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2016-07-11贺爱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内固定脊椎骨折

贺爱军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1)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贺爱军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1)

【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术后远期矫正度的丢失。

【关键词】后路钉棒;内固定;外侧植骨;脊椎;骨折

胸腰段椎体是指T11~L2节段,是活动度较大的胸椎和腰椎的结合部,也是骨折的多发部位。胸腰段脊椎骨折发生后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可分前路和后路手术。随着钉棒系统技术的成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己成为胸腰段脊椎骨折治疗的主要手术。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患者,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随机分为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研究组平均年龄(57.6±8.7)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6.8 ±7.5)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①胸腰部脊柱受伤史,胸腰部肿痛、畸形、压痛等临床表现。②有明显的X线或CT显示为胸腰段脊椎骨折。

1.3 排除指标:①严重脱位需行前路手术者。②近期手术部位有活动性感染。③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1.4 手术方法

1.4.1 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行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及复合麻醉。患者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采用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X线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钻入椎弓根螺钉,用椎弓根探针插入探测,确定钉道位置,拧入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后固定。X线证实复位满意后,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

1.4.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于骼后上棘取骨组织,然后处理后外侧骨面,使其变的毛糙渗血,将骨组织植入骨床,放置负压引流管2条,逐层缝合。术后引流管2 d左右拔出,逐步开始直腿抬高、腰背肌锻炼,术后1个月开始支具保护下离床活动。术后10~1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

1.5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包括疼痛强度、生活自理、坐位、睡眠、生活、提物6项,每项分值0~5分,满分30分,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重。

1.6 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比较

3 讨 论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若不积极治疗可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因此手术的目的为减压,恢复椎管容积,矫畸,重建稳定性。虽然前路手术优点为能直接达到骨折椎体,去除压迫脊髓的碎骨块,但是缺点为手术复杂,患者术中失血多,难以在基层医院开展。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矫正和固定的作用,还能对伤椎施加轴向的撑开力,使脊柱恢复高度,并且通过伸展后纵韧带使移位的骨块达到间接复位,获得充分的椎管减压,为脊髓恢复创造空间[1]。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接受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的研究组患者术后2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楔变角、后凸畸形角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研究组发生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矫正角度的丢失明显好于对照组。有学者[2-3]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患者2年后出现伤椎高度、后凸畸形矫正度丢失。机制为胸腰段脊椎骨折术后长期的稳定来自骨性融合,而内固定只是暂时性。因此有学者指出内固定术应和植骨术一同进行。植骨术优点为可有效稳定运动节段,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术后cobb角和椎体高度恢复明显[4]。

在进行手术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般进钉点为上关节突外缘与横突中心线的交点,术中可通过X线确保螺钉位置的准确。②螺钉不宜反复拧出,易造成旋力矩下降。③对于螺钉大小,有学者认为虽然大螺钉能增加稳定性,通过挤压骨小梁形成浓密骨质层,但也增加了不良置钉的风险。④此外在置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肥胖和年龄的因素。

此外手术预后与椎体骨质的破坏也密切相关。椎体绝大部分是松质骨,因此发生骨折时,主要是复位松质骨。当椎体发生爆裂骨折后,髓核进入椎体形成Schmorl's结节,形成免疫反应,会影响椎体的愈合能力。此外被压缩的骨小梁因没有韧带的附着而无法复位,只能由纤维组织充填,也会影响术后的愈合。因此有发展为脊柱后凸畸形的风险,而且随着患者活动增加,椎体高度会发生再度丢失[5-6]。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术后远期矫正度的丢失。

参考文献

[1] 张贵林.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维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2,20(8):470-472.

[2] 李印良,宁漱岩,徐萃香,等.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杆角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15(2):85-86.

[3] 单方军,王春.后路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和发展[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4(5):33-35.

[4] 元虎,李阳.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3(18):1384-1386.

[5] 万军,张学利,田融,等.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8(2):81-83.

[6] Ponnappan RK,Serhan H,Zarda B,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polyetheretherketone rod system to traditional titanium rod fxation[J].Spine J,2009,9(3):263-267.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057-02

猜你喜欢

内固定脊椎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睡姿不正确也可引起脊椎弯曲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