义解读

生态视野下《边城》“水意象”的乡土情结

⊙吴长青周琛[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430068]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的《边城》进行文本分析,旨在从生态视角阐述小说中的乡土情结,并分析其带给人们的生态启示。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沈从文在《边城》中以水为载体,从人性、自然、社会文明等角度思考,深刻认识到回归精神原乡对于工业化社会的价值,不应以人的实际利益作为价值的衡量尺度,而要尊崇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沈从文的思想蕴含着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及以“人和自然相契合”为价值尺度的自然中心主义的观点。

沈从文 《边城》 生态文学乡土情结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家、文学史家,其作品约八十多部,是中国现代作家成书最多的一位。尤其是其湘西系列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更是值得人们研究与分享。国内学者安吉乡(2005)、杨瑞仁(2002)、李萌羽(2003)等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乡土文学文化和民族文化价值上,国外的学者Shen-Tai Chang (1993)、Liang Ying(2010)等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当时政治文明的反映上。目前,鲜有学者从生态价值的视角对《边城》中的乡土情结进行文本研究。本文以生态为视角,一方面,阐述该作品体现的生态思想,并分析其给人们的生态启示。另一方面,结合当下的现实,以生态环境问题相关的课题为载体,解读沈从文的生态思想并总结其给人们的启示,呼吁人们重视人和自然的契合,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关注精神文明,保持生态环境的自然、人性的自然、文化价值观的自然。

一、《边城》及沈从文的主要生态思想

《边城》不以情节取胜,作者将笔墨重点放在对自然和人性以及人物感觉的描写。故事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为主线展开,穿插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和祖父的死等事件,小说描绘了大量具有湘西特色的风俗,如端午节划龙船、捉鸭子比赛等。沈从文把人物的感觉融入到了对人和事物的描绘之中,使小说灵动而生气。“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①描绘出一幅幽静、闲适的田园图景。沈从文小说中赞美了边城宁静自足的生活,淳朴的人情美,人们简单却又执着的信仰,种种构成作者理想世界的拼图。小说《边城》最终所要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②。在沈从文看来,这才是一种合乎自然生态的人生形式。对这种自然的人生形式的追寻也是沈从文以自然为价值尺度的生态观念的核心。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有影响的作家,沈从文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开始的阵痛期,面对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内心涌动着一股回归自然的意念。因此,在对自然、故乡的书写中,沈从文致力于寻找能够拯救现代文明的精神良药。沈从文对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境界,他的一生都在向往自然,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舍勒看来,回归自然是人类精神的一次自我超越,“人类必须再一次把握那种伟大的、无形的、共同的、存在于生活中的人性的一致性,存在于永恒精神领域中的一切精神的同契性,以及这个第一推动力和世界进程的同契性”③。强调自然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是生态学的核心命题,而沈从文小说精神结构的核心就是以自然作为抨击现代文明的尺度,从而建立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自然的生命形式”④。也因此,沈从文的小说中贯穿全文的主线便是对自然人性、自然环境、自然人生形式的追寻和探索。

二、《边城》“水意象”中的乡土情结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湘西水乡的自然风景,尤其对水的描写细致入微。在《边城》中,水被赋予了三层涵义:首先,水代表着秀美的自然风景。在《边城》中,各种与水相关的景物都是沈从文描写的对象,例如溪水、河水和大量雨水的描述等,勾勒出一幅自然清丽的图景。其次,水的纯净映射出人的淳朴,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这个小女孩就是沈从文笔下自然人的代表,他所欣赏的就是这种纯粹而又柔美的人性。最后,《边城》这一整部小说描绘的都是水边的故事,水边孕育的人、情、事体现了这个“世外桃源”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总的来说,在《边城》中,水景是作者花大篇幅描写的意象,在作者看来,水景是自然宁静而又灵动的代表,对水景的描写是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的体现,对纯净而和谐的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沈从文笔下三种类型的《边城》人,从老一辈到年轻人,从有文化的人士到被人鄙夷的角色,都不同于工业社会的丑恶,而是都富有善良、淳朴的自然气息,和湘西的水一样拥有澄澈而柔美的特质。

《边城》中的乡土文化和围绕着水而形成的传统风俗以及人和人之间无利益关联的爱情,都向人们展现了这个与水有关的小世界的宁静和安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如水般清澈而朴实,健康而自然。

三、《边城》中“水意象”乡土情结的评述

对于沈从文创作乡土小说的原因,沈从文认为他对于所有出现在生命中的事物都有一把证实其价值和意义的尺子,而这把尺子其实就是他的乡土观。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可以看出,他认为现代社会的许多功利嘴脸和丑恶现象都是源自于传统的自然乡土观念的丧失,所以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乡土观既是他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种种罪恶的武器,又是他寻求到的治疗现代社会种种罪恶的良药。这就是他创作乡土小说的根本原因。

在越来越科技化和物质化的21世纪,沈从文的《边城》显然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然而讽刺的是,《边城》这部小说的成功却“造就”了凤凰——这个现实版的边城被商业化开发,琳琅满目的酒吧和临河客栈正将“边城”慢慢都市化,当地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物质侵蚀,只有在撑着竹筏的老哥的歌声里才能感受到当年的风俗民情。物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过度追求物质而破坏了生态却也着实和《边城》的初衷背道而驰。或许,人们应当回头细细品味沈从文的《边城》,其中的精髓并非仅仅是“边城”的景,而是“边城”所代表的淳朴的人性和民情,自然而健康的人生形式。沈从文实则选择“水意象”来承载以崇尚自然为核心的乡土情结,表达出对工业文明肆意破坏自然的批判和重建“人和自然相契合”的生态文明的理想。

四、结语

目前国内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边城》的文学和美学价值上,很少有学者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边城》中的乡土情结进行文本分析,本文从生态视角来解读《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生态思想,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①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239页。

②④沈从文:《沈从文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页,第121页。

③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罗绨伦等译,刘小枫编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5页。

⑤⑥⑦⑧⑨沈从文:《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第16-17页,第12页,第10页,第103页。

[1] Coupe Laurence.The Green StudiesReader:From Romanticism to Ecocriticism[M].The New York: Routledge,2000.

[2]Liang,Ying.William Faulkner and Shen Congwen’s ThreeWorlds(paperback)[M].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AG&Co KG,2010.

[3]李卫华.生态文学的价值重构[J].前沿,2010(6).

[4]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5]钱晓娟.沈从文与福克纳对于水的描写及其特征[J].文学语言学研究,2012(54).

[6]沈从文.边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7]孙英馨.中西比较文学视角下的沈从文研究综述 [J].求索,2011(3).

作者:吴长青,博士,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哲学、生态哲学等;周琛,湖北工业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文学、跨文化交际。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启动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SQD13078)

猜你喜欢

边城情结沈从文
边城之炊烟缭绕
《边城之隔江望秋》
毛绒情结
塞翁失马
《边城游记》
告别“GDP情结”
《沈从文的前半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任何不能让你赚到钱的文艺情结,都是黄赌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