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个性化发展的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7-10张雪梅赵鹏关立增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

张雪梅 赵鹏 关立增 李海峰

摘要 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多样化变化的回应,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趋势和新出路。笔者从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内涵入手,通过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特点,提出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探索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从而促进地方性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 个性化;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5-340-02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zed innovative talents is a response to social diversified demands, is a new trend and new way for the reform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connotation of personalize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through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animal medicine major, an idea for constructing personalized innovative talents was proposed, the cultivation ways were explored, so a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of talents quality majored in animal medicine.

Key words Personalization; Animal medicine major;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加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战略要求。动物医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多年来为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的转变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就业领域的变化,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1],要求培养的人才突显个性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动物医学专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停留在同一性和规范性上,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因此,动物医学专业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研究是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多样化变化的应答,也是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趋势和新出路。

1 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

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独特性的体现。个性化教育就是充分兼顾个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其自身存在的潜能和社会价值,使受教育个体的身心和智力等得到充分和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是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是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注重提升培养对象独特性、主体性、创造性与和谐性的理论模型与操作式样。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把培养高素质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放在首位。在办学理念上,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张扬。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既要考虑到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又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既要使培养的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又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3]。

2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尤其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将创新作为大学建设的根本,尤其注重学生差异性,进行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倡导创新人才培育,并陆续出台了诸多相关政策。我国部分重点大学已开始对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但我国近年来大学的扩招使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快步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多数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等院校还在延用传统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教育还大多停留在同一性和规范性上,存在“齐步走”现象,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旺盛需求。

动物医学专业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类的传统专业,随着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其职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动物疾病防治技术,保障畜牧业生产,还要在预防人畜共患病、安全动物源性食品生产,以及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1]。这对新形势下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延边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是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和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为延边地区、吉林省乃至国内外畜牧业发展输送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2014年又被列为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这为开展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3 动物医学专业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个性化创新人才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必须结合本专业特点,加强和突出教学的地方特色,以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启动吉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的平台和政策优势,对动物医学专业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保证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并且适应“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对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和课程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可为其他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4 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4.1 构建多元化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蓝图。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即根据培养目标不同,以“个性化”为主旨,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实施分层分类培养[4]。结合动物医学专业自身特点与发展优势,在整体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点,依托地方优势与特色,尽最大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培养方向,由过去单一的专业型、知识型人才培养转变为应用技术型、学术研究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及“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基础广泛,专业扎实,在课程选择上重视专业课的选择,强化临床操作基本技能,加强专业实践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活动等。这类人才直接步入社会,进入畜牧兽医业的最基层,为我国临床动物医学事业发展做贡献;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基础,在课程选择上重视基础课,主要针对学习优异的学生群体,立足基础学科领域,进一步拓宽跨学科领域,强化科研训练,加强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学术潜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科学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毕业后进入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培养出具有宽厚基础、跨学科背景和国家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突出校企结合,通过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农业一线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优秀专业素质,较强创业、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力,且能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质量农业技术人才。

4.2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渠道

“产学研”一体化将生产、科研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成果及社会经济发展前沿纳入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5]。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技能和生产实践技能的训练。根据延边大学地方特色性和动物医学专业特点,搭建校企合作+校内资源+创新创业项目+科技竞赛平台。在校企合作方面,与望康动物医院连锁机构、博瑞饲料公司、延边华都发展有限公司、延吉新兴动物医院、白头山实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全面合作协议,并获企业基金支持,为三四年级学生提供了与社会互动的平台。在校内资源方面,拥有动物医院、熊场、养殖场等教学实习基地。在创新创业项目方面,以创新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为主,进一步加大了本科生科研计划项目的资助力度,获高校强省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每年获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加暑假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性实验”、“专题讲座”等。通过开展科技竞赛指导和培训,组织和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成果显著。如作品《牛源犬新孢子虫AMA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分析》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奖。

4.3 构建交流互动探究式教学组织形式

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实现角色和功能的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转变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本着此教育理念,延边大学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调研式、启发式、专题讨论式、案例式等多向互动探究式教学方式,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尊重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以案例式和专题讨论式教学方式为例。①案例式是把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供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如由“毒胶囊事件”引出药物剂型,由“瘦肉精事件”引出拟肾上腺素药物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由“多宝鱼嗑药事件”引出硝基呋喃类药物等。②专题讨论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针对特定的主题开展深度讨论,给学生较大的思维拓展空间。如在讲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时,针对和围绕该主题,提前让学生准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讨耐药性现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作为兽医工作者该如何避免和对待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自制课件,登台讲授,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4 构建灵活多元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决定了人才质量的多样化发展,人才的多样化决定了教育考

核评价的多元化[6]。教学考核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应以鼓励学生大胆追求创新和实践能力活动目标为导向,把运用知识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作为主要的评价尺度,用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评价取代标准化和从众化的评价,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笔者在各课程的教学中建立了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考核、态度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动物医学专业重视实践能力,强调实用性,因此增加和强化了这方面的考核,如《兽医药理学》课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抽考及前沿社会热点知识讲座考核,《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中的综合诊疗技能抽考,《兽医病理学》课程中的切片制作、切片识别及讲解考核,《兽医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微生物培养及鉴定操作考核,《家畜解剖学》课程中的标本制作及各组织系统识别考核,《暑假学校创新性实验》中从文献查询到实验设计、操作直到学术论文撰写完成考核等。这种灵活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一卷定胜负”的局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个性、特长、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5 结语

总之,动物医学专业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与“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相适应。该模式对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和课程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可为其他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进辉,苏建明,程天印.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12):54-56.

[2]王忠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0):101-103.

[3] 刘峻峰.农业院校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4] 杨琼.探索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29-30.

[5]刘军安,黄书贤,陈长水,等.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58-1259,1261.

[6]马玉心,崔大练.新形势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9):2809-2810,2812.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