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2016-07-11吴雨
【摘要】在企业的财务战略中,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阐述了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产生的背景以及主要的特征,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相对于股东财富最大化来说,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制定财务战略目标的理性选择。文章通过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的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产权理论基础;人力资本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也越来越完善,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财务战略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反响,对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制定。但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应用来看,在普通管理层的应用较多,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则十分的稀少。
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出现的背景
(一)“内部人”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实权大多掌握在“内部人”的手中,这些“内部人”挥霍着不完全属于他们自己资本,一味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以整体的利益为重。对于股东和经营者来说,他们之间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和经营者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便尽可能的利用其自身优势,牟取暴利。随着企业的发展,在股东的授权下,经营者掌握的权利日益增加,使企业更多的掌握在经营者的手中,这就容易造成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利谋求私利,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其获得利益的大小,完全掌握在经营者的手中,甚至经营者的行为完全和股东的目标相背离,从而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制约企业发展
因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在我国各种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很少。如果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利益范围的缩小。而实现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果股东的一切行为决策都以保障自身利益为宗旨,必然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生冲突,最终使企业的盈利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应该相互合作,共同受益。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强调时,更加注重追求共同利益,实现多赢,唯有如此,才可以得到各方的支持,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才能顺利开展,企业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排他性
在企业之中蕴含众多契约关系,包括股东、代理人、普通职员、债权人、政府、生态环境等,它们都代表着各自的利益,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来说,一般都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终极目标,这个目标的最终得益者是内部利益相关者,然而,却排斥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消费者、政府、环境等。所以,就造成企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产生不和谐因素,最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若要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离不开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容易导致内部利益相关者利用自身掌握的权利来谋取私利,而且还会加剧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所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便应运而生。
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
(一)产权理论基础为利益相关者理论
就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而言,它的产权理论基础为新古典产权理论。新古典产权理论指出:股东作为企业投资者,承担着最大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最大的控制权应该掌握在股东的手中,而且,股东也应该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该理论重点强调了股东在企业内崇高的地位,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企业战略目标。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则不同,该理论指出:不应该只突出股东的地位,还应该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管理者、普通员工、消费者以及政府等,企业经营风险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当然,也应该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投资,企业应当以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战略目标。
(二)采用共同治理的模式
就目前而言,关于企业治理模式一共有两种:第一,单边治理模式;第二,共同治理模式;前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后者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在企业之中存在众多契约关系,包括管理者、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社会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担负着企业的运营风险,所以企业的权利不应该只掌握在股东的手中,企业的收益也不应该只有股东分享。在大型企业中,股东可能会比较分散和被动,同其他利益主体相比,可能处于劣势,不能更好的行使手中的权利,更不能肩负其职责。因此,坚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单边治理”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应该推行“共同治理”模式,从而使得各个利益主体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注重“共同分享”利益
企业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包括股东、代理人,普通职工、债权人、环境和政府等,因此,若要实现企业的繁荣发展,必须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平等和独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企业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由股东所有,而人力资本由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日益明确和细化,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突出,而企业的运营风险也逐渐的加大,股东不再是唯一的风险承担者,而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既然风险共担,而且企业也是由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投资创建,那么自然应该利益共享。所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理论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繁荣发展。
(四)更加注重凸显人力资本价值
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企业的构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他们都是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本的作用逐渐的退化,重要性也逐渐的降低,然而,人力资本的价值却日益凸显,在知识经济时代,代表着知识和技术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风险的承担而言,当面临风险时,物质资本的持有者可以采取轉移资本的方法,从而使得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人力资本则不然,人力资本具有两大特性,其一是专用性,其二是群体性。人力资本容易对企业产生依赖性,当风险降临时,一旦离开企业,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容易在行业间流动。所以,人力资本往往承担着更大的运营风险。因此,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凸显人力资本的价值。
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战略实现的措施
(一)确保绩效与薪酬的匹配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应当充分重视薪酬战略的构建,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唯有实现薪酬的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对人力资本的有效控制,才能提高企业内部职员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关于薪酬的管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薪酬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雇员的去留,以及雇员工作的效率。企业应当充分重视薪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根据雇员的工作性质以及自身特点,实施合理的薪酬管理,从而发挥出薪酬的激励作用。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使得职员的薪酬与其创造的价值成正比,即实施绩效薪酬的财务战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构建透明的晋升通道,从而使得雇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绩效与薪酬相匹配,在激励员工的同时,也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晋升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应聘,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
(二)采用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实现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化,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企业文化等。再将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使之在市场上流通,实现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最终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增加。企业资本经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资本经营;其二是人力资本经营。资本经营通过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实现资本的增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本经营的实施,应该注重培养创新理念,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摆脱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采取一切措施,整合企业资源,使之集中于优势领域,如:高品质产品、优秀管理者。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得到高效利用;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使之更加立体化,并向着多元化发展,从而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企业实施资本经营过程中,企业具备的各种资产,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作为企业的营运对象。而传统经营模式则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重有形而轻无形,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制约作用。资本经营模式的实施,能够使企业不再只强调物质资本经营,改变企业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使之将资本经营的重心转移到人力资本经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经营的重大作用,而且,还要结合物质资本经营的作用,使二者合理的组合在一起,相互协调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两者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确保收益的合理分配
收益分配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发放股利对企业价值造成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变更股票价格,来权衡股利制度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越来越规范,企业的管理机制也越来越完善,企业股利分配制度的制定,需要保护好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而且,还要根据企业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来不断地完善股利分配制度。股利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股利的发放与否。即:是把年度内所有税后收益作为股利来发放,还是将其留存;第二,股利发放的方法。共有三种股利发放方法:固定股利、穩定增长股利、剩余股利;第三,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股票股利、现金股利、其他形式股利;第四,股利支付率。企业确保收益的合理分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而且还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兼顾了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不仅如此,还改变了传统只重视物质资本分配的观念,使得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并重,实现了利益的共同分享。
(四)发挥成本优势
成本领先战略的含义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控制成本的消耗,使之降到最低,从而在行业内,成为成本领先者。基于市场竞争的视角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成本领先应当是长期的、不间断的,而且应该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的性质。从本质上来讲,成本领先主要是利用降低成本的方法,以消费者的利益为本,使消费者收益,从而使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一般情况下,如果两样产品的功能一致,对于竞争者来说,通过降低成本,使之远远低于竞争者,那么企业便具备了极大的成本优势,成本越低,其竞争力就越高,对竞争对手的威胁也就越大,甚至使其被该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应当充分重视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唯有如此,才能不断的提高其竞争力,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当前市场竞争情况而言,成本优势高的企业能够“进可攻,退可守”。在市场竞争中,若竞争对手选择进攻型战略,那么因为自身产品成本低,具有更高的边际利润,所以可以选择价格跟进的策略;若竞争对手选择防御型战略时,那么由于自身边际利润高于竞争对手,就可以将这部分利润用来研发新的产品,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促使企业获得更快的发展;而且,企业也能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出击,与竞争对手展开价格战,价格战的胜负,一般属于成本低的一方,所以,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大大的受益。
四、结语
利益相关者理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确立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给予的启示: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容易造成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战略是新时期企业发展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蔡维灿,李春瑜.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财务战略[J].经济管理,2012,(7).
[2]刘泽政.基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探究企业财务战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
[3]蔡维灿.企业相关者利益财务战略实现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2013,(23).
[4]朱玉红.企业财务目标: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基于博弈均衡理论视角[J].财会通讯,2009,(3).
[5]高香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
作者简介:吴雨(1995-),男,安徽滁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