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2016-07-11李庆彦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价值

李庆彦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李庆彦

(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A组患者给予低剂量CR进行诊断、B组患者则给予正常剂量CR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存在的差异。结果 应用低剂量CR诊断的A组患者对肺气肿、肺大疱以及支气管扩张等方面的误诊率要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的剂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产生影响,应用正常剂量得到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关键词】CR;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肺部疾病,以气道气流受限为主要表现特征,呈现进行性发作,具有不完全可逆的特点,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机体发生缺氧症状,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非常不利[1]。临床中及时确诊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对保证患者健康非常重要,主要的诊断方式有胸部CT检查、肺部功能检查、X线检查等。以肺功能为主结合CR检查或者螺旋CT是公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采用低剂量CR,但是可能增加影像噪声,与正常条件下的摄影产生差异[2]。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正常剂量和低剂量C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3],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A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为42岁、最大为77岁,平均为(51.84±6.24)岁;B组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为40岁、最大为76岁,平均为(50.62±5.8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差异小,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选择CR摄影机、扫描处理机、胶片打印机和CT机等A组患者使用低剂量CR进行摄片,条件为:电流在100~120 kV、0.5~1.5 mAs,采用后前位予以投照,胸部投照距离控制在1.5 m;B组患者使用正常剂量进行诊断,条件为:电流在60~70 kV、15~25 mAs,后前位投照、胸部投照距离控制在1.5 m。在检查之前强行向患者介绍屏气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训练,拍摄的范围从胸廓入口直到肋膈角。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患者对于肺气肿、假性正常化、肺大疱、肺结核以及支气管扩张的误诊率明显高于使用正常剂量CR的B组患者,差异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误诊率对比[n(%)]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常见病,其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患者的病情往往严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4]。根据相关报道的结果,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当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与CT检查,但是传统的胸部X射线仍然是重要的诊断方式之一。肺功能和胸部CT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标准,具有研究资料提示,有超过35.3%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受到技术设备、实验室人员素质以及受检对象配合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非常高,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X射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CR检查在外科以及内科均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但是由于X射线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随着人们对于医疗知识的了解越来越深,自我安全意识也不断提高,患者希望能够在最安全的范围内获得更好的检查结果。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辐射剂量与摄片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以期能够以最小的辐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X线片。CR摄片得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双肺的透亮度明显增加、出现局限性肺大泡、肺部纹理稀疏、横膈低平,且胸廓前后径与横位径均出现明显的增大。本文探索不同剂量CR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意义,发现低剂量CR检查对于肺气肿、假性正常化、肺大疱、肺结核以及支气管扩张的误诊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提示低剂量CR摄影导致患者胸部厚度增大,收集得到的信息减少,因此容易出现假性正常化等现象,临床中应避免。

参考文献

[1] 杨鸿涛,许耀军.不同剂量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6):8101-8102.

[2] 肖顺琼.探讨血清尿酸、尿酸/肌酐值与COPD之间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2,41(20):2082-2084.

[3] 庄瑞娟,金伟东.BNP对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1,51(37):79-80.

[4] 周树生,查渝,王春艳,等.床旁超声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 (8):558-562.

[5] 牛海玲,任国庆,苏秀霞,等.C-反应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联合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40.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121-01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价值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