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

2016-07-11邱悦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个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经济的联系较强,从而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之间的关系得到增强。文章在立足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定义和观点的基础上,以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框架为研究依据,以消费品、中间品和资本品这三种贸易品类别为代表,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类别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贸易品类别和国际周期协动性的关系。

【关键词】贸易品类别;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货币合作;经济全球化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就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逐渐的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发展,从而有利于我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保护我国合法权益,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经济基础,同时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扩大以及利用外资提供了新的契机,最终提升我国贸易的依存度,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809亿美元增加到4.16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5%,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除此之外,在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账户开展的影响下,导致资本的流动规模得到了扩大,从而加强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区和第二大经济区都有自己本区域的主导货币——美元和欧元,但是亚洲作为世界上的第三经济区却并没有自己的主导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亚洲的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更多的亚洲国家提倡在亚洲区域内建立亚洲货币联盟,实现在亚洲区域内使用同一种货币的目的,消除汇率风险、减少货币交易成本,从而加紧亚洲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带动亚洲经济的整体发展。但是一旦加入亚洲货币联盟也就意味着国家失去货币的自主权,货币权由联盟国共同商讨所决定,从而减弱了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中的调控作用。除此之外,当前亚洲各个国家是否有具备实施货币统一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环境都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货币的一体化虽然可以从经济方面将亚洲的各个国家进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货币一体化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周期是否能够进行同步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是需要进行慎重的调查研究和思考。而与贸易强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的就是贸易品类别,因此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与各个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经济的联系较强,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强,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之间的关系得到增强,因此研究国际经济周期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规律,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加强对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概述

经济周期也被称为商业周期和景气循环,以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为特点,分为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四个阶段,表现在图标上显现的是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形式,反映的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变化。经济周期的成因分为外因论、内因论和综合论三个部分。其中的外因论由太阳黑子理论、创新理论和政治性理论三部分构成,主张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与外因论不同,内因论强调周期的来源源于经济体系内部,分为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消费不足理论、心理理论。综合论认为影响周期的因素是多样的,是对内因论和外因论的融合,其中影响经济周期的基本因素包括人类自身特性、私有制、市场机制、按资分配、货币职能进化五个因素。国际经济周期指的是在国际范围内经济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涵盖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三个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两国之间实际经济活动的双边相关性来反映两国的经济周期协动性程度。

当前国内外对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双边贸易强度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双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正相关。通过对第一大经济区和第二大经济区的调查研究發现,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越频繁,双方之间的经济周期性协动性也好,相反,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交往频率低也会降低双方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由此可见,经济周期协动性和贸易强度是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相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有着密切关系,发达国家的两者之间的正相性更加明显,而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就表现的不是很明显。因此,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内的贸易方式才是影响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关键因素。第三种观点认为,双方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比较多,即国际贸易的强度比较大,带动的是国际分工的更加合理性,而国际分工的更加合理使得国际贸易强度和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关系减弱。第四种观点认为国际贸易对国际周期性的影响主要是由双边垂直专业化引起,跟贸易强度并没有什么关系。垂直专业化指的是受历史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国家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强调的不是双边贸易而是多变贸易,通过第三方、第四方的介入将他国进口中间品作为本国产品的投入品,从而实现国际领域内分工的最大化。

二、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框架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包括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涉及国家、社会、市场及自然等多个领域,是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其中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国家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对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框架的构建离不开经济环境,特别是当前经济市场的瞬息变换,经济环境的重要性更是得到更加突出的显现。

经济主体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能够为自己的经济行为负责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利益的经济有机体。从不同的角度划分,经济主体有着不同的分类。从宏观的角度划分,经济主体分为政府、企业、个人;从微观的角度划分,经济主体分为企业、农户、居民。假设该经济中有E和F两个国家,存在着三个经济主体,分别为居民、企业和零售商。居民的所得主要通过劳动所得,所得收入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于个人消费,例如吃饭、购物、交际、交通、旅游等;另一方面主要应用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企业主要通过雇佣员工进行生产获得收入。参照BGG模型引入零售商,零售商充当中介的身份先从企业购买产品,然后再卖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差价来获得利润。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假设E和F两个国家的经济环境相关,并且使用同一种货币,可以进行交换和转换。

(二)模型框架

构建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模型框架,需要分别从个人、企业和零售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居民作为微观经济环境中的经济主体,在国民经济处于基础地位。如果E国的居民使用的产品主要以本国产的产品为主,那么E国对F国产品的依赖程度就比较低,因此E国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也就是说E国的产品替代弹性比较小,F国对E国的经济影响就比较小。反过来,如果E国的居民使用的产品主要是从F国进口而来,那么E国对F国产品的依赖性就比较高,因此E国的产品替代弹性就比较大,从而F国对E国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第二,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是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有机结合的产物,在经济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E国企业从F国进口产品的数量比较多,那么就意味着E国企业在出售这些产品的价格就受到F国的影响,当F国这些产品的价格比较低,那么从F国进来的产品在本国内进行出售的时候价格自然也会相应的低一些,反之如此。当F国的产品的价格比较高的时候,E国可能会减少从F国进口产品,但是社会上对着些产品的需求依然会存在,因此E国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自然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数量,因此F国对E国的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比较大。反之F国对E国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影响比较小。第三,零售商在经济主体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构建主要以BGG模型为主。当产品的价格低一些,零售商从中获取的利润就比较大,那么双方的协动性就比较高,当产品的价格比较高的时候,零售商从中获取的利润就比较低,那么双方的协动性就比较低。

三、贸易品类别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

虽然贸易强度是影响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同的国家在进行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贸易品类别是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而贸易品类别的不同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贸易品指的是在双方的国际贸易中能够进行运输和位移的产品,其中主要以工业品和农产品为主。与贸易品相对应的概念是非贸易品,指的是不能在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产品,不能进行位移和运输,主要包括建筑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业等。在贸易品类别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消费品、中间品和资本品。消费品又被称为“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指的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品四种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两种主要特点。其中非渴求品包括新的非渴求品和常规非渴求品两种类型。中间品以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品生产周期为原理,指的是在初级产品加工到提供最终消费过程中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例如原材料、燃料等。资本品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即固定资本,例如车床等,具有互补性的显著特征。

国家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国家贸易品类型的决定性因素。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主要以中间品为主,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例如中东沙特阿拉伯有着丰富的石油,石油输出占据全世界11.8%,但是消费品和资本品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就十分的少,在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不足10%,而中间品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80%。虽然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但是消费品和资本品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仍然不足30%,其中资本品所占的比重更是不足4%,中间品的比重占有7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达国际经济发展水平高,主要以技术型产业为主,因此中间品和资本品在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有20%左右,中间品只占50%左右。

既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品类别上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那么贸易品类别又会对经济周期协动性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品类别主要是以消费品类别为主,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势必会带动消费品的生产力水平,从而会降低本国消费品的价格,增强国产消费品的竞争力,由本国消费品代替进口消费品,最终导致该国产出上升而另一国产出下降。消费品的替代性弹性更是和消费品贸易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消费品规模越大,产品的替代性弹性越大,也就表明着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消费品市场的影响越小,因此,两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也就越低。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近十年来和东盟双方贸易额以20%的速度增长,在2011更是比2010年同比增长24%,年贸易额更是超过3500亿美元。从表面来看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得到了增强,但是仔细发现我们可以得知东欧贸易中主要以占贸易总额80%的中间品贸易为主,并且与东盟的中间品贸易中最大类是与消费品比较接近的工业用原料贸易。在这样的贸易品类别结构中,中国和东欧各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虽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从深层次的角度考虑出发,中国和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更加不同步,最终造成中国和东欧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不断弱化,从而严重阻碍了亞洲货币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四、总结

综上所述,贸易品类别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品的替代性弹性越大,那么两个国家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就越低,反之如此。国内需求促使双方贸易强度进行变化,因此除了贸易品类和贸易强度对国际周期协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内需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信,马昀.单靠汇率变动不能有效地调整经常项目——中国贸易品、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与经常项目调整[J].国际经济评论,2005,(2).

[2]程惠芳,岑丽君.FDI、产业结构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J].经济研究,2010,(9).

[3]杜群阳,朱剑光.产业内贸易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12).

[4]梅冬州,赵晓军,张梦云.贸易品类别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J].经济研究,2012,(S2).

[5]任希丽,张兵,李可爱.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与其东亚贸易伙伴的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3).

作者简介:邱悦(1994-),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贸易。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
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影响及对策分析
钢铁行业的全球化研究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我国实现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