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信仰教育探讨

2016-07-10朱伟民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受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直接影响,因此要想提升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效,就必须解决学生的信仰问题。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信仰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策略,促进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现状;对策

前 言

人类的信仰与民族、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于青少年来说,受不成熟思想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发展中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而逐渐迷失自我和方向,进而将前进的动力丧失。而高校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假如存在信仰问题,就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加强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信仰教育的现状

信仰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假如一代青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正确鉴定的信仰,就会出现盲目性恶化随意性发展,并逐渐迷失。目前我们所选择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并且已经成为了我们勇往直前的重要指示标。然而在教学中,信仰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如下:

1.信仰教育教学的内容不切合实际。目前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时候,通常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并且侧重于理论教育,这样就使得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轨。并且在教学中老师多为照本宣科,不能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与抽象的理论,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概论的时候,假如讲解仅仅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开展则具有抽象性,学生很难理解和感受邓小平、毛泽东时代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自然也就很难消化吸收知识,也就无法实现思想的升华。因此必须保证讲解的内容如实际切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知识的升华。

2.信仰教育的教学目标模糊。让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和分析社会问题,树立坚定的信仰和提升能力与思想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该教学目标,知识的讲解多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并且多以死记硬背来跟上教学步伐。同时对于教学成效的考核也局限于考试,这样就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的将知识吸收并应用,并且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信仰教育。再加上信仰教育具有长期性,因此必须由老师长期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假如教师因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3.信仰教育的实践性不足。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信仰教育且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探索尝试的多样性。目前虽然在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在成效上却差强人意,这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中尚未明确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等,并且还存在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教学。再者就是受实践场地、活动经费及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严重受限。除此之外由于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匮乏,使得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开展缺乏动力,自然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4.信仰教育的教学模式陈旧。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往往是以大班授课的形式开展,这样就存在诸多的弊端,一是对于庞大的课题教师置身很难控制,因此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也主要是以灌注式为主,并且由于学生数量众多,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很难被察觉,同时还要与诸多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就导致教师力不从心。再者就是受大班授课形式的影响,导致诸多的学生将其视为了无关紧要的选修课程,再加上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控全局,致使教学成效差强人意,最终导致在教学中师生均以消极的态度应对,很难进行互动,这样的课堂状态可想而知,自然谈不上进行信仰教育。

二、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策略

1.保证信仰教育内容的创新。要想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效性增强,就必须加强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如国内外现状及其国内外历史等,充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革命,并且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制定的时候,也要对社会热点新闻和时事政治充分了解,同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将有用的素材提取,保证素材的新颖性与时代性,进而通过内容的讲解与学生的情感形成共鸣。与此同时在进行相关知识讲解的时候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即与学生主动的联系,并加强关心,使其生活困难、思想波动及其心里变化情况能够及时的被发现,进而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来正确解决问题,从而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

2.保证教学模式的新颖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时候,必须对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正确处理,实现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通常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依据,因此对教师的基本授课要求就是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性与专业性。目前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思政课教师授课的侧重点,这样就会对教学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的信仰教育被忽视,而是以知识体系教育作为侧重点。当然我们也不是指要将知识教育放弃,而是应该在明确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关系的前提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并将其真正价值体现。信仰教育的基础是知识教育,同时知识教育的归宿与目标则是信仰教育,由此可见,要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信仰教育就必须借助知识教育来完成。作为学生来说,也只有准确把握知识体系后才能够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而才能在此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步树立,并且使其与教育过程的一般规律相符。由此可见,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时候,必须做到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并且实现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使两者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明确信仰教育目标。虽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却忽视了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进入该世纪之后,还在高校教育中将一级学科及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开设,以此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同时推动其深层次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在成果上还是相对可观的,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性、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建设了一批专业性的师资队伍。但是也正是因为将学科建设作为了侧重点,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被忽视,进而也就导致教学价值严重缺失。提高人们对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改造能力的增强则是最终教学目标。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除了要研究理论知识体系之外,更要以知识来对学生的大脑进行武装,因此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功能凸显。

4.保证实践教学机制的健全。为了将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在开展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实践教学提倡,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与体验,同时帮助学生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求知欲的增强。该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之下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灵活性,借助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通过切身感受和体验来消化、理解相关知识,从而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同时也让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促进其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还要以相关机制来保驾护航。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纳入社会实践教学,并设定固定的课时,同时还要降相关的考核计划制定,并将分数纳入期末评估,从而使师生对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度与重视度加强。二是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时候,还要保证经费的充足性,如活动涉及的食宿费与交通费等,并且针对性的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三是将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拓展更多,并且以学生专业的不同为依据进行不同实践基地的开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将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体现。

结 语

信仰教育对于高校学生乃至整个国家而言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充分借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明确信仰教育内容、目标、模式及其机制的情况下加强教育改革,使学生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價值与魅力,从而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树立。然而要想实现该教学目标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并非一触而就,因此必须经过几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不断努力。

作者简介:朱伟民(1963-),男,江苏扬中,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傅继宏.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南方论刊,2013,02:102-103+101.

[2]宣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31-133.

[3]李军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体验式学习——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8-33.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