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抓住“隐形杀手”
2016-07-11李艳鸣
李艳鸣
尿液检查一直是医院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三大常规检查之一。一些即使在中后期才有临床症状的疾病,也会早早就在尿中留下“罪证”。 那么,我们身体里的哪些“隐形杀手”,可以通过验尿“侦缉”出来呢?
“杀手一”:糖尿病
35岁的牟先生因肛门脓肿,到家附近的诊所治疗。输液治疗的第3天,牟先生却突然昏倒在输液室。急诊室医生立刻让护士给牟先生做尿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牟先生尿中的血糖指数为4个+,高度怀疑他患了糖尿病。
接诊医生表示,医院的三大常规检查分别是血检、尿检和大便检查。一般来说肛门脓肿不会导致昏迷。通过尿检及其他检查结果显示,牟先生是一个糖尿病病人,而他自己也不知道。连续3天的输液,导致他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进而导致昏迷。
其实,尿糖一直都是尿检中的重头指标,它能透露出早期糖尿病等疾病的“踪迹”, 不少糖尿病人早期,可以说一点临床症状都没有,也没任何不适,然而尿检却能抓到疾病的微妙信号。
“杀手二”:血尿
30岁的沙先生近来总是隐隐感觉腹部疼痛,小便时症状加重。疼痛出现的第3天,沙先生发现自己尿血。他立刻赶到医院检查。医生给沙先生进行尿检及相关检查后告诉他:他至少患尿结石已3年了。
其实在泌尿外科的尿检中,血尿是最常见的问题。导致血尿的主要原因除了尿结石外,就是肿瘤。来医院泌尿外科就医的病人,60%~70%的患者有肾结石,其中90%的人因肾结石出现过血尿。这是因为结石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损伤尿路,所以很容易导致尿中带血。
如果是无痛尿血,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肿瘤引起的。无痛尿血是最危险的信号,很可能是肿瘤侵犯尿路,导致血管破裂,或是肿瘤本身破损引起的出血。但这两种情况引起的血尿往往显得较浑浊,如果是看起来清澈的红色,则可能是因为溶血性贫血,而导致血红蛋白溶解在尿中。
“杀手三”:尿路感染
每年夏天,多家医院泌尿内科门诊都会接诊到很多因为憋尿而引起尿路感染的患者。
因为工作忙碌,戴先生常是一两个小时,才能想起喝上几口水。除了水的摄入得少之外,上趟厕所也不容易,所以戴先生常是一憋就是几个小时。这样一个月后,戴先生发现自己开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情况,到医院做了尿检后,确诊为尿路感染。
由于尿路是人体的“下水道工程”,必须时刻保持疏通。倘若一个人长期憋尿,会导致尿路没有水“冲刷”,导致尿道细菌滋长。一旦尿路感染后,尿检中最明显的指标就是白细胞的增长。白细胞是人体的“清道夫”,具有免疫功能。尿路感染通常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就会自动聚集到尿路中,因此尿中白细胞数量会大幅增长。
要确定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尿检是最直接的方法,检查数据再结合临床症状,就基本可以确诊。一旦发现尿路感染,要及早治疗,如果拖延治疗,细菌很容易导致上行性感染,引起急性肾盂肾炎,危害更大。
学会科学“留尿”
留尿技巧一:留尿前应先清洗外生殖器 男性和女性的外生殖器上会有许多分泌物、细菌及蛋白质,如果不先清洗外生殖器,尿液中很容易混进这些物质。分析结果时,医生就很难断定是尿液本身的成分,还是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女性如果处于月经期,留尿前一定要仔细清洗。因为月经期有经血的干扰,更加无法辨别是血尿还是经血。同时留尿的标本量要相对充足,不要只滴两滴进去,最好是留半杯左右。
留尿技巧二:中段尿最佳 这是因为前段尿和末段尿都可能混有一些分泌物,所以准确度不高。因此,留中段尿有助于精准地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留中段尿需要不间断地排尿,取中段尿送检。有的病人是撒到一半,停一下再接,这样不是太正确。
留尿技巧三:晨尿最准确 做尿常规检查,最好的检查样本是早晨第一次尿。此次的尿浓度高,含有各种病理成分较多,最能反映肾脏及尿路的情况,也容易检查出疾病类型。在留晨尿送检的前一天晚上,最好不要大量饮水。有些病人习惯在家里接好晨尿,然后拿瓶子装到医院。这种做法不是十分妥当。因为尿里往往有糖、蛋白质等物质,如果天气较热,必须在1小时内送检,否则尿液容易变质,冬天则应控制在2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