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产品付费的矛盾现状

2016-07-11颜君莫雪林陈丽娜李丹周雨晴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版权自我

颜君 莫雪林 陈丽娜 李丹 周雨晴

摘要: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不断增长,互联网+1概念不断的市场化,高校学生正在成为网络文化产品消费的主力军。通过对广西高校学生文化产品消费观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矛盾的现象:在进行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时,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愿意支持正版,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却会为了避免付费使用网盘中免费甚至部分盗版的网络文化产品。本文试图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去分析这一矛盾现象,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更好地促进网络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进程,进一步促进网络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产品;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付费;版权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3

绪论

近年来,广西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加速推进,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广西正在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潮。此时,广西能否把握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契机,与时俱进地转变文化产品消费观,建立成熟完善的文化产品消费市场,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青年消费群体的引导。基于这一迫切的市场需求,我们对青年消费群体样本——广西高校学生文化产品消费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了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在进行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时,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愿意支持正版,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却会为了避免付费使用网盘资源(里的免费资源)等盗版的网络文化产品。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因此,本文试图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去分析这一矛盾现象,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也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有关部门更好地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文化产品消费观,保护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高校学生“付费”理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简介

1.调查方法:网络调查问卷与访谈录音

2.调查对象。通过向广西各大高校学生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回收到370份有效问卷。为进一步了解广西区内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及真实文化消费状况,在对网络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来自区内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贵港等地高校的50名学生进行了面对面采访调查,收集到了50份采访录音。

3.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与采访设置的内容包括文化产品消费分类、文化产品消费支出特点以及对文化产品“付费”的看法这三方面。

(二)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1.网络问卷调查

通过对收回的370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得出结果见表1。据此,可以发现:广西区内高校学生对网络“付费”行为普遍认识并可接受。

在被调查的广西区内高校学生中,95.14%的学生平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可见网络已深入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大学生们也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观看电影、电视剧、电子书或购物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消费,以实现其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娱乐丰富生活等的目的。其中在对于文化产品“付费”的看法这一部分问题中:“对视频网站实行的付费观看行为”51.62%的学生认为大体可以接受;“对网站实行的充值会员可免去观看广告的看法”43.51%的学生认为大体可以接受;“对消费网络文化产品需付费的看法”57.84%的学生认为大体可以接受,但是希望价位更低;“对观看网络主播直播间时常常会产生的付费行为的看法”42.97%的学生认为应认真考虑性价比,适当选择支付。由此可见,“付费”这一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变得普遍,且大学生们可接受对网络文化产品“付费”的行为并愿意支付费用。

2.采访调查

通过对采访录音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见表2。据此,可以发现:广西区内高校学生对于网络文化产品付费在态度与行为上存在矛盾。

在被问到“是否会为了避免付费而在百度云或网盘中寻找资源”这一问题时,接受采访的50名区内高校学生中有36人回答会为避免付费而在网盘中寻找资源,认为这样既十分方便且省钱。然而这些选择避免付费而使用网盘的受采访者在上一问题“对‘付费这一消费理念的看法”中大部分是给予了“支持付费”的回答。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在对保护正版网络文化产品这一问题所持态度是“支持正版”的,然而在进行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时却不愿意为正版产品付费甚至使用盗版产品,这一态度与行为矛盾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运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分析广西高校学生网络文化产品消费矛盾现象

高校生普遍出现支持正版使用盗版的消费心理从何而来?若用弗洛伊德心理动理论分析,便有据可依了。

所谓本我是指最原始的我,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将“本我”作为追寻快乐,避免痛苦,是无意识、无计划的。从本源意义来说,这与动物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通常理解“本我”为“本能”。

“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

在我们的采访录音中。50人中有41人支持付费,可是同样50人中36人会为了避免付费而在百度云或是网盘中寻找资源。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370份问卷中,57.84%的学生认为大体可以接受网络文化产品付费,但是希望价位更低。93.51%的学生认为付费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到其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愿望。可以看到,经济因素和安全因素也会阻挡本我对快乐至上的追求,因此它会使本我无意识地避开和躲避付费。广西区内经济不发达,加上大学生群体消费水平相对低,网络产品付费会带来经济负担。而且网络文化产品消费市场并不完善,消费群体对付费安全问题也会产生担忧。对于快乐至上的本我来说,会本能地避开这些烦扰。在自我的意识中,网络上使用免费盗版资源,轻松便捷,不会被人指责,受到惩罚。对比之下,在国外,使用盗版的现象是很少的,他们深知使用盗版是的严重后果。所以他们自我的表现就是支持正版并且使用正版。人的本能会追求最便捷最利己的,在这种本能驱使下,自我意识中也没有使用盗版受指责或是惩戒的记忆,那么就造成广西区内高校中普遍使用盗版的现象。

而其中高校生支持正版的态度是受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判断,这是从超我的角度来分析得来。在我们的采访录音中,50人中有41人支持付费,他们认为每一文化产品的背后都是权利人不懈的努力,付费是对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的尊重。文化消费从本质而言,就是产品消费,在获取他人智力及劳动成果,满足自身需求时,理所当然应该有所回报,付出和索取,这是深植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判断,也是我们的行为与处世准则。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产权保护机制的日益完善、社会法制的日益健全、知识产权等知识的普及、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众媒体的大力宣传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版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支持正版的意识和观念也更容易产生和形成。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超我的自我约束力便会愈发强大,进而产生正面效应,使得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都形成版权意识同时支持正版。这种意识的形成,也会反作用于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知识版权及相关法律的完善与健全,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成熟。

对于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而言,这无疑是喜闻乐见的。但影响高校生消费心理的因素不仅只有超我这种趋于完美的意识,同时还存在本我的反作用,这也是高校生在支持正版的同时依然使用盗版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生行为中表现出的支持正版使用盗版的消费心理正是受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作用而成的自我的外在表现。

三、相关对策

基于以上的发现与分析,可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借力“网络宣传”,加强高校学生版权意识

目前,我国网民的版权意识相对较弱。对待网络付费文化产品,部分网民大多会因为价格、便捷程度等原因选择盗版产品。这是“本我”的体现。经济因素和安全因素也会阻挡本我对快乐至上的追求,因此它对会使本我无意识地避开和躲避付费。这样一来,就为盗版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正因为社会版权意识的薄弱,社会舆论对于侵权行为的监督相对较少,一些运营商抓住这一问题为侵权产品提供了便利以获得自身的私利。这往往使国家的保护显得苍白无力,使版权人处在了孤立无援的处境之下。若不及时加强社会的版权意识,营造版权文化氛围,杜绝侵权行为,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互联网不仅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平台,更是积极进行版权教育和培养付费理念的阵地。高校应进一步扩大版权和付费教育的辐射面,紧跟信息化潮流,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别具一格并且能够进行互动交流的网页或微信平台等,以吸引大学生主动浏览相关内容。此外,高校老师可以改进授课方法,通过网络授课平台在网页上设立讨论区、留言板等,发动学生对“付费行为”和“版权保护意识”的讨论。

(二)培养高校学生对网络文化产品的付费意识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版权之争”与大家业已形成的互联网内容免费消费习惯也有相当大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网民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盗版的“帮凶”。曾有调查显示,48.47%的受调查用户会“经常阅读盗版”。“网络已经形成了免费的文化,在这种环境下怎样让文化的生产者有收益,是一个大课题。”张颐武强调,网络文化产品消费过程中的版权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版权问题不解决好,网络文化消费市场可能会走进一条死胡同,甚至影响到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收费是一个趋势,尤其是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把付费模式引入到商业竞争,形成“尊重创作、尊重版权、尊重知识”的版权道德素养,对于整个互联网产业来说都将是一个良性的促进和发展。

总之,“付费”的深入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高校学生在享受网络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要思考各种各样的法律和伦理道德问题。但是“付费”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要重视整合高校学生自身的版权意识,培养版权道德,通过相应的版权道德教育与实践,达成自愿地认同版权道德规范,把被动的服从内化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版权道德要求内化为良心自主的行为,最终使网络文化产品的“付费”观念深植于学生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完善规章制度与管理

面对高校学生支持正版却使用盗版的矛盾行为,必须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强化学生在网络文化产品消费中对“超我”行为的管理。

版权问题被认为是制约网络文化市场的重要障碍。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多个领域都是盗版的重灾区,知识产权纷争增多、抄袭、产品同质化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观。虽然现阶段我国对网络立法十分重视,在网络版权保护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还存在立法层次较低、混乱无序、前瞻性不够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机制,对版权市场相关主体和行为作出相应的规定和明确各方职责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应建立新型的版权保护体系,做到内容的影响力到哪里,内容版权的保护就要延伸到哪里。在互联网的无限空间里,好的内容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规模和价值实现的可能,版权保护的规则体系的建立应该与互联网发展的全新格局一致,渗透到内容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版权收益的方式也应该打破仅仅货币收益的单一模式,其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赋权应以多种价值回报的方式实现。

最后,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相关运营商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改善产品和服务、完善用户数据体系来构建互联网文化产品大规模用户平台。在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之下,用新的实体、新的组织、新的机制,去做新的业务。在“一体化发展”框架下实现“个性化转型”。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下,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考虑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采取措施保证付费的安全性,以增强人们消费的信心。

四、结语

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以达到三者的平衡。

广西区内高校学生普遍出现支持付费和正版却使用盗版的消费心理正是受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作用而成的自我的外在表现。其中,本我体现在部分学生在对待网络文化产品付费问题上略显犹豫,甚至为了避免付费选择盗版的文化产品。超我体现在高校学生在我国日益健全的社会法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大众媒体的大力宣传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版权意识不断增强。对于受过较高教育的高校学生而言,支持正版的意识和观念是较容易产生和形成,相信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超我对自我的约束力便会愈发强大再加上本我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学生形成版权意识同时支持正版和网络文化产品付费。

相信网络文化产品消费涉及的本我、自我、超我这三者的平衡可以反作用于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日益成熟。

参考文献:

[1](奥)西格蒙徳.弗洛伊德著.自我本我与集体心理学[M].2015.戴光年译.

[2]严晶,孙耀胜.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16(02).

[3]刘稚亚.互联网在文化消费中扮演的角色[J].经济.2016(01).

[4]胡神松,魏纪林.我国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机制的完善[J].知识产权.2016(02).

[5]喻国明.传媒业的脱困之路与端口建设[J].新闻与写作.2016(03).

作者简介:颜 君(1993—),女,汉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就读于广西大学,研究方向:英语。

本文为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广西高校学生文化产品消费调查与分析”(编号:201510593154),指导老师:王文捷

猜你喜欢

版权自我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认同的崩溃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