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长篇小说《新生活》中西摩尔·莱文的救赎

2016-07-12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北京100091

名作欣赏 2016年17期
关键词:伯纳德

⊙苗 青[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北京 100091]



浅析长篇小说《新生活》中西摩尔·莱文的救赎

⊙苗青[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北京100091]

摘要: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的长篇小说《新生活》(1961)以美国西部为创作背景,根据作者在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工作经历描述了一个来自纽约的年轻人西摩尔·莱文(S. Levin)的自我“救赎”。马拉默德对生活有着清醒的理解:生活是艰难的,道德成熟是人生成熟的核心与标志。

关键词:《新生活》伯纳德·马拉默德西摩尔·莱文救赎

西部是美国的力量之源,自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时代以来,美国人的生活与西部边疆密切相连,西部风光优美,西部英雄、牛仔形象给读者印象深刻,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创作的以西部边疆为题材的系列小说对西部自然和人类追求自由的描写深入人心①。美国作家对西部的描写感召了成千上万的男女抱着虔诚、朝圣的信仰千里迢迢来到西方,包括犹太人,犹太人将美国西部看作寻找新世界、开始新生活的地方,希望在西部开始新的生活,莱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刚到西部的莱文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来到了西部,他不去回忆过去的生活,努力向前看。

在小说中,莱文喜欢漫步在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和西部朴实的人文氛围,他认为在伊斯切斯特可以找到美国精神的本质,让他忘掉痛苦,发掘生命的神圣。当莱文到达西部几个月之后,他被这片由美丽的自然场景所构成的土地感动,他起初认为简朴的西部应该是正直、崭新的,西部神话式的追寻可以帮助他实现夙愿。然而事业上的困境与感情上的挫折让他开始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踏上自我“救赎”的道路。总体上来说,莱文的“救赎”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他从迷茫与失败阶段逐渐完成道德的升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跨入自我“救赎”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莱文是迷茫与失败的。首先,在事业方面,他的很多想法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和支持,工作中处处碰壁。莱文面对大自然的田园般的幻想很快受到当地习俗和道德观念的挑战,作为一个犹太人,他需要蓄须,但是学校和当地人对他的这一习俗强烈地干涉和反对。小说的前半部分充满讽刺意味地揭示了卡斯卡迪亚学院对当地文化传统的破坏,该学院英语系主任法尔茨教授(Professor Fairchild)和介绍莱文来到西部的主管基利(Gilly)在学院建立了严密、保守的等级制度,知识分子在学术上因循守旧,不敢创新,在道德上缺乏正义感,不敢仗义执言,任何可能动摇等级制度的话语行为都被禁止。莱文的职业理想与落后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此他十分压抑。法尔茨主任为了节省开支,从不考虑如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与浓厚人文气息的学院,他对莱文的日常行为要求严格,不允许他关注自由和民主活动,不同意他对教材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其他英语系教授对系主任百依百顺,很少有人发表不同观点。基利在教学等方面也不求创新,不愿更新教材,较少与学生沟通、交流,他之所以对莱文热情、友好是因为他想拉拢莱文,帮助自己在权力斗争中获胜。此外,在英语系的教学方面,该学校只强调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使用文字进行交流的需要,过时的教材和陈腐的观点存在很多问题。莱文因要求恢复曾被取消的人文课程而遭到嘲笑和抵制。

莱文热爱文学,懂得人文科学的重要性,他不满意学校只强调语法教学的理念,试图对学校的英语系进行改革。他主张教师的民主、人文精神和道德责任,建议废除语法考试,不使用语法书,希望革新旧的教育体制,提倡使用新课本和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他的改革理念因引起学院领导的众怒而以失败告终。他在与不同人物的相处中体会到大自然美景不代表全部,人类的本性特点最为重要。②事业上的失败唤起了他道德层面的觉醒与升华。

其次,在感情方面,莱文也屡次经历失败与迷茫。他在与女性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坠入情网,但对方往往带着实用主义的目的与他交往。莱文刚到西部时就与酒店女招待拉弗恩偷偷约会,他们的约会地点选择在牲口棚里,这样的氛围不仅毫无浪漫感,而且还被暗恋拉弗恩的叙利亚学生破坏,该学生偷偷带走莱文的衣服,结果他只得光着脚、半裸体地回城。拉弗恩仅仅为了性的满足与莱文交往,根本无法理解浪漫情怀。工作不久后,单身的莱文很快被漂亮的女大学生纳达丽吸引,他关注这个女学生的头发、身材、眼睛、脸蛋,抵制不住诱惑与她发生了一夜情。之后莱文不断自责,因此惹来很多纠结,纳达丽很快以退学相要挟,要求莱文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莱文很尴尬地拒绝了她的要求。后来,莱文检查发现自己在批改纳达丽的试卷中由于计算错误,少加了分数,他只好通过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这成为基利发现此事的线索。

莱文到达西部之后始终处于迷茫的状态,他是一个犹太人,却生活在非犹太人中间,无论在事业上还是感情上处处受阻。作为一个外来人,他与当地的氛围格格不入,这种被隔离的感觉让他十分痛苦。然而,马拉默德为了让莱文在苦难中实现“救赎”,安排基利的妻子波琳走进了他的生活,让他用行动承担责任,实现灵魂的“救赎”。

波琳这一人物在整部小说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她是莱文的引路人,让莱文懂得了真爱与责任,她虽然在外貌上算不上惊艳,但拥有独特的气质,吸引着莱文。波琳意识到了学院的守旧与腐败,她不满足于现实的生活,希望摆脱不幸的婚姻和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处于事业和情感低谷的莱文渴望找人倾诉,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这时波琳走进了他的生活。对波琳的感情让莱文学会了给予和接受爱,他甚至希望与波琳组建家庭,承担起丈夫的责任,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莱文的行为是圣洁的,他与波琳的恋情值得尊重。

在小说的开头,莱文有理想,有抱负,在和波琳的倾诉中找到了自我,只有和波琳在一起,他才会有活力,不会感到寂寞,也只有在波琳面前他才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优秀品质。可以说,是波琳推动了莱文理解感情的内涵,让他大胆承担起人生的责任,过上有意义的现实生活。

我没有理由不爱她,何况我是爱她的;我承认,我爱她;我们相爱。她也很爱我,我从来都没有这样爱过。这是一个前提,你所选择的前提是你必须以之为生的。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的前提,你的一生会陷入监牢。③

乔国强教授曾经认为莱文与波琳的情感让莱文对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赎救”了自己。在小说结尾部分,波琳告诉了莱文一个秘密,她少女时代曾经叫作约瑟夫森(Josephson),这个名字来自《圣经》,意为长满果实的树枝,预示着波琳可以为自己心爱的人带来新生活。莱文在波琳的身上意识到犹太人的命运在于履行承诺,而不仅仅是对人生价值、成就、名利等的追求。波琳激发了莱文敢于承担责任,勇于付出的犹太精神,是莱文生活发生转变的女神。值得一提的是,波琳当初之所以劝说基利接收莱文来西部教书,主要是因为莱文长得像一个曾善待她的犹太男孩,莱文的回答“我被选中了”正喻指他作为犹太人的“选民”身份。作为“选民”,他需要有道德意识,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完成“救赎”。

西摩尔·莱文通过禁欲完成了再生,波琳推动他认识自我,理解责任,过上了真正有意义的生活。人的生存是经历磨难和否定的悲剧,现在有了可以悔过赎罪的机会。赎罪存在于尘世。与波琳的关系让莱文成熟了起来,他懂得了生活的意义和责任。他在这种认识之中“救赎”自己,开始了真正的“新生活”。韦伯说过,为了在尘世的诱惑中“救赎”自己,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莱文在觉醒的道德意识中通过禁欲担负起对自己、他人、家庭、社会的责任。莱文的专一和责任感体现了其身上的犹太特性,他承诺娶波琳为妻,担起了爱的责任和义务,从这一点上来看,莱文虽然在事业上一无所成,但在爱和责任方面实现了自我“救赎”和超越。

①霍夫曼、丹尼尔:《美国当代文学》,王逢振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57页。

②赵博:《流变中的犹太意识——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第147页。

③Malamud,Bernard:A New Life. New York: Farrar,Straus & Giroux,1961,p338.

作者:苗青,文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美国犹太裔作家作品研究,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英美文学方向。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微小说研究(一)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3262016T10 (supported by“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编号3262016T10)

猜你喜欢

伯纳德
勇气
解读《湖畔女郎》中的身份问题
勇气
难以捉摸的老虎
多元背景下新型城市公园设计初探
这对法国7旬夫妇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
盛开在切尔诺贝利无人区的鲜花
谢丽尔的生日是哪天?
难以捉摸的老虎
“蝴蝶夫人”还是“蝴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