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治疗在神经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6-07-11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2
郑 艳(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肠内营养治疗在神经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郑 艳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在治疗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56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仅前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前白蛋白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1例、胃潴留2例、腹胀2例、恶心呕吐3例,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腹泻4例、胃潴留4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5例,共发生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6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DL 1级8例(28.57%)、ADL 2级12例(42.86%),对照组ADL 1级4例(14.29%)、ADL 2级7例(25.00%),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较之肠外营养,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同时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肠内营养;治疗;神经重症;应用分析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多处于昏迷状态,机体由于应激反应处于高度分解状态,免疫力较低,机体营养不良,容易并发全身感染等疾病[1]。肠内营养治疗是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恢复重症患者的肠道功能,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功能,纠正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的预后[2]。现本文就肠内营养治疗在神经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入组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6~8分;发病6 h内入院;住院时间≥3周;无其他代谢性疾病病史及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男20例,女8例;年龄37~61岁,平均年龄(42.7±5.4)岁;其中脑挫伤1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颅内血肿1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3.1±5.6)岁;其中脑挫伤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颅内血肿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治疗,采用肠内营养乳剂(TP)(商品名瑞素,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第1天速度为20 mL,以后逐日增加1 h 20 mL,最大滴速度1 h 125 mL,按照体质量一日30 mL(30 kcal)/kg,平均剂量为一日2000 mL(2000 kcal);连续应用4 d后,评估患者消化道情况后,应用含多种膳食纤维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联合乳清蛋白粉治疗。
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营养配比按照糖∶脂肪=6∶4,25%~40%热量由脂质营养供给,氮摄入量为1.50~2.25 kcal/(kg·d)配比,同时按照比例加入多种微量元素、电解质、胰岛素、生理盐水等配成3 L/袋的肠外营养混合液由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包括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共分为四级:1级:ADL评分>60分,生活基本自理;2级:ADL评分40~60分,生活需要帮助;3级:ADL评分20~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级:ADL评分<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赖。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1.0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清生化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均较之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仅前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前白蛋白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观察
2.2 并发症情况:治疗组腹泻1例、胃潴留2例、腹胀2例、恶心呕吐3例,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腹泻4例、胃潴留4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5例,共发生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6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ADL评级:治疗组ADL 1级8例(28.57%)、ADL 2级12例(42.86%),对照组ADL 1级4例(14.29%)、ADL 2级7例(25.00%),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价
3 讨 论
神经重症患者由于脑组织受损后期消耗增加,且部分颅脑损伤患者还会出现人体应急反应,导致患者机体呈高分解状态,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同时由于机体内组织蛋白被分解,蛋白质丢失,机体呈负氮状态,糖及脂肪代谢紊乱,体内能量物质储备降低,进一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困难,因此神经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同时神经重症患者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会引起机体多脏器的衰竭[3],而营养摄入过多则易诱发电解质紊乱,增加耗氧量、蓄积一氧化碳,最终孕期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早期营养支持是神经重症患者机体康复的重要环节与方法之一。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前者的营养物质更易被系统吸收,有利于肝脏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可确保消化系统黏膜的完整性、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稳定内脏血流等,并且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体质量遇到氮储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4]。在本次研究中,经治疗后,应用肠内营养的治疗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前白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而治疗组并发症发生8例、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8例、发生率高达64.29%。并且经ADL评估,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重症患者由于昏迷,运动减少、胃肠功能减弱、胃排空差且对肠内营养耐受度较低,早期肠内营养应选择预消化配方[5]。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则从短肽型制剂开始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应由少至多、由稀到浓循序渐进,从而让肠道更好的适应。
综上所述,对神经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较之肠外营养,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同时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庞辉.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4):210-211.
[2]曹杏,沈雷.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制剂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343-344.
[3]苏璇,周美英,朱淡萍,等.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4):635-636.
[4]张艳,宿英英.重症神经疾病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胃肠动力不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3):1537-1540.
[5]李琴福.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06-207.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