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的分析

2016-07-11文孝群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沙洋4482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
关键词:体会优质护理

文孝群 曹 炜(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 沙洋 448200)

王文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延丽萍(山西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室,山西 太原 030012)

蒲 静(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120)

刘玉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李红梅(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亚布力 150631)

彭巧群(湖北省黄石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5)

张静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徐 兵(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亚布力 150631)

钱海霞(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11)

郭立华1张 静1邢艳丽2*(1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1;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特需病房,吉林 长春 130031)

杨慧华(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王 妍 杨雪娇 张晶娥 刘 莹 王兰君(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王延芳(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11)

申 慧(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刘 爽(辽阳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刘丽萍 李玉芳(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山东 平度 266700)

郭 然(阜新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姜继红(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杨阳阳(辽阳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杨继红(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张婷婷 张一飞(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张玉红(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蒋 丹(郑州市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樊娇娇(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心病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李明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十三师红星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哈密 839000)

纪 丛(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张 宇(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张延丽(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冯 娟(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呼吸科,辽宁 建平 122400)

王 琳(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刘雪松(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倪 妮1刘丽萍2宋圆圆1(1 大连市友谊医院内分泌一科,辽宁 大连 116100;2 大连市友谊医院内窥镜中心,辽宁 大连 116100)

罗军红 张红梅 张丽波 姜丽杰*(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林 翠(海南省临高县人民医院,海南 临高 571800)

张景雪(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曲 琦 张金慧 朱建国(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辽宁 大连 116003)

冯建梅(山西省太原市急救中心急救科南站,山西 太原 030001)

刘延娟(南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3)

刘 燕(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2)

戴 玮(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4)

方 香(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吴凌云(巩义市中医院烧伤科,河南 巩义 451200)

陈红菊(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苏 坤(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泌尿烧伤科,山东 威海 264400)

邹慕蔚(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2)

马凤霞(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6)

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的分析

文孝群 曹 炜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北 沙洋 448200)

目的 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由我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一共有14名,护理责任人员一共有7名,同时邀请相关专家一共有13名成立一个意见小组,结合我院的具体运行情况,提出最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结果 根据意见小组对我院手术室护理技术的实际指标以及难度系数给予分析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结论 我院通过建立一个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对手术室护理技术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

对于临床手术室护理来说,其对临床护士的要求非常高,必须要具备非常高的反应速度,在手术当中要做到密切配合,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术等[1]。本文笔者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由我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一共有14名,护理责任人员一共有7名,同时邀请相关专家一共有13名成立一个意见小组,结合我院的具体运行情况,提出最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由我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一共有14名,护理责任人员一共有7名,同时邀请相关专家一共有13名成立一个意见小组,同时,对7名护理负责人的护理管理经验以及管理问题给予详细记录。

1.2 临床方法。①现场调查:采取实地考察方式,小组成员深入我院手术室,现场考察临床护士进行护理的整个过程,同时对观察到的难点、重点以及要点给予详细记录;②查阅相关文献:在网上医学文献库进行查找,同时收集整理和这次临床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给予分析,把相关临床护理分为五类技术,其中包括有环境准备、患者准备、手术当中密切观察、意外事件处理以及手术配合,每类临床技术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成若干个小条目;③讨论分析:其主要以专家意见为主,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析研究,要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给予分析研究,进而对我院相关临床技术指标给予不断完整,采取10分满分的数学评分方法,在专家的讨论之下对其相关临床护理技术的具体掌握难易度给予评分,其中1分:为最容易的技术,10分:为难度最大的技术。另外,将相关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根据难易程度一共分为3类,同时根据专家的建议给予分析研究,同时提出相关意见,进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

1.3 临床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根据意见小组对我院手术室护理技术的实际指标以及难度系数给予分析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见表1。

表1 护理技术实际指标与难度系数

2.2 临床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建立

2.2.1 第一层次:①第一层次包括有护理程序和具体步骤:其布局、人员分工以及常规消毒等,同时还包括麻醉方式以及流程等;②手术室医护人员要求资质:必须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在教员正确的指导之下要有3个月以上的工作经验,已经完成的相关技术以及理论培训

等;③手术室护士能力要求:可以明确掌握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技巧;可以合理、有效的准备相关手术器械,同时对患者全身情况给予正确评估。

2.2.2 第二层次。①培训内容:手术室相关临床操作流程,特殊手术器械,静脉穿刺和输液技术。另外,患者体位摆放以及管道固定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增强人文素质培训的要求;②手术室工作人员资质:要具备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在其护理工作12个月以上的经验,能够独立完成相关技术以及知识的培训等;③手术室护士的操作能力要求:可以及时、有效的排除静脉输液以及输血的障碍。另外,可以根据相关具体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手术器械以及设备,同时可以准确应用,可以熟练配合医师工作。

2.2.3 第三层次。①培训内容:对手术当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指标给予密切监测,同时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准确的识别,对手术期间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能够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以及呼吸机,同时还要掌握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②人员资质要求:要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同时要具备三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③手术室护士操作能力要求:能够熟练进行甲类手术配合,对相关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能够共同参与相关护理技术讨论以及管理,同时能够提供相关护理咨询等[2]。

3 讨 论

医院手术室护理和其他科室的护理来说,其对护士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配合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相关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的时候,可以使手术顺利性明显提高,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进而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3]。本文结果显示,根据意见小组对我院手术室护理技术的实际指标以及难度系数给予分析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

总之,我院通过建立一个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对手术室护理技术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 吴若愚.分层次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55-1056.

[2] 周鸿志.分层次带教在产科手术室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3):389-390.

[3] 柴艳红.分层次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成效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1477-1478.

优质护理在局麻眼科手术配合中的体会

王文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局麻眼科手术的配合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配合局麻眼科手术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术前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爱心的护理有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术后热心护送手术患者及时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并告知手术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运用于局麻眼科手术中,得到了手术医师、手术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消除了手术患者紧张和恐惧的负面情绪,同时促进医护关系更加和谐 。

【关键词】优质护理;局麻眼科手术;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27-02

手术室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陌生、紧张、恐惧的场所,然而手术治疗又是患者解决病痛的唯一办法,因此,优质护理在这个需要手术治疗、清醒状态的特定场所里,既满足了手术患者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眼科的专科护理,同时也是促进手术患者日后康复的关键。优质护理在局麻眼科围手术期中的运用,有利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相互沟通;更有利于手术患者顺利地配合好手术[1-3]。现将优质护理在局麻眼科围手术期中的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访视

在人体所有的器官当中,眼的结构精细,且极其敏感。眼科手术一般情况是在局麻状态下进行地,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很多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因此,要重视术前反应。

1.1 患者的基本情况护理。手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了解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查阅病历,了解手术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有传染病史,各项检验及化验结果,手术的预定方案,是否有并发症及既往手术史等;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体质量、那个是患眼及其皮肤状态、四肢活动度等。了解手术患者的经济状态等。

1.2 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手术室对手术患者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所以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手术患者时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首先自我介绍,通过耐心的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过程及手术室的环境,来消除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障碍,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及其对手术室环境了解,使手术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好手术治疗,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告知:手术期间巡回护士会一直陪在手术患者身边,让手术患者放心,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好手术治疗 。

1.3 患者家属的护理宣教。手术前1 d,让手术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手术患者还要注意保暖、戒烟,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手术患者入手术室之前不准化妆、不准戴首饰及贵重物品;如果是糖尿病的手术患者,入手术室之前,手术患者不要空腹;如果是高血压的手术患者,入手术室之前,手术患者要先降血压。宣教时,尽量满足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情感需求 ,进行准确有效的健康宣教,消除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手术患者入手术室之前要戴好腕带,穿好患者病服,以便核查。

2 局麻眼科围手术期的配合

2.1 物品准备:常规眼科包,一次性物品,高值耗材,眼科专科器械,暖风机,心电监护仪,凝胶体位垫等。

2.2 术前护理:手术当日由巡回护士去术前准备间接待手术患者,因为彼此熟悉、认识,可以减少手术患者的陌生感。对手术患者基本信息再次核对,检查手术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紧握着手术患者的双手,核对手术患者腕带,询问饮食情况及睡眠情况,询问手术患者那个眼睛需要做手术。在手术患者未进入手术室之前再次进行心理沟通,消除手术患者对手术室陌生环境所产生地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置手术患者为平卧位,使用暖风机给手术患者保暖;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手术床上铺垫高分子凝胶垫。对于手术时间较长者,手术患者骨隆突处,贴上爱力敷泡沫敷料,减轻压力。手术患者要妥善固定,以防跌倒和压疮的发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静脉通畅[4-5]。连接心电监护,检测各项生命体征以便观察。给健康的眼,涂红霉素眼膏,以免弄错。在手术室,工作人员要避免闲谈嬉笑。手术开始过程中,所有无菌操作要规范,让手术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更好地、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提供安静、舒适、清洁的手术环境。只有这样,手术医师才能集中精力,不受干扰地进行精细之极的眼科手术。

2.3 术中护理: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及时提供手术中所需物品。因为手术通常采用局麻,多数手术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是清醒状态;在这个特定场所,任何微小的声音、不良的语气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易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我们做各项操作时,要避免物品之间的碰撞声、避免大声喧哗及不必要的交谈,以免给手术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负担,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要注意观察手术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手术患者的主诉和肢体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维持静脉通畅。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医嘱用药,静脉静滴抗生素,预防手术感染。术中持续给予手术患者保暖。对于手术时间较长者,如手术允许的话,适当将手术床每隔1 h向左或向右倾斜10°,改变手术患者受压部位,改善局部受压部位的微循环。器械护士熟练配合手术,尽量做到专科手术专人配合。

2.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时,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师给患者涂眼膏,包扎术眼。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或身体瘦弱及肥胖的手术患者,重点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受损、压红等皮肤问题。用温盐水将手术患者面部的血迹擦净,协助患者下床,坐轮椅,并告知手术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观察,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 体 会

术前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爱心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术后热心护送手术患者及时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告知手术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优质护理的运用,不但可以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而且能够使手术患者顺利配合手术完成;同时促进了护患关系、麻护关系及医护关系更加和谐。因此,优质护理在我院局麻眼科手术的配合中得到了手术医师、手术麻醉医师、手术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提高了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贾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前后病人满意度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3(35):260-261.

[2] 胡晋平,刘君,刘征,等.术前眼科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1285-1288.

[3] 林清,王锁珍,周娜.浅谈近视眼手术方法选择与LASIK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29-330.

[4] Fu Qiang,Kang KW,Han HK.Repeated dosing of piperine induced the gene expression of P-glycoprotein via the stimulated Pregnane-X-receptor activity andaltered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iltiazem in rats[J].Biopharm Drug Dispos,2012,33(8):446-454.

[5] 陆霞.针对性疏导模式对局麻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5):152.

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对早期大肠癌内镜下手术的临床价值

延丽萍
(山西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室,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 对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早期大肠癌患者行内镜手术中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内镜手术治疗的84例早期大肠癌疾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展开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护理完成后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两组不同模式的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所用时间、内镜手术操作时间明显比观察组的患者更长,而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观察组。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对早期大肠癌疾病的患者在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大肠癌;内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28-02

大肠癌属于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类疾病,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1]。不仅在我国即使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大肠癌的临床发病率仍然相对较高,在美国该病的男性患者人数仅仅次于肺癌,女性患者人数也仅次于乳腺癌,我国大肠癌疾病男性女性的发病率均已经达到20%左右。目前在我国大肠癌疾病治疗所需要费用仍然相对较高,使患者及其家庭不得不背负沉重的负担[2]。近年,大肠癌发病患者逐渐表现出年轻化趋势,而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是中晚期,此时治疗效果较差且患者预后并不理想[3]。故而应对大肠癌患者尽可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我院对于早期大肠癌患者均展开内镜下手术治疗,与此同时部分患者尝试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早期大肠癌患者,均行内镜手术治疗,以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0~88岁,平均(62.9±5.7)岁;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3~86岁,平均(62.7±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比较。

1.2 方法: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术前:帮助患者办理各项入院手续,为其安排床位,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尤其应注意近期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健康教育,协助其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将医院的基本情况、相关医师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向其进行介绍,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充分熟悉内镜手术的意义、注意事项,提示并指导患者做好术前饮食准备和肠道准备。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术前协助患者更换检查裤、摆好体位,贴好电极板,严防将患者皮肤灼伤。②术中:设法一直保持患者的舒适和维护患者的尊严,根据术者要求及时进行手法防襻及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嘱咐患者术中不适时要及时告知。做好患者的监护工作,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神志及生命体征。③术后:耐心向患者说明手术已顺利完成,消除患者顾虑,协助患者更换衣服,安全返回病房。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 d、避免用力过猛,要求患者禁食2~3 d,如无腹痛和便血等症状,可于48 h后进流食,72 h后进无渣饮食1周。及时给予静脉输液,严格遵医嘱及时、准确地补充血容量。3 d内观察大便颜色,特别关注患者有无便血、剧烈腹痛等症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保证足够休息。患者康复,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嘱咐患者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做好健康宣传教育,提醒患者隔半年回医院复查内镜,观察复发情况。留下患者联系方式,以督促其定期复查[4]。

1.3 满意度评价方法:在患者出院当天,通过问卷不记名打分形式,对早大肠癌手术期间护理患者满意度进行了解,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5]。

1.4 观察指标:选择早期大肠癌内镜手术操作时间和早期大肠癌治疗总时间、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早期大肠癌疾病内镜手术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2 结 果

2.1 早期大肠癌疾病内镜手术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患者对早期大肠癌内镜手术期间护理满意度达到81.0%;观察组患者对早期大肠癌内镜手术期间护理满意度达到95.3%。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早期大肠癌疾病手术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2.2 早期大肠癌内镜手术操作时间和早期大肠癌治疗总时间:对照组患者早期大肠癌内镜手术共操作(42.68±18.49)min,该组早期大肠癌疾病共住院治疗(6.59±1.42)d;观察组患者早期大肠癌内镜手术共操作(28.92±10.45)min,该组早期大肠癌疾病共住院治疗(5.37 ±1.15)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对照组在早期大肠癌疾病内镜手术治疗期间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早期大肠癌疾病内镜手术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伴随着我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医疗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加之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大肠癌疾病手术治疗所需要的高昂医疗费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医疗费用的支出已经成为继生活必须及教育支出两大主要支出之后,人民正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第三大的消费领域。如何能够在有效的防病治病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医疗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控制,使医疗费用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实现“既要少花钱、又要治好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也是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努力的一个主要方向,而临床路径模式正是对医疗质量与医疗费用之间进行有效联系的一个桥梁[6]。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主要是依据护理服务的相关计划和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通过全面的检索、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制定并实施临床护理服务计划,并在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路径的相关内容。路径设计以时间作为横轴,以治疗和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作为纵轴。每班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均应该按照当日的护理路径所列出的相关内容,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实施相应的有效护理服务,并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科学全面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早期大肠癌疾病内镜手术期间护理满意度达到95.3%,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81.0%,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一数据可以充分体现出,临床护理路径服务模式在早期大肠癌内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服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仅有1例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说明,该项手术护理服务模式,可以使早期大肠癌内镜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该项护理服务的优势,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唐健宏,卓巧惠,黄爱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4,16(17):74-76.

[2] 夏凌霞,范井月.临床护理路径在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9-20.

[3] 丁彦青,杨磊.重视早期大肠癌,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69-71.

[4] 蔡文智,智发朝.消化内镜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31-362.

[5] 邓惠君.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4,16(5):71-72.

[6] 淦细红,吴娇臻,陈和珍,等.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态势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8(4):345-347.

[7] 李春兰,王志莲,宋德海,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5(12):16-18.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蒲 静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255120)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方案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抽取152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其焦虑发生率为29(38.17%)而健康者所占比例为47(61.83%),对照组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发生率为44(57.90%)而健康者所占比例为32(42.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采取护理干预方案,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和心率,而且有利于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手术室;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0-01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场所,而手术治疗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造成各种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手术的疗效造成一定的影响[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逐步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手术室环境的优劣及护理服务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结果[2]。护理干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制定的护理方案,有利于保证患者在治疗时保持好的心境。我院手术室将护理干预应用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积累了部分经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52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护理服务的患者作为科研对象并平均分组,男性:女性患者为1∶1;患者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45±10.5)岁;麻醉方式: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各76例,其中骨科手术60例,胃肠外科手术50例,胸外科手术42例。入组的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表示知情并签订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3-4]: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包括给患者测血压、向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等,做好术前化验检查及完善术前准备,保证器械消毒到位,术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具体为:①术前探访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而且在探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出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应注意问题,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将术中可能出现问题、术中注意问题、术后并发症制成手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②手术开始后要替患者保护隐私,术中要不定时的与患者做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对出现生命体征变化的患者,要及时安慰患者并同时对其进行鼓励。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严禁动作过大,要井然有序。③在麻醉结束患者苏醒后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其手术情况,解除患者紧张及情绪波动。护理人员建立随访制度,为患者的饮食、运动提出合理建议。

1.3 评价标准[5]:按照汉密尔顿焦虑评定标准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其中焦虑评分超过14分,轻度焦虑为13~7分,低于7分视为患者健康。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其焦虑发生率为29(38.17%)而健康者所占比例为47(61.83%),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发生率为44(57.90%)而健康者所占比例为32(42.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注意情况对比分析[(±s),n(%)]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注意情况对比分析[(±s),n(%)]

组别  焦虑  轻度焦虑  健康对照组(n=76) 9(11.85) 35(46.05) 32(42.10)观察组(n=76) 2(2.63) 27(35.54) 47(61.83)t值 -2.718 P值  <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护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目前已经不再是以疾病为中心,而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并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目前临床护理服务主张实施护理干预。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治疗的重要场所,而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手术质量的高低和护理服务密不可分。在手术的过程中除了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破坏外,同时也会造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一线护理人员拥有合格的专业医学知识,而且要求能够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护理干预会贯穿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的特点,通过为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保证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的要求落到实处。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其焦虑发生率为29(38.17%)而健康者所占比例为47(61.83%),对照组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发生率为44(57.90%)而健康者所占比例为32 (42.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且有利于减少医患矛盾,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伍香姑.探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30) :6661.

[2] 裴颖.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6-357.

[3] 刘锐,石秀杰,宋艳,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00-2001.

[4] 甄巧芳.聚焦解决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42-343.

[5] 傅菊红.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332-1333.

运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的效果分析

刘玉芹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温馨助产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助产模式进行助产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进行助产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以及分娩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35%,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0%,对照组的产妇总产程为(10.15±1.40)h,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为(7.15±1.12)h,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125.56±3.52)mL,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62.31±5.13)mL,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7.12±0.12)分低于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46±0.31)分。结论 在临床助产护理工作中采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效果更加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助产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1-01

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我院则采取温馨助产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为了深刻分析温馨助产模式进行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我院则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以及分娩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1~44岁,平均年龄为(31.2±10.3)岁,孕期为33~40周,平均孕期为(35.8±4.2)周;研究组产妇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32.8±12.3),孕期为34~40周,平均孕期为(36.6±4.8)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期等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助产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分娩时的注意事项、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以及哺乳护理等。

1.2.2 研究组: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温馨助产模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产前护理:对产妇进行产前知识讲解,告知产妇在孕期时应注重体质量管理,并且告知孕妇在临前时的前兆以及宫缩的原因,为其正确讲解自然分娩时的注意事项,并且帮助产妇及时了解围手术期的自我保健意识。②产时护理: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准备好温馨舒适的分娩环境并允许能够给予产妇精神动力的家属进行陪伴,并且嘱咐患者在产前应食用高热量食物为其储备体力。护理人员应积极与产妇进行交流从而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根据产妇不同产程阶段,为产妇调整舒适的体位。胎儿分娩好观察新生儿生命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③产后护理:产后对母婴进行全面客观的记录,胎儿分娩后的半小时应该交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告知产妇哺乳时的注意事项。

2 结 果

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35%,研究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0%,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产妇总产程为(10.15±1.40)h,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为(7.15±1.12)h,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125.56±3.52)mL,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达(62.31±5.13)mL,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7.12±0.12)分明显低于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46±0.31)分。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分娩情况比较

3 讨 论

由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忽略对产妇进行护理,从而导致孕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了解,进而导致产妇在临产前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则严重影响产妇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心理和生理状况,导致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现象发生[1-2]。而随着护理模式被不断完善,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能够对产妇实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此种方式能够帮助产妇建立阴道分娩的信心,提高其自然分娩成功率,并降低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正确指导产妇对自身以及胎儿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护理人员与产妇进行积极沟通,也能够有效缓解产妇不良情绪,获得更多的心理安慰。

因此,我院为了能够让产妇顺利分娩,则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 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助产模式进行助产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温馨助产服务模式进行助产护理,并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总产程以及分娩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此次研究可知,对产妇采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具有进一步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并且进一步减轻产妇的疲惫感,减少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等优势。

综上所述,运用温馨助产模式对产妇进行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燕,赵红艳.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对产妇助产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3,32(1):5303-5304.

[2] 刘琼英.分析温馨助产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8(3):2304-2305.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李红梅
(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亚布力 150631)

【摘要】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施行手术治疗的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围术期内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上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2-01

大隐静脉曲张是静脉曲张的一种,为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它是指全身最长的皮下浅静脉,在足背内侧起自足背静脉,在下肢内侧上行,直至腹股沟处。其多发生在一些重体力劳动者或长期站立工作的人身上。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患者手术成功与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选取了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其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施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0.2±3.5)岁,患者病程3~14年,平均病程(5.1±0.6)年;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3.5±2.0)岁,患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5.3± 0.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等一般资料上,经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则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①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告诉患者及患者家属术前准备工作,嘱咐患者避免长期站立;②针对患者对手术表现出来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应做好心理安抚工作,进行充分沟通,解除其心理负担;③患者术前做好自己的清洁卫生,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术前8 h禁食,6 h禁水;④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严密观察患肢情况,若出现恶化及时上报医师。(2)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患者术后脉搏、血压、心率、体温和切口是否出血等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②术后抬高患肢20°~30°,帮助患者尽早下床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防止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且当患肢情况发生异常立即上报医师;③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和大便通畅[2]。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情况、肢体肿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记录其住院时间、拆线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对比采取χ2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3%,其中2例伤口感染,1例形成深静脉血栓,1例皮下水肿,2例隐神经损伤,1例张力性水泡;观察组中则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7%,皮下水肿和伤口感染各1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拆线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5.2 ±2.8)d,拆线时间(12.6±1.8)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9.2± 2.8)d,拆线时间(7.6±1.8)d,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6.52,t2=6.38,P<0.05)。

3 讨 论

引起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是遗传,但长期站立工作或重体力劳动也极易诱发该病。其发病机制为大隐静脉瓣膜处呈瘤样扩张,给下肢浅静脉血液回流带来障碍,致使静脉血液倒流,出现淤血,使静脉呈现扩张、迂曲状态。大隐静脉曲张早期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淤曲扩张,患者长时间站立后易出现疲劳、乏力,小腿酸胀不适,特别是忙碌一天后,到晚上症状尤其严重,只有在行走或平卧时症状才会相对减轻。病情越来越严重时,患者下肢皮肤会因布满曲张静脉团,造成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营养障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结、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形成湿疹,皮肤出现溃烂,经久不愈,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硬化剂治疗以及采用血管外雷射或脉冲光[3]。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非常重要,从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等到术后病情观察、功能恢复、饮食护理等给与患者全面的护理关怀,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顺利出院。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王斌,张玉英,等.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电凝术围手术期护理[J].农垦医学,2010,11(3):269-270.

[2] 季明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的临床护理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5):141-142.

[3] 张学红.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治疗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14-115.

预防针对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影响

彭巧群
(湖北省黄石市第五人民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5)

【摘要】目的 给予预防针对性护理以降低腰椎骨折患者伤后腹胀发生率。方法 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按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腹围、饮食指导、伤后腹部顺时针按摩等预防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腹胀。结果 观察组腹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椎骨折伤后腹胀发生与腹压、饮食、肠蠕动相关,伤后早期及晚期采取预防针对性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关键词】腰椎骨折;腹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3-01

腰椎骨折患者伤后早期常有不同程度腹胀,晚期常有便秘等不适,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其康复进程。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笔者对122例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预防针对性护理,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腰椎骨折患者122例,其中男64例、女58例,年龄24~79岁、平均43.5岁。腰椎压缩性骨折92例,腰椎爆裂骨折30例。受伤前患者胃肠功能均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方法

1.2.1 预防针对性护理方法:两组均按腰椎骨折患者的常规护理。伤后不食产气食物及糖类,伤后早期禁食,肛门排气后至后期均恢复正常饮食[1]。在此基础上观察组:①患者进食前上腹围以增加腹压,减少腹胀。②恢复进食后食入粗纤维及高蛋白食物,如韭菜、芹菜、精瘦肉等,以减少大便干结所致腹胀。③后期预防针对性长期按顺时针按摩腹部治疗,以避免长期卧床所致肠蠕动功能减弱,减少腹胀。

1.2.2 腹胀的处理:轻度腹胀不需特殊处理,给予预防针对性护理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例患者因不相信会产生腹胀,受伤后当天傍晚进食2根香蕉,结果当晚发生严重腹胀。即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及肛管排气,4 h后逐渐缓解。腰椎骨折的患者受伤后腹膜均会产生血肿,至交感神经阻滞而抑制肠道蠕动,使肠腔内大量气体积留[2]。早期尽可能监督患者禁食,后期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将热水袋盛50 ℃水外包毛巾,放在腹部10 min后,在患者腹部顺时针走向做环形按摩5~6次[3],促进肠蠕动,可有效减轻腹胀。

1.2.3 评价方法:比较两组伤后腹胀发生率。

1.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伤后早期及晚期腹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伤后腹胀发生率分别为3.28%(2/61)和29.51%(18/61),两组比较,χ2=15.1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护理方式的患者伤后腹胀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腹胀发生率比较[例(%)]

3 讨 论

3.1 腰椎骨折伤后早期及晚期腹胀的相关因素

3.1.1 由于腹腔压力低,腰椎骨折的早期血肿向腹腔内压迫、出血,易形成腹膜后血肿,早期血肿刺激交感神经麻痹而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发生腹胀[4]。对消化管壁神经丛激惹,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消化道内气体不能正常向下运行而发生腹胀。

3.1.2 腰椎骨折伤后晚期由于长期卧床,缺乏适度的活动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胃肠道的蠕动功能难以完全恢复正常。所以胃肠道蠕动慢,肠道内的食物向下运行较慢,易产生腹胀。

3.1.3 饮食:由于腰椎骨折患者早期及晚期均可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所以饮食时间和饮食类型也可引起术后腹胀。①伤后早期未能严格禁食、禁食时间较短或受伤前胃肠内储存较多食物,伤后胃肠蠕动功能差所致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②伤后晚期饮食结构不合理,粗纤维食物及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少,再加上长期卧床所致的肠蠕动功能减弱等可致大便干结,便秘所致腹胀。

3.2 预防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观察组通过实施预防针对性护理干预腹胀的措施后,从表1可以看出,腹胀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而且二组伤前饮食及胃肠功能无明显差异(均P>0.05),说明预防针对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实施预防腹胀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腹胀发生率。伤后患者平卧后并且围上腹围,其机制是腰椎骨折患者受伤后易形成腹膜后血肿而致腹胀,给予平卧,可借重力作用自身压迫止血。再因腹腔是弹性器官,围上腹围后使腹腔增加腹内压,减少腹膜后血肿的产生,可有效的预防腹胀。进食后仍禁食高脂肪类食物,糖类、豆类以及饮料等产气食物,产生腹胀者给予胃肠减压及清洁灌肠,使胃肠道排空,利于尽早排气,减少胃肠内气体潴留。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因未按要求禁食,当晚进食2根香蕉而产生重度腹胀,给予相应处理4 h后腹胀缓解。因此嘱腰椎骨折患者必须在其肛门自行排气即肠蠕动恢复后,才能进食,进食后要多摄入含粗纤维及高蛋白质饮食。经上述预防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伤后治疗过程中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8.

[2] 白素春.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250.

[3]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1.

[4] 刘靖.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4):241.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的临床护理对策

张静术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100例患者,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观察组为特殊护理组,分别对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别对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满意率情况进行统计,对照组为50%与观察组9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负性心理情况进行统计HAMA二者分别下降到(16.5±2.5)与(12.2±3.3),HAMD分别下降到(26.4±3.2)与(19.2±2.4),观察组在改善负性心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十分关键,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康复期;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4-01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的血流中断,从而使得部分心肌因为严重的持久性缺血从而发生了局部的坏死。心理状态与并发症的发生密不可分,因此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在康复期时定期的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便于患者早日康复[1]。本研究主要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并且从临床角度出发提出注意点,提供参考意见,为针对性的护理提出合理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100例患者,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女性为27例男性为23例,平均年龄为(57±12)岁:观察组女性患者为29例男性患者为21例,平均年龄为(55±14)岁,两组的患者分别在年龄,性别等其他的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①生命体征观察:认真监测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力、各种生物、生化指标,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定时通风换气,每2~3 h翻身拍背,以排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②饮食护理应进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注意热量及蛋白质供给,可少使用胆固醇高的食物,每日饮水15000~2000 mL,供给鲜牛奶,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的发生。③患者卧床体位护理如患者由于假性麻痹造成进食呛咳,可以使患者健侧卧位,从健侧口角处缓慢的给予流质的饮食,从而减轻呛咳。定时通风换气,每2~3 h翻身拍背,以排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1.2.2 观察组:①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的习惯,例如戒烟,提醒注意合理饮食、并且建议适当运动、并且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疾病的再次发生。②体育锻炼。进行体力活动与锻炼,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步行、体操、太极拳、气功等锻炼从而增强患者体质。运动强度需要根据年龄来分别计算。例:年龄<60岁,适宜的运动心率为=180-年龄(岁)”;年龄>60岁,则公式为“=170-年龄(岁)。所以,50岁的康复者,运动时心率适合保持在130次/分钟。65岁的患者则应控制为105次/分钟。运动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逐渐增加到30分钟/次,频率达到3次/周。最终目的为了达到恢复日常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③心理护理:定期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护士在患者初次入院时,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存在焦虑的症状,可以借助于患者的行为表现及与患者交谈进行判断,并且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如若焦虑的程度较高,应当及时的心理护理。有报道入院后1~3 d焦虑最为明显,如果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情况[2-3],应该及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认识到目前自己的状态,并且从疾病的角度来讲解知识,并且多做家属的心理工作,使得患者与家属一起进行心理护理,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减轻心理负担的效果,对于入院后没有焦虑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否认心理,要尽早给予护理,帮助患者康复。

2 结 果

分别对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满意率情况进行统计,对照组为50%与观察组9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负性心理情况进行统计HAMA二者分别下降到(16.5±2.5)与(12.2±3.3),HAMD分别下降到(26.4±3.2)与(19.2±2.4),观察组在改善负性心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的临床护理十分关键,对于心肌梗死康复期的患者而言,一般会有较为严重的负性心理等问题,即对自己的疾病认识程度不够,产生焦虑,或者是家庭的压力等方面因素,就会造成疾病的复发,应加强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和预防,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护理干预,使患者的依从性增加,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从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特殊护理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为92%,对照组与观察组负性心理情况进行统计HAMA二者分别下降到(16.5±2.5)与(12.2±3.3),HAMD分别下降到(26.4±3.2)与(19.2±2.4),观察组在改善负性心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全面综合的心理护理方式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较好,对于改善医护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推广,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学萍,叶祺,黎承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5,8(12):1614-1616.

[2] 王改清.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2(8):163-164.

[3] 刘雯,卢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预测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1(16):70-73.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徐 兵
(亚布力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亚布力 150631)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300例和正常分娩的产妇30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两组分娩方式不同的产妇产后子宫复原情况,探讨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复原因素,总结护理的对策。结果 观察组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总人数的32.67%,对照组中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9.33%,观察组子宫恢复不良情况远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然分娩有利于子宫复原,采用剖宫产产妇对新生儿喂养方式和其分娩次数均对子宫复原能力有影响。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5-01

剖宫产手术是采用相应的治疗仪器,在对孕妇进行麻醉后,剖开子宫使孕妇产下胎儿的手术方法,临床上一般是难产孕妇和严重产科并发症孕妇分娩的选择[1]。但目前大部分孕妇为减轻分娩疼痛,不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选择剖宫产手术,然而我国目前的剖宫产手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常见、最易发生的即为子宫复原不良[2]。子宫复原不良是指产妇在产后六周子宫仍然没有恢复到非孕状态,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为探究其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

300例产妇和300例正常产妇的子宫复原情况作对比,并对子宫复原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和自然分娩产妇各300例为研究对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观察组,共30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共300例。观察组中产妇年龄在23~36岁,平均(28 2.3)岁,手术时孕周36~43周,平均(39.2 1.1)周,怀孕次数1~4次,平均(2.3 0.5)次,生产次数1~3次,平均(1.2 0.1)次;观察组中产妇年龄在22~38岁,平均(29 2.4)岁,手术时孕周37~41周,平均(39.4 1.2)周,怀孕次数1~4次,平均(2.1 0.4)次,生产次数1~2次,平均(1.3 0.2)次。剖宫产产妇在子宫下端做横行切口,术后采用2/0维乔线对伤口进行缝合,缝合两层并在中间加固。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怀孕次数和生产次数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性研究。

1.2 研究方法:根据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对两组产妇的生产方式对于子宫复原的影响进行比较;对于术后恢复过程中采取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种方式对子宫恢复的影响进行比较;比较不同年龄的患者生产后子宫复原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根据《妇产科学》中拟定的相关标准:子宫在产后第一天宫底平脐,之后随着产妇的恢复每天应下降2 cm左右。若在恢复期间下降不到1 cm或是产后恶露量增加均可视为子宫恢复不良,在接受临床检查时一般表现为子宫偏大、按压有痛感。其中恶露量的判断标准为其超过正常月经量即为量多,停止1周以上即为恶露停止。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值检验,P<0.05判断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子宫恢复不良情况:观察组中300例产妇有98例产妇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总人数的32.67%,对照组300例产妇中有28例产妇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9.33%。两组对比观察组子宫恢复不良情况远多于对照组,对比χ2值为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子宫恢复的影响:观察组300例产妇中,150例采用母乳喂养,150例采用人工喂养。母乳喂养组150例中有29例子宫恢复不良,占19.33%,人工喂养组150例中有69人子宫恢复不良,占46.00%。对比知人工喂养发生子宫恢复不良的情况远大于母乳喂养,对比χ2值为1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产妇产次对子宫恢复不良的影响:观察组300例产妇中,211例产妇为首次生产,89例产妇为二次及多次生产。首次生产的产妇发生子宫恢复不良有45例,占21.32%,二次及多次生产的产妇发生子宫回复不良有53例,占59.55%。可知多次生产发生子宫恢复不良情况的概率远大于首次生产,比较χ2指为1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或者盆腔受到感染、子宫内壁肌瘤、多胎妊娠等情况是产妇在生产后出现子宫恢复不良情况的主要原因[3]。子宫恢复不良对产后患者身体影响十分严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可知,观察组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总人数的32.67%,对照组中出现子宫复原不良情况占9.33%。两组对比观察组子宫恢复不良情况远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剖宫产手术本身一定程度上也会损伤子宫,影响子宫恢复;人工喂养发生子宫恢复不良的情况(46.00%)远大于母乳喂养(1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生产发生子宫恢复不良情况的概率(59.33%)远大于首次生产(21.3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次和产后护理均对子宫复原不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尽量使用母乳喂养,为产妇做好产后的护理和保健工作,减少子宫恢复不良情况的发生,使产妇能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应瑞霞.剖宫产108例术后子宫复原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5(9):90.

[2] 袁凤玲,黎雪飞,卢巧玲,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复原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23(1):163.

[3] 张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

健康教育应用于小儿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钱海霞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11)

【摘要】目的 讨论并分析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就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及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 经过系统的护理,两组患儿在复发率及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将健康教育加入到常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并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儿哮喘;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6-01

结合临床实践研究来看,小儿哮喘指的是学龄期或学龄前患儿因环境或遗传等多种原因引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1],目前针对该疾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因此治疗多以降低患者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基准;研究所选取的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对自身的影响;小儿由于不具备与他人进行系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针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难度大而且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此,我院将以健康教育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将其运用于小儿哮喘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一定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3例,患儿年龄2~14岁,平均年龄为(6.9±3.8)岁,所有患儿经诊断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临床实践及本次研究来看,多数患儿的家属由于对哮喘疾病的诱发因素、预防方法以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再加上对患儿的担心,很容易让其处于焦虑和恐慌之中,客观上来说患儿家属这种心理情绪也会对正常的治疗及护理计划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首先要对小儿哮喘疾病的基础知识向患儿家属进行宣教,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其负面情绪,还能够让其建立一个对患儿有一定的帮助的生活环境;其次,关于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由于患儿不具备成年人一样的理解能力,因此教育不能完全局限于语言教育,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联合的教育手段来进行;对于患儿的健康教育保证循序渐进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味的注重知识的摄入而忽视了患儿的心理变化,则有可能会让患儿产生抵触,还有可能影响接下来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准确的把握患儿的心理变化,如果患儿表现出了不耐烦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健康宣教,并与其进行适当的游戏和沟通,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儿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后,就两组患儿的复发率及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综合性比较。

1.4 疗效评定指标:通过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识检测表向两组患儿家属进行问答,正确率>90%为优,正确率为50%~80%为良,正确率<50%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复发率情况比较:经过系统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中出现复发的总人数为5例,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患儿中出现复发的总人数为16例,复发率为53.33%,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复发率对比[n(%)]

2.2 两组患儿家属知识知晓率对比:经过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中知晓率>50%的共计26例,知晓优良率为(86.67%),对照组患儿家属中知晓率>50%的共计12例,知晓优良率为(40.00%),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从研究来看,我们选取的方式是对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丰富,这样不仅能够弥补患儿在语言接受能力上的不足,还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进而保证健康教育的目的;其次,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家属对于幼儿健康生活环境和行为的建立及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2],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也将关于小儿哮喘的基本病理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向患儿家属进行了系统的宣讲,从研究结果来看,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也应征了研究方法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哮喘患者的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临床效果降低患儿的复发率,还能够有效普及关于哮喘的健康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研究所示方法经过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映辉.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4,1(12):126-127.

[2] 周婧.健康教育应用与小儿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7(12):217-218.

血液透析护理中控制论的应用效果

郭立华1张 静1邢艳丽2*
(1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1;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特需病房,吉林 长春 130031)

【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控制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10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控制论,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状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控制论,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焦虑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控制论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7-01

*通讯作者:E-mail: 489455503@qq.com

血液透析是主要针对肾脏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利用血液透析机将患者体内病变血液进行处理,又将净化后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的过程。近年来,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肾脏功能衰竭的概率逐渐升高,为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临床加强了对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为进一步加强血液透析护理干预的效果,将控制论应用到了护理中。控制论是一门研究各类系统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罗诺特·维纳[1],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控制论被逐步应用到各个领域,医疗事业也不例外,下面本文就探讨将控制论应用到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10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5±8.9)岁。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21~70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23~7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价值。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经相关检查后确定病情类型,主要包括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或狼疮性肾炎等,两组患者每周均需进行血液透析3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护理时实施控制论,具体方法: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护理干预均需根据控制论为指导依据,每位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熟练进行护理操作,根据血液透析标准化护理管理,认真执行每一步操作,并对偏差适时进行纠正。在具体的血液透析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先行前馈控制,对患者的病情情况、治疗方案、病房环境、日常习惯等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正确治疗操作、社会关系支持、病房环境护理及生活干预等;同时要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或出现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了解、记录和评估;护理人员还需根据自身护理服务情况,让患者提出其看法或意见,之后应严格遵照控制论对护理中出现的偏差或不足及时进行调整、改变和纠正,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发生感染和低血压情况)、焦虑状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的51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12例,出现低血压的有1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9.02%;焦虑状态评分为(58.7±11.03)分;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38例,护理满意度为74.51%。观察组的51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3例,出现低血压的有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73%;焦虑状态评分为(49.5±10.0)分;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49例,护理满意度为96.08%。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脏功能衰竭的一种方式,临床为提高血液透析的效率和质量,在其过程中加强了护理干预。常规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焦虑状态及并发症等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而本文则对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控制论进行了探讨,结果患者的满意度、焦虑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者,效果显著,说明控制论的实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控制论是美国数学家罗诺特·维纳研究和创立的,它是一门研究各系统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综合性、边缘性科学[2];是通过问题的发现,进行总结和纠正的一个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控制论被逐步应用到各个领域,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也不断被重视,并起到了显著效果。护理工作中的两大主体是护理人员与患者,要想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以控制论为依据,以患者为中心[3],服务与操作的具体实施要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透析不良反应及心理焦虑情况等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才能将护理有效、顺利的完成。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控制论还可以使护理人员在患者那了解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反思和纠正,最终全面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将控制论应用到血液透析护理中,可提高患者整体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丽.控制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2):2382.

[2] 贺银春.控制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67.

[3] 周蓉蓉.控制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5):121.

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抑郁障碍的影响

杨慧华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白血病抑郁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不同护理方式在白血病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比较,对比两组开展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评分(SCL-90)。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DS评分、SAS评分、SCL-90评分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干预后对比差异则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白血病抑郁障碍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可取得显著成效,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白血病;抑郁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8-01

我院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抑郁障碍的影响,改善白血病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障碍,以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两种方式对收集的患者进行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4例白血病抑郁障碍患者,年龄15~61岁,平均(33.9±3.6)岁;男51例,女33例,按照随机数字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采用常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相关内容为:第一,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由于白血病患者往往伴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患者甚至伴有抵触心理。因此,患者入院后会人员应热情的接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医院环境、医师资历、经验、病房设施等情况进行介绍,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了解,帮助患者及早适应住院;另外,患者的饮食起居等同样需引起护理人员重视,悉心、耐心的照顾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温暖,以驱赶患者内心的恐惧、紧张情绪;帮助患者逐渐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第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了解、掌握患者情况是医护人员制定有效护理方案的关键,因而,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患者年龄、学习、兴趣爱好等,并根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从而在深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对于伴有悲观、焦虑、抑郁等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应多和患者交流、接触,并且在交流过程中认真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并且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焦虑,嘱咐其家属关心、理解患者,尽可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认真了解导致患者产生自我封闭甚至是自杀倾向的原因,并且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说服教育方针,逐渐增强患者的应激能力,同时还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意外现象发生。第三,增强患者信心。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护理人员需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让患者对疾病产生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另外,护理人员应让患者明白不良情绪会对病情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嘱咐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也可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来鼓舞患者,从而激发患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中,从而为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1.3 观察指标:以精神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精神症状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DS评分、SAS评分、SCL-90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SCL-90评分对比

3 讨 论

白血病属于造血肝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的一种,据调查,我国白血病的发生率占据了全部肿瘤的第六位[1]。且该病还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发生迅速、预后差等特点,加之化疗的不良反应及高额的医疗费用等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比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病情较重者甚至会丧失信心,拒绝继续治疗,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2]。研究显示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因此,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并且还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健康教育,逐渐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中,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我院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针对白血病抑郁障碍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可取得显著成效,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润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8):2484.

[2] 王群.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5):2314.

[3] 王九凤.早期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35(9):1402.

人性化护理在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王 妍 杨雪娇 张晶娥 刘 莹 王兰君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行放化疗的肺癌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添加人性化护理。两组肺癌患者经过护理后,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 两组肺癌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肺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肺癌;护理满意度;放化疗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39-01

肺癌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的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增长[1]。其中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局限期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2],但放化疗时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两种护理方式对放疗中的肺癌晚期患者进行护理,并且比较其护理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行放化疗的肺癌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有男患者22例,女患者28例;年龄为39~72岁,平均年龄为(55.7±10.6)岁;病程为2~25个月,平均病程为(13.2±6.7)个月。 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症状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全部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以及常规的对症治疗。护理方面,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添加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晚期肺癌患者的情绪通常是比较消极的,容易出现抑郁、焦虑,严重者悲观厌世,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保持亲善、耐心的态度,语言简洁明了,神情放松,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放松心情,通过适当的活动,使患者分散注意力,调动患者的治疗主动性,使患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治疗的进展,使患者对治疗产生信心。让家属多陪伴患者,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并给予患者精神支持。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讲解放化疗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告诉患者心理情绪不仅能影响到患者的病情进展,还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例如消化道症状[3-4]。鼓励患者注意休息,少活动,在久蹲起立时动作缓慢,避免缺氧。保持睡眠充足,以在接受治疗时精力充沛。③饮食护理:放化疗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严重,患者的营养状况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很重要。饮食要清淡、少渣、质软、易消化。多食水果及酸味食品,食物温良,不能过冷及过热,少食多餐,应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例如新鲜的鸡、鱼、肉、蛋、豆类等)、低脂、低盐,同时富含维生素(如番茄、胡萝卜)以及碳水化合物,同时还要进食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加强口腔护理,进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④并发症的护理:a.恶心、呕吐:指导患者在接受化疗前2 h及化疗后3~4 h内不进任何食物,当呕吐感比较强烈时要取坐位或侧位,呕吐后用冷水、柠檬水漱口,确保口腔清洁。b.白细胞减少: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病房要严格消毒,每日两次,并防止感染及感冒。c.脱发:化疗药物会使发根部的主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脱发。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安慰,告诉患者脱发是暂时的,化疗后半年头发可以重新长出来。

1.3 观察指标:两组肺癌患者经过护理后,对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如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计量数据,对比方法为t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进行护理的患者之间,对比效果的数据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两组肺癌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方面评分为:(42.3±5.8)、(49.4 ±6.2)、(48.4±6.2)、(43.5±6.7);对照组为(33.8±5.2)、(39.3±5.8)、(31.4±6.6)、(33.5±5.9),实验组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实验组为96%(24/25);对照组为72%(18/25)。经过对比,实验组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尊重了患者的人格以及隐私等。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就采用了人性化护理进行护理,并且其取得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式。可见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溢龙.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7):109.

[2] 洪其军,金文艳.放化疗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探析[J].现代养生,2015(3):181.

[3] 霍美青.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324-325.

[4] 叶巧玲,夏晓东.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53-156.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王延芳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11)

【摘要】目的 讨论并分析在小儿肺炎护理中行优质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优质护理,然后就两组患儿憋喘缓解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性对比。结果 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儿在憋喘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加入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儿憋喘缓解的时间和体温恢复的时间并降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肺炎;优质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0-01

结合已有的临床实践资料来看,小儿肺炎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病症,多发于冬春季[1];患儿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和发热等;患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其次,由于患儿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意识,依从性比较差,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我院将以优质护理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取得一定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诊断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38例,女患儿22例,患儿年龄3~11个月,平均年龄(4.95±1.66)岁;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主要方法包括对患儿家属行口头健康教育、根据医嘱指导患儿用药以及对患儿的病情发展进行监测等;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对医院的陌生环境和打针的疼痛有一定的不适应和恐惧,再加上该类患者缺乏相应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出现抵触和哭闹等不良反应,不仅会对正常的护理计划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加重其咳嗽等症状[2];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儿的基本情况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亲近患儿,打消其陌生感,借助讲故事、玩具等其他方法转移其注意力,并取得患儿的信任以提高其依从性;根据患儿的喜好对病房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比如在病房内布置一些患儿喜欢的玩具,也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友好关系。②健康教育: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对患儿的病情过于紧张,如果在护理中出现了扎针不成功的情况,患儿家属就很容易出现抵触的情况,因此,在护理中对患儿的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也能够保证护理计划的顺利开展;宣教的内容应包括:关于该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的基本信息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意外情况,提高患儿对疾病的认识并对突发情况做好心理准备,不仅能够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③病情护理:研究表示病毒和细菌是引发小儿肺炎的主要原因,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的监测。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状况,对患儿的饮食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患儿的日常饮食含有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的食物,并且要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告知家属,告诫其切不可一时心软而影响患儿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综合对比两组患儿憋喘缓解的时间、体温恢复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两组患儿憋喘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比较:从治疗结果观察,观察组患儿的憋喘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憋喘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比较

3 讨 论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发展,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自身依从性比较差,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选取的优质护理,是医疗卫生水平发展和临床实践研究不断深入的产物,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即所有护理工作的开展均是围绕每个患者个体来进行.因此我们将对患者家长的健康宣教也加入了其中,其目的是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识,保证护理计划的顺利开展。研究主要采用研究对照的方式,对我院收取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无论是憋喘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还是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也从侧面表明,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小儿肺炎的护理中,将优质护理加入到常规护理中,能够有效缩短患儿憋喘恢复的时间和体温恢复的时间并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啟锐,潘巧红,叶丽娟,等.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6(10):135-136.

[2] 周晓红.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5(12):179-180.

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申 慧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共有8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给予常规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心理干预来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在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压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和患者健康的恢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1-01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一系列病变的总称,发病原因多是由于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心脏的结构功能主要改变表现早期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和心左室肥厚,若不及时加以治疗,随着病情的加深可能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以及心力衰竭的情况[1]。该病症单纯的使用药物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难以对血压进行稳定的控制[2]。为探讨心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的影响,本文将我院8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ICD-10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判断标准,除高血压心脏病外无其他器官病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8.2±4.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3±3.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在日常护理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其中美托洛尔剂量为50~100 mg,厄贝沙坦剂量为150 mg,两种药物都每天服用1次,每次1片。在用药前要避免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观察组在用药基础上对患者添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倾听患者的个人情况说明,针对患者情况对患者做相应的说明和解释,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之情。患者对于病情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出解答,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在护理人员心中的分量们给予患者尊重。同时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病情,利于患者的康复。为患者解释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进行血压监测和定期复查,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重视,而又不过于担忧。在治疗过程中,尽量让患者的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来,让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心和温暖,同时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整洁和干净。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建议患者听一些放松的音乐,看一些轻喜剧。嘱咐患者感到不适立刻通知医师,以加强对于病情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防范。

1.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的稳定性,同时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时采用P<0.05判断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有36例患者的血压下降到正常值,占90.00%;对照组患者中25例患者血压下降到正常值,占62.50%,对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值为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比较:在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2.7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比χ2值为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对左心室的负担十分严重而导致心室逐渐扩张和变形、肥厚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3]。由于患者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影响,在确诊时会出现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将会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血压升高,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加重病情的发展。心理干预是近几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开始流行的护理方法,其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后,具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并淡化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能够保持客观轻松的心态来配合治疗。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来看,添加了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疗效90.00%优于对照组疗效62.50%,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5.00%也高于对照组82.75%,说明心理干预能够很好地对患者的情绪和血压进行控制,并能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感到温暖,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通过心理干预,患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病症的特点,能够自我检测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建娟.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23(22):381-383.

[2] 李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1):451-456.

[3] 王菊文,姜磊.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759-760.

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影响分析

刘 爽
(辽阳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间本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及舒适护理。结果 对比两组焦虑评分、诊疗舒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应用于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当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诊疗舒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创伤骨科;急诊;心理护理;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2-01

创伤骨科急诊收治患者往往需忍受较大痛楚,患者心理情绪普遍存在不稳定、易焦虑等情况。心理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属于临床新型护理模式,其旨在通过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来达到提高诊疗舒适度、降低患者痛感,消除其不良情绪的目的[1]。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间本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影响,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随机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间本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27~64岁,平均年龄为(41.6± 2.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26~65岁,平均年龄为(41.3±2.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诊疗过程以及创伤骨科常规治疗知识,引导患者放松情绪。②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诊疗环境,确保患者诊疗病房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时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以此降低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不适。为防止输液对患者血管造成刺激可为患者在穿刺手臂下方放置热水袋,对于患者在合理范围内的护理要求要尽量满足。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采用SAS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量表中共设有20个小题,设有1~4分的分值,由患者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分数越高则表示焦虑程度越重[2]。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率:采用本院自拟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舒适率,表中共设有三个选项:舒适、一般、不舒适,本次研究将以舒适计算舒适率。③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量表中共设有25道小题,每题4分,总分为100分,分数低于60分则为差,61~75分为及格,76~90分为满意,91分以上则为非常满意,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若组间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本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2.4±2.1)分,舒适率为80.1% (34/42),护理满意率为88.1%(37/42)。观察组:本组患者焦虑评分为(37.6±2.3)分,舒适率为95.2%(40/42),护理满意率为100.0%(42/42)。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诊疗舒适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往往受伤较为突然,其不仅承受巨大痛苦,而且也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压力,故多数学者提出在创伤骨折急诊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护理及舒适护理,这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的诊疗舒适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护理及舒适护理[2-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诊疗舒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进行心理及舒适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痛苦,且该种护理模式更为患者所满意。赖美燕[3]等人的研究显示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舒适护理等个性化护理对策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应用于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当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诊疗舒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穆怀颖,尉桂新,韩春雨.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0(5):173-174.

[2] 傅爱凤,何丽敏,张雪珍,等.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止痛药使用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19(1):1-3.

[3] 赖美燕,黎凌云,陈英娥,等.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4,34(4):834-835.

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刘丽萍 李玉芳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山东 平度 266700)

【摘要】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HFHD)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HDF)治疗尿毒症各种并发症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1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里选择高血压(难治性)12例,不安腿综合征8例,皮肤瘙痒20例等尿毒症并发症共40例,采取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结果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尿毒症并发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血液净化;血液透析;尿毒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3-01

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会产生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治疗十分棘手,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血液净化技术是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尿毒症并发症的防治成为进一步血液净化技术创新的重点[1]。笔者将本院收治的尿毒症并发症患者给予高通量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用治疗,临床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血透中心自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维持性血透患者143例,选择其中高血压(难治性)12例,不安腿综合征8例,皮肤瘙痒20例,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8~65岁,平均(38.9±10.2)岁;透析时间2~16年,平均(7.9±3.6)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6例,动脉硬化性肾病7例,多囊肾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高血压4例,其他原因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40例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每周2次,第一次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第二次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每次4~4.5 h,治疗10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12例高血压患者以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为有效,8例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参照国际不安腿综合征委员会(IRLSSG)的诊断标准进行评判,20例皮肤瘙痒患者参照Sergio评分标准进行评判,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10周的联合透析,治疗效果明显。其中12例高血压(难治性)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8例不安腿综合征患者评分由治疗前的(7.91±1.79)降至(2.01±1.19),症状缓解,20例皮肤瘙痒患者的Sergio评分由治疗前的(29.3±3.5)降至(10.8±2.3),且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3种尿毒症并发症评判得分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透析前应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为此可向患者耐心介绍各种透析方式的特点、原理、方法,以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降低排斥心理,使患者积极的配合透析。

3.2 对病情的细心观察:在整个透析过程中,要时刻细心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3.2.1 在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时,要注意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滤过(HDF)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头晕、胸闷等症状,此时应减少置换量和血流量来缓解症状。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

3.2.2 在进行高通量透析(HFHD)时,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观察血液颜色变化,若灌流器的血液颜色变深,则为灌流器凝血,立即停止血泵,去除灌流器,避免回血。②应在透析前查血常规、凝血三项,并排除肺部等器官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则可能是由于肝素用量大和血小板被树脂吸附而导致的,此时应停止透析,在紧急备血的同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过量肝素。

3.3 皮肤瘙痒患者的护理:皮肤瘙痒不可用力抓,以免感染;用温水泡浴;用手轻搓皮肤,保持皮肤排泄通畅;避免用碱性香皂及沐浴露[2]。

3.4 血管保护:应用动静脉内瘘留置导管。血流量需250~350 mL/min。对内瘘穿刺要熟练,选择血流量多的部位穿刺,否则影响清除率[3-5]。

4 讨 论

尿毒综合征是由于人体含氮代谢产物在体内的非正常富集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目前,医院透析方式多为常规透析,可滤过小分子毒素,但是对瘦等大分子毒素的净化不充分。临床上多发的皮肤瘙痒等尿毒症并发症正是由于体内大分子毒素的聚集而引起的。

随着透析仪器的日新月异,出现了高通量透析器和能够配备精确液体平衡系统的血液透析滤过技术,后者可以通过弥散、对流作用净化大分子毒素,前者可利用其高扩散性净化大分子毒素。二者联用可有效的净化患者体内的中大分子物质,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桑大华,王磊.高通量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509-510.

[2] 方桂莲,王成付.多种血液净化联合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安徽医药,2013,17(2):343-344.

[3] 李青春,陈秀君,蒋琼.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1):117-120.

[4] 李桂芳.评价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223-224.

[5] 张丽媛.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致皮肤瘙痒的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03-204.

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郭 然
(阜新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给予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血管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4-01

脑血管病是指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给脑组织造成损害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通常所说的“中风”“卒中”等都属于脑血管病,患者一般表现为言语障碍、半身不遂[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对象均经过MRI、头颅CT等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2±3.5)岁,患者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 0.5)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4.5±2.1)岁,患者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0.8)年,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40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给予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医院环境,带他们熟悉病房环境,以使患者放松下来,安心接受治疗;②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向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并缓解患者面对手术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等情绪;③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以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④手术后,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若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疼痛,可给与止痛、镇静药物,并及时上报主治医师,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对症处理,另外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忌食辛辣,保证患者能够摄入充分的营养;⑤由于脑血管病的特殊性,患者神经功能会出现一定的缺损,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⑥患者出院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定期到医院复查[2]。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护理期间进行尿常规、肝功能、血压等检查,并观察记录患者护理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评价指标:患者接受上述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即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病症有所缓解即为好转;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病状没有任何改善,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即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对比若P<0.05则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综合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35例痊愈,4例好转,1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没有任何改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26例痊愈,8例好转,6例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为8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综合比较:观察组40例患者对护理结果满意度的评价中,38例表示非常满意,1例表示满意,表示不满意者只有1例,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中,则有23例表示非常满意,表示满意者6例,11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 论

脑血管病发生在脑部血管,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且易引起较多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脑血管病发病原因有很多,年龄、心脏病、糖尿病、吸烟、持续高血压、遗传等都会引起脑血管病,其病理过程为血管壁发生病变,血液动力学或血液成分改变,从而引起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发作前有很多前兆,如突然持续性头痛头晕、精神意识异常、出现感觉功能障碍等。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入院检查,做到早治疗[3]。另外,由于脑血管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会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说明对脑血管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27):158-159.

[2] 张春霞,夏艳玲.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4(27):154-155.

[3] 李玉芬.优质护理服务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31):221-222.

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分析

姜继红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 分析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方法 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共12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保护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血流量以及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采用保护性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保护性护理;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5-01

有研究指出: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护理可实现改善采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共120例,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女比40∶20,年龄19~63岁,平均(48.36±4.08)岁,病程1~5年,平均(3.02 ±1.31)年;研究组男女比39∶21,年龄18~62岁,平均(48.28± 3.17),病程1~6年,平均(3.33±1.26)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保护性护理服务:①嘱咐患者饮食应当以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指导患者家属控制饮食中的盐分。②鼓励患者多进行运动,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运动计划制定的标准,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③融合集体、个别健康宣教两种模式,讲解无菌操作技术的优势,告知患者内瘘保护措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注重个人卫生,并定期对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1.3 疗效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其中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从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4个领域进行评估,每领域2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动静脉瘘使用情况指标包括血流量、使用寿命、完好率[2-3]。

1.4 统计学分析:资料均采用SPSS21.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环境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研究组 60  15.13±1.49* 15.53±1.86* 15.25±1.86* 15.21±1.25*对照组 60  11.04±1.21 11.00±1.50 11.13±1.18 11.21±1.31

2.2 两组动静脉内瘘使用发生情况:研究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血流量以及完好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 论

血液透析首先需要建立血液通路,而动静脉内瘘属于一种可靠且有效的血管通路,故其在一定程度上对血液透析的整体治疗效果造成影响[4]。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现代血液透析理念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了可能,而予以相应的保护性措施可进一步保障动静脉内瘘效果。本研究针对120例患者予以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保护性护理有助于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更长,内瘘完好率更高,血流量更大。

表2 两组动静脉内瘘使用发生情况[(±s),n=60]

表2 两组动静脉内瘘使用发生情况[(±s),n=6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血流量(mL/min) 完好率(%)  使用寿命(月)研究组 250.53±32.23  92.35±5.36  45.64±3.23对照组 210.32±26.21  77.52±6.78  38.86±3.54

本研究数据显示,经保护性护理的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值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表明予以保护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证实保护性护理可辅助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与保护性护理重视对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有关,此类保护措施具体表现在饮食、运动以及健康宣教三饮食习惯,严格控制食物中水、钠摄入,进而增强机体抵抗力;就运动护理而言,以患者具体情况作为运动计划制定的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就健康宣教而言,重视为患者提供动态有效的动静脉内瘘知识,并为患者提供技术指导,讲解动静脉内瘘保护方法,针对相关注意事项予以着重叮嘱[5]。但受到样本量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综上所述,采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行保护性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保护性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延长动静脉内瘘时间、寿命,保持动静脉内瘘的完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咏梅.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383-2384.

[2] 冯玉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40例围术期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5(5B):83-84.

[3] 郝思琴.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保护性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194-195.

[4] 汤琼.延长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1313-1314.

[5] 张丹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行保护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22):206-207.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杨阳阳
(辽阳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病例观察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93例,将其根据手术床位编号分为疼痛控制组45例与常规组48例。常规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康复干预;疼痛控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疼痛控制护理,对比12周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疼痛评分。结果 疼痛控制组患者干预12周后关节功能评分、满意度、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6-01

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剧烈,对其正常运动、生活都带来不利影响,术后需长时间卧床休养,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需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但康复训练受疼痛影响,耐受性低下,导致训练无法如期完成[1]。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术后疼痛进行控制和缓解,是解决促进早日康复的重点。本研究探讨了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观察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将其根据手术床位编号分为疼痛控制组45例与常规组48例。其中:常规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在17~65岁,平均年龄为(41.23±3.36)岁。坠落伤、交通伤、重物击伤和跌倒伤分别为12例、23例、7例和6例。上肢、下肢和躯干骨折例数分别为20例、18例和10例。疼痛控制组将男26例,女19例;年龄在18~64岁,平均年龄为(41.24±3.91)岁。坠落伤、交通伤、重物击伤和跌倒伤分别为11例、22例、6例和6例。上肢、下肢和躯干骨折例数分别为19例、17例和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可比性高,年龄、男女比例、骨折原因和骨折部位均无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和并发症预防等。

疼痛控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疼痛控制护理:①首先成立疼痛控制小组。由麻醉师、骨科医师和专科护士等组成疼痛控制小组,在术后对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量表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其疼痛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控制措施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并在实施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依从性。②加强心理干预。多与患者沟通,辅以肢体语言,微笑面对患者,并用温和的话语和护理态度,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并耐心倾听患者疼痛主诉,对其进行安抚,握紧患者双手,也可通过轻音乐、电视节目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其不良情绪对疼痛影响。③环境干预。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温湿度的调整应以人体最舒适为主,并定时对室内进行通风,提高空气清新度,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噪音对患者疼痛的影响;④物理干预。可通过体位护理,辅以软枕等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感,并通过肢体按摩、冰袋冷敷或热敷等形式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的畅通,减少气血瘀滞加重疼痛感;⑤病情稳定后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形成和恢复正常关节功能。

1.3 评价指标:采取Harris量表评估关节功能[2]: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恢复越好。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感。总分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满意度在出院前发放调查表,分满意和不满意,对满意总例数进行收集统计,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属于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组间差异的标准为P <0.05。

2 结 果

疼痛控制组患者干预12周后关节功能评分(68.23±8.22)分明显优于常规组(50.23±3.12)分,P<0.05。疼痛控制组患者满意度45例(100.0%)明显高于常规组40例(83.33%),P<0.05。疼痛控制组患者疼痛评分(2.13±1.23)分明显低于常规组(3.56±1.92)分,P <0.05。

3 讨 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康复训练过程漫长,在该过程中,患者保守疼痛折磨,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容易造成配合度不高,依从性低下等影响康复进程的因素,基于此,术后疼痛控制尤为重要。

疼痛控制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驱逐,提高其依从性和康复信心;通过环境干预为患者营造舒适环境,提高机体舒适度,减少不良应激;通过物理干预减轻机体疼痛感,有效缓解疼痛;通过用药进行有效止痛,避免疼痛难忍出现更多不良并发症;通过肢体功能训练促进肢体正常功能的恢复[3]。

本研究常规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康复干预;疼痛控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疼痛控制护理,结果显示疼痛控制组患者干预12周后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提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丽.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3(7):1674-1676.

[2] 舒泽芳.探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有效性[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7(4):43.

[3] 罗培刚.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19(20):81.

糖尿病剖宫产60例围术期护理分析

杨继红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内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0例糖尿病孕妇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加强护理工作,观察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血糖水平等情况以及新生儿的身体情况。结果 60例行剖宫产的GDM产妇术后血糖水平均控制良好,其中2例产妇发生术后感染;新生儿中1例低血糖,3例因高胆红素血症而转新生儿科治疗,未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结论 加强对糖尿病剖宫产围术期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控制产妇血糖水平,提高母婴安全的保障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剖宫产素;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7-01

妊娠期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是孕妇在怀孕前已被确诊为糖尿病,该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二是怀孕期间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孕妇发生糖耐量减退现象,该情况则被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1]。其中GDM在糖尿病孕妇中最为普遍,近年来趋势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本次研究我院对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GDM产妇实施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之前未被确诊为显性糖尿病的孕妇均于妊娠24~28周进行75 g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5.6 mmol/L,服糖后1 h≥10.3 mmol/L、服糖后2 h≥8.6 mmol/L,服糖后3 h≥6.7 mmol/L,这四项出现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为GDM。60例患者中其中14例接受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46例接受运动干预和个体化营养治疗控制血糖。

1.2 护理方法。术前:①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对胎儿情况进行重点评估,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情况;②由于GDM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饮食方案,保持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④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把握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部分孕妇可应用胰岛素治疗;⑤术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对胎儿情况、孕妇情况继续进行监测。术中:①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创造一个温湿度适宜的手术环境;②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监测其血糖变化。术后:①护送患者回病房,对其血糖水平、生命体征等进行严格的监测控制;②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工作,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由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糖尿病普食,保证其充足的营养供给;③患者出现宫缩疼痛或伤口疼痛时,适当给予镇痛剂注射;④鼓励患者多进行母乳喂养,以降低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风险,但重症糖尿病产妇不易哺乳,轻症者则需指导其正确的哺乳方法,防止乳腺炎的发生;⑤患者术后身体功能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现象,此时要指导产妇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对于易发生感染,遵医嘱使用适当的抗生素;⑥对新生儿进行常规血糖和生命体征监测,部分产妇泌乳少时以牛奶和母乳混合喂养新生儿,在新生儿出现不良状况时,告知产妇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对其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做好安抚工作;⑦患者出院时,将糖尿病防治知识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让其在6~12周来院进行复查,以出现病情变化时及时治疗。

2 结 果

本次研究中60例行剖宫产的GDM产妇术后均无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水平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2例发生术后感染,占3.33%,但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除。新生儿中有1例出现低血糖,经静脉输入葡萄糖治疗后得到有效改善,3例因高胆红素血症而转新生儿科治疗,未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在临床上多采用运动和饮食干预以及胰岛素注射来控制产妇血糖水平。但由于妊娠期内复杂的糖代谢变化,因此在使用胰岛素给部分孕妇治疗时应根据孕妇不同阶段的情况,及时地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一些患者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现象[2]。

对于GDM产妇,高血糖不仅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可能性,延长手术切口愈合的时间,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给母婴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糖尿病剖宫产围术期内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术前加强对患者尿糖、血糖和酮体变化的严密监测,给予患者个性化的饮食护理,并叮嘱产妇保持心态平和,多休息,同时加强对胎儿情况的监护,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术中严格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情绪;术后对患者进行科学产后护理,并将所有新生儿视为高危新生儿处理,测定新生儿血红蛋白、胆红素、血糖等,加强对母婴的健康教育工作[3]。然而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由于孕早期、孕中期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导致在检查时出现漏诊、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期,因此围术期内加强对糖尿病剖宫产患者的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母婴的不良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减少死胎、巨大儿等发生率。

综上所述,从术前、术中和术后各阶段给予剖宫产手术的GDM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围生儿的病死率,对保证母婴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路欣.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3):201-202.

[2] 范丽.糖尿病剖宫产36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22(30):4078-4080.

[3] 余青,周建华.改良子宫切口剖宫产用于完全性前置胎盘中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5,13(11):174-176.

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张婷婷 张一飞
(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方法 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8-01

在临床中呼吸系统疾病尤为常见,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以及气管中。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导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也显得极其重要[2]。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3±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3±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 用药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在用药时需严格用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史,在临床用药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告知患者严谨擅自改药、换药,严禁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按照规定时间以及医嘱用药。

1.2.2 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有充分掌握,同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气时需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确保患者呼吸情况能与呼吸机一致,严格管理好气囊,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

1.2.3 饮食指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平日可多进食多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 心理辅导:心理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难免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主诉,深入患者内心进行辅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一颗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显效:患者完全康复,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转,对日常生活具有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 (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

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强化了药物指导、机械通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146-148.

[2] 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1(6):116-118.

[3] 徐盼盼.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14,12(11):125-128.

[4] 刘静.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5(21):133-135.

[5] 王红梅,曹丽.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264-265.

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分析

张玉红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研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疗效和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1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进行优质化护理;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的疗效和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临床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9-01

脑梗死(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梗死等。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局部血管急性闭塞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概率较高[1]。经临床研究表明,提高CI抢救成功率的最佳方案是在发病后3~6 h内对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2]。但是早期溶栓治疗对技术的要求较高,需配以良好的护理方案才可以更好的保证疗效。本次我院以常规护理方案和细节化优质护理方案分别对两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CI患者进行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CI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排除其他条件影响,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2.7±4.1)岁;病程2.8~5.9 h,平均病程(3.6±1.2)h。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1.9±3.8)岁;病程3.0~5.8 h,平均病程(3.8±1.3)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研究组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优质护理方法如下:①治疗前:由于行静脉溶栓治疗要尽快实施,因此医护人员在接收确诊CI患者以后,应及时对其进行一系列行静脉溶栓治疗所必要的检查,对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尽快准备吸引装置、输液泵和吸氧装置等溶栓治疗时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并配合医师检查询问患者近期状况,排除溶栓治疗禁忌证,以缩短患者入院到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确认患者以及家属了解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治疗中:护理人员须熟练掌握治疗操作流程,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的变化进行全程监测,应将患者的血压严格控制在180/100 mm Hg以内,防止血压升高引起出血或水肿。间断询问患者感觉,密切关注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发现用药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后立即上报并对症处理。观察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安慰、劝解,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③治疗后:溶栓后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再灌注后脑损伤、血管再闭塞等。对此,护理人员应给予积极地并发症干预,避免此类问题发生。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信心,以积极地心态接受医师治疗。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脑梗死相关知识,鼓励家属支持患者;病房要保持安静,保证患者得到足够的休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事项,控制患者的饮食和活动在医嘱范围内进行。安排患者遵医嘱吃药和复查,配合医师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予以评测,对患者治疗后的恢复状况予以观察。

1.3 临床疗效:治疗后对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对脑血管再通情况予以了解;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疗效进行评定如下[3]:NIHSS评分减少>90%为痊愈,NIHSS评分减少18%~90%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为无效。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配对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危急重症,在3~6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快速实现对血栓的有效溶解,使血管再通,恢复血流,使患者获救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减少患者脑部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的神经障碍。此次研究我院采用此疗法并结合常规护理实施治疗,总有效率达97.56%,充分说明了该疗法在治疗CI中的重要意义。但是,该疗法结合细节化优质护理后的结果显示,在痊愈率和满意率方面显著优于常规护理(P<0.05)。说明细节化优质护理在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优越性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细节化优质护理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有效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痊愈率和满意度,建议在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范中敏.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2):158-159.

[2] 刘汉娥.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83-86.

[3] 蔡怡.优化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312-314.

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蒋 丹
(郑州市儿童医院内科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吸氧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水湿化方法吸氧,观察组采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治疗,对比两组湿化噪音影响和湿源物质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受湿化噪音影响情况现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噪音,不影响患者睡眠,杜绝医源性肺部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零感OT-MI型;吸氧管;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0-01

氧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抢救手段,其能够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加速组织新陈代谢,缓解心脑缺氧,从而减轻患儿疾病痛苦症状[1]。研究显示,给予患儿直接吸入医用氧气极易造成呼吸道干燥,然而使用传统水湿化方式湿化氧气具有噪音大、安全性低、医源性肺部感染风险高等缺点,给患儿睡眠造成影响,从而不配合治疗[2]。不仅如此,患儿吸氧过程中易发生吸氧管折压引发终端输氧不足或操作过程复杂,效果欠佳。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吸氧患儿给予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吸氧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1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4.2±2.1)岁;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1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4.7±2.2)岁。所有患儿均有意识障碍,入院时未出现呼吸道感染,入院后均处于全封闭式重症监护病房。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入水湿化方法吸氧,采用普通湿化瓶、灭菌注射用水外加普通一次性吸氧管进行吸氧治疗,保持吸氧速度为1~3 L/min,医护人员需每天更换湿化瓶及湿化,2 d更换前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湿化液2 mL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组患儿采用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吸氧治疗,其主要利用仿生学表面湿化技术和仿植物供水技术进行氧气输送,输送过程中严格遵守零污染零噪音湿化。首先确保氧气流量机关闭,再将流量机插入设备带,将加湿通路瓶体进气口密封帽拔除,使用加湿通路瓶体进气口插入流量计插接头中,待连接成功后接通氧气,连接输送氧管和加湿通路瓶体出气口,接入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保持患儿处于舒适体位,治疗结束后使用无菌剪刀将加湿通路瓶内水凝胶剪去2 cm进行细菌培养。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湿化噪音影响和湿源物质细菌培养情况。噪音评价:在病房无任何噪音干扰条件下,选择中午、午夜两个时间点测定,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湿化过程中对噪音的感受。湿源物质细菌培养:观察患儿细菌生长情况,若出现培养皿生长菌落,则表明湿源物质细菌培养为阳性[3]。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PS18.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湿化噪音对患者睡眠影响:观察组受湿化噪音影响情况现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湿化噪音对患者睡眠影响[n(%)]

2.2 两组湿源物质细菌培养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湿源物质细菌培养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湿源物质细菌培养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对于低氧血症患者通常需要给予吸氧治疗,常规湿化瓶湿化是利用高速氧气流入水进行湿化,湿化瓶需要不断进行消毒从而重复使用,护理人员在更换湿化瓶时,需要使用手去接触各个连接的接口,从而会增加污染的概率,细菌繁殖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而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湿化瓶装置的缺点,其通过仿生学表面湿化,不仅能够有效保证氧气均匀湿化,还能够避免污染[4]。不仅如此,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操作简便,其吸氧管为无螺纹连接,安装快速,缩短更换湿化瓶时间。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湿化瓶装置进行吸氧,观察组采用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观察组的受湿化噪音影响和氧气治疗源物质细菌生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采用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感染率低,操作方便,临床使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使用吸氧管者给予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可减少工作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裕华,谢玮娜,于美华,等.巧用废弃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6):3227.

[2] 陈秀军.一次性新型吸氧装置在心胸外科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34.

[3] 陈兴连,谢春雷,李春霞.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在临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4):99-100.

[4] 王文娟,赵卫红,吴学梅.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21(12):26-28.

对ICU老年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樊娇娇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心病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ICU老年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ICU老年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0.4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59.52%,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拒绝配合诊疗次数为12例,对照组患者拒绝配合诊疗次数为27例,两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老年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缓解患者不安心理状态,释放患者抑郁情绪,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ICU;老年患者;中医情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1-01

随着医学监护和护理专业的发展,ICU作为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不管在护理上还是救治技术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近年来,有不少临床医师将会中医情志护理融入ICU患者中,以此调节患者心理和情志。我院特选取84例ICU老年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4例ICU老年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0.32±5.20)岁。所有患者均为ICU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ICU病房护理人员要随时监测患者体温、瞳孔、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积极巡视负责病房,确保患者在规定下用药。观察患者的机器是否连接准确。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顺畅,皮肤干燥。通常ICU老年患者的病情都较为严重,在饮食方面可根据病情拟定,针对急性期患者可经口进食水或鼻饲。及时清理患者大小便,更换污秽被褥,合理使用床档、约束带等保护用具,每日定时为患者拍背、翻身及穴位按摩。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故不再重复阐述。中医情志护理主要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点:①收集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说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如对待疾病态度,兴趣爱好,性格等,便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从住院起所面对的医师和护理人员都是陌生群体,难免会产生疏离感,再加上受疾病困扰,心理更加脆弱,常会出现担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面对上述现象,护理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举止优雅及以热情主动的态度和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导致患者致病原因,进而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②移情相制;移情即通过音乐、语言及移动转移注意力,解除思想顾虑。适当采取语言诱导的方式调动患者积极性。相制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从而达到淡化的效果,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③顺情从欲;在护理上中注意分析对待患者心理上的欲望,若条件合理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应尽全力满足患者需求。

1.3 护理满意度[1]:本文自制问卷调查表,包括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所用药物主要作用等。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患者护理满意度、拒绝配合诊疗次数用%表示,用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0.4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59.52%,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拒绝配合诊疗次数为12例,对照组患者拒绝配合诊疗次数为27例,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拒绝配合诊疗次数比较

3 讨 论

ICU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也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先进的设备对危重患者实施全范围监护和治疗。但此治疗场所全天灯光明亮,环境相对隔离,患者与患者床铺距离较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其他患者,再加上患者经常面对抢救和死亡画面,心理负担日复一日加重,据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2],有大约70%的患者在会ICU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更为严重,影响其心理特征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角色的变化等,患者常常会出现孤独感、恐惧、焦虑等,常常会出现配合治疗现象。

中医认为人体受外界各种精神刺激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情志抑郁和兴奋,导致经络阻塞、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絮乱,情志护理重视以人为本,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等改善患者情绪,让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本文所研究84例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ICU老年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缓解患者不安心理状态,释放患者抑郁情绪,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喜燕,张晓璇,黄丽霞,等.中医情志疗法治疗ICU综合征病人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0,8(34):3113-3114.

[2] 罗德成.中医情志理论辨证治疗ICU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0):35-36.

优质护理模式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李明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十三师红星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哈密 839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采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优质护理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有限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腰池引流;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2-01

持续腰池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良好的护理服务,否则可能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1]。为探讨分析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该病患者96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2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47.45±17.5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腰池引流方法进行治疗,92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病情护理、心理护理是、生活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几个板块[2]。患者在进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时,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以及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有无恶心、头晕、头疼等相关反应。同时,要控制好引流速度,注意观察引流液流量和性质变化,根据这些情况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另外还需要注意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发生折叠、堵塞或脱落的情况,注意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及时排解患者心中的疑虑、焦躁、恐惧、紧张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适当的生活护理,定期为患者调整体位,主动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开水、如厕等。在饮食方面叮嘱患者尽量使用低盐、低脂肪且易消化的食物,严禁使用辛辣刺激类食物。定时帮助患者清理身体,保持身体的清洁。为了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引流穿刺部位是否有感染情况,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并尽量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期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有发生感染迹象的患者,需要及时报告医师进行治疗。完成治疗,拔管后有需要注意进行局部加压,促进穿刺点尽早愈合。经过不同的护理服务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有2例患者再出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3例再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气颅和1例脑疝,总共发生并发症7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9例,比较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66%;对照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19例,不满意9例,其满意度为80.43%。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对外伤性蛛网膜患者进行治疗时,持续腰池引流疗法较为常用,临床治疗效果也较为确切[4]。但由于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治疗和休息,且患者通常体质较弱,同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本身疾病较为危重,更加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所以通常常规的护理手段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而本研究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部分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后,结果显示患者临床并发症有显著减少,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质护理模式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洪英.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76例的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34-235.

[2] 金沁,雷文雁,周明静,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池引流的护理干预[J].西部医学,2013,25(12):1894-1896.

[3] 杜文丽.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池引流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235.

[4] 范月芳.优质护理模式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130-131.

心理护理对减轻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纪 丛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5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老年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老年人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在护理前后的GDS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26例老年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的GDS评分相对于护理前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26例老年患者护理后的GDS评分也有所降低,但趋势并不明显(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减轻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3-01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在住院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活动也常常与其他常规患者不同,发生抑郁症状的情况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据统计资料显示[1],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为38%。抑郁症在对老年患者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还阻碍了老年人病情的恢复。因此,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对减轻住院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52例老年患者,其纳入标准为:①年龄均在60岁以上;②符合老年抑郁量表(GDS)中文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评分在11~25分;③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为:①有语言及认知障碍的患者;②患有的精神疾病或自杀倾向的患者;③严重抑郁者。

将这52例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文化差异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26例老年病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用药,体格检查,病例咨询等内容。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得到了细致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主要内容是以老年患者的生理、认知、情绪和日常活动等特点为基础,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保证老年患者能够正确的自我评价,对现实和病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缓解负面情绪和行为,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思想。

1.2.3 评价指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并分别在护理开始和结束时按照GDS中文版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GDS评分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对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观察组26例老年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的GDS评分(8.12±2.51)分相对于护理前(17.33 ±4.51)分有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6例老年患者护理后的GDS评分(13.89±4.37)分也比护理前(17.26± 4.64)分有所降低,但趋势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在护理工作完成后,对52例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并有专职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比较。护理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五级标准。由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69.23%,其中很满意8例(30.77%)、满意10例(38.46%)、一般4例(15.38%)、不满意2例(7.69%)、很不满意2例(7.69%)。对照组老年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30.77%,很满意3例(11.54%)、满意5例(19.23%)、一般7例(26.92%)、不满意6例(23.08%)、很不满意5例(19.23%)。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理护理所起到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2]。首先,心理护理通过对老年患者加强健康知识的教育,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心理护理以护患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再次,心理护理有益于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此外,心理护理还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与家属配合共同促进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缓解等[3-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了心理护理对减轻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十分明显,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天蓉,宋艳红,蒋全菊,等.团体怀旧心理护理对减轻住院老年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25):2307-2314.

[2] 陈玉蓉,黄贤凤,柏素萍,等.恢复期老年病人抑郁情绪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3,11(10):2858-2859.

[3] 谢仕敏,余学英.老年病人的不良心理及其护理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2):151-154.

[4] 赵娜.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39): 237-238.

[5] 李杰,陈丽芳,许志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8):169-170.

甲状腺瘤术后出血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价值探讨

张 宇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瘤术后出血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20例甲状腺瘤术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与观察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率为2.73%,对照组术后出血率为9.0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9.09%,对照组为86.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甲状腺瘤手术;术后出血;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4-01

临床中,甲状腺瘤属于常见病,在确诊以后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人体中,甲状腺是内分泌器官,周围血管组织丰富,供血血管距离心脏比较近,血管内压升高,所以术后易发生出血。同时甲状腺距离颈动脉与迷走神经比较近,如果发生术后出血,容易导致窒息、呼吸骤停或者是心跳骤停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本文主要探讨甲状腺瘤术后出血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20例甲状腺瘤术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与观察组(110例)。对照组中,50例女,60例男,年龄为23~66岁,平均为(39.44±6.32)岁。观察组中,40例女,70例男,年龄为24~67岁,平均为(39.54±6.75)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以及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指导患者用药,使得患者准确、按时服药;采取生活护理,干预患者抽烟、酗酒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①总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按照患者实际治疗状况,适当调整有关护理内容。②术前,对患者采取体位训练,便于术中体位转换;术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采取康复护理,取舒适体位,确保患者颈部引流管通畅,防止过度牵拉导致疼痛。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与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知识,使得患者与患者家属对疾病有一定认识,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④行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术后受到说话过多、止血不彻底、活动量大、咳嗽以及呕吐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出血,可以采取雾化吸入、痰液稀释、给氧等护理措施,防止术后出血,一旦有渗血情况发生,需要及时向医师报告,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术后出血情况。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项。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s)表示,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率对比分析:观察组中,3例术后出血,术后出血率为2.73%;对照组中,10例术后出血,术后出血率为9.09%,观察组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06,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观察组中,89例满意,20例一般,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9.09%;对照组中,65例满意,30例一般,15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6.3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11,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临床中,甲状腺瘤手术,其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以及患者体位等均较为特殊,术后患者易出现应激反应。出血为甲状腺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出血类型包含皮下出血、甲状腺窝出血以及颈阔肌下出血等,其中出血率最高的为甲状腺窝出血,容易引起憋气、发绀、不安以及烦闷等症状,甚至会导致心跳骤停。在临床护理中,患者如果切口有血液渗出,出血症状会对器官产生压迫,影响患者正常呼吸。皮下出血症状并不多见,术中未采取皮下止血是引发术后皮下出血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引起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术中对皮下止血点进行止血,可避免这一症状发生。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适当心理疏导,避免患者产生负面情绪。颈阔肌静脉出血或者是自身出血是引发颈阔肌下出血的主要原因,针对患者不同出血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王凤香[3]报道显示,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出血率为2.73%,对照组为9.0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9.09%,对照组为86.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于甲状腺瘤手术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术后出血症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符合报道内容。总而言之,有效护理干预,能使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患者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雪芹,李淑芳,李永菊.甲状腺术后麻醉苏醒期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13(26):189-192.

[2] 卢佐京.2例巨大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出血抢救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6):156-159.

[3] 王凤香.临床路径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9):189-193.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

张延丽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30例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与护理组(1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护理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 护理组住院时间为(14.24±2.46)d,对照组为(18.34±3.56)d,护理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6.67%,对照组为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妇科肿瘤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栓塞;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5-01

DVT(下肢深静脉栓塞)在临床中是指下肢深静脉腔内发生血液异常凝集,进而导致静脉腔阻塞,引发静脉回流障碍[1-2]。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效护理干预,能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本文主要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原因,探讨其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与护理组(15例)。病例排除标准:术前检查,存在静脉血栓、肝素过敏、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为43~70岁,平均为(57.43±10.32)岁;9例全宫加双附件加盆腔淋巴清扫术,4例全宫加双附件切除,2例单侧附件切除。护理组患者中,年龄为41~72岁,平均为(58.45±10.57)岁;8例全宫加双附件加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全宫加双附件切除,4例单侧附件切除。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术后,患肢抬高,采用循环驱动仪与功能训练,行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①入院指导。在患者入院以后,责任护士需要掌握患者疾病状况,鼓励、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康复锻炼、临床护理与治疗。②术前评估。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师健康教育,对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注意预防。③一般护理。注意患者病情整洁,维持适当的温度以及湿度,患者切口敷料保持干燥,密切注意患者切口情况,观察有无出血;合理控制饮食,多食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等食物,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或者是辛辣食物,避免出现褥疮、感染等并发症。预防便秘,这是因为便秘会增加腹内压,严重影响患者下肢静脉回流。④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抬高患者的患肢,注意患肢保暖。术后适当抬高下肢,角度为20°~30°。膝关节保持屈曲,角度为15°;将软枕垫在患肢外下方,防止小腿压迫导致深静脉回流。注意患肢保暖,以免对血管痉挛产生刺激,减缓血流速度,避免形成血栓。⑤功能锻炼。术后6 h,指导患者行下肢肌肉活动,如果患者可耐受,需要鼓励患者活动下肢,特别是腓肠肌收缩活动。行足背屈伸运动、长收缩运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主动屈伸活动、膝关节被动活动,连续7~14 d。按照患者手术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加强静脉回流。

1.3 观察指标:观察组两组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使用 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护理组住院时间为(14.24±2.46)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34±3.56)d,护理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4.237,P <0.05)。

2.2 两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对比:护理组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6.67%;对照组中,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58,P<0.05)。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栓塞以下肢较为多发,发生原因包含:①肿瘤患者发生凝血机制异常可能是因为肿瘤释放物质间接或者是直接激活凝血系统,造成凝血机制异常;②在妇科肿瘤中,尤其是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容易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使得血管内皮胶原暴露,使得凝血因子、血小板活化;③术后,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减慢下肢静脉回流,大量细胞发生聚集,在其转移至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时损伤内皮,凝血被激活,进而形成血栓;④反复穿刺或者是手术,会损伤血管壁,形成血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以后,易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疼痛以及肿胀,甚至引发肺栓塞,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所以早期应加强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肿瘤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腔出现血液凝集异常情况,使得静脉腔发生阻塞,造成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较为多发,发病率较高。本文主要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给予适当指导,做好术前评估与基础护理,行功能锻炼,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栓塞。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住院时间为(14.24±2.46)d,对照组为(18.34±3.56)d,护理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6.67%,对照组为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行妇科肿瘤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符合王丽春等[3]报道结果。

参考文献

[1] 蒋洁,葛永勤.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12):34-39.

[2] 李雪莲.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6):87-89.

[3] 王丽春,林小玲,李雅琴.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3(19):76-78.

60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体会

冯 娟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呼吸科,辽宁 建平 122400)

【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护理技术给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用。方法 在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来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出60例,运用平均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成护理组及对照组,运用护理技术为护理组患者实施看护,对照组患者则接受普通看护。对比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疾病治愈有效程度。结果 护理组患者疾病治愈有效概率为96.67%,对照组是73.33%;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技术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看护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因此基层医院应普及临床护理模式。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6-01

支气管疾病中哮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当患者哮喘发作时,最常见的病症就是呼吸困难、喘鸣等,该病患病原因非常复杂而且患病时间通常比较长[1]。由于空气质量下降和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近几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概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患者的疾病表现主要是胸闷、咳痰、气急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在临床医学中,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来增强临床疗效,帮助患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治疗。本文作者研究了通过护理措施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实施看护的实际效用,详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在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来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出60例,38例为男性,其余22例为女性。所有患者中,因呼吸道感染引发哮喘的有21例,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有8例,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的有12例,因不慎吸入过敏原导致的有19例。运用平均分组法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3.3岁。对照组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4.2岁。由于两组患者在年龄、例数、病症等不存在显著的区别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普通的病房看护,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多加实施如下护理措施:

1.2.1 心理安抚方法:由于哮喘患者病程时间较长,疾病发作时给患者身体上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精神上也有很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可以采取疏导心理的措施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同时跟家属及时沟通,让家属了解患病的原因,增强家属及患者对医师治疗的配合度。

1.2.2 保持呼吸道顺畅:护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对于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应该鼓励其改变卧床姿势,并建议患者用力咳嗽,家属在患者咳嗽时可进行适当力度的拍背,帮助患者将痰液排出体外。如果患者的痰液非常粘稠的,可通过雾化吸入改善。也可以通过药物服用改善呼吸道。医护人员根据医嘱适当为患者提供支气管缓释剂和激素类的药物,改善患者的气道炎,减轻支气管痉挛的反应,有效控制患者呼吸困难、气急等病症。

1.2.3 实施氧疗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缺氧的现象的,要立即为患者提供氧气,并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吸氧,如果是通过鼻子进行吸氧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将氧气的流量控制在患者觉得舒适的速度,尽量保持在2~4 L/min;如果是通过面罩进行吸氧的,氧流量应控制在4~6 L/min,护理人员同时要关注患者呼吸道的湿化情况,要严防寒冷气流对患者支气管的刺激。护理人员每一天都要更换患者吸氧的装置,保持干净卫生,防止其他病菌感染。

1.3 疗效评定标准: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将治疗达到的效果划分为完全治愈、治疗有效和治疗无效。①完全治愈:患者呼吸困难、气急、胸闷等症状完全消失,可以出院;②治疗有效:患者呼吸道方面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治疗无效:患者呼吸道方面的病情没有任何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验证两组治疗有效率数据,以χ2代表验证率(%)差异,经计算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护理工作后,护士收集了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概率,其中,护理组患者疾病治愈有效概率为97.2%,对照组是75.3%;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概率和平均住院天数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这种病需要长期治疗,患病的原因非常复杂,发病的人群也没有限制,临床上病症常见为呼吸困难、气急等,因此临床上除了做好治疗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控制病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鼓励患者改变卧床姿势,并建议患者用力咳嗽,并通过药物服用改善呼吸道,为患者提供支气管缓释剂和激素类的药物,有效控制患者呼吸困难病症。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缺氧的现象,要立即为患者提供氧气,并关注患者呼吸道的湿化情况,要严防寒冷气流对患者支气管的刺激等多种护理方式,提高临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在上述研究中,实施护理工作后,护理组患者疾病治愈有效概率为97.2%,对照组是75.3%,P<0.05。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技术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看护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因此基层医院应普及临床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月亮.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 66-68.

[2] 葛建梅.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 79-81.

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王 琳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对策,并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9)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n=38)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优于入院时评分(P <0.05);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取基础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舒适度,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分析;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7-02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多尿、多食、多饮、体质量下降、乏力等,严重者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1]。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因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患者常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笔者对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7例,均为2型糖尿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23±3.14)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94±1.12)年;体质量指数23~30,平均(26.23±1.0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26例,中学者8例,大专及以上者4例。对照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36±3.1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2±1.21)年;体质量指数23~29,平均(26.31±1.0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25例,中学者9例,大专及以上者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情绪状态。两组患者入院后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如遵医嘱口服降糖药、合理应用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同时,引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并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包括用药指导、运动护理等。

1.2.2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健康状况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根据临床反馈情况适当调整,具体如下:①结合患者的文化层次,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每位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发病诱因、常见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自我监测等方法,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回答,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使每位患者在出院前都能熟悉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监测、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健康教育、用药治疗等。②因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欠佳,加上糖尿病需终身治疗,周期较长,老年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紧张、孤独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作为医师和患者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患者沟通时语气应温和,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在日常护理中可采取放松治疗等方法,引导患者在安静环境中,取坐位或卧位,深呼吸3次,5~7秒/次。紧握患者右手,持续5 s,之后放松,重复1次,2次/天。③护理人员可采用团体情感支持法,将全部糖尿病患者集中起来,减轻不良情绪,促进身体康复;指导患者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增加患者的家庭重视感;采用反复解释等方法,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心理状态的不足,进而纠正错误的心理及其行为;引导患者从不同角度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利于减轻患者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应激反应,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同时,对于心存侥幸和否认心理的患者,应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糖尿病,消除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依从性,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④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定期监测患者血糖、血压等指标,定期复查心电图、眼底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正确应用胰岛素,强调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稳定患者的病情发展。

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的SDS评分和SAS评分。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39例,入院时和出院前的SDS评分分别为(54.34± 12.13)、(50.28±11.41),入院时和出院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3.26±13.24)、(49.38±12.23);观察组38例,入院时和出院前的SDS评分分别为(53.46±12.02)、(43.26±9.63),入院时和出院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3.78±14.64)、(43.58±10.41)。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即护理前)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即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优于入院时的评分(P<0.05);组间比较可得,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

3 讨 论

因糖尿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且难治愈,加之老年患者体质较差、文化层次普遍较低、缺乏科学的保健知识,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鉴于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当患者确诊后,其心理均有一定变化,常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生活特点及心理特点多与患者沟通,耐心聆听老人的诉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鼓励性的心理暗示,使其积极接受治疗。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组资料通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表明患者的血糖控制与心理状态呈现双向影响,心理状态良好可利于血糖控制,情绪波动可导致干扰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促进应激激素的分泌,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促进血糖升高[2]。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后,SDS和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采取基础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等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先琼.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调查[J].现代临床医学,2014,40(2):144-146.

[2] 杨中方,白姣姣.老年糖尿病病人运动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1):1328-1330.

安全护理措施对内分泌科中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刘雪松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摘要】目的 探讨安全护理措施对内分泌科中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内分泌科中老年患者(年龄>5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40例,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对试验组患者走失、跌伤、错漏服药、烫伤、感染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分泌科对中老年患者采取安全护理措施不仅会提高患者住院的质量,还促进了护患之间的友好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安全护理;内分泌科;中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8-0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afety Nursing Measures for Elderly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LIU Xue-so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Shenyang 11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afety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ndocrine disease. Methods Selectd 80 cases of endocrinolog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had 40 cases, using common nursing measures, experimental group 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safety nursing.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 safety accident happened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Results Patients of test group lost, falls, medication errors, burns and infection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satisfa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n endocrinology of senile patient safety nursing measures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in hospital,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Key words]Safety nursing; Endocrinology; Elderly patients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中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退行性变化,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因此在住院期间很容易出现不安全事件[1]。我院内分泌科对中老年患者采取安全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将80例内分泌科中老年患者(年龄>5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1±1.2)岁。试验组40例,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措施,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1.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安全护理,具体措施:①跌倒与坠床的预防:老年人由于身体平衡能力下降,并且视力不好,在晚上以及灯光微柔的地方很容易跌倒,因此,在有可能跌倒的地方设立醒目的标语或警示牌。并且呼叫器设置在容易碰触的地方。夜间尽量明亮,地面尽量保持干燥。护士增强责任心,对家属进行指导,如何防止老年人坠床,以及调节床单位,加用床栏。②预防走失:对于有精神异常的患者,告诫家属24 h应有人看护,尽量减少患者的外出,并且入院时填好患者家属的电话号码,以便出现意外方便联系。③防止错服和漏服药物:护士在按时发药的同时,还应该对具体服药作详细的指导,并且做到患者服完药后在走,确保患者服对药物。对视力障碍患者协助服药。④防感染的护理:糖尿病的患者占内分泌科占着很大的比例,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本身免疫力较低下,在医院很容易感染,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护士应该多加注意,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并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患者感染。⑤防止烫伤的护理:细心叮嘱患者倒开水时要小心,提醒患者远离热水源及电气设备,禁止使用热水袋,对糖尿病足患者小心使用红外线照射灯。

1.3 比较指标:在两组患者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走失、跌伤、错漏服药、烫伤、感染人数。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n(%)]

2 结 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走失、跌伤、错漏服药、烫伤、感染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对于在内分泌科就诊的中老年患者,很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烫伤、感染、错服漏服药物是医院安全中的重要隐患[2]。也是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些不良隐患同时也会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患者住院时间增加[3]。本试验对试验组患者采取了安全护理措施,数据表明试验组患者走失、跌伤、错漏服药、烫伤、感染人数明显少于采取普通护理措施的对照组。在满意度调查方面,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证明对于内分泌科室安全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采取安全护理的策略是可行的,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减低医护人员之间的纠纷,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相处,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任伟伟.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7(3):141-142.

[2] 李德霞,吕英华.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68-269.

[3] 陈敏雄.探讨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64-165.

[4] 骆艳丽.内分泌科老年患者入院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有效预防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9):2704-2705.

提前告知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

倪 妮1刘丽萍2宋圆圆1
(1 大连市友谊医院内分泌一科,辽宁 大连 116100;2 大连市友谊医院内窥镜中心,辽宁 大连 116100)

【摘要】目的 探讨提前告知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0例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基本护理措施。试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提前告知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KPS及SAS 评分。结果 试验组KPS及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提前告知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不良反应;提前告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9-0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dvance Notice Hyperthyroidism Patients Nursing Measures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NI Ni1, LIU Li-ping2, SONG Yuan-yuan1
(1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Dalian Friendship Hospital, Dalian 116100, China; 2 Endoscopy Center, Dalian Friendship Hospital, Dalian 116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measures informed in advance of thyroi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hyroidism adverse drug reactions. Methods Select 70 case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endocrinology of thyroi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hyroidis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35 cases used the basic nursing measures. Experimental group 35 cases on the based of using told beforehand that thyroi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hyroidism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KPS and SAS score. 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KPS and SAS score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thyroid function hyperfunction told in advance the drug adverse reaction, an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relieve patients' anxiety,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Key words]Hyperthyroidism;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dvance to inform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内分泌科常见的疾病,其中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甲状腺肿,由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衡导致[1]。临床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放射性碘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主要有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等[2]。虽然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少见,但是一些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焦虑或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我院采取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提前告知其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70例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基本护理措施,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6±2.4)岁;试验组3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5±2.1)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提前告知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基本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提前告知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下:①皮疹:一般情况下,患者在用药20 d后会出现皮疹,主要部位在颈部、面部、四肢、手背,会有瘙痒,出现此种情况,患者应该立即停药,停药后皮疹会自愈,同时患者在有皮疹期间应该禁止乙醇擦浴,患者提前知道会出现皮疹以及出现后的护理措施,因此在出现皮疹的第一时间停药,减少了由于护理人员观察不仔细,患者出现皮疹后继续服药从而加重病情的情况发生。②关节疼痛:患者在服药期间有可能会出现关节膝盖疼痛、腕关节和肘关节以及肩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该症状应该立即遵医嘱停药,并且告诫患者少做运动,让关节处于舒适状态。③肝损害:对于服药期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会出现厌食、腹胀、腹痛、乏力等现象,出现此种现象护理人员采取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疏导,尽量让患者卧床,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肝脏的负担[3]。④药物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粒细胞减少,病患应及时停止服用药物。医护人员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鼓励病患积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PS及SAS评分变化情况。Karnofsky(KPS)评分可以评估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60分,患者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60~80分,可以自理,但疾病对患者影响较大;80~100分,患者的身体状况正常或轻微病症。焦虑自评量表(SAS)反映患者的焦虑倾向以及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KPS及S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PS及SAS评分比较

3 讨 论

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护理中,在治疗前提前告知患者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且对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指导,可以在一些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时,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避免患者焦虑情况的发生[4]。从本试验可以看出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KPS及S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提前告知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程建萍,李连君,林月娥,等.甲状腺功亢进症患者焦虑程度调查分析及对策能[J].现代临床护理,2010,9(5):8-9.

[2] 李润琴,杨建林.护理干预对甲亢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69-1670.

[3] 谭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护理[J].护理经验,2014,9(7):178-179.

[4] 刘帆.甲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自身生活质量和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2015,9(5):207-208.

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罗军红 张红梅 张丽波 姜丽杰*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在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手段。方法 针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诊治的64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64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均能够顺利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24例,未缓解10例,总缓解率为81.3%。结论 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期宫颈癌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配合合理的护理手段,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晚期宫颈癌;放化疗同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60-02

*通讯作者

宫颈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对于晚期宫颈癌,单纯放疗或者单纯化疗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结果,二者同步进行治疗会提高肿瘤细胞的敏感度。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会给患者的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适当的临床护理对策,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维持患者的正常身体功能,保证患者正常的完成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晚期宫颈癌患者,患者年龄28~60岁,平均43.5岁;病程为1.5~6年,平均2.1年。经过常规检查,患者其他器官如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治疗方法

1.2.1 放疗方法:本次研究中患者均采用X射线进行全盆腔照射,放射治疗的总量在30~60 Gy,每周2次,3周为1个疗程。

1.2.2 化疗方法:采用化疗药物顺铂,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剂量为72 mg/m2,用药频率为3周1次,6周为1个疗程[2]。

1.3 治疗效果判定。完全缓解:患者的肿瘤彻底消除,并且这种效果能够保持30 d以上;部分缓解:对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大小进行测量,无论单个病变还是多个病变,肿瘤的大小缩减到原来的一半以上;未缓解: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为肿瘤病变、肿瘤变大以及肿瘤体积缩小程度未达到原来体积的一半。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宫颈癌作为一种顽固性的癌症,会给患者带来紧张、不安、惶恐无措的负面情绪,尤其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放疗和化疗知识了解甚少,消极的治疗态度会给治疗带来巨大的阻力。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肩负起调节患者及家属的心态的任务,热情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对其保持信任的态度,并积极地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放疗及化疗的过程及治疗效果,并告知他们积极的治疗态度会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给患者吃一颗定心丸。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及局部不良反应,提前告知患者,使其做好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对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如出血、器械故障等,应提前通知患者,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医护人员会及时妥善的处理。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嘱咐患者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呼叫相关护理人员。最后由于家属不仅要承受亲人生病的痛苦,也要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护理人员应适当的安慰家属,讲解治疗的希望,使他们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的开展[3]。

2.2 常规护理: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日常护理中,需要注意诸多方面。首先,护理人员必须保证患者的卫生问题,需做到勤换被褥,督促患者勤洗贴身衣物,并定期为患者清洗身体,尤其生殖器官周围。按时协助患者进行阴道冲洗,这是治疗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不仅可以有效遏制阴道炎症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善水肿等不良反应。同时应定期打扫病房的卫生,并进行紫外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及交叉感染。其次,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嘱咐患者采取平躺的姿势,定期观测其血液情况,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应适当的补充水、电解质等,保证其处于平衡状态。再者,护理人员要注意饮食方面的护理,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给患者提供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同时叮嘱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多下床进行走动,使身体循环加快,有助于尽快康复。最后,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测患者的大便情况,若发现便秘,要及时给与润肠通便的药物,预防肠炎的发生。

2.3 放射野皮肤的护理:放疗对于皮肤的损害是很大的,因此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患者皮肤的护理,一方面要做好放射野皮肤的清洁以及消毒工作,对于肛门附近的分泌物要及时处理,保持其清洁,防止发生炎症。另一方面,放射野皮肤受到损害后,容易造成血液流通不顺畅,这对于治疗是十分的不利的,护理人员应时常对其进行轻柔的按摩,使组织放松,血液流通。同时嘱咐患者尽量选择比较宽松柔软的贴身衣物,防止衣服过紧,给皮肤造成负担[4]。

2.4 阴道出血的护理:放疗联合化疗对于晚期宫颈癌的治疗非常有效,但在治疗的同时也会损伤细胞及组织,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阴道出血。患者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护理人员不可惊慌,应冷静面对,迅速帮助患者平躺在床上,严重者立即给氧气救助。然后通知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止血,一般会选择消过毒的纱布置于阴道内,同时给予适当的止血药物。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2.5 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护理: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给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其中对胃肠道的破坏尤为强烈,患者使用一段时间的化疗药物,都会表现出不用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导致恶心,呕吐,对食物反感,甚至对于药物治疗失去信心与耐心,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并拒绝服药且不配合医师的治疗。护理人员应早发现、早汇报、早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对于有负面情绪的患者,先主动耐心安慰,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详细地向其介绍适当饮食的重要性,只有身体的营养充足,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与疾病作斗争。对于呕吐现象严重的患者,应在围化疗期适当的给与镇吐药,及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使治疗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2.6 骨髓抑制的护理:目前所应用的抑制肿瘤的药物大多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患者出现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骤减,导致机体的功能下降。护理人员要定时监测患者的血象,一旦发现WBC<3.2×109/L,即刻汇报给医师,并配合医师采取紧急急救措施。先把患者转入单人房间,并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防止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与输血等措施,并适当的补充水及电解质。若患者出现体温升高的症状,应首先考虑物理降温,用酒精擦拭患者的身体,若温度持续升高,则给患者服用退热药[5]。

3 结 果

在参与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均能够顺利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28例,占43.8%,部分缓解24例,占37.5%,未缓解10例,占15.63%,总缓解率为81.3%,总体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治疗过程中实施的护理对策值得临床推广。

4 讨 论

目前,宫颈癌是世界上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大杀手,一直是医学界探索和研究的重点对象。在我国,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还不是很强,特别是中年妇女,面对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更是无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上宫颈癌早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妇女出现白带异常,偶尔出血症状未能及时就医,导致发现宫颈癌时大多已是晚期。这使治疗难度加大,同时患者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以及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也导致了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存活率很低。

目前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为放射治疗,但是由于肿瘤面积过大以及患病器官的特殊性导致其对于放射治疗敏感度不够,所以现在大多采用同步进行放化疗,化疗可以消除部分肿瘤细胞,对于未消除的肿瘤细胞也可降低其活性并且提高其对放射治疗的敏感度。对于晚期的癌症患者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存活率。

但是同步放化疗会对身体其他正常器官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恰当的护理手段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本研究中实施的护理对策非常有效,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与学习[6]。

参考文献

[1] 王春霞,吕红丽.奈达铂和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肿瘤药学,2014,4(4):290-293.

[2] 常俊梅.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志,2012,44(6):752-753.

[3] 马传琴,闫素玲.60例宫颈癌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40.

[4] 裴景华.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评估[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54-3155.

[5] 池云.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医学版),2014,8(21):189-190.

[6] 朱琳.浅谈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8(22):323.

执行力文化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林 翠
(海南省临高县人民医院,海南 临高 571800)

【摘要】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通过对全院护士进行思想总动员,提高思想认识;制订工作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规范护理行为;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结果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6.11%提升至97.12%。结论 护理管理执行力文化的实施,规范了护士行为,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执行力;质量;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62-02

执行力是将组织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底,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1]。执行力是需要领导者亲力亲为的系统工程,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医院文化变革的原动力和有效方式[2]。护理团队的执行力就是护理人员组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其强弱决定着护理质量的高低,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举足轻重[3]。随着医院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市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顺应医疗市场发展的需求,提升护理团队的竞争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成败的关键。我院自2012年起,在护理管理中对执行力文化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设有床位420张,护士310名,平均年龄。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7名,护师61名,护士201名。

1.2 方法

1.2.1 构建执行力文化: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了统一思想,提高护理执行力,我院选派3名护士长、1名护士到北京武警医院学习医院文化与护士礼仪规范一周,4人均获得优秀学员证书。回来后,护理部召开全院护士动员大会,组织2次医院执行文化与发展思想总动员讲课;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护士礼仪规范二周,并进行考核,确保人人考核合格。②确立工作目标,成立院科二级护理质控小组,制订各科室质控标准,对科室实施目标管理。为了对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管理,护理部对护理质量实施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定期检查:科室质控成员根据每周检查重点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天两次对护理质量进行抽查。每个月的25至30日,由护理部质控成员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联合大检查。不定期检查:制订《二线护士长夜班质控检查标准》,由二线护士长每天随机抽查2个科室的护理质量;每周护理部随机抽查2个科室的护理质量。通过PDCA循环,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1.2.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①明确岗位职责及班次职责: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制订班次职责,指引护士完成班内工作内容;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规定不同层护士的岗位职责,N3级护士协同护士长完成科室质控管理及指导初级护士实施危重患者的护理;N2级护士协助护士长完成科内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N1级护士在高职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护理工作。②结合实际,制订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制订可行性及操作性较强的应急预案。制订过程中,注重指导护士对病情的评估及分工合作,指引护士根据流程实施护理措施。患者跌倒、火灾、停水、停电、标本采集错误等应急预案。对各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组织演练及考核,确保人人掌握。

1.2.3 实施激励机制:①效益激励:实施绩效考核,每天护士长对护士、护士同护士之间进行护理质量考核,总分100分,月底进行分数汇总,与护士月服务之星评选挂钩。实行计件奖金,责任护士的奖金与分管的患者数挂钩。②精神激励:每个科室设“护士月服务之星”1名,根据患者满意度、护士月质量考核得分、护士对护士及医师对护士的评价评选科室“月服务之星”。每名月服务之星奖励500元,并在科室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每年评选年度优秀护士10名,奖励1000元,享有优先选送进修学习的权利。

1.2.4 建立有效沟通[4]:①注重新上任护士长的培训及指导:对新上任的护士长,实行“传、帮、带”培养方式。护理部根据各成员的优势,指定一名护理部干部对科室护士长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及效果追踪。每个月与新护士长进行沟通交流,对护理管理上的不足提出持续改进措施。②与护士长沟通:每个月召开护士长例会,护理部及时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对上个月的工作安排进行效果追踪及反馈。护士长将科室存在的问题难点提交到护理部协助解决。③与护士沟通:每月发放护士长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每年召开护士座谈会,关心激励护士,对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给予认可,表扬先进工作者;点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全体护士通过头脑风暴提出整改建议。④与辅助科室召开协同会议:每季度与辅助科室召开协同会议,对需求多科室联合解决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

2 结 果

2.1 护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1。

表1 提升护士执行力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2.2 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达标率比较,见表2。

表2 护理质量综合检查达标率比较(%)

3 讨 论

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执行力文化,引导护士的思想及价值观,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使其与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同步,把护理人员的目标引导到医院确定的目标上来,使护士对医院产生认同感、归属感,通过护士规范化培训,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长效的激励政策的实施,认每一个护士都成为管理者。护士在交班过程中积极寻找问题,彼此相互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护士积极开展健康宣教,确保了医疗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实践证明,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执行力文化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赖伟.医院管理执行力核心要素剖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0,6(39):24-26.

[2] 王燕华,熊东亮,杨松涛.执行力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2004,6(275):61-62.

[3] 沈洪.构建护理团队的执行力文化[J].护理研究,2008,22(1):168-169.

[4] 黄行芝,李巧云,严久英.护理管理执行力文化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6,21(17):51-52.

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体会

张景雪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从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性抽取7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86例健康体检者和314例亚健康体检者。在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对700例研究对象进行再次体检,体检项目与2013年的体检项目一致,再次体检时对研究对象实施健康体检护理。结果 2014年体检时700例体检者的各项临床检查项目检查时间均明显短于2013年(P<0.05),患者对医院体检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与2013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体检护理,可有效提高医院体检工作的效率和体检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健康体检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63-02

体检作为现阶段筛查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唯一手段,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发展[1]。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体检工作的质量,本次研究对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5万例患者中抽出700例为研究对象。700例体检者中包括386例健康体检者和314例亚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456例,女性244例,年龄在20~51岁,平均年龄为(38.1±1.6)岁。700例研究对象的体检项目为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常规、尿常规、内科检查、心电图、胸片、B超等。

1.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于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再次对700例研究对象进行体检,并应用健康体检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完善体检环境:我院体检中心人流量大,医护人员工作量大,且体检项目多,患者需要排队等候,易出现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我院于

2014年在体检中心增加饮水机、书籍报刊、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基础设施,并增加医护人员编制,于体检大厅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体检者的不良情绪。②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③亚健康人群护理干预:体检前,根据2013年体检结果为亚健康人群制定宣传手册,手册中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常规预防方法和自我检查方法,提高亚健康人群对疾病预防重要性的认识。体检时对亚健康体检者实施心理疏导,缓解亚健康状态体检者紧张的心理情绪。体检后,嘱咐体检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用药指导。

1.3 观察指标:观察2013年度和2014年度各项体检项目所用时间和体检者的满意度。体检者的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问卷由我院自制并下发,内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满意度为前两项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数指标采用(n,%)表示,χ2进行检验,量性指标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表示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体检项目用时比较:统计得出2014年我院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常规、尿常规、内科检查、心电图、胸片、B超检查用用时分别为(1.3±0.4)分、(3.9±1.1)分、(11.3±2.5)分、(17.9±3.1)、(16.2±2.1)、(24.1±2.9)、(13.5±1.2)分、(13.6±3.8)分和(11.4±2.6)分,明显短于2013年的(3.1±0.9)分、(5.2±1.5)分、(19.4±3.6)分、(28.4±4.2)分、(25.9± 4.1)分、(31.6±5.3)分、(24.2±3.9)分、(21.3±3.7)分和(16.2±3.1)分(P<0.05)。

2.2 满意度比较:统计发现2013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700例体检者中,324例体检者对体检工作表示非常满意,136例满意,满意度为65.7%。2014年700例体检者中,462例非常满意,209例满意,满意度为95.9%。两年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疾病状态与健康状态之间的一种机体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如不能及时、有效的调整机体状态,很可能引发重大疾病,威胁生命健康[2]。定期去医院接受体检是亚健康人群进行疾病预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已经从早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的新型医学模式,这一医学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要求医师给予患者疾病的高度重视,同时还要求医护人员注重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社会状态,使患者获得心理、社会、生物等多方面的康复[4]。这一新兴医学模式的提出使得健康体检护理应运而生,健康体检护理的提出有效的提高了新型医学模式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效果[5]。

健康体检护理的内容主要是对医护人员行为的规范以及对体检者接受体检前的干预指导。临床实践发现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体检者的配合度,缩短了体检时间,还有效提高了体检者对医院体检工作的满意度和体检人群的数量。

为证实这一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我院体检工作的质量,本次研究对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的体检项目用时明显短于2013年,体检者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13年,同时我院2014年体检人数总数为2.2万,明显多于2013年的1.5万。该研究结果与上述临床实践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同时也说明健康体检护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国方,罗美香,林燕.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9):95-97.

[2] 王海静,江磊,王宁宁.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7.

[3] 丁爱红.健康体检护理在社区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2(11):275.

[4] 刘翠珠.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16-317.

[5] 丁晓月.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护士,2011,22(13):1985-1986.

个性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曲 琦 张金慧 朱建国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辽宁 大连 116003)

【摘要】目的 分析个性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研究中的80例纳入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于2013 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高血压病患者,根据研究对象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护理中应用个性化延续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关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而言,血压恢复显著,组间通过比对,差异以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对急诊高血压患者在护理中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能够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以及防治。

【关键词】个性化延续护理;高血压,健康教育;急诊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64-02

目前而言,高血压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对于高血压病的产生机制并无明确说明。而通过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对高血压病患者有效的控制方法则为健康教育,然而对于急诊高血压来说,患者在出院之后其血压控制较为困难[1]。此研究对我院纳入研究的80例急诊高血压患者分别通过个性化延续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现将护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高血压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按照80例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中25例患者为男性,1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50岁,平均年龄为(61.4±5.9)岁;观察组中23例患者为男性,17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51岁,平均年龄为(62.7±6.1)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比对,结果无差异性,因此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中,其护理内容包含对患者出院情况予以登记,并对其进行口头教育,饮食以及用药指导,同时告知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将个性化延续护理应用到观察组中,其护理内容具体如下:①对档案予以创建。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核实,例如姓名、年龄、血压状况、生活习惯等,为患者创建相关档案,有助于后续护理的实行[2]。②健康教育。应对患者发放血压监测仪,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进行正确的操作,有助于对自身血压状况进行掌握。同时还应对患者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编制知识手册进行发放,从而使患者对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充分的认识[3]。患者在出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予以相应的鼓励,并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从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然而还应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相应的转变,例如吸烟、饮酒患者,需要戒烟戒酒。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多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并告知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定时到院复诊。③随访。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通过电话以及上门进行随访,实现和患者互动的目的,有助于对患者预后进行相应的了解[4]。而护理人员的随访则包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予以观察,对其血压进行严密的监测,同时对患者的心态予以调整。此外,对患者药物以及仪器的错误使用予以相应的纠正。

1.3 观察指标[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血压状况予以严密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同时采取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其护理满意度予以调查,问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上述两组中的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数据经计算后的研究结果则选择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予以表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间如果P<0.05,则产生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观察者护理前的血压水平为(148.26±13.78)mm Hg以及(96.45±6.79)mm Hg,经个性化延续护理后的血压水平为(118.87±9.85)mm Hg以及(83.66±6.62)mm Hg;对照组护理前的血压水平为(146.13±15.01)mm Hg以及(95.03±6.42)mm Hg,经常规护理后的血压水平为(135.46± 7.62)mm Hg以及(89.81±5.36)mm Hg,两组间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后P<0.05,差异显著性存在,统计学意义产生。

2.2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经过个性化延续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的例数为25例,护理满意度达到满意的例数为12例,护理满意度不满意的例数为3例,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的例数为19例,护理满意度达到满意的例数为11例,护理满意度不满意的例数为10例,护理满意度为7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P<0.05说明差异性较为显著,因此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伴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则逐渐加多,同时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6]。然而老年高血压患者会因为季节以及昼夜气候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影响,极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同时还会出现相关并发症。而高血压如果无良好控制,则会引发心、脑以及肾等疾病的相关综合征,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的服用,并对生活方式还应予以相应的重视。

个性化延续护理则是患者在出院直至家中所获取的护理,此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高效性。通过相关个体化护理方法和延续性护理进行相互结合,在临床护理中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护理服务,而此护理服务是通过计划而实施,具有相应的连贯性和确定性[7]。与此同时,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将常规护理所产生的局限性予以相应的克服,同时将其系统性予以扩大,可以对患者的血压状况予以严密的监测,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急诊高血压患者应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有助于健康教育的完善,同时对患者的血压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吉云兰,崔秋霞,殷晓红,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03-4405.

[2] 张国虹,刘莉萍,常鸿晶,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113-114.

[3] 潘传玲.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291-292.

[4] 曹辉,李英权.个性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54-255.

[5] 郑慧敏,郭蓉,杨萍,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8):181-182.

[6] 吴敏燕,刘惠群.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个体化延续护理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4,4(13):337-337.

[7] 肖伟花.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C].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3.

骨折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观察

冯建梅
(山西省太原市急救中心急救科南站,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对患者均采取院前急救,同时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取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均安全送至医院,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对照组二次伤害发生率8.3%;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对比,P<0.05。结论 对骨折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稳定患者情绪变化。

【关键词】骨折;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65-02

骨折是现今常见疾病,因交通事业的发展,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多为突发创伤性骨折[1],尤其是合并严重骨折患者,病情危重,疼痛明显,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医师人员在接到求助电话后,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主要措施[2],而期间的护理措施也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就以120例骨折患者为例,分析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抽取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到我院就诊;无精神性分裂症、人格障碍患者;男67例,女53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12.5)岁;交通意外伤63例,摔落伤38例,其他伤19例;四肢骨折67例,股骨颈骨折21例,胸腰椎骨折13例,颈椎骨折11例,肋骨骨折8例;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院前急救:①快速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及体征变化。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需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注意患者呼吸、神志、面色、血压、呼吸、瞳孔脉搏、血压变化,并查看患者伤口出血情况,确定患者有无呼吸抑制、休克、大出血等危急重症。期间注意保暖,以免诱发低体温,充分暴露创伤部位,若现场存在大批伤员,需根据病情程度依次处理。②现场救护。患者伤后1 h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黄金时间,医护人员在达到现场后需立即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在建立静脉通路后应快速滴注1000~2000 mL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稳定患者体征。期间需立即清除患者口腔、气管内的分泌物、血凝块及其他异物等,以免抑制呼吸道,影响患者通畅呼吸。对舌后坠患者,暂时拉出舌体并固定,给予必要氧气吸入。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以免痰液堵塞呼吸道导致呼吸停止。③止血。患者在救治期间,注意患者出血情况,快速处理患者各处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者以钳夹结扎止血,以无菌纱布覆盖或绷带加压广泛出血创面止血。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者,以大拇指压迫出血口,或对肢体近端主要血管予以压迫,并厚敷料加压包扎。单纯头皮出血加压包扎,开放性颅脑损伤者以明胶海绵贴敷,并以无菌纱布覆盖。④固定。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止血包扎后,以夹板固定,皮肤和夹板之间采用纱布、棉花等柔软物品隔挡。闭合性骨折利用剪刀将患肢衣袖、裤腿剪开,对骨折两端予以固定。肋骨骨折患者固定两段肋骨,颈椎骨折采用颈托固定;腰椎骨折采取真空气垫外固定;胸、腰、骨盆骨折患者采用胸、腰围布固定,四肢骨折以长夹板妥善固定。

1.3 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在接受院前急救后,合理搬运至救护车上,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立即处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干预护理。①搬运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以硬担架搬运,颈托固定头部,一人双手托住头部、下颌部,维持颈部伤后位置,另两人托起腰部、臀部和下肢。肩部略微抬高,以免头部转动或前屈后伸。胸腰椎骨折者以真空气垫外固定,一人托住头颈部,另一人托住胸腰段、臀部,第三人托住双下肢,维持脊柱伤后位置。四肢骨折者,避免搬动、活动患肢。在搬运期间,几人操作敏捷、轻柔、协调,减少震动。②转运过程护理。待患者呼吸通畅、体征稳定后及时安全转运到院抢救。患者取仰卧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免窒息。适当采用棉垫、沙袋固定在骨折部位,以免颠簸导致骨折移位。患者若留置各导管,在车上时需密切注意导管固定情况,避免导管脱落、扭曲、堵塞,及时更换输液液体,维持引流通畅。③病情处理。患者在急救及转运期间,需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表情、瞳孔、面色、血压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注意伤口敷料浸润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污染伤口,导致感染。患者在转院途中,应不间断给予患者镇痛、输液、复苏等各种急救药物,稳定患者体征,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④固定护理。若患者缚扎止血带,妥善固定,并查看止血带是否松动,定时松解止血带,以免肢体缺血坏死。肢体临时固定时,注意患者肢端血运情况,若肢端皮肤青紫、苍白,出现肿胀等情况,应查明原因,并适当调整固定绷带。⑤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人员应准确记录患者接受治疗的各种措施及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止血带缚扎时间及各项操作,便于到院后准确处理。⑥心理护理。通常骨折为突发意外事件,患者多会出现恐惧、抑郁、焦虑、不安等各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情绪变化,理解、尊重、关心患者,态度热情,语气温和,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尊重,安慰患者,使患者能够以较为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交流,重视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家属不安情绪,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鼓励、安慰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1.4 评价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评估患者焦虑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评估患者抑郁情绪,每个指标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越高,患者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明确所需要研究对比的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在检验时,先行以(±s)表示,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P<0.05时,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均安全送至医院,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对照组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因家属不合理搬动造成二次伤害,2例严重腰椎骨折患者因不合理操作累及脊髓神经,占8.3%;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情绪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对比(分)

3 讨 论

骨折患者在接受院前急救时,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变化,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使患者能够及时准确的救治,以此挽救患者生命。在院前急救时,应考虑患者创伤对各个部位及整体影响,评估该病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并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5]。对患者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需做好快速、准确、合理,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快速实施救治,同时护士应稳定、有条不紊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以此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在院前急救实施时,医护人员应掌握足够的急救处理措施及沉重稳定的心态,准确评估,早期急救[6]。而在院前急救时,其重点是要是恢复患者通畅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好患者病情处理,稳定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安全送至医院,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因操作不当造成二次伤害,对照组二次伤害发生率8.3%;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对比,P<0.05。由此可见,对骨折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及干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避免病情发展,使患者能及时到院安全救治。且干预护理的实施,避免患者到院时的二次伤害,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治疗和护理。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和护理效果,医院应重视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目标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医护人员院前急救水平,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7-8]。总而言之,对骨折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稳定患者情绪变化,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三妹.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20-121.

[2] 张屏,刘鹭.141例骨折病人院前急救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9):1778-1779.

[3] 王玉华,史秀春.多发性创伤伴骨折伤院前急救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143-144.

[4] 蔡子霞,王艺霖.院前急救中心理护理作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8-119.

[5] 李方会.突发事故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133-134.

[6] 郑远芳,符丹,颜力婷,等.多发伤662例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81-3282.

[7] 李方会.突发事故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133-134.

[8] 宋玉芳.院前急救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质量[J].甘肃科技纵横,2011,40(2):197-198.

甲状腺瘤切除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意义分析

刘延娟
(南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3)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甲状腺瘤切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76例甲状腺瘤切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总掌握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甲状腺瘤切除患者的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良好掌握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的构建,可实现护患纠纷的减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瘤切除;护理;健康教育;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67-02

甲状腺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病程较为缓慢,患者在患病初期大多无任何自觉症状,随病情进展表现出甲状腺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癌变等临床症状,因此其及时治疗十分关键。目前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瘤的常用治疗手段,行甲状腺切除后患者必须接受相应的护理以避免病情反复或出现并发症[1]。为了促进患者在术后尽快康复,我院在38例甲状腺切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了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了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76例甲状腺瘤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8.1±7.6)岁;其中多发性甲状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分别为16例、12例和10例;行单侧、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手术的患者各19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7.9±7.5)岁;其中多发性甲状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分别为18例、11例和9例;行单侧、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手术的患者各为22例和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瘤诊断标准[2],且无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等疾病。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必要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具体包括:①入院前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其资料,把握患者的治疗与护理需求,使用亲切真诚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与住院环境、主治医师、甲状腺瘤知识的讲解,消除患者的疑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②住院中的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讲解治疗护理方法,获取患者的积极配合;评估患者术前心理;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交通把握患者心理情况,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手术当天告知患者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③出院时的健康教育: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通过颈部锻炼的强化来促进功能恢复,避免因瘢痕挛缩引起功能异常;指导患者日常注意饮食的低纳、低热量、多纤维和高蛋白;让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及时就医[3]。

1.3 观察指标:①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评价表调查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甲状腺瘤病因、治疗和护理措施、预后等内容,总掌握率=完全掌握率+基本掌握率;②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的护理评价,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比:见表1,观察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总掌握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比:观察组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患者分别为33例、4例和1例,总满意率达97.4%;对照组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患者分别为25例、6例和7例,总满意率为81.6%。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甲状腺瘤切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效防止了护理人员由于年资不足和缺乏经验等因素而造成宣教的低效性,能够促使患者在短期内快速配合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大大提升了患者参与护理的积极性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有助于患者康复质量的提高[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总掌握率达到了94.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其满意率(97.4%)也大大提升(P<0.05),这主要由于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健康宣教增强了患者的依赖感与信任度,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实际需求的满足逐步构建起和谐护患关系,让护理人员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获得自身工作积极性与效率的提高,进而提升了患者对相关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甲状腺瘤切除患者的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良好掌握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的构建,可实现护患纠纷的减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飞飞.甲状腺瘤围术期行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0):4788.

[2] 陈孝英,梁飞雁.健康教育路径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3):6-7.

[3] 类凤玲.36例甲状腺腺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护理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1312-1313.

[4] 谭朝容.临床路径在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118-119.

[5] 徐小芹,黄柳环.健康教育视频在甲状腺围术期应用的效果调研[J].医疗装备,2015(7):188-189.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刘 燕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2)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方式,对实验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后统计发现,实验组与常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 与24.0%,说明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和憋喘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患儿并发症少,体温恢复时间与憋喘缓解时间较短,可作为小儿肺炎的优先护理方案。

【关键词】小儿;肺炎;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68-02

小儿肺炎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以发热、咳嗽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将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1-2]。通常情况下,患儿对于疾病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因此,医护人员应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儿病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探究其应用效果,现将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数资料:择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咳嗽;无明显的心、肝、肾并发症;经影像学诊断后未出现片状阴影;肺部出现湿啰音等[3]。

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儿均50例。常规组:男女患儿分别有27例,23例;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2个月,平均(5.8±1.1)岁;体温最高的40.3 ℃,最低的38.6 ℃,平均(39.2±0.3) ℃。实验组:男女患儿分别有28例,22例;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1个岁,平均(6.0±1.2)岁;体温最高的40.1 ℃,最低的38.7 ℃,平均(39.3±0.2) ℃。分析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的可比性良好。

1.2 护理方法: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方案,包括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嘱咐其遵医嘱服药等。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方案。依据患儿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儿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包括专业技能培训与道德素养培训,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等。

1.3 评价指标: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与并发症情况。

1.4 数据分析:将本次研究收治的肺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均纳入SPSS18.0的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分析:常规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分别为(11.02±1.04)d和(6.06±0.93)d;实验组分别为(7.92±0.67)d和(3.42±0.48)d。说明实验组患儿的上述指标均明显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常规组:出现2例心力衰竭,2例呼吸衰竭,3例肺气肿,2例脓气胸,3例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为24.0%(12/50);实验组:1例心力衰竭,1例肺气肿,1例呼吸衰竭,1例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由此可说明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因此,给予相对科学可靠的临床护理方案十分必要。对于肺炎患儿来说,由于该群体的特殊性,对疾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许多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较难顺利开展,且患儿家属较为关心患儿的病情,再者,近几年来,由于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因此,容易出现一系列医疗纠纷事件,不利于患儿疾病的护理与康复[4-5]。本次研究对肺炎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相关措施统计如下。

3.1 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容易出现一系列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采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制作小卡片等帮助患儿积极面对疾病治疗,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心理承受力,让患儿感受到医院、亲人的关心与鼓励,利于疾病治疗。

3.2 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责任心、无私奉献的精神等。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减少医患纠纷;此外,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能力培训等,着力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文化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严格按照医嘱给药,严密关注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3.3 按需护理:对肺炎患儿实施专人护理模式。依据患儿基本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若患儿哭闹不安,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抚摸,柔声细语,让患儿体会到安全感。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精神状况等[6],以防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不良情况,并注意支气管扩张、脓气胸、肺大泡、肺不张、肺气肿等[7]。

3.4 出院指导: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家属普及用药知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此外,还应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质量。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从而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再者,要求护理人员应严格注重手卫生,每日对手部进行消毒,每日严格对消毒液进行消毒,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等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肺炎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该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仅为8.0%,包括1例心力衰竭,1例肺气肿,1例呼吸衰竭,1例缺氧性脑病;而采用一般护理方案的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明显高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P <0.05);此外,实验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和憋喘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对肺炎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促进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38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53-154.

[2] 李慧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75-76.

[3] 陈秀燕.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3-94.

[4] 陈兰,张丽英,钱海燕,等.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622-623.

[5] 钟金富.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1019-1020.

[6] 徐翠玲,杨云,代显鸽,等.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7):1526-1527.

[7] 王青枝.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4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4):369-370.

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戴 玮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4)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护理配合的要点及关键步骤。方法 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行宫腔镜电切术手术患者112例,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首先术前要对患者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充分完善;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配合医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护理配合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密切配合,术前、术后器械仪器的维护保养也很重要。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手术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69-02

宫腔镜电切术的最大优点是保留了妇女的子宫脏器及生育能力,目前广泛应用于宫腔各类疾病的治疗[1]。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8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腔疾病患者112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患者112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80例,子宫颈息肉电切术11例,子宫肌瘤电切术13例,子宫纵隔电切术2,宫腔粘连分离术1例,宫腔赘生物电切术3例,宫腔镜检查+取环术+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1例,宫腔镜检查+取环术+宫颈息肉电切术1例。年龄20~70岁,手术时间20~60 min。均顺利配合手术完成,无一例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手术采取电视摄像系统方式;通过冷光源、传导系统、内镜膨宫仪与灌流系统配合方法。我科使用宫腔镜电切系统,膨宫液体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患者采用骶麻或硬膜外麻醉方式,术中取膀胱截石位,术者探针探宫腔深度并记录,以扩张棒逐号扩张宫腔至10~12号,宫腔内压力设置为80~100 mm Hg (1 mm Hg=0.133 kPa),膨宫液流速设置为250~300 mL/min,操作前排空灌流管道内空气,术中记录灌流液出入量,术后计算灌流液吸收量,控制灌流液差值为1000~2000 mL。

1.2.2 术前准备。①患者心理护理:进行手术前,手术护理应该到患者病房进行视察,并耐心、细致的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手术室环境等,尽可能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的进行回答,同时注意语言的简单、易懂性,消除患者疑虑。同时简单的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方式、手术预期达到的效果,麻醉方式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等。在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的同时,提高患者手术过程中配合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2]。同时,嘱其术晨禁食水、排空二便、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摘除假牙、各类饰品。②手术仪器、器械的准备工作:手术护士在手术进行前应该对手术名称及需要使用的仪器、器械等进行掌握,并在手术开始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手术需要准备膨宫仪、显示器、冷光源、摄像头、电切器械及各类导线、无菌镜套、图文打印系统(工作站)、宫腔镜电切环,器械提前低温等离子灭菌,术前正确安装宫腔镜设备,显示器置于患者右侧,电视屏幕面向术者,电切脚踏置于术者右脚边,检查宫腔镜设备、器械,确保工作性能良好。③物品准备:手术前将手术常规敷料打包高压灭菌包括:扩宫棒、扩阴器、消毒钳、子宫探针、子宫刮匙、宫颈钳、宫腔镜等。同时备温度适宜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5000~10000 mL,作为膨宫液。

1.2.3 术中配合:①172例患者采用骶麻或硬膜外麻醉,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后实施麻醉,麻醉成功后即取膀胱截石位,患者的腿架高度应该控制在30 cm以内,同时在患者的双腿套上布套,并在患者的,腘窝处垫上适宜厚度的棉垫,最后使用绷带将患者的膝部轻轻固定于腿架上,双腿分开角度应该控制在110°~120°[3]。其中有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4例,双腿的分开角度控制在90°~100°,同时应用一次性负极板贴在患者大腿上,与皮肤完全接触,防止出现烧伤现象。②将各种仪器、器械及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得当操作部件进行正确的连接,并整齐、有序的进行拜访,接通电源,让其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同时将电刀线、摄像头及导光束进行正确的连接,将显示器的色彩清晰度、对比度等进行调整,为了确保手术室亮度适宜,还应将冷光源亮度进行调整。③放入扩阴器,然后使用扩宫棒由小到大逐渐扩张宫颈至能到能够容纳宫腔镜外鞘为止,一般情况下应扩张到10~12号。④将浓度为0.9%生理盐水或者是5%葡萄糖注射液置于输液架,将输出水管、输入水管及膨宫管道进行正确的连接,然后设定水流速度与宫腔压力值,一般情况下水流速度250~300 mL/min,水压力值为100~120 mm Hg,宫腔内压力值为80~100 mm Hg。利用液面差维持患者膨宫压力,确保整个手术过程的连续灌注,从而让患者的宫腔内的液体量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⑤手术人员可以通过视屏现实图像对患者宫腔内的病变情况该进行观察,然后在显示器制式环境下对病变部位进行电切,然后将病变部位送至病理科,应用电凝球对手术切面进行熨烫。在手术的过程中,手术人员应该先进行观察,观察瘤体的位置、大小情况,然后确定手术方式,将瘤体切碎后应将瘤体及时进行清理,最后应用电凝球或者电切环进行止血处理。对于子宫纵横、宫腔粘连的患者,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粘连的情况,应使用电切钩将其切开后上环[4]。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对电刀强度进行调节,电切输出功率与电凝值应在60~100 W、40~60 W范围内。手术完成将手术标本送检病理科。巡回护士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及时更换冲洗液,防止并发症发生。⑥术毕器械清洗及保养:手术完毕,检查患者皮肤完好后与麻醉护送患者出手术室,做好器械物品及仪器整理工作,并登记。宫腔镜器械正确的清洗方法:彻底打开器械轴节管道,流动水初步清洗后,将宫腔镜器械放在多酶清洗液中浸泡5~10 min,并用注射器吸多酶洗液灌满各管道,用超声清洗机清洗,取出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细微管道,在流动水下彻底洗净各器械,然后用高压气枪吹干,放置干燥柜调节适宜温度直至完全干燥,消毒备用。为保证宫腔镜仪器、器械性能良好,电视线、光源线应采用圆形盘旋放置,禁止进行锐角折叠,这样才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宫腔镜器械及仪器极精密设备,价格昂贵,应由专人进行保养,搬运与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定期检查并登记。

1.2.4 术后护理:①手术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情况及患者阴道流血、腹痛情况,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使用手术平车将患者移送至病房。避免转运时剧烈搬动从而造成患者的不适。②指导患者术后正确的饮食方法,并手术后患者应该注重营养的补充,多食用含有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术后2个月患者应禁止盆浴与性生活吗,且在此段时间内应尽量避免久站、久蹲及进行剧烈的活动,术后如出现阴道流血异常、阴道排液异常及腹痛、发热现象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按规定日期复诊。

1.2.5 并发症的预防、急救及护理:宫腔镜电切术虽是小手术,护理不当也会出现危险,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做好术中监护,降低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①静脉空气栓塞:在手术的过程中,电切子宫内膜会导致患者子宫肌壁深层大静脉窦开放,同时与外界相通导致外界空气被吸入静脉循环中,从而出现静脉空气栓塞。患者容易出现心前区听诊有水泡、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绀、呼吸急促、情绪烦躁等现象,本组患者中没有出现静脉空气栓塞现象,这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加强预防,取膀胱截石位,避免出现头低臀高位,同时及时的更换膨宫液,保证了膨宫液体的充足,确保膨宫管道中无气泡,防止出现气泡进入宫腔现象的发生。②子宫穿孔:如术者没有丰富的宫腔镜检查经验、熟练操作技术或对患者未能确认前屈或后倾的子宫及病史都是导致子宫穿孔的原因。如器械插入宫腔超过预期深度或注入大量的膨宫介质后宫腔压力仍不升高,应怀疑子宫穿孔,护士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诊断成立,应立即停止手术,后穹隆穿刺抽出并尽量吸净腹腔液体后对症处理。大部分子宫穿孔几乎没有严重的出血或其他问题,给予抗生素和宫缩剂便可恢复。对出血多者,须施行诊断性腹腔镜术。③水中毒:水中毒是膨宫液过大,水超量,是由于宫壁开放血管或血窦进入患者体循环所引发的。易发因素与内膜创面大小、手术时间、类型、技术水平有关。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谵妄不安、非心源性肺瘀血水肿、抽搐发作,以及低钠、低钾等可能是水中毒的表现,应立即给予吸氧、速尿40 mg静脉注射、支持或辅助呼吸、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注高渗盐水和补充钾盐。膨宫压力原则应采用有效的最低膨宫压力,严密观察膨宫液出入量。液体负差量达1000 mL应停止手术,并作相应处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2 结 果

手术进行前的心理护理,手术过程中的紧密配合与病情观察与及时的应对措施显著的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率,112例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病例,无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对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所有患者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这种治疗结果表明患者的短期以及远期的治疗效果均较好,同时不会出现任何的并发症,有着极高的安全性。

3 讨 论

综上所述,成功的宫腔镜手术离不开麻醉师、护士与医师的紧密配合,完善的术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紧密配合及手术后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率,保证手术成功率。手术室护士人员基本要求:各种器械物品、手术仪器使用步骤的熟悉,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手术过程中与医师的紧密配合。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还应该具备观察病情与一定的应变能力,如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一声,并配合医师采取应对措施。最后加强宫腔镜手术队伍的建设,建立规范合理、有效护理流程,做好术前宣教、术前准备工作,制定手术护理配合流方案、明确配合要点,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做好出院宣教,才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佳,孟跃进,顾晓丽,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6):886-888.

[2] 李春梅,罗颖,毛邱娴,等.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孕激素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 224-226.

[3] 李晓琳,王登科.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2012,52(38):37-38.

[4] 王容.宫腔镜电切术配合中药调理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7):1016-1018.

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

方 香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7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38例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8例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实施早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71-02

产后出血是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1]。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除了临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外,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近年来,我们患者的个体性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38例年龄在21~35岁,平均为(28.5±5.3)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为(38.2±1.3)周,孕次在0~2次,初产妇29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38例年龄在22~33岁,平均为(27.5±4.8)岁,孕周在37~42周,平均为(39.1±1.0)周,孕次在0~3次,初产妇26例,经产妇12例;所有患者均为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无合并出血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产前护理干预、产时护理干预、产后护理干预。①产前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询问既往疾病史,充分了解产妇基本情况,给予必要的心理情绪的疏导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分娩的基本情况、注意事项及突发产后出血成功的案例,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的心理负担,同时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倾诉,要做到有耐心,使患者充分的信任,嘱咐患者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配合适度的体育锻炼。②产时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告知分娩的过程,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胎儿的胎心率变化,严密观察和正确处理产程进展,指导产妇在每次宫缩时正确用力,间歇期时充分休息,给予必要的鼓励。助产士要保护好软产道,让胎儿缓慢娩出,胎盘娩出后检查是否完整。③产后护理:分娩后2 h是高发时段,应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常规的检查,还要密切观察产妇情绪的变化,做好出血量的测定,积极分析出血原因,给予相应的措施,对有过产后出血病史的,要给予重点关注,对有异常者及时告知主管医师。

1.3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2]: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依据谢幸、苟文丽主编的第8版妇产科学拟定,即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出血量计算方法采用称重法,即[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5(血液比重g/mL)。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的满意度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产后2 h、24 h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的满意度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产后2 h、24 h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对比分析

3 讨 论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3]。临床上多表现为阴道流血,甚至出现严重贫血及失血性休克,要针对其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预防感染[4]。

孕期要加强护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同时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出血情况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率[5]。我院对阴道分娩产妇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及产妇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产妇分娩的常规护理对于预防产后出血是有必要的,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常规的护理还远远不能满足产妇的需要,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产程进展分别对产前、产时、产后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对产妇进行预见性的分析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提前备案,做好相应的抢救措施,能有效的提高产妇和围生儿的健康[6]。

综上所述,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能有效降低分娩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江华,史晓娜,霍雪茹,等.44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6):497-499.

[2] 钱君.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7B):52-53.

[3] 刘嘉,周静,安菊芳.预测评分联合护理干预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66-67.

[4] 肖辉丽,滕金红.预防护理干预对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21):4768-4769.

[5] 尚恒杰.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151-153.

[6] 刘岚,陆丽,肖翠珍,等.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18-19.

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对策分析

吴凌云
(巩义市中医院烧伤科,河南 巩义 451200)

【摘要】目的 评价对于面部烧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护理质量,评价患者的满意度、遵医行为、睡眠质量及对心理波动情况,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研究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120例面部烧伤患者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的遵医行为,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护理结束后各项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良好,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面部烧伤患者的治疗以及心理具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效果,适合临床护理,可以在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面部烧伤;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72-02

烧伤是一种突发的意外伤害,特别是发生在头面部的烧伤,患者由于担心容貌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1]。面部烧伤患者会出现许多心理波动,以失眠、抑郁、焦虑等较为常见,良好的睡眠是控制疾病的有效辅助方法,所以在护理中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是较为重要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准确明智的根据患者的病情数据信息,在护理中崇尚患者至上的理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方案[2]。本文通过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面部烧伤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意义。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面部烧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在不干扰临床资料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个组,进行护理效果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面部烧伤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这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在28~86岁,平均年龄59.5岁。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研究组和对照组男性患者均为29例,女性患者均为31例。除了护理的方式有所不同,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因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工作在两组患者中均要进行,同时,对60例研究组患者还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首先,对于患者的知识漏洞做好补充,讲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医护工作中一些常识要指导给患者。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个性化护理,对于患者的不良习惯,要参考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干预指导,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其次,在治疗中,患者的心理波动是直接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这点,对于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梳理。在心理护理中,要多多引导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在护理中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营造良好的医护氛围,尽量多安排患者家属的陪伴。再次,对于患者的睡眠指导也是优质护理的内容之一,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遵医行为的提升,并对于患者病情的改进起到重要作用。在护理中,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习惯,在日间可以减少患者的睡眠时间,通过一些活动和简单游戏帮助患者在日间进行必要的体能活动,以提高夜晚入睡进程。

1.3 调查方法

1.3.1 满意度与疾病了解情况调查:组织医疗及护理的资深人士,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两组患者进行疾满意度调查,调查评分为“好”、“一般”、“不满意”。

1.3.2 遵医行为评价:遵医行为涉及多个方面,主要评价患者是否积极参与治疗,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程度等,评价因素参考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价体系。

1.3.3 睡眠质量分析:组织患者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测,根据PSQI的评定标准,设定总分0~21分,以PSQI值7分设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的临界值,PSQI<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PSQI>7分睡眠质量差,分值与睡眠质量呈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以常规的统计学方法软件分析、对比各组数值,如百分比计数、χ2检验、t检验和P值等。

2 结 果

2.1 遵医行为:遵医行为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于医师及护士的治疗护理更加依从,相对于研究组,各项遵医行为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满意度比较:研究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选择“好”和“一般”的例数为60例,满意度为100.0%。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结果

2.3 睡眠情况:研究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较好,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睡眠质量

3 讨 论

对面部烧伤患者的护理方案,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3]。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医疗机构采用多种方法措施来提高面部烧伤患者的自我约束管理意识,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其治疗的主动性。但由于我国一部分地区的患者认知能力水平有限,普遍缺乏相应的常识,以及本身面部烧伤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等,大多患者都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的自我治疗能力,甚至不能按时服药和有效睡眠,往往这样就会导致更多疾病的发生。所以,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对于临床护理的研究成果还是颇丰的,尤其在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患和谐关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良好的护理对于提升临床效果,稳定患者情绪,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现阶段,很多学者提倡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睡眠指导和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优质护理措施,不断对患者进行呵护与关怀,并通过多种科学护理方式,以及人性化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家一般的生活环境。护理过程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多种护理方法相互协作的方式来适应患者现实生活状况,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采取了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策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补充,研究组患者遵医行为率要好于仅仅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并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要好。这些结果证明了,优质护理可以应用于面部烧伤的护理中,比起日常护理,该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大力推行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兴鹅,万磊.烧伤病人的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9,23(1):107-108.

[2] 徐娅霞,李小光.积极心理学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4):69-71.

[3] 李水红.205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9,18(3):23-25.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观察

陈红菊
(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ICU收治的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从患者ICU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病情况两个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73-02

重症医学科(ICU)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1]。患者由于气道堵塞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呼吸不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保证患者呼吸,通过患者的口腔或者鼻腔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长期存在,会使得患者机体产生不适,发生多种并发症[2]。为研究如何对ICU人工气道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选取本院ICU人工气道患者180例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ICU收治的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180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93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6.3±6.9)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男性4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48.3±4.5)岁,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男性4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1.3±5.6)岁,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180例患者中需排除合并其他可能影响治疗结果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常规检测患者的基础体征,经常帮助患者进行拍背吸痰等处理,与医师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在ICU病情平稳。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 严格无菌操作:患者收治进入ICU住院之后,对于患者的各项处理,以及建立人工气道之后对于患者气道的护理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理,并妥善固定气道导管,时常对气道进行检查,确保气道通畅[3]。

1.2.2 口腔护理:患者多数经口腔建立人工气道,因此需要保证患者口腔的清洁卫生以保证气道的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漱口液对口腔进行清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4]。

1.2.3 定期吸痰: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之后,肺部有痰无法咳出,大量痰液积累在患者肺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该对患者进行定期按需吸痰处理,帮助患者进行由下至上、由外至内的拍背处理,有利于痰液的吸出[5]。

1.2.4 气道雾化:对患者气道进行雾化处理,有利于气道温度和湿度的保持。避免人工气道温度的变化对机体的刺激,在使用湿化器对气道进行湿化的时候需要保证操作的无菌进行,避免感染的发生[6]。

1.2.5 心理护理:ICU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要保证患者身体的健康,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由于对于身体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内心焦虑,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7]。

1.3 疗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另外记录比较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之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两组患者收治入ICU病房之后,按照实验设计进行相应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s)

表1 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s)

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 90 19.7±6.6 12.5±5.2观察组 90 15.3±8.1*  8.7±3.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情况:经过统计对照组患者有12例患者出现诸如感染,气道损伤等并发症的情况,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的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收治入ICU 的重症患者部分因为呼吸道不畅或者其他原因而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对于患者来说人工气道易刺激患者的气道,并且易发生感染。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以保证患者气道的通畅。

集束化护理是建立在多种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全面护理手段,目的在于对难于治理和管理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由于病情的需要和集束化护理的特点,决定了护理人员需要持续执行每一项工作,而不是间断的执行,最大化地保证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本质体现[8]。人工气道的建立,机体本身处于高反应状态,因此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集束化护理的实施,从患者可能造成感染的各个因素进行干预,防止细菌感染。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的时间,促进患者恢复。集束化护理可减少患者感染发生可能性,从而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90例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仅2例有并发症发生,而观察组患者有12例患者并发各种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秀霞.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118-120.

[2] 傅巧敏,罗惠,邹丽华,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212-213.

[3] 梅盘琴.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53.

[4] 韩英.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34-235.

[5] 陈婷,阮满真,黄海燕.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3):45-46.

[6] 牛辉妮,曹水妮.神外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71.

[7] 蔡冬梅,王碧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39-41.

[8] 王霞.集束化护理在75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7(19):105.

护患纠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苏 坤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泌尿烧伤科,山东 威海 264400)

【摘要】在卫生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护患纠纷是医院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护患纠纷因素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增进护患关系,实现护患的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还可以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护患纠纷;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74-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患者的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加上社会媒体对医疗系统的导向作用,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临床护士在医院工作中身处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多,相应产生矛盾、发生纠纷的机会也最多。本文对临床护理中引发护患纠纷进行探讨,以期更好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预防纠纷的发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纠纷常见的原因

1.1 护士持续性职业冷漠现象:众所周知,护士的职业比较特殊,其主要接触和服务的对象就是患有疾病的患者人群,在医院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工作,每天需要重复发药、打针、生活护理等工作,同时还需要时刻面对各种情绪的患者,经常可见患者疼痛呻吟和家属绝望哭泣,护士非常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三班倒的上班制度,生物钟紊乱,也没有固定的节假日。所以,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感觉到踌躇和无助,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护士很容易流露出烦躁、疲惫的情绪,久而久之,对患者的呻吟和期待比较麻木冷漠,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性情由温顺变得愈发烦躁,服务态度愈发不耐烦,护患关系日益紧张。

1.2 表情态度生硬,沟通技能欠缺: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漫不经心,表情呆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讲话,给患者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增加患者的疑惑。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缺乏护患之间的沟通,或不懂的沟通技巧,说话不讲艺术,使患者产生误会。

1.3 工作态度不积极,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不落实[1-3]: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影响十分大,护理人员有时会因病小而怠慢,因病轻而忽略,不主动了解患者病情,处理问题不积极,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再如工作时精力不集中,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造成遗漏治疗,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发现等差错事故。

1.4 业务技术不熟练:护患之间沟通或分歧不及时解决。如静脉输液时多次穿刺、不能一步到位,对新技术、新业务不熟练,不能熟练掌握、正确运用,医护为患者提供的信息不一致,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等。

1.5 不注意着装、修饰、语调语速不恰当:护理人员工作服、工作帽、工作裤、工作鞋不整洁,头发凌乱不整洁、化妆浓,指甲过长,穿过于花哨的鞋、袜,给患者留下不严谨的印象,造成患者不信任。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因此而压缩,说话急速,语气淡漠等使患者感到不重视,产生误会。

1.6 患者过高的期望值:通常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抱着很大的期望,面对患者病情反复恶化表现出不理解和不接受,很容易将烦躁的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甚至有些家属根本不懂的尊医重道的道理,肆意胡闹,企图获得医疗补偿。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职业意识教育,帮助护士树立兢兢业业的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意识教育属于一种养成教育,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切实做到将职业道德和护士的职业特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防范防化教育相结合,使护士可以真正明确护士的够工作性质和相关职业要求、职业意义等,明白护士职业的神圣和崇高,正确认识护士岗位。医院可充分利用女性爱美天性这一特点,定期组织进行礼仪教学,使护士可以学习到正规的形体、礼仪等,必要时可进行形象美、心灵美的科室对比活动。培养护士关爱生命健康的意识,使其感悟到内心美和外在美的充分融合才是真正的美。

2.2 强调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3-5]:在众多临床护理纠纷中,有很多护理纠纷是因为护士缺少良好的服务意识造成的,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缺少沟通或者沟通技巧不佳,都会导致医患矛盾。因此,护士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在工作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因人而异的提供个案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患者家属对临床治疗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尽快恢复健康。所以,需要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等,在病情发作或预后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宽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定期组织患者召开座谈会,及时将疾病原因、治疗进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措施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向其征求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意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有效地减少护患沟通的摩擦和纠纷。

2.3 加强责任心,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又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在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持就医者利益的主要内容,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慎独修养。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长期临床工作实践的总结,是解决护士纠纷的准则,每位护士必须严格遵守。

2.4 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护士不仅要充分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术,并通过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及业务理论学习、护理查房等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减少因业务技术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同时,护士还应学习诸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以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需求。增进医患和谐关系,工作之中要经常和主治医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将有关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相关资料及时告知患者,耐心对待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确保患者身心可以快速恢复健康。护理记录应与医疗纪录保持一致,以免发生纠纷时使用已处于不利地位。

2.5 在护理工作中,创建良好的环境。创造一个整齐、清洁、安静、舒适、美观的生活与治疗环境,为患者进行生活护理、晨晚间护理,使患者保持头发短、胡须短、指(趾)甲短,床铺整洁,头发清洁,口腔清洁,病房环境安静,护理人员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开门轻、操作轻,通过上述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注意语速语调,作为护士应耐心仔细地倾听病史,清楚明了地告知患者治疗措施。护理人员的说话应急而不乱、镇定自若,快速地决断,从而有利于治疗措施的进行。注意着装、修饰。护理人员的工作服、工作裤、工作帽、工作鞋定期清洗,衣裤、帽熨烫,佩戴工作牌,头发不过肩,不化浓妆,不戴手饰,以整洁的精神面貌面对患者,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形象。本院护理部还组织全院护士观看金士坤教授的《服务与礼仪》录像,让护理人员更形象的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重要性,以标准化的行为规范为提升自己的形象更好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2.6 重视自我调节,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护理工作中的平凡、琐碎、繁重、高风险性以及长期不被社会重视,使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工作疲溃,影响护理的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保持愉快平和的心境。护理人员合理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培养广泛兴趣,多参加体育、娱乐活动,保持自己的心身健康状态,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工作中。在身体欠佳或情绪不良无法调整时可考虑休假或换班。

3 小 结

护患纠纷不仅会对医院的声誉、形象、经济效益以及护理队伍的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承受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这对发展护理事业,促进患者康复极为不利。作为面对患者的临床护士,必须要认清护患纠纷的根源所在,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张玉珠.浅谈我院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4,10(3):228-229.

[2] 陈白娥.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处理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1):434-435.

[3] 季蓓,徐学炜,贺双忍,等.儿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81-82.

[4] 周林娟.小儿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99-100.

[5] 韩春香.护理行为引发护患纠纷的风险因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4(7):958-959.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邹慕蔚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2)

【摘要】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需求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21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过,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21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无围手术死亡。术后有16例发生低血压,1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25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结论 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 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冠心病;支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76-02

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前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1],也给护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及要求。本文回顾了本科室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21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过,总结和完善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218例患者,其中男性142例,女性76例,年龄44~80岁,平均65岁,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15例,双支血管病变66例,三支血管病变37例。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肾功,离子,凝血五项,心肌酶谱,心电图。术前4 h禁食,备皮,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留置针于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运送至导管室。

2.1.2 心理护理:患者对疾病的不了解及对手术本身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可能造成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师的治疗,甚至延误手术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此时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实际情况,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经过及手术的作用,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使其消除不良的情绪,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2.2 术中护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后,应辅助患者摆好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通过留置的静脉通路迅速给药,同时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及有创血压,如发现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其处理,在术中也要倾听患者的不良主诉,对有焦虑恐惧的患者及时疏导,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监护:术后患者送监护室行心电监护,持续监护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的检测,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渗出,有无假性动脉瘤形成,双侧动脉搏动是否良好及均匀一致。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2.3.2 一般生活护理:嘱患者多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指导患者术后饮食,运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3.3 并发症护理:术后患者出现低血压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由于术前禁食水,血容量不足及对比剂高渗及血管扩张等原因引起,因此应术后应尽快恢复饮食,补足血容量,并详细排查可能引起低血压的其他原因,如失血量大及腹膜后血肿可能。术后穿刺部位的出血及渗出,多由于加压包扎松解过早,或患者活动不当引起,应注意巡视,同时指导患者配合医师完成弹力绷带或加压腕夹的松解过程,减少出血并发症。拔鞘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低血压心动过缓等迷走神经反射,可密切观察,同时配合医师进行相关处理。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还有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应密切观察术后患者有无胸痛再发,心电图有无改变及生命体征有无急剧变化,发现后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其妥善处理。

2.3.4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性,督促患者戒除各种可逆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增加患者服药及门诊随访的依从性。告知患者出院后服药的用法用量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包括观察皮肤黏膜齿龈有无出血,有无排尿排便颜色的改变,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体力活动,及定期门诊随访。尤其应注意向患者强调支架术后内皮覆盖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有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斑块进展的可能,因此要坚持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

3 结 果

21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有16例发生低血压,与患者术前禁食水相关,经静脉补液及恢复饮食后很快纠正。25例发生穿刺部位出血,与患者过早活动及加压腕夹松解过早相关,及时发现后加压处理后出血停止,穿刺部位愈合良好。1例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时发现后重返导管室处理,患者康复出院。

4 讨 论

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住院治疗时,对疾病本身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手术经过,手术疗效,术后注意事项等不是十分了解,这就造成了术前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不能配合手术,甚至延误最佳手术时机。此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年龄,教育程度及职业特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达到很好的使患者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治疗过程的效果[2]。同时术前的各项护理措施也能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术中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有利于医师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收到良好的效果。术后对患者的观察和指导,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对患者的指导可以让患者增加依从性,使患者术后长期获益。因此,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措施,可增加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并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成功率,并使患者长期获益。

参考文献

[1] 贾国良,王琼,陈士良,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42(5):336.

[2] 常燕.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ZL):23-24.

[3] 谢培杰,高美芳.冠心病介入术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50-652.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马凤霞
(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6)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过围手术期科学的护理干预,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2例患者发生TURP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让手术安全性提高。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77-02

前列腺增生症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良性前列腺病变之一,老年人群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不尽、尿急、排尿时间长以及尿频等,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引起肾功能损害、肾积水等并发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现阶段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手术方法具有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患者痛苦轻等优点,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度高。加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提高临床疗效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具体情况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满足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1],存在尿潴留、尿急、尿频等典型临床症状,同时经过PSA和腹部B超检查确诊。患者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69.3±1.6)岁;病程1~31年,平均病程(7.5±0.8)年。全部60例患者均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手术时间为40~130 min。

1.2 围手术期护理方法。①术前护理:a.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比较担心,所以容易发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术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作用、方法步骤、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等,让患者能更加了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患者,让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能有效提高。另外护理人员应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安慰,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有效安抚,对于患者存在的疑惑护理人员应详细解答,让患者的心理需求得以有效满足,让患者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来接受手术,进而来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b.术前准备: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合并有基础病,术前应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让患者的身体状态保持健康。术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相关的辅助检查,并有效评估和处理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和心肺疾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术前指导患者锻炼肛提肌功能,并让患者掌握床上大小便的方法。告知患者勤排尿、多喝水;并认真做好常规备皮工作和清洁灌肠,术前患者应禁食12 h。②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选择最佳的体位,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有效配合麻醉医师的工作。术中要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有效记录。积极配合手术医师,让手术的实施能更加顺利。③术后护理:a.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认真观察: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存在呼吸不顺、血压上升、腹部隆起等症状,则应警惕TURP综合征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并协助处理。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伤口引流情况,并对引流液的颜色、性状等认真观察,防止出现异常情况。b.加强基础护理:患者的病房应保持干净和整洁,对衣物和被单进行定期更换,病房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掌握咳嗽的正确方法,防止出现肺部感染;对尿道外口进行定期清洗,避免感染;加强饮食指导,让患者的营养摄入保证充分。c.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治疗原则,加强营养搭配和休息,让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告知患者应定期复查,进而来减少相关后遗症。

2 结 果

经过围手术期科学的护理干预,全部6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2例患者发生TURP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另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完全切除,患者痛苦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较低等特点,因此成为了现阶段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2]。老年人群是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发病人群,自身抵抗力较差,同时常常合并各种基础疾病,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所以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工作就显著尤为关键[3]。

本研究对全部6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通过全面评估的患者的病情,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和认真完成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协助患者选择合理的体位,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有效配合麻醉医师、手术医师的工作;术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加强基础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另外加强患者的出院指导。结果经过围手术期科学的护理干预,全部6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2例患者发生TURP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总之,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让手术安全性提高,并让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进而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兰天.高龄前列腺增生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4):433-434.

[2] 刘丽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4):180.

[3] 谷雪芳.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259-260.

R473.6

B

1671-8194(2016)14-0226-02

猜你喜欢

体会优质护理
一名电视体育记者转型新闻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