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根逆行入路切除甲下血管球瘤的临床治疗
2016-07-11丁朋杨蓊勃蒋纯志吴磊董鸿俊
丁朋,杨蓊勃,蒋纯志,吴磊,董鸿俊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 手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6)
血管球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手指甲下[1-3],因为甲下型症状、体征相对典型,也成为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类型。2011年8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0例甲下血管球瘤病例,均采用逆行入路方法切除病灶,术后效果满意,指甲生长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女8例,男2例;年龄22~43岁;食指2例,中指6例,环指2例。术前诊断为甲下血管球瘤,均为单发。术前明显甲板畸形8例,其余2例仅有症状,无明显甲板外观改变。10例Love试验阳性,有明确定位者9例,弥漫性疼痛、缺乏明确定位1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指根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气囊止血带或指根部宽橡胶带阻断血流。沿两侧甲皱襞垂直皮缘方向,向近端锐性切开皮肤,以剥离器轻柔操作,向甲根部近端于上甲皮下适当游离,将上甲皮皮瓣掀起并牵开,即可暴露甲板根部。以剥离器将甲板自甲床反向剥离,掀起甲板近端暴露甲床,并尽可能保留甲板与其余甲床或下甲皮的连接。此时可暴露甲床及病灶,借助显微镜及显微剪刀等器械常规方法纵向锐性切开甲床,暴露下方肿块,完整剥除肿块及包膜后,仔细对合甲床组织,不做缝合或以可吸收缝线缝合甲床,随后将甲板打孔后回纳复位,将剥离的上甲皮皮瓣复位,两侧以强生5/0 prolene无损伤缝线各缝合1~2针,厚敷料包扎。术后伤口常规更换敷料,2周后拆除缝线。
2 结果
本组10例共10指,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血管球瘤,9例切缘阴性,瘤体最小的1例,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术后随访2~3个月,新生指甲外形良好,甲下疼痛症状消失,至随访节点无肿瘤复发表现。
图1 术前切口设计
图2 切开甲床暴露肿瘤
图3 剥离肿瘤
图4 甲板开口后回纳,缝合上皮
图5 术后2周拆除缝线
典型病例:患者 女,右拇指疼痛数年,诊断甲下血管球瘤收治入院。采用甲根逆行入路切除甲下血管球瘤。沿两侧甲皱襞垂直皮缘切开皮肤,将上甲皮皮瓣掀起暴露甲板根部,掀起甲板近端暴露甲床。剥离肿块,可吸收缝线缝合甲床,甲板开窗后复位固定甲板,术后2周拆除缝线(图1-5)。
3 讨论
血管球瘤最初由Wood报道,Masson经过对切除的肿物进行病理检查,正式命名。该病多发于30~50岁人群,中年女性多见[4],甲下是最常见部位[5]。血管球是具有调节体温作用的血管结构,位于真皮下网状层,最常见于甲下、指/趾侧面及手掌。血管球瘤是一种与正常血管球十分相似的肿瘤,表现为血管球的过度生长或增生,在软组织肿瘤中发病率较低,本病的发病原因未知,多认为是正常血管球增生所致的一种良性肿瘤。血管球瘤通常为单发,症状具有特征性,发作性疼痛、难以忍受的触痛及冷敏感被称为“三联征”。典型体征为甲下蓝紫色改变及指甲畸形,Love试验阳性。X线可表现为末节指骨小片状溶骨破坏并具有硬化性边缘。通常较大的肿瘤可引起较为明显的甲周及甲下改变,但瘤体较小者则可无明显体征。目前高频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可帮助诊断和定位,由于临床少见,易误诊为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皮肤结节、色素痣、黑色素瘤等[6]。
血管球瘤的保守治疗通常无效,手术切除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目前多主张采用显微外科治疗,进行肿瘤及包膜的完整切除,但对于肿瘤部位甲床的暴露有不同的方法,传统入路是经甲床切口,甲板局部开窗或常规拔甲等,去除甲板后纵行切开甲床,将甲床仔细向两侧掀开以暴露瘤体,切除后缝合甲床,并将甲板回纳[7]。而这种术式在局部开窗时,易损伤甲床致术后新生指甲变形,影响手指外观,而且甲板回纳时需针线固定,造成更多的创伤。另有其他几种不同手术入路报道,均能有效切除瘤体[7]。
本文报道的甲根逆行入路瘤体切除适用于甲根处单发血管球瘤,其优点:⑴传统甲板开窗法需使用尖锐手术刀进行,由于甲板厚度及硬度的原因,准确开窗的难度较大,需要术者掌握适当的力度,且难以避免由于力度过大造成下方甲床的误伤。而采用甲根部逆行入路则避免了对甲板的穿刺,从而避免了上述风险;⑵甲板开窗法破坏了甲板的完整性,术后需要缝合固定开窗部位的甲板,难度较大,不易固定,缝线张力大时术后指端会产生瘢痕,而甲根部逆行入路由于甲板保持完整,远端往往可与下甲皮保持连接,回纳后缝合上甲皮可达到相对的稳定,因此回纳及定位容易,通常不需额外为固定甲板进行缝合;⑶对于甲根部甲下血管球瘤病例,掀起上甲皮后可较好地暴露甲根,保证肿瘤部位的完整切除。对于病灶距甲根较远病例,可采用其他推荐入路[7];⑷血管球瘤切除不可避免地要切开甲床,术后完整的甲板可起到夹板的作用,有利于甲床修复过程中的塑形。
缺点:该手术方法存在甲床暴露过多,术后可能出现甲板的脱落,渗出较多导致引流不充分的不足,因此应在甲板复位前进行甲板开窗;此外术中逆行剥离甲板,应尽可能保留甲板与下甲皮的连接;对于其他部位病例如甲床远端的病灶,选用此术式时,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暴露,这时可灵活选用其他术式。虽然本组10例术后效果较好,但病例数量有限,临床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1]王澍寰.手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54-757.
[2]Carroll RE,Berman AT.Glomus tumors of the hand.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port on 28 cases[J].Bone Joint Surg Am,1972,54(4):691-703.
[3]张宗康,赵新,劳杰.71例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7,23(2):135-137.
[4]苏彦农,张友乐,田光磊,等.39例手指血管球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20(1):34-35.
[5]Geertruyden J,Lorea P,Glodschmidt D,et al.Glomus tumors of the hand: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51 cases[J].Hand Surg[Br],1996,21(2):257-260.
[6]刘全芳,余承瑶.18例血管球瘤的诊治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3):281-282.
[7]王培吉,张勇,赵家举.经甲床缘切口治疗手指末节血管球瘤[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4):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